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因"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42个月,颈部包块1月"于2013年04月06日入院。2009年10月因"乏力、消瘦"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79.56×109/L,分类见幼稚细胞,骨髓形态学诊断CML-CP,染色体检查46,XY,t(9;10)(q34;q22),bcr-abl(p210)阳性,诊断为"CML-CP",予羟基脲口服治疗32个月。2012年06月16日来本院就诊,血常规检查Hb 109 g/L,WBC 3.2×  相似文献   

2.
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种,其特征是血小板水平显著持续性增多伴功能异常。本文报道我院诊断的一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致假性高钾血症并结合文献复习假性高钾血症发生的原因。1临床资料病历摘要:患者女,64岁,主因"间断全身乏力1月余"于2016年2月9日入院。1月余前无诱因出现上腹胀痛,伴全身酸痛、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2.3×10~9/L,血红蛋白96g/L,血小板1464×10~9/L,行骨髓穿刺示:骨髓粒系、红系、巨核系增生活跃,血小板聚集成片,散在多见。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当地医院给予羟基脲  相似文献   

3.
1病例简介患者,男,52岁,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耳鸣、气促伴头晕10d。2007年3月去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WBC4.5×109/L,N 60%,RBC 1.89×1012/L,Hb 68g/L,P lt 158×109/L,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LDH 239U/L,未予特殊处理。1周后血常规示:RBC 1.12×1012/L,Hb 43g/L,即予RBC悬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6岁.1997年体检时发现血小板升高(BPC>600×10~9/L),后多次检查血常规,血小板渐渐超过1000×10~9/L,遂至某三级医院就诊,经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使用干扰素治疗疗效不佳,改用羟基脲治疗(1.0 g每日3次口服),血小板渐渐下降,后羟基脲改用维持量0.5~1.0/d,血小板维持在(200~600)×10~9 /L,患者无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男,70岁。因头痛、头晕、乏力2个月就诊。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周身乏力,在外院查血白细胞9.8×109/L,红细胞7.2×1012/L,血红蛋白200 g/L,红细胞比积0.6,血小板300×109/L,凝血酶原时间(PT)12秒,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37秒,纤维蛋白原(FIB)3.8 g/L;骨髓象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各期比例大致正常,无明显病态造血,全片可见巨核细胞40个,可见成堆血小板;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予羟基脲1.0 g,每日2次口服;干扰素肌内注射,患者头痛、头晕症状无好转遂入我院。查体:…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2岁.因头晕伴口眼歪斜1个月,双下肢乏力并发现白细胞升高半个月,于2006年5月17日入住我院血液科.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口角右偏,血压160/120 mm Hg,服用降压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半个月前出现双下肢乏力,于当地医院进行头颅CT检查示"多发脑梗死",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升高(>20×109/L),未进一步诊治,后发现白细胞进行性升高而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7.
杨琳  张敬宇  潘崚  林风茹  董作仁  徐世荣 《临床荟萃》2005,20(21):1246-1246
患者,女性,27岁.主因间断性皮肤瘀点、瘀斑2年余,加重伴黑便10天,于2004年2月8日入院.两年前无诱因出现皮肤瘀点、瘀斑,伴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月经量增多.当时检查血象:白细胞(WBC)5.4×109/L,血红蛋白(Hb)120 g/L,血小板(PLT)5.0×109/L.当地医院考虑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4 g·d-1·kg-1)治疗5天,PLT升至20×109/L,后改为泼尼松(50 mg/d)口服,PLT缓慢上升至230×109/L,出血表现完全消失,患者即自行停用泼尼松治疗.于入院前10天患者患上呼吸道感染后再次出现全身皮肤多发性瘀点、瘀斑,伴鼻出血、牙龈出血和柏油样黑便,当地查血常规示:PLT 4.0×109/L,遂急来我院.追问病史,患者近两年来,有明显脱发及间断性四肢大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0岁,因"面色苍白、乏力"入院.患者入院前因反复痔疮出血,出现面色苍白、全身乏力,至我院门诊查血常规:WBC 5.09 × 109/L,RBC 2.24 × 1012/L,Hb 71.00 g/L,HCT 22.50%,PLT 290.0 × 109/L;口服维铁缓释片、叶酸片、甲钴胺片等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病例]女,17岁.因发热4天,伴皮疹3天入院.4天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发热、乏力、食欲缺乏,体温最高38.5℃,次日自头部开始出现散在充血性斑疹、斑丘疹、水疱,继之面部、四肢亦出现上述丘疹且逐渐增多伴搔痒,于当地医院就诊,予阿昔洛韦、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发病第3天在当地医院查血小板46×109/L,故到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10岁.因乏力、胸闷14个月余并鼻出血2个月于2005年2月入住我院贫血治疗中心.14个月前因乏力、胸闷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WBC 2.39×109/L,Hb 19g/L,BPC 1×109/L.经骨髓穿刺、活检等相关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阿那格雷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WHO 2008诊断标准的ET患者随机分配到阿那格雷组和羟基脲组.阿那格雷由2mg/d始逐渐增加,最大剂量为10 mg/d,维持PLT(100~400)×109/L1个月后,逐渐减量维持.羟基脲由1 000 mg/d逐渐增加,维持PLT(100~400)×109/L1个月后,减量至10mg·kg-1·d-1维持.共观察12周.结果 17个中心共人组222例ET患者(阿那格雷组、羟基脲组分别为113、109例),198例可评价疗效(阿那格雷组、羟基脲组分别为97、101例).治疗12周,阿那格雷组血液学缓解率为87.63%(85/97),羟基脲组为88.12%(89/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阿那格雷组治疗前中位PLT为827(562~1 657)×109/L,治疗12周为400(127~1 13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阿那格雷组治疗后PLT降低值中位数为393(-362~1 339)×109/L,羟基脲组为398(-579~1 846)×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2).阿那格雷组、羟基脲组中位起效时间分别为7(3~14)、21(14~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阿那格雷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5.49%(74/113),包括心悸(36.28%)、头痛(21.24%)、乏力(14.16%)和头晕(11.50%)等,均为Ⅰ~Ⅱ级.结论 盐酸阿那格雷胶囊治疗ET的血液学缓解率与羟基脲相近,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起效时间较短,无明显血液学毒性,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3岁,于2002年4月就诊,无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查血常规:WBC 273×10^9/L,Hb81g/L,PLT 432×10^9/L。查体:脾肋下5cm,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自血病,给予羟基脲及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1岁,因"多食易饥、心悸5个月,发热、乏力、月经量增多15 d"于2009年12月28日入院.2009年7月30日患者因多食易饥、心悸,伴有双手抖、皮肤湿润就诊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查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索(TSH)0.008 μIU/ml,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4.6 pmol/L,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49 pmol/L;血常规:WBC 4.87×109/L,N 0.61,L 0.34,RBC 4.97×1012/L,Hb135 g/L,PLT 135×109/L;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给予甲巯咪唑(30 mg/d)治疗,每周监测患者血常规;2009年9月1日复诊查血常规:WBC 3.31×109/L,N 2.25,L 0.93,RBC 4.57×1012/L,Hb 123 g/L,PLT 92×109/L,给予口服升白细胞药辅助治疗,继续服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2009年11月5日复查血常规:WBC 2.0×109/L,N 0.38,L 0.50,RBC 3.36×1012/L,Hb 107g/L,PLT 68×109/L,停用甲巯咪唑,口服利可君、复方皂矾丸等治疗,患者无感染等不适.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5岁,主因双下肢无力、疼痛伴麻木1年余,加重并发现血小板增多8个月于2014年6月9日第3次入我院。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疼痛伴麻木,全身皮肤变黑、粗糙,于2013年9月4日收住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病",给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2014年2月感上述症状加重伴头晕、乏力,至当地医院复查血常规示:WBC18.93×109/L,Hb 187 g/L,PLT 618×109/L,门诊以"全血细胞增高查因"收住我科,住院期间患者出现颜面、四肢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8岁。1980年4月因低热、乏力、反复咽喉部疼痛入院。体检:胸骨压痛、脾脏肿大平脐,外周血WBC1108×109/L,骨髓穿刺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Ph染色体( )。给马利兰、羟基脲、靛玉红等治疗,病情稳定。1996年1月复查骨髓:原始粒细胞016,早幼粒细胞020,诊断CGL加速期。即给复方青黛片(由大连解放军中医血液病专科中心提供,025g/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6~8片,同时口服肝泰乐,定期复查血象、骨髓象及肝肾功能。9个月后骨髓象示完全缓解(CR)。除手掌、足底过度角化及色素沉着外无其它不良反应。遂停复方青黛片改用羟基脲和…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2岁,因"血糖升高7年余,消瘦、乏力1年余"于2010年8月11日就诊.7年前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升高,具体数值不详,无明显口干、多饮、多尿,一直未予重视,未用药物治疗.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夜尿明显增多,体重进行性下降约30 kg,感乏力,以双下肢为重,伴肌肉酸痛,无麻木刺痛感,严重时行走困难,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波动于6~8 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15~20 mmol/L,出汗多,无双手震颤,无呼吸困难,无头痛头晕,无胸闷心悸,无呕吐腹泻,无视物模糊,为进一步诊治收至我院,门诊以"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收入我科.  相似文献   

