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中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使用VITEK 2 Compact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对从住院患者中收集的10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碳青霉烯酶初筛检测;多重PCR法进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的检测,并对阳性基因进行测序确认。结果10株菌对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40%,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高达70%~90%;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90%;经PCR检测和测序确认,10株菌中有3株菌携带blaKPC-2基因,2株菌携带blaNDM-1基因,另外2株同时携带blaKPC-2基因和blaNDM-1基因。结论本地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以携带blaKPC-2基因和blaNDM-1基因为主,应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CRE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7—2018年住院患者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分析CRE检出情况、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某院2017—2018年CRE检出率10.6%(430/4 047),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78.6%)、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7.4%)及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7.4%)为主;以≥65岁患者居多(65.3%,281/430);标本类型以痰液(43.5%,187/430)、尿液(26.7%,115/430)为主;科室分布以ICU居多(44.2%,190/430);CRKP除对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外(3.4%),对其他2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CRECO除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28.1%)外,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CRECL除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低(12.5%~28.1%)、对喹诺酮类耐药率40.6%~50.0%外,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结论 CRE(特别是CRKP)的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CRE监测和感染控制,以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 cloacae,CRECL)整合子,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了解其流行特点,为医院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保存临床CRECL 15株;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BD phoenix M5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整合子、可变区、MLST和碳青霉烯酶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对可变区阳性、七对管家基因和碳青霉烯酶的菌株DNA测序,所得数据与数据库比对分析。结果 15株CRECLⅠ类整合子阳性检出率80.0%(12/15),未检出II类及III类整合子;全部CRECL菌株均扩增出可变区,其中11株检测出耐药基因盒,分别为aacA 4-cr、blaOXA30、CatB 3、ARR-3、QacEdelta 1共5种;15株CRECL菌株检出5种序列分型(ST),其中11株为ST 93型,其余为ST 167型、ST 1108型、ST 136型、ST 4型;12株菌株检测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基因(NDM-1)。结论Ⅰ类整合子与阴沟肠杆菌耐药存在相关性,可能在耐药基因传播中起重要作用;医院CRECL整合子阳性菌株检出率较高;ST型主要为ST 93型,整合子阳性菌株及NDM-1与ST型有较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NICU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及同源性,为临床防控CRK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某教学医院NICU首次分离的CRKP,使用PCR方法检测常见ESBLs基因(SHV、TEM、CTX-M1、CTX-M2、CTX-M8、CTX-M9)、AmpC酶基因(HAD、CMY)、碳青霉烯酶基因(KPC、NDM、SME、GES、VIM、IMP、OXA-48)和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等,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方法分析同源性。结果共收集44株CRKP,KPC-2基因携带率为100%,DHA-1携带率为70.5%,CTX-M基因携带率为68.2%,MLST共有4类分型,ST11型35株,ST48型6株,ST134型1株,未分型4株。结论 NICU病区分离CRKP均为多重耐药,NICU以携带KPC-2基因的ST11型菌株流行为主,应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加强消毒隔离措施,控制流行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基因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与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8-11月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26株,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PCR方法扩增菌株的碳青霉烯酶B类和D类基因;阳性产物经ABI基因测序仪测序确认。结果 26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无耐药株,对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分别为11.5%、73.1%、92.4%、96.2%,对其余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26株鲍氏不动杆菌中检出blaOXA-64、blaOXA-51和blaOXA-23阳性率100.0%;blaIMP-1基因阳性率69.2%,未检出blaOXA-24、blaOXA-48、blaOXA-55、blaOXA-58、blaOXA-60、blaOXA-66、blaVIM-2和blaVIM-7基因。结论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主要碳青霉烯酶基因是blaOXA-23、blaOXA-51、blaOXA-64及blaIMP-1;blaOXA-64、blaIMP-1耐药基因共存同一菌株,是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特点,与其他地区不同,医院鲍氏不动杆菌已呈现多药耐药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及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的临床分布状况及耐药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统计分析CRKP及CREC分离情况。