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从肝论治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针刺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鼻炎症状体征评分,鼻部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VAS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部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鼻部症状体征评分、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结合从肝论治是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针刺治疗深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经络感传距离与临床疗效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联合红外线治疗仪辅助治疗。深刺组采用0.40 mm×100 mm规格针灸针,直刺2.5~3寸,进针深度约60~70 mm,诸穴均用平补平泻手法;浅刺组采用0.35 mm×75 mm规格针灸针,直刺0.8~1.2寸,进针深度约20~30 mm,诸穴均用平补平泻手法。根据《针灸学》与《灵枢·骨度》中骨度分寸法,选定局部椎体、臀横纹、腘横纹、外踝尖及足部5个效应点,分别记录患者各主穴的经络感传距离情况。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腰部疼痛情况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价腰椎功能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深刺组各主穴经络感传距离频次最高的是外踝尖处及足部,浅刺组各主穴经络感传距离频次最高的是局部椎体;深刺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86%,浅刺组总有效率64.29%,深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及JOA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VAS评分降低(P0.05),JOA评分升高(P0.05),且深刺组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与浅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刺组对腰部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优于浅刺组。结论经络感传距离与临床疗效间存在相关性,深刺治疗较浅刺可以更好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针刺深度是影响经络感传距离的前提条件,临床疗效是体现经络感传距离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督灸联合三伏天穴位贴敷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R)与单纯穴位贴敷法治疗AR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2例诊断为AR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督灸联合三伏天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采用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随访期的症状、体征积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方法治疗AR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半年后随访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65%和74.1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5.16%和38.71%,两组随访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及随访时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各随访期的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1);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治疗后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而随访期又有回升趋势,症状积分治疗后3个月即回升至治疗前水平,体征积分治疗后半年回升至治疗前水平,VAS评分治疗前后及随访期差异虽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数据有所上升。结论:督灸联合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AR的近远期临床效果均优于单纯穴位贴敷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甘鼻喷剂治疗肺气虚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单纯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甘鼻喷剂治疗,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症状体征评分、VAS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PQLQ)评分,根据总积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96%,对照组为70.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鼻部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天鼻痒症状评分、治疗第14天鼻甲肿胀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7天、第14天VAS、PQLQ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甘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甘鼻喷剂治疗肺气虚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单纯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甘鼻喷剂治疗,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症状体征评分、VAS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PQLQ)评分,根据总积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96%,对照组为70.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鼻部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天鼻痒症状评分、治疗第14天鼻甲肿胀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7天、第14天VAS、PQLQ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甘鼻喷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针刺蝶腭神经节,有针感后出针,针刺双侧迎香和印堂穴,留针20min,隔2~3d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蝶腭神经节交替单侧取穴,共治疗4周。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10mg,每日1次,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鼻炎症状评分及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1%(20/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17%(13/2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鼻炎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和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鼻炎症状,优于口服氯雷他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丙酮酸钠/生理盐水鼻喷剂治疗轻中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77例轻中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2例给予鼻喷丙酮酸钠/生理盐水鼻喷剂治疗14 d,对照组35例给予鼻喷生理盐水治疗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症状评分、体征评分、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上述评分有降低趋势,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6.7%(28/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1%(13/3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丙酮酸钠/生理盐水鼻喷剂可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且起效快,安全性高,是轻中度变应性鼻炎理想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润肺健脾通窍汤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润肺健脾通窍汤。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并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鼻痒流涕、喷嚏频作、鼻塞不通、神疲气短、腹胀便溏和舌苔白滑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鼻痒流涕、喷嚏频作、鼻塞不通、神疲气短、腹胀便溏和舌苔白滑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RQLQ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RQLQ和VAS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润肺健脾通窍汤联合西药治疗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肺脾气虚的症候,并缓解鼻炎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匹多莫德对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7),对照组使用匹多莫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玉屏风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比对照组的72.97%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FEV1、PE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哮喘症状评分、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哮喘症状评分、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哮喘症状评分、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73%(P0.05)。结论:在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中使用玉屏风颗粒联合匹多莫德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鼻镜下的变化。方法对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鼻炎症状体征评分、鼻部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VAS评分。结果患者治疗后鼻部症状体征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后鼻腔黏膜呈淡红色所占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后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是一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灸预防性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符合标准的SA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28例)、西药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艾灸组采用温和灸与灸盒灸相配合方式治疗;西药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定期随访。艾灸组及西药组患者治疗时间均选择从4月花粉伊始期前2周进行,4周后结束。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于花粉伊始期(治疗2周后),花粉高峰期(治疗4周后)及花粉消散期(治疗后4周)比较各组的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艾灸组及西药组治疗后流涕、鼻塞、喷嚏、鼻痒、眼痒症状改善(P<0.01,P<0.05);艾灸组在花粉伊始期流涕、鼻塞、喷嚏、鼻痒、眼痒症状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在花粉高峰期流涕、喷嚏及鼻痒评分和花粉消散期流涕、鼻塞、喷嚏、鼻痒、眼痒评分优于西药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艾灸组及西药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P<0.01,P<0.05);艾灸组在花粉伊始期和花粉消散期生活质量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在花粉高峰期睡眠、非鼻/眼症状及行为问题评分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花粉期来临前采用预防性治疗能显著改善花粉致敏症状及生活质量。艾灸疗法与鼻内皮质类固醇治疗近期效果作用相当,但远期效果优于鼻内皮质类固醇。  相似文献   

12.
