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二萜醌类活性成分对胰腺癌的抑制效应,探讨其诱导胰腺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胰腺癌细胞AsPC-1、BxPC-3用含10%gibco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按隐丹参酮组(30μM)、丹参新酮组(15μM)、去氢丹参新酮组(15μM)分别加药处理。Cell-countingkit-8(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Ⅴ-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相关PKC同工酶磷酸化水平;对AsPC-1和BxPC-3细胞进行siRNA转染,Western blot检测相关PKC同工酶磷酸化水平。结果隐丹参酮组AsPC-1、BxPC-3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0.1±5.0)%、(36.2±5.4)%;丹参新酮组AsPC-1、BxPC-3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2.1±5.1)%、(47.2±5.7)%;去氢丹参新组AsPC-1、BxPC-3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6.1±5.0)%、(42.2±5.4)%(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sPC-1组内空白对照组、隐丹参酮组、丹参新酮组、去氢丹参新酮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4.71%、30.10%、52.26%、42.30%;BxPC-3组内空白对照组、隐丹参酮组、丹参新酮组、去氢丹参新酮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10%、30.66%、33.76%、51.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隐丹参酮组、丹参新酮组、去氢丹参新酮组较空白对照组,胰腺癌AsPC-1、BxPC-3细胞p-PKD/PKCμser916、p-PKCδthr505、p-PKD/PKCμser744/748的水平降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siRNA沉默胰腺癌AsPC-1、BxPC-3细胞PKCδ,胰腺癌AsPC-1、BxPC-3细胞PKD/PKCμser744/748磷酸化水平下调。结论隐丹参酮、丹参新酮、去氢丹参新酮可能通过抑制PKCδthr505磷酸化水平,下调PKD1μser744/748磷酸化水平,促进胰腺癌AsPC-1和BxPC-3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单甲基亚砷酸(MMAIII)联合隐丹参酮(CPT)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的协同抑制效应,阐明其诱导多发性骨髓瘤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cell-counting-kit-8(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Ⅴ-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标记蛋白PARP的总蛋白和剪切表达水平;酶标仪检测酸性鞘磷脂酶活性;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膜神经酰胺和脂筏标记物。结果:CCK8结果显示隐丹参酮浓度为15μM时细胞存活率为80.9%±5.4%(24h)、60%±8.4%(48h),单甲基亚砷酸浓度为1μM时细胞存活率为82.5%±5.8%(24h)、67.7%+9.7%(48h),隐丹参酮(15μM)联合单甲基亚砷酸(1μM)作用U266细胞24h、48h后细胞存活率为29.1%±7.0%(24h)、18%±2.7%(48h);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为41.7%±4.4%、单甲基亚砷酸组为10.6%±4.0%、隐丹参酮组为10.5%±3.0%;Western Blot显示联合作用组凋亡蛋白PARP剪切活化水平较单甲基亚砷酸单药组及隐丹参酮单药组有显著升高;酸性鞘磷脂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上调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酸性鞘磷脂的活性;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后U266细胞膜上荧光强度增加,加入Filipin后荧光强度较联合用药减少。结论:MMAIII与CPT协同作用能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凋亡发生,其作用机制主要与促进细胞膜鞘磷脂水解生成神经酰胺、诱导脂筏聚集促进凋亡相关蛋白剪切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拟予TGF-β1作用于不同种系胰腺癌细胞,观察胰腺癌细胞的生长状态及表面抗原表达情况,寻求胰腺癌TGF-β1的临床靶向治疗的新策略。方法 本研究将TGF-β1作用于以下3种胰腺癌细胞系:PANC-1、BxPC-3以及AsPC-1。评估TGF-β1作用后3种胰腺癌细胞系的细胞生长状态以及表面抗原表达,形成及侵袭能力,同时比较E-Cadherin和Vimentin在不同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对PANC-1、BxPC-3和AsPC-1胰腺癌细胞系生长均存在明显抑制作用,在生长曲线的后期对照组胰腺癌细胞数量不同程度高于实验组胰腺癌细胞数量(P<0.05),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明显增加。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PANC-1、BxPC-3及AsPC-1 3种胰腺癌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CD133+细胞比例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 TGF-β1处理组PANC-1胰腺癌细胞,E-Cadherin表达较正常组有降低趋势,Vimentin表达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虽然对BxPC-3、AsPC-1及PANC-1 3种胰腺癌细胞系均有抑制其细胞生长作用,但TGF-β1作用增加CSC比例,提示非选择性应用TGF-β1可能并不利于胰腺癌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丹参及酒丹参中二氢丹参酮Ⅰ、四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新酮5种丹参酮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丹参和酒丹参中二氢丹参酮Ⅰ、四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新酮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C18(250 mm×4.6 mm, 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丹参和酒丹参供试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结果 二氢丹参酮Ⅰ、四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新酮分别在0.662 5~66.25μg/ml, 0.523 6~52.36μg/ml, 3.120 8~312.08μg/ml, 1.966 3~196.63μg/ml, 0.125 2~12.52μg/ml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63.57X-15.52,Y=61.84X+11.35,Y=285.83X+119.38,Y=163.36X-181.42,Y=18.53X+2.54。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  相似文献   

5.
