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带钩钢丝针(Hook-wire)定位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8例肺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30min作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再行全胸腔镜探查肺部病灶并作楔形切除,然后根据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术式。记录Hook-wire定位情况的相关指标、术前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28例患者(各1枚结节)术中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19枚,良性病变9枚;结节大小为(8±5)mm,结节距胸膜垂直距离为(8±4)mm;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时间为(16.5±5.2)min,进针深度为(63±12)mm。24例患者定位针准确定位于结节中,定位操作过程中出现气胸者4例,均不需要急诊行胸腔穿刺治疗。手术均顺利,术中出血量30~500(150±50)ml;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其中1例患者1周后才拔除胸管。术后病理诊断:浸润性腺癌8枚、微浸润癌2枚、原位癌5枚、不典型腺瘤样增生4枚、慢性炎症3枚、炎性肉芽肿2枚、错构瘤1枚、结核1枚和平滑肌瘤病2枚。结论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在胸腔镜下肺小结节切除术具有可行性良好、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有效减少腔镜手术操作难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2.
李冬  沈琦斌  郑屹峰  顾勤花 《浙江医学》2017,39(13):1113-1115
目的探讨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钩线穿刺定位在肺部小结节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小结节的患者行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钩线穿刺定位,共定位114颗肺部小结节(术前均无明确诊断),定位结束后送手术室行胸腔镜肺局限性切除术。观测肺部结节大小及胸膜下距离、穿刺定位时间、定位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和中转开胸比率等。结果本组患者的肺部结节直径(6.9±2.1)mm;胸膜下距离(9.5±6.9)mm。行CT引导下钩线穿刺定位操作顺利,定位成功率98.2%,定位时间:19~30min。穿刺后并发症包括气胸、出血和钩线脱落,发生率分别为22.4%、11.2%、3.1%。除2例患者中转开胸,余9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胸腔镜手术,中转开胸率2.0%。术后所有患者均能明确肺部结节性质。结论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肺部小结节钩线穿刺定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用于一些定位困难的肺部小结节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肺小结节胸腔镜下切除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临床意义。方法:肺小结节105例直径≤1cm在全胸腔镜手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和肺小结节局部注射美甲兰。结果:肺小结节105例患者,105个结节均直径≤1cm,行全胸腔镜下切除术。转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57例(54.29%),转常规开胸手术3例(2.86%)。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和美甲蓝定位成功率100%。结论: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和美甲蓝定位术可互补,减少了术中无法找到结节"误切"可能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亚甲蓝术前定位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8例患者30枚肺小结节,术前CT引导下亚甲蓝定位后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肺楔形切除术?【结果】 30枚肺小结节均成功定位,定位所需时间 (22.13 ± 5.36)min?3例(10.7%)患者定位后出现少量气胸,但无需胸腔闭式引流术?本组28例患者行VATS肺楔形切除术成功率为100%,无中转开胸?VATS肺楔形切除手术时间为(17.82 ± 5.63)min,术中失血量为(20.03 ± 13.78)mL?【结论】 肺小结节CT引导下亚甲蓝术前定位是一种简单?有效和安全的定位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穿刺术前定位辅助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肺小结节(SSP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SSPN患者于术前行CT引导下带钩钢丝(Hook-wire)定位,然后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结果:术前CT穿刺定位成功率为100%,平均定位时间为(30.15±5.16)min。2例患者定位后发生微量气胸并发症,无须特殊处理。VATS楔形切除术成功率为100%。20例患者中16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腺癌,继续行VATS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4例病理学检查为炎性肉芽肿。无一例中转开胸。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SSPN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肺内小结节的术前定位在胸腔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内小结节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术前采用CT引导下Hook-wire或亚甲蓝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90例肺内小结节手术患者共94枚小结节,VATS术前均行CT引导下Hook-wire或亚甲蓝定位。评价术前定位的成功率、并发症、转开胸手术发生率、术后病理类型等。结果 Hook-wire钢丝定位72枚,成功率91.7%;亚甲蓝注射定位22枚,成功率86.4%。穿刺后发现并发少量血胸6例(6.4%),并发少量气胸8例(8.5%)。转开胸手术4例,占4.4%。术后经病理证实良性病灶36枚,占38.3%,恶性病灶58枚,占61.7%。结论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或亚甲蓝定位肺内小结节方法准确率高,并发症少,能提高VATS手术成功率,对肺内小结节的胸腔镜手术诊治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肺解剖定位法用于肺结节全胸腔镜下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磨玻璃样病变(GGO)结节的患者60例(肺结节共78枚),均行肺结节全胸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其中30例患者采用CT引导Hook-wire肺结节定位法(术前CT引导下穿刺针定位,术中找到穿刺针位置,行肺局部切除),设为A组;另30例患者采用术中肺解剖定位法(通过术前肺CT薄层扫描确定肺结节与最近标志线关系,在术中萎陷肺表面找到肺结节的垂直投影点,予缝线标记,行肺局部切除),设为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肺结节定位正确率、手术切除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A、B两组患者肺结节定位正确率(86.7%比90.0%)、手术切除时间[(9.8±3.3)min比(10.5±2.8)min]、住院时间[(5.5±1.0)d比(5.6±1.1)d]及住院费用[(4.9±0.4)万元比(4.9±0.3)万元]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术中肺解剖定位法用于肺结节全胸腔镜下切除术具有可行性好、安全性高、无有创定位带来的并发症等优点,且手术时间不延长,术前定位工作量明显减少,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ookwire术前定位肺小结节尤其是肺磨玻璃样结节在单孔胸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18例肺结节患者术前随访均超过3个月,术前行胸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根据结节位置于腋中线第4、5肋间行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根据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手术方式。