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黏蛋白(MUC)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MUC4蛋白在60例胰腺癌、12例慢性胰腺炎及8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MUC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8.33%)与慢性胰腺炎(8.33%)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MUC4的阳性表达率随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增高,且高(75.00%)、中(91.67%)、低(95.00%)不同分化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临床Ⅲ~Ⅳ期中的阳性表达率(95.12%)与Ⅰ~Ⅱ(73.68%)比较差异显著(P〈0.05);39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97.44%)与无淋巴结转移者(71.430o)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MUC4可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并在其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生物学特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在胰腺癌组织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及其在胰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②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胰腺癌、25例淋巴结转移灶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Cx43蛋白的表达和定位。③结果Cx43蛋白在10例正常成人胰腺导管及腺泡细胞均呈阳性表达,47例胰腺癌组织Cx43表达阳性率为44.7%,而25例淋巴结转移灶中Cx43表达阳性率为20.0%。Cx43蛋白在正常胰腺、胰腺癌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x^2=18.59,P〈0.01)。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组织学Ⅰ级的胰腺癌明显高于组织学Ⅲ级(P=0.047);无周围脏器浸润的胰腺癌组织中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0.6%,有浸润者为30.0%,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x^2=7.23,P〈0.01);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组织Cx43阳性表达率(63.6%)高于有转移者(28.0%),差异有显著性(x^2=6.01,P〈0.01)。Cx4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的大小和1年生存率无关(x^2=2.21、2.07,P〉0.05)。④结论Cx43蛋自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下调和定位异常可能是胰腺癌发生的重要环节。Cx43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胰腺癌分化程度、浸润转移能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胰腺癌中p16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p16基因与胰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基础缺失分析,PCR-SSCP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胰腺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p16基因缺失,突变及其蛋白表达状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8例原发性胰腺癌组织中4例发生p16基因纯合缺失。5例发生p16基因突变,p16基因变异频率为32.1%,28例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未发现纯合缺失及突变。p16基因变异频率与淋巴结转移(P<0.025),转移淋巴结个数(P<0.01)及临床分期(P<0.05)密切相关。28例原发性胰腺癌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胰腺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16/28),85.7%(24.28)和100%(4/4),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化(P<0.05),淋巴结转移(P<0.05),转移淋巴结个数(P<0.05)及临床病理分期(P<0.05)密切相关。结论:p16基因变异及其蛋白失表达可能是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二者均可作为评估胰腺癌恶性程度及其侵袭能力的有用指标,存在p16基因变异及蛋白失表达的原发性胰腺癌具有更强的恶性潜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VEGF—C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裸鼠原位种植瘤模型,原代培养原发和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通过VEGF—C反义寡核苷酸体外转染抑制其表达,应用RT—PCR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对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凋亡及bcl-2的影响。结果体外转染后,原代培养原发和淋巴结转移灶中PANC-1胰腺癌细胞VEGF—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体外转染VEGF—C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其表达后,对照组、SODN组、ASODN组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为(2.83±1.01)%、(4.98±2.05)%、(13.22±2.17)%,ASODN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1),而原发灶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51±1.38)%、(4.79±2.16)%、(5.33±2.18)%,凋亡率无明显影响(P〉0.05);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细胞的反义组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而原发灶胰腺癌细胞bcl-2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抑制淋巴结转移灶中胰腺癌细胞VEGF—C的高表达可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这和bcl-2表达下调有关;但对原发灶胰腺癌细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MP-9在胰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MMP-9在53例胰腺癌组织(胰腺癌组)及10例正常胰腺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胰腺癌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 MMP-9的表达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 MMP-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钙离子结合蛋白A4(S100A4)、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其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胰腺癌、43例胰岛素细胞瘤和21例正常胰腺组织中S100A4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S100A4、MMP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1%(57/82)和58.54%(48/82);S100A4、MMP2蛋白在胰腺癌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腺瘤(P〈0.05),S100A4、MMP2蛋白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的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以及CA199的值有关(P〈0.05);两种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S100A4和MMP2的表达情况均对患者的生存期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S100A4、MMP2在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检测S100A4和MMP2的表达可作为预测胰腺癌的转移趋势指标,并能有效的评估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p14^ARF表达对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改良法检测10例正常胰腺组织、42例胰腺癌组织中p14^ARF蛋白的表达;以Ⅶ因子相关抗原(FVⅢ—RAg)标记血管内皮细胞,采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胰腺组织、42例胰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结果:正常胰腺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90%,胰腺癌组织中为35.7%(P<0.01);胰腺癌组织的平均微血管密度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胰腺癌临床Ⅲ、Ⅳ期的平均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淋巴结有转移的胰腺癌平均测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胰腺癌组织中p14^ARF蛋白阳性表达的平均微血管密度低于p14^ARF蛋白阴性表达的胰腺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胰腺癌组织的平均微血管密度与组织学分级、癌的浸润范围及肿块大小无关(P>0.05)。