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关系。方法3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瘀阻、热郁血瘀、气虚血瘀、肾虚血瘀6个证型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IL-8的水平。结果痰湿瘀阻、热郁血瘀、气滞血瘀、肾虚血瘀4个证型组血清IL-6和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各个证型组之间IL-6水平比较:除痰湿瘀阻组与气滞血瘀组、热郁血瘀组与肾虚血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余各个证型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证型组之间IL-8水平比较:除热郁血瘀组与肾虚血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余各个证型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S的中医辨证分型与IL-6、IL-8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提示中医证型与IL-6、IL-8介导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沈阳城区冠心痛患者中医证型流行病学特征,寻找可能的预防和中医药干预方法。方法:选择前来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就诊及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98例,入选病例均为沈阳城区人口,并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治疗开始前由资深中医师进行辨证诊断和血瘀症评分。结果:198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如下:气虚型33例、阴虚型16例、阳虚型19例、气滞型71例、血瘀型198例、寒凝型37例、痰浊偏寒型34例、痰浊偏热型48例。阳虚证和寒凝型患者的平均血瘀症记分均明显高于总体样本,而阴虚和气滞证患者记分明显低于总体样本(均P〈0.05—0.01)。阳虚证和寒凝型冠心病患者的重度血瘀症(〉23分)例数明显多于总体样本,但上述两种证型的中度血瘀症(15~23分)例数明显少于总体样本,而阴虚型患者的重度血瘀症例数明显少于总体样本(均P〈0.05)。阳虚证和寒凝型患者的冠脉平均狭窄程度、平均狭窄支数和平均狭窄记分均明显高于总体样本,而阴虚证患者的平均狭窄程度、平均狭窄支数和平均狭窄记分均明显低于总体样本(均P〈0.05—0.01)。结论:沈阳城区冠心痛患者中医证型以血瘀型分布最多,但阳虚和采凝型者病情较重,后两者春、冬季发病居多,血瘀症程度和冠脉狭窄得分较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分为气虚血瘀型、肾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血瘀型、血热挟瘀型六种不同证型,并论述了六种不同证型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和临床用药变化。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中医体质特点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体质的特点规律。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5月冠脉造影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冠脉狭窄≥50%)150例,对照组(冠脉狭窄〈50%)150例,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冠脉造影作为评价标准,对患者一般情况、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性别差异显著,观察组男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尸〈O.01);观察组发病年龄多≥60岁,与对照组比较,50~59岁、≥70岁2个年龄段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病变程度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辨证分型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辨证分型较集中,以气虚型为基础,多兼证,以痰浊型、血瘀型兼证居多;对照组患者辨证分型较分散,气虚型、痰浊型、血瘀型、阴虚型、阳虚型、气滞型、寒凝型均有分布,兼证少。2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气虚型、痰浊型、血瘀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体质分类呈多样化,观察组体质分类集中于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3种类型,累计占86.7%,依次为:血瘀质(38.7%)〉痰湿质(37-3%)〉气虚质(10.7%)〉平和质(2.7%)=阳虚质(2.7%)=阴虚质(2.7%)=湿热质(2.7%)〉气郁质(1.3%)〉特禀质(1_3%);对照组体质分类相对较分散,平和质明显增多,依次为:平和质(26.0%)〉痰湿质(20.0%)〉血瘀质(16.7%)〉阳虚质(8.7%)〉阴虚质(6.7%)〉气虚质(6.0%)〉气郁质(4.0%)=湿热质(4.0%)=特禀质(4.0%)。2组血瘀质、平和质比例相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尸〈0.01)。结论:冠心病与非冠心痛患者体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肠源性尿毒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7例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本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等证型,标实证按其主要表现归为湿浊证、湿热证、水湿证、血瘀证4种证型,并分别于入院后3天内检测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硫酸吲哚酚(IS)等尿毒素水平,运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87例患者,有73例属脾肾气虚证,占83.9%;7例属脾肾阳虚证,占8.0%;6例属气阴两虚,占6.9%;仅1例属肝肾阴虚,占1.1%。标实证方面,湿热证39例(44.8%),湿浊证27例(31.0%),水湿证14例(16.1%),血瘀证7例(8.0%)。不同类型的本虚证组别之间的各种尿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湿热证组的IS水平与水湿证组、湿浊证组、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现为湿热证组的IS水平显著高于其余证型组;其余各组的IS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IS与中医湿热证之间可能有着密切联系,甚于与湿浊、水湿、血瘀等证型。