统计定位成功率,单孔胸腔镜楔形切除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所用手术时间。结果: 肺结节直径为(8.91±3.17)mm,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结节成功率为100%,出现微量气胸5例(27.80%),1例出现胸膜反应(6.60%)。本组无1例中转开胸;15例实施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手术时间为(39.33±12.94)min,其中11例为原位腺癌,1例炎性结节,2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例B细胞淋巴瘤;3例浸润性腺癌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手术时间为(108.33±15.28)min。结论: 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联合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16-23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硬化剂定位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胸外科治疗的68例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35个病灶);在CT引导下,对照组对肺小结节予以Hookwire单独定位,试验组对小结节进行硬化剂定位,定位后根据情况予以切除或者行肺段、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的定位成功率及定位时间。结果 CT扫描结果显示,70个肺小结节病灶中左肺31个(44.29%),右肺39个(55.71%)。56例患者由结节切除后送冰冻病理证实为恶性且进行肺叶切除以及纵隔内淋巴结清扫术,14例患者由于存在结节或胸壁粘连严重,转至开胸手术。各病灶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浸润性腺癌占34.29%,微浸润腺癌占10.00%,原位腺癌占17.14%,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占15.71%,慢性炎性病变10.00%,肺内淋巴结7.14%,肉芽肿5.71%。试验组定位成功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试验组定位时间(19.97±3.21)min,低于对照组的(34.37±4.53)min(P0.05)。结论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术前予以CT引导硬化剂定位能够显著提高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下切除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评价肺小结节胸腔镜下切除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直径≤1 cm肺小结节患者共35例,在全胸腔镜切除术前皆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总结分析该定位技术的成功率?并发症?胸腔镜手术的成功率?术后病理?住院天数等?结果:35例患者共35个直径≤1 cm结节,行全胸腔镜下切除术,19例转为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54.29%),1例转为常规开胸手(2.86%)?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的占54.29%?结论: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极大减少了术中无法找到结节“误切”的可能性;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绝大部分均适宜进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从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误诊?漏诊的可能性?因此对于直径≤1 cm肺小结节微小病变的诊治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5年3月-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26例肺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观察定位成功率、定位相关并发症、手术中转开胸率等指标.结果 26例患者共计肺小结节30个,结节定位成功率100.0%,定位相关并发症7.7%,中转开胸率3.8%,手术成功率96.2%.结论 CT引导下Hook-wire可精确定位肺小结节具体位置,有利于提高治疗准确性,降低意外风险,具备良好微小病变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引导钢丝定位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SPN患者86例,CT引导下留置带钩钢丝,沿钢丝定位处行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单孔组),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手术方式.用同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74例SPN患者做对照(小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单孔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拔除胸引管时间与小切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引导钢丝定位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SPN,手术创伤小,疗效可靠,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医学设备的不断发展及进步,特别是多层螺旋CT的普及,使得肺内孤立性结节的检出率大大提高。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等微创手术也得到广泛运用。本研究探讨肺小结节术前CT引导下带钩钢丝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提高胸腔镜下肺部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定位准确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本院胸腔镜下肺小结节切除术共36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肺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价值。方法2008年2月到2008年5月共8例患者,9个小结节,行胸腔镜切除术,术前皆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评价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的失败率、并发症、胸腔镜手术转为开胸手术的几率、住院时间等。结果共8个患者行9个结节胸腔镜切除术,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33%,转化为开胸手术比率为11%,中位住院时间为5天(2天~25天)。SPNs术后组织学诊断结果为:原发性肺癌4例约44.4%,转移4例约44.4%,炎性病灶1例11.1%。结论不具有典型恶性征象的SPN9约50%以上组织学诊断是恶性的,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极大减少开胸手术的比率、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减少住院时间,对于SPNs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开胸术疗法与胸腔镜疗法用于治疗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对照.