短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巨刺、短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疗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巨刺、短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及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短刺配合功能训练是一种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补气温经方联合输卵管通液术基础上,观察温针灸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补气温经方联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任脉穴,两组均治疗6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受孕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和中医各项主症评分的变化,以及输卵管通液术后和针灸治疗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经过6个月经周期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受孕率分别为93.3%和50.0%,对照组分别为80.0%和2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和中医各项主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通液术后并经针灸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补气温经方联合输卵管通液术基础上,针灸治疗可提高输卵管阻塞不孕症的疗效和受孕率,改善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并有效缓解卵管通液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脾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脾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有关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门诊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予以补中益气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依巴斯汀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在流涕、鼻塞及鼻痒等方面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喷嚏积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颗粒口服是治疗脾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在改善喷嚏这一症状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多维度探讨经筋刺法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难治性面瘫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面部三线法,疗程4周。采用中医症状体征量表进行分级量化临床疗效判定,采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评分及临床疗效差异,并在治疗4周后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面瘫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同时对2组进行面神经电图(ENoG)检查。 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分级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083、-2.089,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H-B分级明显低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80,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不同H-B分级的患者之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7、8.953,P均<0.05),治疗组VI级(完全麻痹)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5,P<0.05)。(3)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为(7.85±3.26)分,较对照组[(12.57±4.18)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68,P <0.05)。(4)治疗组的面瘫合并症新发率(5.77%)较对照组(19.61%)明显降低(χ2 =4.471,P<0.05)。(5)治疗后2组患者ENoG患侧/健侧波幅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15,P>0.05)。 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难治性面瘫患者症状并降低面瘫合并症发生率,经筋刺法疗效优于常规面部针刺法。面神经电图对难治性面瘫的神经功能检测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可能不适合作为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联合督脉铺灸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环磷酸腺苷(c AMP),环磷酸鸟苷(c GM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AR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铺灸组和玉屏风组,每组50例,铺灸组患者给予西替利嗪+督脉铺灸治疗,玉屏风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c GMP,c AMP水平,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c GMP,c AMP水平和喷嚏、流涕、鼻塞、鼻痒消失时间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等情况。结果:铺灸组和玉屏风组治疗后血清IL-6,c GMP,c AMP水平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玉屏风组治疗后血清IL-6,c GMP水平明显低于铺灸组,玉屏风组治疗后血清c AMP水平明显高于铺灸组(P0.05);玉屏风组喷嚏、流涕、鼻塞、鼻痒消失时间明显低于铺灸组,玉屏风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铺灸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随访1年期间,玉屏风组复发率明显低于铺灸组(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联合督脉铺灸治疗可有效提高AR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可能与其更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平衡有关,且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毫钝针针刺治疗在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进行研究,按照1∶1比例随机分组,毫钝针刺组采用毫钝针针刺激痛点治疗,普通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常规穴位治疗.每2天治疗1次,每个疗程治疗6次,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完毕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和Roland-M...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慢性鼻-鼻窦炎(CRS)的效果及对鼻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CRS30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规范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予鼻渊通窍颗粒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鼻塞、流涕、鼻涕后漏和嗅觉障碍等症状改善情况、生命质量评分、鼻纤毛传输功能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各项症状评分及症状评分总分均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总分及鼻塞、流涕、鼻涕后漏、嗅觉等各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SNOT-20量表4个方面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的SNOT-20量表4个方面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照组患者鼻纤毛传输功能提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鼻纤毛传输功能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对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渊通窍颗粒不仅能够改善CRS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可以提高患者嗅觉,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胡长庚  胡艳菲  唐方 《河南中医》2012,32(5):576-578
目的:探讨环境因素对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模型制备的影响.方法:将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普通环境组与屏障环境组各8例,采用相同的卵白蛋白造模方法,观察激发后AR大鼠的症状,进行两组间症状积分比较.结果:普通环境组与屏障环境组症状积分分别为:3.91±1.29,2.34±0.48,两组比较差异P<0.05;普通环境组喷嚏症状积分、清涕症状积分、造模成功率与屏障环境组比较P<0.05;普通环境组鼻痒症状积分与环境屏障组比较P>0.05.结论:环境因素是提高AR模型制备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普通环境中AR模型成模率显著优于屏障环境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临床疗效,明确其与卡马西平相比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丛针浅刺结合2/100 Hz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简要面部疼痛概况量表(BPI-Facial),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期)的疼痛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2周和随访期VAS评分、BPI-Facial评分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随访期VAS评分、BPI-Facial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随访期VAS评分及BPI-Facia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TN在疼痛缓解程度、疼痛对面部特定活动及日常生活影响的短时效应、长时效应和后效应上,均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