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并对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住院患者标本分离的5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大肠埃希菌,产金属碳青霉烯酶的筛选采用亚胺培南/EDTA复合E-test条,采用PCR方法检测菌株携带的碳青霉烯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和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并测序确认类型及其亚型,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分离株间的同源性,液相质粒接合试验分析质粒的转移特性。结果除了阿米卡星和氨曲南外,5株大肠埃希菌对目前测试的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都耐药,且金属酶表型实验结果都呈现阳性;5株大肠埃希菌携带不同的耐药基因,但都携带blaNDM-5和blaTEM-1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显示5株大肠埃希菌的脉冲带型不一致,没有呈现克隆聚集性;质粒接合试验没有显示5株大肠埃希菌临床株(供体菌)将携带blaNDM-5的质粒转移到大肠埃希菌J53AziR(受体菌)。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存在携带blaNDM-5基因的大肠埃希菌的流行,但没有呈现克隆聚集暴发性,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医院感染的阴沟肠杆菌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5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8株非重复的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采用Vitek-2 Compact系统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亚胺培南复合E条检测菌株的金属酶。PCR扩增及产物测序检测菌株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及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通过多位点序列(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验证菌株克隆聚集性。质粒接合、基于PCR的分型和S1核酸酶切的Southern杂交检测质粒的特性。结果 8株阴沟肠杆菌(YG1~YG8)对目前常用的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耐药,且均携带bla_(NDM-1)基因。接合实验显示8株阴沟肠杆菌可将携带的质粒转移到大肠J53Azi~R受体菌,且供体菌与其接合子的金属酶试验均阳性。ST177型阴沟肠杆菌(YG5~YG7)3株PFGE条带数目及位置相同,属于克隆A;属于克隆B的YG3和YG4菌株为ST231型;属于克隆C、D和E的YG1、YG2和YG8菌株的MLST分别为ST418,ST190和ST592型。Southern杂交显示供体菌YG5携带两个质粒,大小约50 kb和400 kb,而其接合子YG5C携带大小约50 kb的质粒。结论携带bla_(NDM-1)阴沟肠杆菌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中存在多克隆的流行。经检索,ST177型阴沟肠杆菌引起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属于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改良Hodge试验、Carba NP试验及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试验)对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快速表型筛选的能力。方法以PCR扩增肺炎克雷伯菌中携带的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为金标准,比较改良Hodge试验、Carba NP试验及mCIM试验对202株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试验菌的筛选能力。结果 202株试验菌经PCR扩增120株耐药基因阳性,产物测序得知75株只携带bla_(KPC-2)基因,20株同时携带bla_(KPC-2)和bla_(VIM-2)基因,19株同时携带bla_(KPC-2)和bla_(IMP-4)基因,3株只携带blaIMP-4基因,2株只携带bla_(VIM-2)基因,1株只携带bla_(NDM-1)基因;120株产碳青霉烯酶试验组菌株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B敏感。82株非产碳青霉烯酶的对照菌株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均敏感,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100.00%。以PCR结果为金标准,试验菌通过改良Hodge试验检测的灵敏度为92.50%,特异性为97.56%;Carba NP试验检测的灵敏度为94.17%,特异性为98.78%;mCIM试验检测的灵敏度为98.33%,特异性为100.00%。与PCR结果相比,改良Hodge试验的一致率为94.55%,Kappa值为0.8885;Carba NP试验的一致率为96.04%,Kappa值为0.9188;mCIM试验的一致率为99.01%,Kappa值为0.9796。结论 Carba NP试验和mCIM试验在快速检测产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较改良Hodge试验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操作简便,适合在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医院感染控制室及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各单位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近5年腹腔感染相关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流行发展趋势及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腹腔感染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采用EDTA协同试验及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PCR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5年共收集到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共230株,其中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具有高度的体外抗菌活性,其敏感率高达90.74%~94.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次之。在分离的29株碳青霉烯类非敏感的大肠埃希菌中,改良Hodge试验阳性15株,而EDTA协同试验阳性7株,对所有阳性菌株进行PCR检测碳青霉烯酶种类,其中15株MHT阳性菌株携带bla KPC-2,7株EDTA协同试验阳性菌株携带bla NDM-1基因。结论本院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中以bla KPC和bla NDM基因携带为主,其可通过质粒介导,应防止其发生暴发性的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中bla_(NDM)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遗传背景,为临床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5-2019年丽水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非重复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梅里埃Vitek 2 Compact系统鉴定菌株。