结果2010-2016年7年共收集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310株(CRKP 268株,CREC 42株),CRKP检出率由2010年的1.33%上升到2016年的12.70%,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23.73,P<0.01);CREC检出率则处于相对稳定状态,2010-2016年均约为1.00%;标本来源和病区分布最多者分别为呼吸道标本(45.49%)和重症监护病房(31.9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RKP和CREC除对阿米卡星耐药率稍低(分别为 80.60%、 38.10%)外,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第四代头孢菌素类、β 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类、喹诺酮类等耐药率CRKP均>90%、CREC均在80%左右,而非CRE菌株的耐药率低于CRE菌株(P<0.01)。结论7年间临床分离的CRKP的检出率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几乎对常用抗菌药物均耐药,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中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和分析同源性。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流感染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共216株,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株进行改良Hogde试验和金属酶初筛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测序确定其基因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在216株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中,有6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占2.8%,其中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1株金属酶初筛试验阳性,3株厄他培南耐药株则均为阴性。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中1株携带blaNDM-5基因,2株携带blaKPC-2基因。6株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中,其克隆分型分别为ST648、ST5150、ST131、ST964、ST2003和ST38。PFGE共分为5个型别,其中C1与C6为同一型别,其余4株为不同型别。结论本研究中6株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产KPC-2酶和NDM-5酶,MLST和PFGE的结果显示属于不同的克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为临床经验性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2019年4—9月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mCIM联合eCIM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8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中5株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对临床常用头孢类及加酶抑制剂药物均表现出高水平耐药的特性。所有菌株均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7株为blaNDM-1,1株为blaIPM-4。MLST分子分型及PFGE同源性分析有6个ST序列类型,6个克隆群。ST596(3株)均为A群、ST121(1株)为C群、ST993(1株)为F群、ST91(1株)为E群、ST794(1株)为B群、ST88(1株)为D群。结论 该院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主要来源于ICU,产金属酶blaNDM-1β-内酰胺酶是其主要耐药机制。ST596 A群阴沟肠杆菌短时间内在ICU存在局部流行,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遏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流感染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型。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2020年5月于湖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血液标本分离的20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分离的CRKP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血清荚膜分型以及毒力基因,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CRKP分型。结果 200株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CRKP菌株为53株(26.50%),53株CRKP对几乎所有碳青霉烯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45.00%; 53株CRKP共检出48株携带KPC-2、NDM-1、CTM-M9基因菌株,未检出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菌株5株;53株CRKP仅检测到4株K1型菌株,共有58.49%(31/53)CRKP携带毒力基因,rmpA2、iutA为两种主要的毒力基因;53株CRKP中50株为ST11型,ST550、ST1517、ST2230各1株。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血流感染CRKP耐药现象较为严峻,其主要耐药机制是携带耐药基因KPC-2,主要毒力基因为rmpA2、iutA,以ST11型为流行序列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广东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形势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广东地区2019年收集分离的41株CRKP开展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鉴定耐药表型,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确定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等分子特征,基于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s)分析菌株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结果 41株CRKP均为泛耐药菌。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种类多样,75.61%(31/41)菌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包括bla_(KPC-2)(18株)、bla_(NDM-1)(10株)、bla_(NDM-5)(2株)和bla_(IMP-4)(1株)四种类型。其中儿童CRKP主要携带bla_(NDM-1),而成人则为bla_(KPC-2)。bla_(NDM-1)和bla_(KPC-2)分别主要通过质粒IncX3和IncFII传播。MLST分型共获得16种ST型,以ST11型(51.22%,21/41)为主,且均为非毒力株,而ST65型株则为高毒力特征。系统发育关系表明本地区CRKP流行菌群与全球广泛传播的CRKP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结论 广东地区CRKP的耐药形势严峻,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菌株的分子分型多态性较大,存在优势克隆ST11型CRKP在医院及医院间广泛流行和传播。并且由于存在多种MGEs分布,需密切关注获得性高毒力高耐药CRKP的出现,加强耐药基因监测,以识别潜在感染播散风险,提高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某院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情况,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基因遗传特征,为临床预防和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分离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药敏结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3株耐碳青霉烯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全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挖掘其遗传特征。