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频彩超、钼靶X线、核磁共振成像(MRI)及其联合应用对降低乳腺微小癌漏诊率和/或误诊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54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微小癌患者的术前彩超、钼靶X线和MRI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频彩超、钼靶X线及MRI诊断乳腺微小癌的漏诊误诊率分别为25.93%、59.57%及11.11%;高频彩超漏诊误诊率低于钼靶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高频彩超漏诊误诊率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高频彩超联合钼靶X线和高频彩超联合MRI的漏诊误诊率分别为8.5%和3.7%,与单纯高频彩超或钼靶X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可作为诊断乳腺微小癌的首选方法之一,联合钼靶X线或MRI检查可有效降低乳腺微小癌的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对早期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常规进行钼靶X线和起声(二维黑白超声和彩声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诊断为乳腺肿瘤52例.结果:经病理证实,38例为浸润性导管癌,7例为乳头状导管癌,5例为腺癌,1例为转移性肉瘤,2例为分叶状囊肉瘤,41侧淋巴结肿大,7例伴对侧淋巴结肿大.超声对乳腺肿瘤的总阳性诊断率为86.5%,钼靶X线总阳性诊断率为90.4%,两者联合总阳性诊断率为94.2%,但是钼靶X线摄影、超声或两者联合对转移性肉瘤、分叶状囊肉瘤和乳头状导管癌有较高误诊率.结论: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对乳腺肿瘤较具特征性,两者联合可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并有一定的互补性.但对非浸润性乳腺良恶性肿瘤均有一定的假阴性率,有待于扩大样本量继续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钼靶摄影及其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7例乳腺导管癌病灶的高频超声及钼靶摄影的影像资料,比较两者独立诊断及联合诊断乳腺导管癌的敏感性。结果: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癌敏感性86.8%(223/257),钼靶摄影诊断乳腺导管癌敏感性为82.1%(211/25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钼靶摄影的诊断敏感性为96.9%(249/257),与单独应用钼靶摄影、超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超声和钼靶摄影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导管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检查诊断方法,以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60例,都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41例,导管原位癌8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黏液癌3例,小叶原位癌1例,髓样癌1例。对其钼靶X线、高频超声征象及其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钼靶X线确诊50例乳腺癌,准确率为83.3(50/60)%;经高频超声确诊48例乳腺癌,准确率为81.7%(48/60)。钼靶X线结合高频超声确诊54例,诊断准确率为90%(54/60)。结论:钼靶X线检出钙化型乳腺癌敏感性高,高频超声对乳腺癌血流信号敏感性高,两者结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单一钼靶X线或高频超声检查,钼靶X线与高频超声作用互补,两种影像检查相结合能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高频彩色多普勒与钼靶X线摄影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钼靶X线摄影单独和联合应用对乳腺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120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靶和高频彩色多普勒的影像学资料和病理资料,进行病理分型、分期,对比分析各病理类型乳腺癌高频彩色多普勒、钼靶的总体准确率以及各病理分期的准确率。结果各病理类型乳腺癌患者高频彩色多普勒总体准确率为76.7%(92/120),钼靶X线为80%(96/1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1);两者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为92.7%(110/120),高于两者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和钼靶X线检查各有其优势,选择性应用联合诊断可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及钼靶X线在乳腺微小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乳腺微小肿块患者的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及钼靶X线检查图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钼靶X线及三者联合诊断乳腺微小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及一致性。结果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诊断乳腺微小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及准确率分别为72.2%、85.7%、81.3%、78.3%、14.3%、27.8%及79.5%;钼靶X线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及准确率分别为55.6%、76.2%、66.7%、66.7%、23.8%、44.4%及66.7%;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及准确率分别为94.4%、90.5%、89.5%、95.0%、9.5%、5.6%及92.3%。超声与钼靶X线联合检查准确率较单纯应用超声或钼靶X线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乳腺微小肿块的诊断价值高于钼靶X线,三者联合检查可以进一步提高准确率,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7.
超声与钼靶X线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乳腺高频超声、钼靶x线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小乳腺癌(直径〈2cm)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和手术治疗的80例乳腺小肿块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比较二者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80例乳腺肿块患者中,病理诊断乳腺癌患者57例,高频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7%(46/57),钼靶x线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0%(49/57),二者联合应用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5%(55/57)。