17.
常晓慧  孙辉  向阳  徐学新  栾岚  成玉斌 《临床荟萃》2012,27(4):348-348,352
患者,男,54岁,因间断乏力、发热半个月于2010年10月12日就诊解放军二一○医院。入院前半个月出现轻度乏力伴发热、咳嗽、咳痰,在当地医院化验血常规:白细胞(WBC)0.41×109/L,血红蛋白(Hb)112g/L,血小板(PLT)75×109/L,中性粒细胞(ANC)0.02×109/L,粒细胞过少无法分类;骨髓穿刺示ANC缺乏症,肺CT示双肺炎性改变,腹部彩色超声提示肝硬化;遂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9岁,主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年,乏力1个月,于2013年12月9日入我院治疗。 1病程情况 1.1现病史 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乏力,当地查血常规WBC、RBC、Hb正常,PLT约为1200×10^9/L,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予羟基脲+干扰素治疗约3年,间断。复查PLT约600×10^9/L-700×10^9/L,PLT正常后间断羟基脲治疗,未规律监测血常规。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因"发现慢性乙型肝炎20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2年,乏力、气促4个月,肝癌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余"于2011年4月20日入本院血液科。患慢性乙型肝炎20年,近3年来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HBV-DNA保持在正常水平;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分别在3.0×109/L和40×109/L左右。4个月前因乏力、气促在外院就诊。检查发现:WBC2.8×109/L,N 0.362;PLT 35×109/L;血红蛋白(HGB)42g/L,甲胎蛋白(AFP)6.25ng/ml。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16岁.于2008年3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5℃,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静脉点滴红霉素、林可霉素等,体温波动于37~38℃,3月25日于我院门诊查血常规:WBC 14.6×109/L,中性粒细胞4.6×109/L,RBC 3.49×109/L,Hb 101 g/L,BPC 65×109/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