结果 共分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25株,其中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株10株,占40.00%。神经外科检出最多(7株,占28.00%),标本来源以尿为主(13株,52.00%)。25株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均耐药,耐药率为100.00%。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6.00%、40.00%、28.00%。3株耐碳青霉烯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显示均携带β-内酰胺类(blaNDM-1blaOXA-10blaTEM-1B)、大环内酯类[mphA)、mphE)、msrE)]、甲氧苄啶(dfrA1)、氨基糖苷类[aadA1、aadA5、aph(3″)-Ibaph(4)-Iaacc(6')-Ib3、aadB]、磺胺类(sul1)和氯霉素类(catB8)6类耐药基因型,所携带耐药基因型blaNDM-1blaOXA-10的遗传结构分别为:IS30-blaNDM-1-bleMBL-trpF-dsbC-orf-groES-groEL-IS91、aac(6’)-Ib3-dfrA1-aadA1-blaOXA-10-catB8-aadB。结论 雷氏普罗威登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携带耐药基因种类多,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临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临床标本分离的CRKP 36株,对菌株进行药敏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基因、毒力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序列分型(ST分型),基于wzi测序结果进行血清型分型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 36株CRKP均检出blaKPC基因,未检出blaIMPblaVIMblaOXA-48基因。黏液丝试验均为阴性,未检出K1、K2、K5、K20、K57五种常见荚膜血清型,36株CRKP rmpA2、wcaG、ybtS、aerobactin、iutA、iroN、ycfmrkD、mrkA、silS、uge、PlvpkfimH、wzi基因检出率为100%;TerW为86.11%;fimA、magA均为阴性。MLST结果分析显示,36株均为ST11型。仅32株成功测序wzi基因,wzi分型结果为K14.K64 96.88%(31/32),K24 3.12%(1/32)。基于测序结果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32株菌中31株100%同源,1株与浙江菌株KP18069 99%同源。结论 该院CRKP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是携带blaKPC基因,优势ST分型为ST11,wzi分型以K14.K64为主,且携带了大量的毒力基因。分子进化树提示存在同源性感染,怀疑有输入性传播,应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医院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某院携带bla_(NDM-1)基因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现况及传播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南昌大学某附属医院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大肠埃希菌92株,对其进行bla_(NDM-1)基因筛查,并对bla_(NDM-1)基因阳性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其他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将bla_(NDM-1)基因阳性的大肠埃希菌(供体菌)与大肠埃希菌J53(受体菌)进行接合试验,采用药敏试验及mCIM试验对接合子进行表型验证,提取供体菌及接合子的质粒采用Southern blot技术对bla_(NDM-1)基因进行基因定位,并验证其水平转移的能力。结果在对碳青霉类抗生素不敏感的92株大肠埃希菌中发现2株携带bla_(NDM-1)基因,携带率2.2%。此2株大肠埃希菌未发现同时携带其他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接合试验及Southern blot发现此2株大肠埃希菌的bla_(NDM-1)基因均位于菌株的质粒上,且有1株大肠埃希菌的bla_(NDM-1)基因可以通过质粒向大肠埃希菌J53转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此2株大肠埃希菌对临床使用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接合子获得了与供体菌相似的药敏结果。mCIM试验表明,此2株大肠埃希菌及接合子均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结论该院存在携带bla_(NDM-1)基因而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的大肠埃希菌,携带bla_(NDM-1)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对临床使用的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质粒可介导bla_(NDM-1)基因的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CRE耐药特点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宁夏某医院2018年1月—2021年5月临床分离的158株非重复CRE,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应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联合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进行表型确证,采用质粒接合试验分析blaNDM水平转移情况,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58株CRE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61株,38.61%),其次是阴沟肠杆菌(37株,23.42%)和大肠埃希菌(23株,14.56%),检出CRE最多的科室为ICU和烧伤整形科,CRE标本来源排名前四的分别是痰、脓性分泌物、引流液和无菌中段尿,检出耐药基因以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为主。23株大肠埃希菌mCIM联合eCIM试验阳性率达95.65%,质粒接合试验成功将20株大肠埃希菌中15株菌株的blaNDM基因转移到大肠埃希菌J53AZR,接合子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受体菌增强。MLST结果显示,23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14种ST型,以ST10和ST410为主。结论 该院CRE多来源于ICU,以携带blaNDM基因为主,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较高耐药性,医院应当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力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该地区NDM酶亚型逐渐变化,应持续监测以及时发现新亚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耐药性及耐药基因blaKPC的分子特征。方法 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临床检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通过WHONET 5.6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CR检测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blaOXA-48,对PCR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耐药基因的分子结构特点。结果 共收集510株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420株,耐碳青霉烯非肠杆菌科细菌90株。