微量肉汤稀释法联合K-B纸片法确定药物敏感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常见碳青霉烯类、超广谱-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明确各菌株ST型,并结合BacWGST数据库中92株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大肠埃希菌构建进化树分析。接合和转化实验纯化耐药质粒并确定质粒转移性,复制起始子分型(PBRT)鉴定质粒类型,特异性PCR检测bla_(NDM)转座结构,最终从菌株,质粒,转座结构分析bla_(NDM)基因流行特征。结果共分离23株NDM型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除氨曲南),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除阿米卡星)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仅对米诺环素、阿米卡星、磷霉素,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敏感,PCR检出bla_(NDM-5)、bla_(NDM-1)、bla_(CTX)、bla_(TEM)、bla_(SHV)、qnrA、qnrS、qnrD、acc(6)-Ib-cr多种耐药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将14种ST型菌株,归为8类克隆群。PBRT检测到IncX3、IncF两种质粒,IncX3型占95.6%。转座结构分析显示bla_(NDM-1)基因均位于IncX3型质粒相同转座结构中,具有一定的地区特异性,而bla_(NDM-5)基因则在IncX3、IncF型质粒上均有,主要位于(ISAba125-IS5-bla_(NDM-5)-ble_(MBL)-trpF-dsbC-IS26)转座结构中,部分转座子缺失ISAba125序列。结论 bla_(NDM)基因分离自14种ST型大肠埃希菌,位于IncX3、IncF质粒的3种转座结构中,主要通过IncX3型质粒转移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CRE耐药特点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宁夏某医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临床分离的158株非重复CRE,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应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联合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进行表型确证,采用质粒接合试验分析blaNDM水平转移情况,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58株CRE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61株,38.61%),其次是阴沟肠杆菌(37株,23.42%)和大肠埃希菌(23株,14.56%),检出CRE最多的科室为ICU和烧伤整形科,CRE标本来源排名前四的分别是痰、脓性分泌物、引流液和无菌中段尿,检出耐药基因以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为主。23株大肠埃希菌mCIM联合eCIM试验阳性率达95.65%,质粒接合试验成功将20株大肠埃希菌中15株菌株的blaNDM基因转移到大肠埃希菌J53AZR,接合子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受体菌增强。MLST结果显示,23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14种ST型,以ST10和ST410为主。结论 该院CRE多来源于ICU,以携带blaNDM基因为主,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较高耐药性,医院应当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力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该地区NDM酶亚型逐渐变化,应持续监测以及时发现新亚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黏质沙雷菌的耐药机制和流行病学。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分离自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6株黏质沙雷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产物测序确认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和质粒接合试验分析菌株的同源性和质粒转移特性。结果 6株黏质沙雷菌药敏表型和基因型一致,对头孢曲松、氨曲南、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每一株菌都携带bla_(KPC-2)、bla_(SRT-1)、aac(6')-Ic和fosA7耐药基因;6株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带型完全相同,并可将携带bla_(KPC-2)基因的质粒成功转移到大肠埃希菌J53AziR。结论携带bla_(KPC-2)、bla_(SRT-1)、aac(6')-Ic和fosA7耐药基因黏质沙雷菌的克隆播散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为病例组,100例碳青霉烯类敏感大肠埃希菌感染为对照组,分析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侵入性操作、腹水是影响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64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均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以NDM-1(43.75%)、CTM-M1(32.82%)为主;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显示,64株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共分为5个ST型,其中33株为ST167型。结论 侵入性操作、腹水是影响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以NDM-1和CTM-M1为主,临床应加强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菌株的检测和监控,以防止耐药基因的克隆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西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NDM-1及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江西地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CRAB共64株,采用K-B法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筛查CRAB产碳青霉烯酶和金属酶的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对产NDM-1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接合试验。结果 CRAB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95.31%、98.44%、90.63%、54.69%。CRAB菌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76.56%,EDTA协同试验阳性率为96.88%。PCR扩增结果显示,87.50%(56株)的CRAB携带OXA-23、VIM-1基因,18.75%(12株)携带SIM基因,3.13%(2株)携带OXA-24基因,26.56%(17株)携带NDM-1基因。携带NDM-1基因的CRAB均来自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其中64.70%(11/17)表现为泛耐药。