单独应用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一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超声与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诊断作用具有互补性,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对小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种超声技术与X线钼靶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常规超声初拟诊为乳腺癌的94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常规超声、X线钼靶、超声弹性成像(UE)及超声造影4种技术单一和不同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差异。结果常规超声+X线钼靶+UE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3%、97%、93%、30.27、0.07及0.9590;其ROC曲线下面积诊断效能与常规超声+X线钼靶+超声造影联合应用相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检出率分别为96.5%和98.2%,浸润性小叶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的检出率分别为77.8%和88.9%,导管内原位癌X线钼靶检出率为85.7%。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的检出率较X线钼靶高;X线钼靶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检出率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高。结论常规超声、UE、X线钼靶及超声造影对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检出率有差异,但常规超声+X线钼靶+UE/超声造影联合应用可全面获得病灶信息,为乳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且常规超声+X线钼靶+UE联合应用更经济、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X线钼靶与高频彩超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X线钼靶、高频彩超同期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对比研究。方法: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同期行X线钼靶摄片、高频超声成像及联合检查,并对所有的图像、声像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通过ROC曲线计算AUC面积,比较三者差异。结果:术前超声及联合X线钼靶检查早期乳腺癌准确率分别为86.5%、91.04%,同X线钼靶准确率(7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X线钼靶的误诊率、漏诊率在3项检查中最高。ROC曲线下面积联合检查>高频超声>X线钼靶,联合高于任何单项检查。结论:早期乳腺癌的X线钼靶和高频超声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两者联合并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确诊主要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钼靶X线及两者联合应用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超声与钼靶结果,分析两者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137例患者中,高频超声检出率为86.86%(119例),钼靶X线检出率为57.66%(79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5.81,P<0.005);两者联合诊断检出率为94.89%,与单用高频超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7.24,P<0.005)。结论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检查中,高频超声优于钼靶X线检查,两者联合检查能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乳腺专用磁共振成像(DBMRI)诊断为BI-RADS4类病灶中的良恶性比例,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收集我院经DBMRI诊断为BI-RADS4类的781例患者的资料,参照美国放射学BI-RADS分类标准.结合我院临床经验,认为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两项指标,一项表现为非良性.则将病灶归为BI-RADS4类。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为BI-RADS4类病灶中的良恶性比例及“误诊”原因。结果:DBMRI诊断的781例患者的781个BI-RADS4类病灶(BI-RADS4A类301个,BI-RADS4B类226个,BI-RADS4C类254个),病理结果均提示异常.检测灵敏度达100%。其中,病理证实为良性的病灶共457个,恶性病灶共324个。DBMRI考虑为良性fBI-RADS4A类),而病理结果为恶性的病灶(27个)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37.04%)和导管原位癌(33.33%);DBMRI考虑为恶性(BI-RADS4B、4C类),而病理结果为良性的病灶(457个)主要为纤维腺瘤(32.24%)、乳腺腺病(27.87%)及导管内乳头状瘤(25.68%)。结论:DBMRI因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高对比度.能为临床BI-RADS4类亚分类病灶的不同处理提供依据。然而DBMRI仍存在其局限性,对于非肿块样病灶性质的判定仍较困难。建议非肿块样强化病灶.一定要结合乳嚎Y线髓韶亩榆杏棍高苴诊断准确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磁共振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和增强动力学特征。方法 114例正常体检和怀疑乳腺病变者分别行1.5TMRI和(或)CR钼靶检查,其中65例患者在MRI检查后一月内行活检或手术治疗,得到117个有相应病理结果的乳腺肿块。观察分析良恶性病灶的形态学及动态造影剂强化MRI特征,并与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关。结果 (1)良恶性肿瘤的诸项形态学特征相差非常显著(P0.01),29例浸润性导管癌中,9例在MRI增强早期呈环形强化;(2)浸润性乳腺癌的第一分钟强化率75%,而良性肿瘤的第一分钟强化率50%,二者相差显著(P0.05);(3)浸润性乳腺癌总体呈流出型强化曲线倾向,而良性肿瘤和良性病变总体呈线型强化曲线倾向,二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 (1)MRI可显示乳腺正常解剖和异常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增强动力学特征,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2)MRI是目前检出和诊断浸润性导管癌最敏感的方法,增强早期环形强化是浸润性导管癌的特征性表现;(3)MRI对病变内的微钙化显示及诊断欠佳,须与乳腺钼靶等检查和临床病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漏诊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漏诊和误诊原因,以提高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将582例乳腺癌患者的超声、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对超声漏诊和误诊原因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超声检查的发现病变562例(96.56%)。漏诊20例(3.44%),其中导管内癌10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Paset病1例。误诊26例(4.47%),其中误诊为纤维腺瘤14例,囊性增生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叶状肿瘤l例。