吴志豪  许远  王兆洪  黄和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242-1243
目的探讨百里醌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的影响。方法百里醌、百里醌联合吉西他滨分别作用于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培养24、48及72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两药联合培养72 h)。采用CCK-8法检测两组BxPC-3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BxPC-3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百里醌对Bx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明显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联合吉西他滨作用72 h后胰腺癌BxPC-3细胞的存活率仅为27.43%,与单用百里醌(49.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百里醌单用于BxPC-3细胞24 h后,胰腺癌细胞早期凋亡率为(4.80±1.53)%,联合用药BxPC-3细胞凋亡率为(21.40±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里醌可显著抑制人胰腺癌BxPC-3细胞生长,有效增强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其协同作用以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ⅡA等活血化瘀类中药抗内毒素作用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萃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7):621-623,66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丹参总酮、隐丹参酮、盐酸川芎嗪、阿魏酸、姜黄素、莪术油8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成分抗内毒素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药物组、细胞模型组(LPS诱导的细胞模型)、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采用WST-8试剂盒测定丹参酮ⅡA等对内毒素模型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1β产生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丹参总酮抑制细胞增殖效果较好,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36.7%,33.2%,40.8%。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丹参总酮对模型细胞产生TNF-α有明显抑制作用,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姜黄素对模型细胞产生IL-1β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细胞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可不同程度抑制内毒素炎症过程中的炎症因子变化以及巨噬细胞的过度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蝙蝠葛酚性碱(PAMD)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通过观察PAMD对胰腺癌BxPC-3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中Shh、Ptch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讨论PAMD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及其作用靶点。方法: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同终浓度的PAMD培养液进行干预,对照组用正常培养液培养,进行以下实验:(1)利用台盼蓝染色测定各组中BxPC-3细胞生长周期;(2)运用MTT法检测各组BxPC-3细胞增殖情况;(3)利用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BxPC-3细胞中Shh、Ptch1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1)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癌细胞生长缓慢;(2)PAMD高、低剂量组及5-FU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2.35%、44.62%、56.07%;(3)与对照组相比,Shh、Ptch1 mRNA的表达均下降,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AMD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对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位点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此推断,PAMD对胰腺癌的抗癌作用机制可能与Hedgehog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蝙蝠葛酚性碱(PAMD)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通过观察PAMD对胰腺癌BxPC-3细胞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中Smo、Gli-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讨论PAMD对胰腺癌Hh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其作用靶点。