接合试验结果显示,携带NDM-1基因的菌株可将NDM-1基因传递给受体菌大肠埃希菌J53,使其获得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结论该地区临床分离的CRAB耐药率高,碳青霉烯酶基因以OXA-23、VIM-1基因型为主,检出NDM-1基因阳性CRAB,NDM-1基因可能存在医院内的克隆传播,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NDM-1基因阳性CRAB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武汉两所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分离株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以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武汉两所医院2018年1—10月临床分离的42株非重复CRKP,采用Carba NP试验方法对菌株产碳青霉烯酶情况进行初筛,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采用质粒接合试验分析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情况,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42株CRKP菌株中14株Carba NP试验阳性,其中有10株扩增出NDM-1基因,3株扩增出KPC-2基因。共13株CRKP碳青霉烯基因检测阳性,其中12株质粒接合试验成功。PFGE分析结果显示,携带NDM-1基因的CRKP菌株共分成6型,无明显优势型;携带KPC-2基因的CRKP菌株为同一型别。结论检出产NDM-1和KPC-2的CRKP菌株,质粒接合试验提示质粒介导的水平传播在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播散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在细菌耐药方面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CRE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3—2017年细菌室保存的CRE,对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药敏试验、全基因序列测定,选取部分CRE中携带的碳青霉烯耐药基因进行基因环境分析。结果共收集62株CRE,成功复活51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30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9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6株,耐碳青霉烯类其他肠杆菌6株。CRKP MLST主要包括3株ST147、2株ST11;CREC MLST主要包括3株ST167;CRECL MLST主要包括3株ST93、2株ST88。51株CRE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均为100%。耐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分布:1株携带blaKPC-2,14株携带blaIMP-4,18株携带blaNDM-1,22株携带blaNDM-5,2株携带blaNDM-9,10株携带blaOXA-1,10株携带blaOXA-10,2株携带blaOXA-23,2株携带blaOXA-66。分析blaNDM-1、blaNDM-5、blaNDM-9、blaIMP-4不同菌种的基因环境,发现几种耐药基因各自的基因环境都与已报道的基因环境相似,无明显的菌种间差异性。结论耐药基因通过水平传播能稳定存在于不同的CRE菌株中,对医院感染防控造成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为临床经验性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2019年4—9月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mCIM联合eCIM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8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中5株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对临床常用头孢类及加酶抑制剂药物均表现出高水平耐药的特性。所有菌株均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7株为blaNDM-1,1株为blaIPM-4。MLST分子分型及PFGE同源性分析有6个ST序列类型,6个克隆群。ST596(3株)均为A群、ST121(1株)为C群、ST993(1株)为F群、ST91(1株)为E群、ST794(1株)为B群、ST88(1株)为D群。结论 该院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主要来源于ICU,产金属酶blaNDM-1β-内酰胺酶是其主要耐药机制。ST596 A群阴沟肠杆菌短时间内在ICU存在局部流行,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遏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某院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情况,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基因遗传特征,为临床预防和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分离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药敏结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3株耐碳青霉烯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全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挖掘其遗传特征。结果 共分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25株,其中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株10株,占40.00%。神经外科检出最多(7株,占28.00%),标本来源以尿为主(13株,52.00%)。25株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均耐药,耐药率为100.00%。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6.00%、40.00%、28.00%。3株耐碳青霉烯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显示均携带β-内酰胺类(blaNDM-1blaOXA-10blaTEM-1B)、大环内酯类[mphA)、mphE)、msrE)]、甲氧苄啶(dfrA1)、氨基糖苷类[aadA1、aadA5、aph(3″)-Ibaph(4)-Iaacc(6')-Ib3、aadB]、磺胺类(sul1)和氯霉素类(catB8)6类耐药基因型,所携带耐药基因型blaNDM-1blaOXA-10的遗传结构分别为:IS30-blaNDM-1-bleMBL-trpF-dsbC-orf-groES-groEL-IS91、aac(6’)-Ib3-dfrA1-aadA1-blaOXA-10-catB8-aadB。结论 雷氏普罗威登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携带耐药基因种类多,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Hodge试验(MHT)、Carba NP试验(CNPt)及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CIM)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价值。方法收集某院2016年12月—2017年11月临床分离的117株肺炎克雷伯菌,所有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57株,敏感60株。以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为标准,评价3种方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的价值。