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解放军第421医院自1999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6例鼻咽癌放疗后致放射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明确诊断后对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早期应用激素、脱水剂治疗,并辅以神经营养剂、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等药物治疗.结果单程放疗后出现症状者11例,再程放疗后出现症状者5例;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性格改变等症状;均有颞叶病变(双侧颢叶同时受累5例,单侧受累11例).全组随访率100%,1例因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5例仍存活,其中7例伴有严重症状,生存质量差.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所致的放射性脑病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较差.根据各种相关因素制定对应的有效预防措施是防治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继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自2005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2例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资料,按照有无出现癫痫发作分为癫痫组与非癫痫组.总结癫痫组患者临床特点及头颅MRI、EEG表现. 结果 112例放射性脑病患者中,出现癫痫发作的患者有17例(15.2%),其中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SGTC)是最常见的发作形式(9例),其次为单纯部分性发作(5例).与非癫痫组的放射性脑病患者相比,颞叶囊性变更常见于有癫痫发作的放射性脑病患者中.2例癫痫患者常规脑电图记录到散在的尖波、尖慢波.9例癫痫患者在治疗原发病后癫痫发作得到控制,无需加用抗癫痫药物. 结论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患者出现继发性癫痫者中,以SGTC和单纯部分性发作较常见,使用抗癫痫药物可以较好控制癫痫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提高对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防治的认识。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使用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鼻咽癌放疗后一旦出现放射性脑病,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运用甲强龙冲击疗法联合高压氧的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5例鼻咽癌放疗后,引起放射性脑病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发现,放射性脑病发生在放疗后1~5年内占73.3%,5年以后者占26.8%。临床表现:有脑干症状占86.7%,伴颅内压升高占20%。通过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配合支持营养治疗,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放射性脑病(REP)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放射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治疗经过及预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既往有鼻咽癌及放射治疗史;临床表现为癫痫失神发作;MRI示右侧颞叶类圆形病变,周围大片水肿;经手术切除病变及术后糖皮质激素、脱水、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病情明显改善;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放射性脑病。结论放射性脑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常易与脑胶质瘤等相混淆,确诊须依靠病史及病理检查;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高颅压症状明显时,应行手术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治疗放射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42例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传统常规治疗方法合用依达拉奉)和对照组(传统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头颅磁共振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的显效率(50.0%)和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14.3%和42.9%);头颅MRI显示治疗后实验组病灶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WHOQOL-BREF评分显示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总的生活评分方面试验组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且两组在凝血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依达拉奉对放射性脑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自发脑出血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析我科2009-2012年收治的自发脑出血64例患者,均无外伤病史,所有患者入院1~2d内查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高血压脑出血47例,非高血压性脑出血17例[hs-CRP(18.78±22.76)mg/L vs(6.85±8.32)mg/L,P=0.003 6];高血压中手术者10例,非手术者37例[hs-CRP(47.52±28.32)mg/L vs(11.01±12.55)mg/L,P=0.003 7]。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hs-CRP值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脑出血,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手术组血浆hs-CRP值明显高于非手术组,说明血浆hs-CRP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S100B蛋白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的意义及对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011-01—2013-12我院收治的急性CO中毒患者的血清S100B蛋白浓度,评估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与急性CO中毒病情、中毒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及是否对迟发性脑病有早期预测价值。结果重度中毒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高于中度中毒组及轻度中毒组,迟发性脑病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高于痊愈组,采用ROC曲线进行分析,当血清S100B蛋白浓度0.912μg/L时,预示患者有发生迟发性脑病的风险,其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4%。结论血清S100B蛋白可作为急性CO中毒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并且对早期预测迟发性脑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外科手术治疗对鼻咽癌放射性颞叶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27例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患者,观察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情况、随访术后6个月后的头颅MR以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头痛、肢体乏力、癫痫等症状完全改善或无再发。在术后6个月头颅MR中,20例颅内占位效应明显缓解,7例患者因非手术侧放射性病灶进展而再次出现占位效应;术后6个月患者的KP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Z=-4.437,P0.01)。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颅内病灶占位效应明显的鼻咽癌放射性颞叶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可以明显缓解颅内占位效应,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狭窄3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相关的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分析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我院神经内科的3例鼻咽癌放疗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中2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其中2例发生在放疗后6年,1例发生在放疗后11年;DSA证实3例病人中颈部8根动脉狭窄(4根颈内动脉,2根椎动脉,2根锁骨下动脉),1处颈静脉狭窄及静脉窦闭塞。结论鼻咽癌放疗后易引起颈动脉狭窄,需要定期随访及早发现临床与亚临床的颈动脉狭窄,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听诊是筛查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颓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7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4h内抽取血清测定CRP水平,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NFDS)进行评分,所有患者行CT或MRI检查,在出院时对预后进行评定。结果 CRP异常组脑梗死28例,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13例;CRP异常组患者CNFDS评分较高,中位数为17(5-34),且预后不良。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反映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有研究表明,微核形成与染色体脆性部位有一定的关系。多数微核是染色体无着丝粒片段丢失后在间期细胞质内凝聚而成的核凝块。作者曾先后检测了鼻咽癌、口腔颊粘膜鳞癌、膀胱癌、小脑髓母细胞瘤、畸胎瘤囊液、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以及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培养细胞自发、丝裂霉素C诱发微核形成率(Micronucleu Formation Rate,MNFR),并与染色体分析对比,发现培养细胞微核检测是染色  相似文献   

13.