方法: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终浓度为80、40μg/mL的PAMD培养液以及5-FU终浓度为50μg/mL进行干预,进行以下实验:(1)利用台盼蓝染色测定各组中BxPC-3细胞不同时间点的活细胞数;(2)运用MTT法检测各给药组对BxPC-3细胞增殖抑制情况;(3)利用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BxPC-3细胞中Smo、Gli-1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BxPC-3细胞生长缓慢;(2)PAMD高、低及5-FU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1.15%、43.44%、55.38%;(3)PAMD高、低剂量组及5-FU组BxPC-3细胞中的Smo、Gli-1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MD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对Hedgehog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因此我们推断,PAMD对胰腺癌的增殖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Hedgehog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别对具有原发癌特性的BxPC-3及转移癌特性的AsPC-1胰腺癌细胞株中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GFβR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sPC-1和BxPC-3胰腺癌细胞中TGFβ1和TGFβR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BxPC-3中TGFβ1和TGFβR1的mRNA和蛋白均呈低表达,AsPC-1中TGFβ1和TGFβR1的mRNA和蛋白呈高表达,两者相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GFβ1和TGFβR1的高表达可能与胰腺癌的远处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期间海马细胞的凋亡及纳络酮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 4 组(n=5)正常对照组、单纯缺血组(缺血组,夹闭颈总动脉和椎动脉30min)、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组,夹闭颈总动脉和椎动脉30min后开放6h)、缺血-再灌注加纳络酮干预组(纳络酮组, 0.8 mg/kg静注及0.3mg/kg静滴).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预前、后的海马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缺血组(17.87%±3.04%)、再灌注组(38.84%±12.86%)的细胞凋亡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94%±0.59%,P<0.01);再灌注组又明显高于缺血组 (38.84%±12.86% vs 17.87%±3.04% )和纳络酮组(38.84%±12.86% vs 8.96%±0.97%,P<0.01);而对照组与纳络酮组间则无显著差异.结论①兔全脑缺血后30min出现海马细胞凋亡;再灌注6h后,上述改变加重.②纳络酮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流式细胞仪 (flowcytometry ,FCM)探讨反义IGF IR基因片段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根据IGF IRcDNA序列设计其正义、反义基因片段 ,并对部分碱基进行硫代磷酸修饰。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正义核酸组和反义核酸组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NA含量 ,根据DNA直方图分析凋亡细胞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经反义寡核苷酸 5、10、15、2 0μmol·L-1处理的胶质瘤细胞其凋亡率分别为 16 0 6 %±3 86 %、2 4 5 2 %± 4 84%、36 6 9%± 5 5 3%和 43 85 %±5 72 % ,而用正义寡核苷酸 5、10、15、2 0 μmol·L-1处理的胶质瘤细胞其凋亡率分别为 3 76 %± 1 2 2 %、3 14%±1 15 %、2 5 1%± 0 93%和 3 2 6 %± 1 15 % ,空白对照组(野生型 )自然凋亡率为 1 0 1%± 0 89%。反义核酸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正义核酸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凋亡细胞形态上表现为细胞体积缩小 ,染色质凝聚 ,并聚集于核膜下成新月状或块状 ,胞膜内馅形成膜包裹的核碎片或细胞器 ,最后出泡形成凋亡小体。结论 反义IGF IR基因片段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是其抑制细胞增殖机制之一。通过FCM分析可较准确地判定肿瘤细胞凋亡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PT)与顺铂(cisplatin,DDP)联合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隐丹参酮联合顺铂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肺癌PC9细胞分为对照组、隐丹参酮组、顺铂组及联合用药组,MTT法检测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免疫印迹技术、RT-PCR检测抗凋亡分子的表达、STAT3及上游调控激酶JAK2/SRC蛋白表达水平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隐丹参酮联合顺铂明显抑制肺癌PC9细胞的增殖作用(P<0.05),联合用药组作用于肺癌PC9细胞24h后,caspase 3和caspase 9及PARP剪切段蛋白表达明显增高,高于对照组及单药组,联合用药后Mcl-1、Bcl-2、XIAP、survivin抗凋亡蛋白表达下调, STAT3磷酸化Tyr705和ser727水平下降,其上游JAK2磷酸化水平下调,SRC蛋白及磷酸化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隐丹参酮与顺铂具有协同抗肺癌PC9细胞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STAT3磷酸化Tyr705和ser727表达水平进而下调Mcl-1、Bcl-2、XIAP、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上调caspase 3和caspase 9及PARP剪切段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酸钠对胰腺癌Bx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丁酸钠对Bx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丁酸钠作用于BxPC-3细胞后的凋亡情况;TRAP-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RT-PCR技术分析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bc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丁酸钠作用BxPC-3细胞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丁酸钠处理72 h的BxPC-3细胞凋亡率明显提高(P<0.01),S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经丁酸钠处理的实验组端粒酶活性为0.96±0.12,未经丁酸钠处理的对照组端粒酶活性为4.18±0.34,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丁酸钠处理的实验组hTERT mRNA水平为0.168±0.045,与对照组0.685±0.1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实验组水平为0.138±0.034,与对照组0.715±0.02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丁酸钠具有强烈诱导胰腺癌BxPC-3细胞凋亡的作用,其发生机制与丁酸钠下调hTERT Bcl-2 mRNA表达水平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穿孔结合苦参素对胰腺癌裸鼠BxPC-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008年3月至2008年9月.