菌株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和呼吸科,分别占60.8%、11.8%、5.3%;标本来自痰、脓性分泌物、静脉血、无菌中段尿,分别占66.9%、8.8%、8.2%、6.5%。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PCR结果显示,420株CRE中blaKPC、blaNDM、blaIMP的阳性率分别为54.3%(228/420)、1.2%(5/420)、1.4%(6/420),未检测出blaVIM和blaOXA-48基因,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携带blaKPC CRE的83.8%、11.8%、2.6%;其他少见菌种中也检出blaKPC基因。非肠杆菌科细菌中仅有2株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出blaKPC。DNA测序结果显示,174株携带blaKPC的菌株中173株检测为blaKPC-2、1株检测为blaKPC-1。结论 该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以CRE为主,其中以携带blaKPC-2的肺炎克雷伯菌占绝对优势,其他菌株中也均有发现。提示临床需重点加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监测及预防,防控blaKPC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性和同源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抗菌治疗和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2家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得到的260株CRKP菌(其中马鞍山某医院156株,苏州某医院104株),并对CRKP菌株进行常规药敏试验、PCR扩增和测序检测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对CRKP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60株CRKP菌株对1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多重耐药率100%。马鞍山某医院的CRKP菌株主要携带碳青霉烯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共5种耐药基因,blaKPC-2型、blaNDM-1型、blaSHV型、blaTEM型和blaCTX-M-1型的携带率分别为84.62%、3.21%、70.51%、71.79%和80.77%。苏州某医院的CRKP菌株共携带blaKPC-2型、blaNDM-1型、blaSHV型、blaTEM型和blaCTX-M-9型共5种耐药基因,携带率分别为74.04%、23.08%、80.77%、76.92%和27.88%。PFGE分型结果显示2家医院CRKP菌株均以A型和C型为主,但亚型和数量有差异。MLST分型分出ST11、ST76、ST16、ST437、ST379、ST751、ST395和ST307共8种序列型,马鞍山某医院主要为ST11型,占83.97%,而苏州某医院以ST11型(65.38%)和ST76型(27.88%)为主。结论 2家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的CRKP菌株存在一定差别,但均以携带KPC-2碳青霉烯酶基因的ST11型为主,针对性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清洁和院感监测,有利于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某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状况,以及菌株间的同源性,为预防和控制CRKP的克隆传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12月该院分离自临床各科室的CRKP 22株(K1~K22),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药敏结果进行复核,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Carba NP试验检测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应用PCR技术扩增产酶菌株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并测序,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PCR(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2株CRKP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100%,对临床其他常见抗菌药物也高度耐药;13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14株Carba NP试验阳性。14株产酶菌株均携带KPC-2基因,K12菌株同时携带NDM-1基因。按MLST法可分为ST11(14株)、ST875(6株)、ST1964和ST571(各1株),按ERIC-PCR法分型可分为A型(15株)、B型(6株)及C型(1株)。分型结果相同的菌株中K1~K6同属ICU,K7~K10同属脑血管外科,K15~K21同属新生儿科,对应患者有共同住院时间,且患者存在转科情况(K2、K8患者均由脑血管外科转入ICU,K13、K14分别从ICU转入血液内科、肾内科)。结论 该院2017年存在ST11型和ST875型CRKP的克隆流行,需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临床感染特征及耐药机制,为临床防治CRE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7月—2022年6月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CRE菌株及患者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耐药基因,诱导试验验证mcr-9阳性菌株的诱导耐药性。结果 共纳入167株CRE,以肺炎克雷伯菌(38.9%)和阴沟肠杆菌(35.3%)为主,呈现多重耐药表型,3株(1.8%)对多粘菌素B耐药。CRE以携带blaNDM(52.1%,87株)为主,其次为blaKPC(34.7%,58株)。根据碳青霉烯酶将CRE感染患者分为NDM组和KPC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入住ICU日数≥7d、行气管插管、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等影响因素方面,KPC组高于NDM组,治愈率低于NDM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入胃管、肺部疾病及恶性肿瘤为影响携带不同碳青霉烯酶基因CRE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粘菌素B耐药菌株均为mgrB点突变,7株(4.2%)CRE携带mcr-9,且多数同时携带blaNDM。经多粘菌素B诱导后,4株mcr-9阳性CRE的MIC值较诱导前升高。结论 该地区CRE以携带blaNDMblaKPC为主,少数同时携带mcr-9和blaNDM,呈现多重耐药。临床应加强防控,预防其临床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我国流行的克隆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追踪、实时监控CRKP医院感染及防控提供实际数据支持。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2017—2019年全国CRKP菌株相关文献,纳入可提供菌株采集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得出ST型别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并使用BioNumerics创建最小生成树。结果 最终纳入40篇文献,共2 094株CRKP菌株,分布在全国6个地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共15个省市,其中1 631株(77.89%) CRKP携带产KPC酶耐药基因,检出亚型主要为KPC-2型(1 014株,62.17%)。2 094株CRKP共检出12种耐药基因,其中KPC耐药基因在6个地区的检出占比均超过50%。859株CRKP经MLST,主要优势序列型别为ST11型(659/859,76.72%),且在全国6个地区均有分布。产KPC-2酶的ST11型菌株(581/659,88.16%)为我国流行的最主要类型。结论 携带耐药基因的CRKP菌株在全国散播流行迅速,目前已遍布全国6个地区,应建立应对CRKP的综合防控措施,避免CRKP在医院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