结果 57株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菌株中,PCR阳性40株,包括39株KPC,1株NDM-1,未检出其他耐药基因。MHT、CNPt、mCIM阳性率分别为87.7%(50/57)、89.5%(51/57)、91.2%(52/57)。60株敏感菌PCR均未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3种表型筛选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以PCR为金标准,MHT、CNPt、mCIM灵敏度分别为97.5%(39/40)、100%(40/40)和100%(40/40),特异度分别为85.7%(66/77)、85.7%(66/77)和84.4%(65/77)。结论 CNPt是一种可靠的表型筛选方法,可用于流行病学和医院感染的监测。mCIM操作简单,结果判断明确,更适合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常规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耐药性及耐药基因blaKPC的分子特征。方法 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临床检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通过WHONET 5.6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CR检测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blaOXA-48,对PCR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耐药基因的分子结构特点。结果 共收集510株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420株,耐碳青霉烯非肠杆菌科细菌90株。菌株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和呼吸科,分别占60.8%、11.8%、5.3%;标本来自痰、脓性分泌物、静脉血、无菌中段尿,分别占66.9%、8.8%、8.2%、6.5%。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PCR结果显示,420株CRE中blaKPC、blaNDM、blaIMP的阳性率分别为54.3%(228/420)、1.2%(5/420)、1.4%(6/420),未检测出blaVIM和blaOXA-48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携带blaKPC CRE的83.8%、11.8%、2.6%;其他少见菌种中也检出blaKPC基因。非肠杆菌科细菌中仅有2株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出blaKPC。DNA测序结果显示,174株携带blaKPC的菌株中173株检测为blaKPC-2、1株检测为blaKPC-1。结论 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以CRE为主,其中以携带blaKPC-2的肺炎克雷伯菌占绝对优势,其他菌株中也均有发现。提示临床需重点加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监测及预防,防控blaKPC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该院临床分离的CRKP,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结果共收集57株CRKP,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其中痰34株,肺泡灌洗液11株;来源科室主要为神经内科(20株,35.09%)、呼吸内科(15株,26.32%)、重症医学科(9株,15.79%)。CRKP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相对较低,其中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最低(15.79%),其次为替加环素(50.88%)、阿米卡星(57.89%)。共检出2种碳青霉烯酶基因(KPC-2、NDM-1),4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SHV、CTX-M-9、TEM、CTX-M-1)。57株CRKP均检出ESBLs基因,其中39株(68.42%)检出KPC-2基因,仅有1株检出NDM-1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CRKP耐药形势严峻,并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中最常见的产碳青霉烯酶为KPC。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状况,以及菌株间的同源性,为预防和控制CRKP的克隆传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该院分离自临床各科室的CRKP 22株(K1~K22),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药敏结果进行复核,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Carba NP试验检测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应用PCR技术扩增产酶菌株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并测序,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PCR(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2株CRKP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100%,对临床其他常见抗菌药物也高度耐药;13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14株Carba NP试验阳性。14株产酶菌株均携带KPC-2基因,K12菌株同时携带NDM-1基因。按MLST法可分为ST11(14株)、ST875(6株)、ST1964和ST571(各1株),按ERIC-PCR法分型可分为A型(15株)、B型(6株)及C型(1株)。分型结果相同的菌株中K1~K6同属ICU,K7~K10同属脑血管外科,K15~K21同属新生儿科,对应患者有共同住院时间,且患者存在转科情况(K2、K8患者均由脑血管外科转入ICU,K13、K14分别从ICU转入血液内科、肾内科)。结论 该院2017年存在ST11型和ST875型CRKP的克隆流行,需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泰利唑胺体外抗粪肠球菌的活性,探讨泰利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多位点序列分型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日—2016年6月30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粪肠球菌菌株,使用自动化仪器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恶唑烷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型。结果 共获得289株粪肠球菌,来源科室主要为外科(57.4%),标本来源主要为中段尿(126株,43.6%)。289株粪肠球菌对泰利唑胺敏感率为94.1%,对氨苄西林、呋喃西林和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为97.9%~99.7%)。MLST结果显示,共分为47个ST型,优势ST分型为ST16和ST179,分别占29.1%(84株)和24.9%(72株),在泰利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中,ST16的比例高于ST179(P<0.05)。共检出泰利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17株,其携带optrA基因比例高于敏感株。结论 泰利唑胺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整体优于利奈唑胺,但对携带optrA基因的粪肠球菌则未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