此外,湿热证组与水湿证组之间、湿热证组与血瘀证组之间的Cr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湿浊证组与血瘀证组之间的Cr水平也存在组间差异(P〈0.05),湿热证组和湿浊证组之间的Cr水平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初步提示Cr与中医之湿热证、湿浊证有_定的关系,其相关性强于其与血瘀证、水湿证。结论: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湿热证型与血清Cr、IS水平的相关性强于其他实证证型,提示这些肠源性尿毒素蓄积可能主要表现为湿热证候,为临床辨证论治清除尿毒症肠源性毒素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变腹水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56例肝硬变腹水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SAAG检测,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气滞湿阻证SAAG值较低,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寒湿困脾证SAAG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血瘀证与脾肾阳虚证SAAG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与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寒湿困脾证与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与其他证型比较,SAAG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变腹水中医证型与SAAG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血瘀证辨证分型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纳入医院门诊收治的气虚、气滞、寒凝血瘀证及正常健康人各40例,入院后测定血常规、凝血指标[血小板容积(MPV)、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红细胞聚集指数(RE)、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B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炎症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寒凝血瘀证MPV、PDW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血瘀证MCV、MCH、RDW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血瘀证上述指标高于气滞血瘀组、寒凝血瘀证(P 0. 05),寒凝血瘀证MPV、PDW高于气虚、气滞血瘀证(P 0. 05);气虚、气滞、寒凝血瘀证RE、BV、HCT、ESR高于对照组(P 0. 05),寒凝血瘀证PV高于对照组、气虚、气滞血瘀证(P 0. 05),气滞血瘀证RE、BV、HCT、ESR均高于气虚血瘀证(P 0. 05),其BV、HCT、ESR又高于寒凝血瘀证(P 0. 05);气虚、寒凝血瘀证各凝血指标高于对照组(P 0. 05),气滞血瘀证APTT、TT、PT、D-D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气滞血瘀证APTT、TT、PT、FIB低于寒凝血瘀证(P 0. 05),气虚血瘀证D-D高于气滞、寒凝血瘀证(P 0. 05),寒凝血瘀证D-D高于气滞血瘀证(P 0. 05);气滞血瘀证血脂指标高于对照组(P 0. 05),寒凝血瘀证TC、LDL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寒凝血瘀证各血脂指标均低于寒凝血瘀证(P 0. 05);气虚、气滞、寒凝血瘀证NO、SOD低于对照组(P 0. 05),ET、CRP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寒凝血瘀证NO低于气滞血瘀证(P 0. 05),寒凝血瘀证ET、CRP高于气虚、气滞血瘀证,SOD低于气虚、气滞血瘀证(P 0. 05),气虚血瘀证ET、SOD高于气滞血瘀证(P 0. 05),CRP低于气滞血瘀证(P 0. 05)。结论:不同血瘀证辨证分型患者血常规指标存在差异,可作为量化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凋亡相关蛋白TFAR19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乙肝后肝硬化患者60例为病例组,根据肝硬化中医临床辨证分为6型;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所有血清标本的TFAR19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清TFAR19表达为(0.217±0.064),对照组为(0.328±0.05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FAR19明显降低。血清TFAR19表达气滞血瘀证型、肝郁脾虚证型和瘀血内结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气滞血瘀证型、肝郁脾虚证型与气虚血瘀证型、脾肾阳虚证型和肝肾阴虚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瘀血内结证型与气虚血瘀证型、脾肾阳虚证型和肝肾阴虚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TFAR19表达在偏实证型、虚实夹杂证型及偏虚证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FAR19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中医辨证分型在乙肝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上与TFAR19蛋白表达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从一般情况、月经、婚育史、生活方式、环境及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年龄等诸多因素中找出女性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对中医证型分布进行研究,找出子宫肌瘤多发的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内在联系,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300份问卷调查、性激素测定及B超检查,选用logistic回归分析、χ2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子宫肌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找出子宫肌瘤多发的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内在联系。结果 BMI体质量指数、子宫肌瘤家族遗传史、妊娠次数、流产次数、工作繁忙度与压力、情绪变化、常吃保健品、海鲜、吸烟是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和规律作息是子宫肌瘤发病的保护因子。