结论:超声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合理的调节仪器和分析声像图.有助于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7例病灶中,超声诊断恶性肿瘤14例,良性病变2例,1例未发现肿块;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2.3%。根据文献和本研究中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将17例病变分为5类:实性肿块型(6例),导管扩张型(5例),结构紊乱型(4例),囊性病灶型(1例),其他类型(1例)。结论: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多样,充分认识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可减少误诊,结合钼靶及乳腺导管内镜检查可以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超声及钼靶特征,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二者联合对诊断DCIS的准确性。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0例DCIS的超声和钼靶特征,并利用BI-RADS第4版分别进行评估。结果超声表现为Ⅰ型结节肿块型9例,Ⅱ型导管扩张填充型15例,Ⅲ型结构紊乱型3例,Ⅳ型囊实性混合回声型1例,V型无占位的单纯钙化点型2例。钼靶表现为钙化者23例,表现为局部密度增高或等密度肿块者11例,表现为结构紊乱者13例,未见明确占位病变1例。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为66.6%,钼靶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8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0<χ02.05,1,P>0.05),二者联合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0.0%,准确率高于单独使用钼靶和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χ02.05,1,P<0.05)。结论超声和钼靶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声像图及钼靶X线摄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声像图及钼靶X线摄影图像。结果 13例患者共15个病灶,9例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均为单侧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患者行超声检查,9例行钼靶X线摄影检查。超声声像图多表现为:卵圆形(7/15)或分叶状(5/15)、边界清晰(10/15)低回声为主的肿块,部分肿块(7/15)伴后方回声增高,均未见肿块周围蟹足样改变、高回声晕环、后方回声衰减及肿块内钙化。多数肿块(11/15)内见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钼靶X线摄影多表现为:卵圆形(5/8)或分叶状(3/8)的边界清晰(7/8)和高密度(7/8)肿块。2例乳腺腺体较致密,未见明确肿块,均未见毛刺、钙化、皮肤增厚及乳头凹陷。结论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及钼靶X线摄影表现均无特异性。在结合超声声像图肿块血流信号特征考虑恶性可能,而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良性或不典型乳腺癌者应考虑到乳腺原发性淋巴瘤可能,进一步进行组织学活检以明确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特征 ,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3 7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钼靶摄取乳腺轴、斜位片 ,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主要X线表现 :3 7例中显示肿块影 3 3例 ,占 89.2 % ;显示毛刺状改变 18例 ,占 48.6% ;细小钙化如精盐样 12例 ,占 3 2 .4% ;所显示肿块较临床触诊扪及为小 2 6例 ,占显示肿块病例的78.8%。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X线上有较特征性表现 ,乳腺钼靶检查是诊断此病最基本的影像学方法 ,有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乳腺慢性炎症的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0例乳腺慢性炎症的术前超声(20例)与X线(16例)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病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乳腺慢性炎症病灶超声表现与钼靶X线表现差异及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检查示本组20个病灶纵横径比值平均为O.47±0.15;17个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不均质低回声;13个病灶后方回声增强:10个病灶血流0-I级,10个病灶血流Ⅱ~Ⅲ级。钼靶X线检查示病灶形态、边缘是否清晰、密度均质性等表现与超声表现较相似(P值分别为1.00、1.00、0.61)。超声检查发现5个病灶内点状强回声,但同时行X线检查均未见明确钙化灶;而X线检查发现1个病灶内散在钙化灶,超声检查漏诊。超声检查发现5例患者腋窝淋巴结肿大,而X线检查仅检出1例患者腋窝淋巴结增大。本组乳腺慢性炎症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40%(8/20),明显高于钼靶X线检查的6%(1/1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3)。结论乳腺慢性炎症具有一定的声像学特征,超声检查联合钼靶X线检查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在致密型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致密型乳腺患者和304例非致密型乳腺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其钼靶X线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相比较,统计分析超声对致密型乳腺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超声对致密型、非致密型乳腺中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6.3%、98.3%,均显著高于钼靶(36.0%、...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病理学探讨联合应用彩色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组织学活检证实的74例乳腺癌患者(97个病灶)及7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75个病灶)的术前彩色超声成像及MRI检查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及联合应用的诊断效率,同时与病理学结果对照。结果超声、MRI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6.3%、82.5%和87.6%,特异度分别为92.0%、88.0%和96.0%,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1%、84.9%和91.3%,3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MRI对于导管内癌和乳头状癌均易漏诊,而对于大汗腺癌,超声可能较MRI更敏感。结论超声、MRI检查诊断乳腺癌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而两者联合可更有效地提高诊断符合率。将其应用于监测乳腺癌高危人群能减少漏诊并早发现、早诊断乳腺癌,对患者选择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