17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放射治疗后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放射性脑病的致病因素、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7例放射性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发病潜伏期为 3个月~ 4年 ,潜伏期与放射量无明显相关 ,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无力和抽搐。脑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相应照射部位坏死水肿 ,部分病灶有不规则强化 ,病变范围可超出照射范围。治疗后 1例症状完全缓解 ,7例明显好转 ,另 7例病情平稳 ,2例死亡。结论 高剂量照射是直接致病因素 ,血管损伤可造成广泛持久的脑损害 ,自由基损伤和免疫因素可能参与致病。治疗以激素为主 ,辅以神经营养药、改善脑循环药以及高压氧等。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1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我院诊治的13例放射性脑病,首程放疗平均年龄为49岁,脑病发病潜伏期为0.67~9.1年,平均为3.2年。再次放疗后潜伏期为3.25~1.17年,第4次放疗后潜伏期为3个月。脑病为单侧7例,双侧6例。临床表现有颞叶损害的记忆力、智能减退、性格改变、各种幻觉以及各种颅神经的损伤,走路不稳、共济失调等。本文就临床资料对放射性脑病的诊断体会、发病机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家系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并筛查染色体畸变,探讨患者染色体畸变区域是否存在拷贝数变异和神经发育相关基因,为寻找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遗传病因提供线索。方法采用G带显色技术并依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Human Cytogenetic Nomenclature,ISCN)对632个孤独症谱系障碍核心家系(包括632例患者及其健康生物学父母1264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根据各染色体带型特征筛查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情况。经与细胞遗传学芯片标准化联盟(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Cytogenomic Arrays,ISCA)数据库和人类亚微观结构基因组变异和疾病表型数据库(Database of genomic variation and Phenotype in Humans using Ensembl Resource,DECIPHER)比对,探讨检出的染色体畸变区域是否可能存在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和神经发育相关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和基因。结果共检出携带染色体畸变的患者22例,占患者3.48%(22/632)。其中5例为新生畸变,在患者中检出率为0.79%(5/632),包括1例重复,1例平衡易位,2例Turner综合征核型,1例21q22区域额外未知来源片段;另外17例染色体畸变为父母遗传,占患者2.69%(17/632)。经数据库比对,检出的染色体1q25和3p24畸变区域可能存在致病性较高的拷贝数变异,并累及TNR、ASTN1、NMNAT2等神经发育相关基因。结论部分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存在新生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区域可能存在累及神经发育相关致病基因的拷贝数变异。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为寻找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遗传病因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上海地区29例正常老年人的染色体的分析,结果表明中期细胞的亚二倍体细胞占有较高比例,女性更高于男性。染色体断片的自发畸变率为0.2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疗对视觉通路损伤及相关因素。方法观察进行首程放疗的254例NPC患者在治疗前、中及后视功能改变,包括远视力、眼底、视野及视诱发电位(PVEP)检查;对发生放疗性视网膜病变或有脑损伤临床表现的患者予以CT或MRI检查。结果放疗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率9.4%(24/254),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6.3%(16/254);视网膜病变早期(Ⅰ~Ⅱ级)PVEP的P100潜伏期(PL)正常[(84.2~102.9)ms],晚期(Ⅲ~Ⅳ级)以及出现视神经、脑损伤时,P100PL均明显延长,分别为112.2~123.2ms、112.4~137.6ms和127.5~168.6ms。本组91.7%(22/24)放疗性视网膜病变和8例脑干损伤发生在治疗后3年内。38.1%(8/24)视网膜损伤后(15.6±8.3)个月发生颞叶损伤,颞叶损伤者均先有放疗性视网膜损伤。有2例在放疗后2和3个月时发生视野损害,于首程放疗结束后9和30个月发生脑干损伤。照射剂量75~79Gy组视网膜病变和脑损伤发生率都明显比70~74Gy组高(均P<0.05)。结论NPC放疗后颞叶损伤均发生在视网膜病变之后,观察放疗性视网膜病变对发现早期放射性颞叶脑损伤可能有一定意义;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和脑损伤与照射剂量相关;视野检测对放疗后视路损伤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DEACMP)患者脑神经元的损伤。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 4 0例DEACMP患者和 30例对照组血清及脑脊液 (CS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浓度。应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分析NSE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血清和CSFNSE浓度分别为 (8.0 1± 6 .78)ug/L和 (6 .74± 5 .31)ug/L。观察组血清和CSFNSE浓度分别为 (15 .2 1± 6 .78)ug/L和 (13.6 1± 5 .2 7)ug/L。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NSE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DEACMP患者血清及CSFNSE浓度明显增高 ,NSE浓度的高低可作为脑神经元损伤的量化指标 ,也可能是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检测应用奥拉西坦及放疗前后脑组织内相关因子(NAA,Cr,Cho)等含量的变化,探讨奥拉西坦在预防放射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行放射治疗的头颈部及颅内肿瘤患者82名,男性49例,女性33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58±3.12岁。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放疗加或不加肾上腺皮质激素(36例);治疗组放疗加奥拉西坦(46例)。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常规MRI检查放疗前后MRI均显示无脑实质内形态学明显异常。MRS检查对照组放疗结束时双侧颞叶Cho/Cr明显升高。结论奥拉西坦有可能减少、预防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情况及其与磁共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02—2018-02周口市中心医院NICU收治的资料完整的32例急性胆红素脑病足月儿为病例组,以同期本院出生的3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2组入室后给予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及头颅MRI平扫。结果病例组aEEG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9.65,P0.01),aEEG异常程度越重,MRI异常率越高(χ~2=47.55,P0.01);aEEG异常程度与MRI异常发生率显著相关(r=0.84,P0.001)。结论 aEEG可早期反映急性期胆红素脑病的脑功能状态,结合临床神经系统检查和头颅MRI检查,可提高胆红素脑病早期病情判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早期干预、减少后遗症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