子宫肌瘤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肾虚血瘀和气滞血瘀证型为主,BMI值、流产次数、情绪影响和病程长短与中医证型的分布相关性显著。中医证型分布随病程长短有所差异,初期短病程多分布在气滞血瘀证型,长病程多集中在肾虚血瘀证型。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病与BMI体质量指数、妊娠次数、子宫肌瘤家族遗传史、工作繁忙度与压力等因素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子宫肌瘤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肾虚血瘀和气滞血瘀证型为主,肾虚血瘀证型患者最多,痰湿瘀结证型患者最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从2008年1月-2009年5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合格研究对象329例,观察其肝功能、HBVDNA、肝纤四项等实验室指标。结果各证型的分布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中阻证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当HBVDNA〈10^4 copies/mL时,湿热中阻证的频数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而当10^4≤HBVDNA〈10^7 copies/mL时则相反。湿热中阻证三型前胶原(PCIII)的异常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异常率及瘀血阻络证HA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证(P〈0.05);而肝郁脾虚证IV型胶原(CIV)的异常率与湿热中阻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各证型与转氨酶、HBVDNA、肝纤四项等实验室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卢传坚  曾召  谢秀丽  宁江 《中医杂志》2012,53(11):959-961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查找1979-2010年寻常型银屑病文献,筛选出证候文献,利用Excel建立证候名称数据库并进行频次统计,探索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 最终筛选合格文献920篇,证候出现2 033次,规范后整理中医证候分布按频率(占总证候的百分率)大小依次排序,百分率大于1%的有9个证候,占所有证候比例的95.97%,分别是血热证(32.86%)、血燥证(23.56%)、血瘀证(19.43%)、风热证(6.34%)、湿证(4.87%)、血虚证(3.30%)、热证(2.51%)、风湿证(1.72%)、脏腑亏虚证(1.38%),排前3位的证候血热证、血燥证及血瘀证所占比例为76.8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以血分辨证为主,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是其基本证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Ⅲ、Ⅳ期患者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报告表,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DNⅢ、Ⅳ期患者共172例,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对7个中医证型与18个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121例DNⅢ期患者中阴虚证99例(81.8%)、气虚证78例(64.5%),51例DNⅣ期患者中阴虚证33例(64.7%)、阳虚证23例(45.1%)、血瘀证36例(70.6%),两期患者中医证型比较,除痰湿证外,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血瘀证和湿浊证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典型相关分析显示,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瘀证、体质指数与痰湿证、餐后2h血糖与阴虚证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DNⅢ期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虚证和阴虚证为主,而Ⅳ期以阴虚证、阳虚证和血瘀证为主,且部分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新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骨质疏松症(OP)患者进行中医证候临床调查,初步得出该病的中医证候表现及其在新疆的主要证型和特殊证型。方法选择男性COPD继发OP患者110例,同时进行中医证候规律临床研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调查、既往史、个人习惯史、体格检查、西医临床症状和中医四诊,并进行病情程度分级,结合患者体质、证候,分析COPD继发OP的中医证候特征和分型。结果 110例男性COPD继发OP患者的证型依次为肾虚血瘀证(35例,31.8%)、脾气虚弱证(18例,16.4%)、肝肾阴虚证(17例,15.5%)、阳虚湿阻证(12例,10.9%)、肾精不足证(10例,9.1%)、肾阳虚衰证(9例,8.2%)、气血两虚证(5例,4.5%),其他证型(4例,3.6%)。结论新疆COPD继发OP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肾虚血瘀证为主,其次为脾气虚弱证、肝肾阴虚证和阳虚湿阻证。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证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证型特点,并反推其病机特点。方法:对12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的证型进行分类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基本证型和复合证型各有15种;30种证型中占比例较高的前5种依次是: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肝肾亏虚并寒湿阻络证,寒湿阻络证,气滞血瘀肝肾亏虚证。所统计的4种证类按占比例高低排列依次是:肝肾亏虚证类,气滞血瘀证类,风寒湿热证类,气血亏虚证类。结论:气滞血瘀证(或证类)与肝肾亏虚证(或证类)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两种最常见的证型(或证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是肝肾亏虚,气滞血瘀以及风寒湿热阻络,其核心是经气不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22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进行研究,揭示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复发性流产的孕前中医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思想,设计中医证候调查量表,采用SPSS 13.0建立数据库,对22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候构成情况及与年龄、流产次数的关联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复发性流产肾虚证占89.1%、脾肾两虚证占10.4%、气血虚弱证占0.5%,各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肾虚证又包含单纯肾虚证以及肾虚夹血瘀等五种亚型。