用胰腺癌BxPC-3细胞系建立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电穿孔结合苦参素组(B+E+)、苦参素组(B+E-)、电穿孔组(B—E+)和阴性对照组(B—E-),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分别观察各组胰腺癌裸鼠的细胞凋亡率。结果在电穿孔和苦参素的共同作用下,胰腺癌裸鼠的细胞呈凋亡改变,且电穿孔结合苦参素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结论电穿孔结合苦参素可以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提高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单甲基亚砷酸(MMAIII)联合隐丹参酮(CPT)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的协同抑制效应,阐明其诱导多发性骨髓瘤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用含10%gibco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按隐丹参酮单药组、MMAIII单药组和联合组分别加药处理。cell-counting-kit-8(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Ⅴ-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标记蛋白PARP的总蛋白和剪切表达水平;酶标仪检测酸性鞘磷脂酶活性;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膜神经酰胺和脂筏标记物。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隐丹参酮浓度15μM时细胞存活率为(80.9±5.4)%(24h)、(60.0±8.4)%(48h),单甲基亚砷酸浓度1μM时细胞存活率为(82.5±5.8)%(24h)、(67.7%+9.7)%(48h),隐丹参酮(15μM)联合单甲基亚砷酸(1μM)作用U266细胞24h、48h后细胞存活率为(29.1±7.0)%(24h)、(18.0±2.7)%(48h);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为(41.7±4.4)%、单甲基亚砷酸组为(10.6±4.0)%、隐丹参酮组为(10.5±3.0)%;Western Blot显示,联合作用组凋亡蛋白PARP剪切活化水平较单甲基亚砷酸单药组及隐丹参酮单药组有显著升高;酸性鞘磷脂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上调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酸性鞘磷脂的活性;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后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膜上荧光强度增加,加入Filipin后荧光强度较联合用药减少。结论 MMAIII与CPT协同作用能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凋亡发生,其作用机制主要与促进细胞膜鞘磷脂水解生成神经酰胺、诱导脂筏聚集促进凋亡相关蛋白剪切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百里醌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相对活性,Hoechst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XI-AP)、半胱天冬酶(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PTEN、Akt及phospho-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百里醌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吉西他滨组(GEM)、百里醌组(TQ)、百里醌联合吉西他滨组(TQ+GEM)、百里醌与吉西他滨序贯给药组(TQ-GEM)相对细胞活性分别为83.7%±4.1%、51.8%±6.0%、48.25%±6.50%、33.3%±3.9%;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2.2%±3.8%、30.4%±4.3%、43.5%±5.7%、58.3%±6.1%;各组相对细胞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与GEM组比较,TQ-GEM组与TQ+ GEM组相对细胞活性明显下调(P <0.001),凋亡率明显上调(P <0.001);TQ-GEM组较TQ+ GEM组出现更明显的增殖受抑(P <0.001),更高的细胞凋亡率(P<0.001).百里醌-吉西他滨序贯给药作用于胰腺癌BxPC-3细胞后,BxPC-3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而Bcl-2、XIAP、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百里醌可显著上调BxPC-3细胞PTEN的表达,明显抑制Akt磷酸化.结论 百里醌可明显增强吉西他滨对体外胰腺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PTEN,Akt去磷酸化,促使Bcl-2、XIAP表达上调及Bax表达下调,活化caspase-3、caspase-9诱导细胞凋亡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重组质粒pSilencer4.1CMV neo-hTERT-siRNA转染胰腺癌细胞BxPC-3及其沉默效应.方法 用重组质粒pSilencer4.1CMV neo-hTERT-siRNA转染BxPC-3胰腺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5组.T1组:pSilencer4.1CMV neo-hTERT1-siRNA;T2组:pSilencer4.1CMV neo-hTERT2-siRNA;Lipofectamine组:Lipofectamine;错配组:pSilence4.1CMV,作为阴性对照:细胞对照组:未做转染的细胞.RT-PCR检测hTERT基因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端粒酶蛋白表达.结果 与Lipofectamine组、阴性对照组及细胞对照组相比.T1组、T2组BxPC-3细胞中hTERT-mRNA和端粒酶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BxPC-3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降低,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加.