方法 方便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胸外科治疗的8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41例采用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性质、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中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38.2±5.8)min、切口长度(6.7±1.3)cm、术中出血量(35.2±5.6)mL、术后疼痛程度(4.5±1.2)分、胸管留置时间(3.5±0.6)d、胸腔引流量(485.2±223.5)mL、住院时间(8.3±1.2)d明显少于对照组(68.6±10.4)min、(23.7±5.8)cm、(121.5±10.9)mL、(6.9±1.4)分、(6.3±0.7)d、(612.4±211.7)mL、(13.4±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心率失常、肩关节活动感觉障碍、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孤立性肺结节效果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顾勤花  沈琦斌  李鸿伟  黄小燕  李冬 《浙江医学》2020,42(14):1469-147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对胸腔镜下肺单、多发结节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7例患者236枚结节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统计分析定位成功率、病理检查结果、并发症发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36枚肺结节CT引导下定位成功率96.61%,定位时间(12.6±8.3)min,定位深度(25.43±8.23)mm,无中转开胸,VATS手术成功率100%。术后病理检查显示,恶性结节166枚(70.34%),良性结节70枚(29.66%)。定位后发生少量气胸32例(18.08%),少量血胸23例(12.99%),合并无症状气血胸患者14例(7.91%),脱钩者8例(4.52%),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50%。多发结节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单发结节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部疾病史、进针角度、定位时间均是Hook-wire定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Hook-wire定位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轻微的VATS术前定位方法,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对肺多发结节的定位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胸腔镜和开胸亚肺叶切除术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10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5例接受开胸亚肺叶切除术(开胸组),105例接受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随访至术后18个月,评估所有患者的死亡、复发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肺癌病理分型、分期、直径和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37±12)min vs(149±9)min]、住院时间[(11±3)d vs(15±2)d]、失血量[(186±22)mL vs(212±12)mL]明显短于或少于开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发现,胸腔镜组全因死亡人数(9例)少于开胸组(19例),胸腔镜组肺癌致死例数(6例)少于开胸组(1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总人数、局部复发人数、远处复发人数、心脏、肺部和其他各种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而且减少了全因死亡例数和肺癌致死例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四钩定位针在肺结节术前定位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术前行CT辅助下穿刺定位的肺结节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定位方法不同分为四钩定位针组28例、传统hookwire定位针组30例,2组定位后均行胸腔镜下楔形或肺段切除手术,比较两种方法的定位并发症(气胸、血胸和肺内出血)、定位成功率和操作的可行性。结果 四钩定位针组共28例患者定位28个结节,hookwire组共30例患者定位30个结节。2组均定位成功,定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中切除后成功找到结节。四钩定位针组无肺内出血发生,hookwire组发生9例,发生率为30%(P<0.05);2组气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钩定位针组定位时间为(16.29±3.74)min, hookwire组定位时间为(11.47±3.30)min,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四钩定位针与传统hookwire定位针两种定位方法在肺结节定位中均有较高的成功率,四钩定位针组肺内出血发生率更低。该设备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在肺部结节诊治中的临床疗效,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相比传统开胸手术的优点、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淮南新华医院2015年1月—2018年5月50例肺结节患者,通过术前检查,影像学表现恶性征象明显或要求手术者入组,未见手术禁忌证,术前告知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风险和获益,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组:25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25例采用胸腔镜手术,其中1例低肺功能及1例高龄患者入组腔镜组。腔镜组根据肺部结节的位置、术中冰冻的性质,选择了“单孔法”“二孔法”及“三孔法”3种手术方式。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引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 结果 腔镜组与开放组的相关观察指标分别如下所示,手术时间:(116.12±46.28)min vs.(142.96±46.27)min,术中出血量:(55.80±54.80)mL vs.(172.40±102.48)mL,胸引管留置时间:(3.40±0.65)d vs.(4.28±0.46)d,术后住院时间:(6.12±4.28)d vs.(7.92±1.66)d,腔镜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胸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明确诊断,早期发现癌变,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治愈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在亚厘米肺部结节术前规划及术中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Osirix软件对40例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胸部增强CT扫描的DICOM格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通过三维模型来实现术前制定手术方式和术中无创定位肺结节。结果:40例患者共46枚结节,术中均成功定位找到结节,结节手术切除率为100%。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14例,楔形切除26例。CT影像测量结节距胸膜表面深度为(12.1 ± 5.8)mm(0~55 mm)。楔形切除平均术中定位结节时间为(5.2 ± 3.0)min(2~20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2.4 ± 1.6)d。本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Osirix重建软件可为肺部亚厘米结节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无肺穿刺定位相关并发症,术中定位准确性高,为肺结节定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