21~27岁年龄组单纯肾虚证占59.6%,脾肾两虚证占13.5%;28~34岁单纯肾虚证47.1%,肾虚夹血瘀证占21.0%;≥35岁单纯肾虚证38.7%,肾虚夹血瘀证占29.0%。结论:复发性流产以肾虚证为主要证型,临床应注意到肾虚证中包含较多的兼夹证(亚型);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虚夹血瘀证增加,在复发性流产的孕前治疗中要考虑到血瘀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连方  梁静雅 《中医杂志》2012,53(6):485-487
目的 研究280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控制性超排卵(COH)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对280例患者进行信息采集,采用变量聚类分析研究IVF-ET中COH后的证型分布特点,探讨其证候分布规律及规范化证型.同时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当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结果-患者COH后主要表现为肾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郁气滞兼血瘀3种证型.其中肾气阴两虚证最多,共113例占40.4%,其次为脾肾阳虚证,共77例占27.5%,肝郁气滞兼血瘀证共51例占18.2%,其他证型39例占13.9%.肾气阴两虚组患者注射HCG当日E2水平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VF-ET中COH后临床上所出现中医证型按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气滞兼血瘀证,其他证型.肾气阴两虚证患者注射HCG当日的低E2水平提示本证型患者的获卵数目及获卵质量可能低于其他证型患者.  相似文献   

17.
尹燕  朱芝玲  归绥琪 《中医杂志》2011,52(23):2021-202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r-AFS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经腹腔镜病理证实为EM患者113例,术前进行中医症状观察及中医辨证分型,同时进行痛经程度评分,术中进行r-AFS分期.结果 113例EM患者证型多表现为气滞血瘀型(33.6%)和肾虚血瘀型(30.1%),症状多表现为小腹刺痛(63.7%)、腰骶酸痛(56.6%)和乳房胀痛(48.7%).寒凝血瘀型主要分布在Ⅰ期,肾虚血瘀型和气虚血瘀型均以Ⅲ期为主,而气滞血瘀型和热郁血瘀型均以Ⅳ期为主.不同证型患者r-AFS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痛经程度患者r-AFS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证型的EM患者r-AFS分期明显不同,痛经程度的增加与r-AFS分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肾虚血瘀型患者行中药方剂辅助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数据收集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11月,选择上述时段到什邡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肾虚血瘀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40例)与乙组(40例),甲组患者接受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乙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加行补肾活血散瘀汤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异位囊肿大小、血清CA125指标水平,并予以对比评价。结果:乙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39/40),甲组为82.50%(33/40),对比乙组相对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中医证候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异位囊肿大小、血清CA125指标水平(P>0.05),治疗后,乙组上述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结论:对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肾虚血瘀型患者,在米非司酮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补肾活血散瘀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异位囊肿大小、中医证候评分等,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整体疗效,在临床中应当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探讨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干预治疗提供辨证依据。方法按Petersen等(1999)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有记忆力下降主诉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在历代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拟订MCI的基本证型为肾虚证、脾气虚证、心血虚证、痰浊证、血瘀证、肝郁证,建立了包括西医量表及中医证候调查表的《轻度认知障碍临床观察表》,对入选的44例MCI患者进行辨证。结果44例MCI患者的最常见证候是肾虚证,其后依次是心血虚证、血瘀证、脾虚证、痰浊证,未见有肝郁证。而其中虚实夹杂者占68.2%,单证者占9.1%,2证者占34.1%,3证以上者占56.8%。MCI与正常组之间比较结果提示,两组之间心血虚证、脾气虚证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的肾虚证、痰浊证、血瘀证及肝郁证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CI为本虚标实之证,在肾、心、脾3脏虚损的基础上,兼有痰、瘀等实邪。其中心血虚、脾气虚可能是认知损害的基本病理因素。这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流行病学调查的客观资料,对探索有效中医干预途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