结论 重组质粒T1和T2能够下调hTERT mRNA和端粒酶蛋白的表达水平,具有良好的RNAi沉默效应.重组质粒T1和T2均明显抑制BxPC-3胰腺癌细胞的生长,使细胞周期发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胰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葡萄籽原花青素下调miR-27a 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extract,GSPE)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可 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AsPC-1细胞,分别采用M ,Annexin V-FITC/PI双染,Transwell 迁移实验等方法检 测GSPE对AsPC-1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及抑制细胞迁移的作用;miRNA real-time 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GSPE 对AsPC-1细胞miR-27a及其下游基因FOXO1表达的影响。转染miR-27a抑制剂,检测GSPE通过下调miR-27a调控AsPC-1 细胞生长、迁移的作用。结果:不同浓度(25,50,75,100 g/mL)GSPE对AsPC-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36%, 17.36%,50.42%和60.73%,GSPE≥50 g/mL时,增殖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25,50,75 g/mL GSPE组的细胞早期凋亡率依次分别为2.5%,20.0%,42.3%,64.3%。75 g/mL GSPE组的细胞迁移率低于对照组,细胞 内miR-27a的表达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miR-27a抑制剂组、GSPE组、miR-27a抑制剂+GSPE组的 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显著升高(P<0.01),细胞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1),FOXO1蛋白表达增加;且共同处理组上述 作用最明显,高于两者单独处理组。结论:GSPE可能通过下调miR-27a表达来抑制胰腺癌AsPC-1细胞生长和迁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RNA 干扰沉默诱骗受体-3(DcR3)对人胰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AsPC-1 细胞1×106 个/ml,接种于5 周龄裸鼠右后肢腹股沟,当皮下肿瘤 直径为8 mm,随机分为4 组(n =10):对照组、化疗组、阴性质粒+ 化疗组、DcR3-siRNA+ 化疗组。观察 DcR3-siRNA 联合化疗药物对人胰腺癌AsPC-1 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应用ELISA 和Western blot 检测DcR3 蛋白的变化;TUNEL 分析肿瘤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和RT-PCR 检测FasL、Caspase-8 和 Caspase-3 等凋亡因子的表达。结果 化疗组、阴性质粒+ 化疗及DcR3-siRNA+ 化疗组3 组均可抑制移植瘤的生 长,与对照组比较,3 组抑瘤率平均值分别为(35.87±4.58)%、(40.68±4.16)% 和(90.25±2.53)%,4 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7.736,P =0.000),DcR3 siRNA+ 化疗组抑瘤率较化疗组升高;对照组、化疗组、阴 性质粒+ 化疗以及DcR3-siRNA+ 化疗组移植瘤重量平均值分别为(0.95±0.03)、(0.63±0.04)、(0.67±0.02) 和(0.17±0.06)g,4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5.531,P =0.000),DcR3-siRNA+ 化疗组瘤重较化疗组减轻; 对照组、化疗组、阴性质粒+ 化疗组、DcR3-siRNA+ 化疗组凋亡率平均值分别为(6.3±2.21)%、(14.8±2.65) %、(14.5±3.06)% 和(54.6±3.23)%,4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04.225,P =0.000),DcR3-siRNA+ 化疗组凋亡率较化疗组提高;DcR3-siRNA+ 化疗组的FasL、Caspase-8 和Caspase-3 蛋白表达较其他各组上 升(P =0.000)。结论 沉默DcR3 可激活FasL/Caspase 凋亡途径,促进细胞凋亡,增加胰腺癌细胞移植瘤对化 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RNA 干扰沉默诱骗受体-3(DcR3)对人胰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AsPC-1 细胞1×106个/ml,接种于5 周龄裸鼠右后肢腹股沟,当皮下肿瘤直径为8 mm 左右,随机分为4 组( n=10):对照组、化疗组、阴性质粒+ 化疗组、DcR3 siRNA+ 化疗组。观察DcR3 siRNA联合化疗药物对人胰腺癌AsPC-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治疗效果。应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DcR3 蛋白的变化;TUNEL 分析肿瘤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和RT-PCR 检测FasL、Caspase-8 和Caspase-3 等凋亡因子的表达。结果化疗组、阴性质粒+ 化疗及DcR3 siRNA+ 化疗组均可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与对照组比较,3 组抑瘤率平均值分别为(35.87±4.58)%、(40.68±4.16)%和(90.25±2.53)%,4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7.736,P =0.000),DcR3 siRNA+ 化疗组抑瘤率较化疗组增加;对照组、化疗组、阴性质粒+ 化疗以及DcR3 siRNA+ 化疗组移植瘤重量平均值分别为(0.95±0.03)、(0.63±0.04)、(0.67±0.02)和(0.17±0.06)g,4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5.531,P =0.000),DcR3 siRNA+ 化疗组瘤重较化疗组减轻;对照组、化疗组、阴性质粒+化疗组、DcR3 siRNA+化疗组凋亡率平均值分别为(6.3±2.21)%、(14.8±2.65)%、(14.5±3.06)%和(54.6±3.23)%,4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04.225,P =0.000),DcR3 siRNA+ 化疗组凋亡率较化疗组增加;DcR3siRNA+化疗组的FasL、Caspase-8 和Caspase-3 蛋白表达较其他各组上升(P =0.000)。结论沉默DcR3 可激活FasL/Caspase 凋亡途径,促进细胞凋亡,增加胰腺癌细胞移植瘤对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