结论:微血管密度、p14^ARF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phB2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病理科2003年2月至2006年2月期间外科手术切除胰腺癌标本24例,胆管下段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而切除的正常胰腺组织6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胰腺癌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标本中EphB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phB2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浆,呈棕黄色或棕褐色。EphB2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6.67%(16/24),评分值为3.08±1.349,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16.67%(1/6),评分值为1.17±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胰腺癌各病理分级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EphB2蛋白表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hB2蛋白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检测49例胰腺导管腺癌和lO例正常胰腺组织中Stat3、HIF-1α、VEGF的表达。结果Stat3、HIF-1α、VEGF在正常胰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0.0oA,而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5%、73.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323~14.429,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Stat3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x2=3.287~14.352,P〈0.05),HIF-l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x2=9.511、5.200,P〈0.05),VEGF的表达与肿瘤标志物CA19—9、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X2=6.005~11.876,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3种因子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729~0.792,P〈0.05)。结论Stat3、HIF-lα、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三者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Stat3可能直接或者通过HIF-1α间接促进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P53蛋白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克隆抗P53抗体对28例胰腺癌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53蛋白阳性物质位于肿瘤细胞核内,28例胰腺癌病例中有16例P53表达阳性(57.1%),与正常胰腺和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阳性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5),与术后存活情况有关(P<0.05),结论: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胰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胰腺癌病人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提取、分离、纯化鼠尾胶原蛋白的方法。方法通过对鼠尾进行剥离获得鼠尾腱,用Tris-HCl缓冲液、胃蛋白酶处理获得鼠尾胶原蛋白原液、反复使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分级盐析、醋酸溶液复溶进行鼠尾胶原蛋白的纯化。超纯水透析除去无机盐类获得纯化的鼠尾胶原蛋白。通过SDS-PAGE蛋白质电泳、氨基酸含量分析等技术手段鉴定。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鼠尾胶原蛋白,纯度达到电泳纯。与国外进口的商业化鼠尾胶原蛋白产品相比无差异。研究了提取、分离、纯化参数对得率、纯度的影响,建立了最优的鼠尾胶原蛋白提取条件,胃蛋白酶用量:1∶500,酶解时间:72 h,盐析浓度:2 mol/L,提取所用酸溶液:0.05mol/L醋酸溶液。结论为鼠尾胶原蛋白的扩大化生产提供了合适的工艺参数,为大量获得鼠尾胶原蛋白并进行更深层次的功效方面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肺癌组织中Fhit蛋白和PCNA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云洁  吴淳  纪霞 《中国医刊》2003,38(8):30-32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Fhit蛋白和PCNA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6 2例肺癌组织中Fhit蛋白和PCNA蛋白表达。结果 肺癌组织中Fhit蛋白和PCN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3.2 %和6 4 .5 % ,PCNA蛋白表达阳性肺癌Fhit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PCNA蛋白表达阴性肺癌 (P <0 .0 1)。Fhit蛋白和PCNA蛋白在肺癌中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3年生存期均密切相关 ,PCNA蛋白与肺癌病理类型亦有关。结论 Fhit蛋白和PC NA蛋白异常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二者相互抑制 ,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Survivin、Her-2、P16和PTE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urvivin、Her2、P16和PTEN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以上4种蛋白的表达。结果4种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在正常膀胱黏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为P<0.01)。不同临床分期间Her2和PTEN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间Survivin、Her2和PTEN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Her2和Survivin蛋白表达间存在正相关(r=0.821,P<0.05)。结论Her2和Survivin的高表达是膀胱癌预后不良的指征;P16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标记物;PTEN则可作为膀胱癌预后不良的独立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细胞瘤中FHIT、PCNA蛋白的差异表达,探讨它们之间、它们与病理分级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50例星形细胞瘤中不同级别的FHIT、、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以10例非肿瘤脑组织作对照。结果非肿瘤脑组织FHIT、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星形细胞瘤中FHIT、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6%;尽管在星形细胞瘤中FHIT、PCNA蛋白表达总体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级与Ⅲ级、Ⅱ级与Ⅳ级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Ⅲ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统计学分析FHIT、PCNA蛋白呈皿著负相关(P〈0.01);8例复发病例中复发前后FHIT、PCNA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星形细胞瘤中FHIT、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显著负相关,提示FHIT、蛋白可能对细胞增殖具有负性调控作用。FHIT、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和复发有关,推测FHIT、PCNA蛋白的表达可能与星形细胞瘤的肿瘤侵袭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子宫腺肌病中PTEN和Akt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中10号染色体缺失张力蛋白磷酸酶(PTEN)和蛋白激酶B(PKB/Akt)的蛋白表达情况,旨在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30例)、在位内膜(27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的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中PTEN、Akt、磷酸化Akt (P Akt)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PTEN蛋白在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正常子宫内膜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P<0.05,P<0.01),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的表达高于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的表达(P<0.01);Akt、P Akt蛋白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的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在位内膜(P<0.05)和正常子宫内膜(P<0.01),其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PTEN蛋白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正常子宫内膜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P<0.05),但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t、P Akt蛋白在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异位和在位内膜明显高于正常内膜,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Akt、PTEN与P Akt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在位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弓内膜中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0.444;r=-0.546)。结论PTEN蛋白表达在子宫腺肌病的在位、异位内膜中减少;Akt、P Akt蛋白表达增加。PTEN蛋白低表达不能有效的抑制Akt的激活,从而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和小鼠纤维介素蛋白(mfgl2)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在仓鼠卵巢(CHO)细胞中表达,为mfgl2的RNA干扰体外研究提供简便的判断手段。方法:用PCR从mfgl2cDNA文库中扩增出mfgl2cDNA片段,插入到GFP表达载体pEGFP—N2中GFP基因序列的上游,构建成GFP—mfgl2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EGFP—mfgl2,将该载体转染到CHO细胞后24—48h,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摄片。结果:扩增出长约1.3kb的基因片段,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无误;重组载体转染CHO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GFP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mfgl2融合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载体可在CHO细胞中表达出GFP—mfgl2融合蛋白,为下一步进行mfgl2RNA干扰研究提供了简便的判断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在人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中观察p53、Caspase-3和FasL凋亡调节蛋白的表达,探讨p53、Caspase-3及FasL在乳腺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关系,为提高生物治疗乳腺癌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例收集于手术切除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中的p53、Caspase-3及FasL。结果: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1.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相对正常)乳腺组织的0%;而Caspase-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0%明显低于癌旁乳腺组织的80.9%;FasL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1%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的19.0%。结论: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53、Caspase-3和FasL蛋白发挥着既独立又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WWOX与c-jun在胃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原发性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WWOX与c-ju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28.3%)显著低于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81.7%)(P<0.01)。胃癌组织中c-jun蛋白阳性表达率(68.3%)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23.3%)(P<0.01)。WWOX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c-jun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两者的表达存在相关性(χ2=4.96,P<0.01)。结论WWOX蛋白和c-jun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均有明显的差异,WWOX蛋白在胃癌中低表达,而c-jun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19.
用DEAE-纤维素层析和羟基磷灰石层析方法,从牛心中提取了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经SDS-PAGE电泳鉴定分子量为38kDa,并测定了其活性,为cAMP代谢途径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Fas、Fas—L、HLA-DR蛋白在肾上腺皮质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肾上腺皮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和17例肾上腺皮质腺癌Fas、Fas—L、HLA-DR蛋白的表达,应用Mias99图像分析系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Fas、HLA-DR在肾上腺皮质癌中表达减少,其阳性细胞率、平均吸光度值和阳性染色面积均明显低于肾上腺皮质腺瘤(P〈O.01);②Fas-L在肾上腺皮质癌中表达增多,其阳性细胞率、平均吸光度值和阳性染色面积均明显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瘤(P〈0.01)。结论①Fas/Fas-L系统与HLA—DR可能在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②Fas、HLA—DR可作为判别肾上腺皮质良、恶性肿瘤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