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澄江学派作为我国著名针灸学派,对针灸事业的复兴与发展、近现代针灸学术体系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颤针疗法作为澄江学派特色治疗技术,充分发挥学派以临床疗效为起点,承古纳新、中西结合,不断追求学术提高的特点,应用机械振动源连接针具,作用于人体局部,在得气或出现上下传导的基础上施以振动治疗,是振动结合针刺的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颤针疗法的定义、操作方法、技术要领及中西医理论背景,为进一步探讨运用颤针疗法治疗以急性经筋病为代表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设定治疗参数,优化应用及长期疗效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芍药甘草汤对大鼠偏瘫痉挛模型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芍药甘草汤对偏瘫痉挛大鼠模型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吴氏法制作用大鼠痉挛模型,然后予以芍药甘草汤不同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3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脑内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采用四道生理记录仪测定肌张力.结果 芍药甘草汤口服给药,能明显升高痉挛大鼠模型脑内Gly、GABA、5-HT含量,明显增加上肢伸直幅度,降低肌张力,表明芍药甘草汤对痉挛大鼠脑内与痉挛相关的抑制性和调节性神经递质有一定的影响,但量一效关系不明显.结论 芍药甘草汤通过调节脑内与痉挛有关的神经递质而对痉挛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期平衡针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分期平衡针刺法对中风所致偏瘫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0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按常规给予药物治疗,A组在软瘫期(肌张力低)针刺瘫肢上肢阴经穴、下肢阳经穴,痉挛期(肌张力高)转刺瘫侧上肢阳经穴及下肢阴经穴.B组在软瘫期,痊孪期都使用上下肢阳经穴.治疗时间60天,治疗前后做康复评测.结果:A组在肌张力恢复时间、肌痉孪发生率、运动功能积分等方面与B组比较,具有较好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平衡针刺法可以更好地促进中风患者的肢体康复.  相似文献   
4.
管灸与悬灸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对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管灸疗法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个中心共160例入组,157例完成研究。所有病例随机分为管灸组和悬灸组,均进行基础针刺治疗,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管灸治疗和悬灸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采用面部残疾指数(FDI)和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管灸组有效率91.0%,悬灸组有效率72.2%,两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管灸组疗效优于悬灸组。结论:对于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管灸加针刺的疗效优于悬灸加针刺。  相似文献   
5.
管灸加针刺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7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管灸加针刺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个中心共160例患者人组,157例完成研究。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针刺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管灸治疗和悬灸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采用面部残疾指数和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3%,对照组总有效率72.1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疗效和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但和人组病情轻重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对于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管灸加针刺的疗效优于悬灸加针刺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针刺手三里穴位动态超声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手三里穴位在针刺条件下的超声影像学解剖特征。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5名,采用高频超声观察针灸针刺入受试者双侧手臂手三里穴后针尖的位置,以及针刺过程中与得气相关的解剖学结构。结果针刺15名受试者双侧手三里穴共30个穴位点均得气,针尖位置:桡侧腕伸肌13个,桡侧腕伸肌与旋后肌间筋膜9个,旋后肌浅层2个,旋后肌内筋膜4个,旋后肌深层1个,桡骨表面1个。28个(28/30,93.33%)针尖位于筋膜旁及筋膜集中处获得较强得气感、2个(2/30,6.67%)针尖位于较浅层即可获得较强得气感。高频超声可以清楚显示针尖点附近筋膜内的细小神经,二维声像图表现:桡神经深支沿着筋膜发出许多细小的分支,横断面声像图上呈筛孔样、回声较周围筋膜组织稍低。结论高频超声可以实时、动态、清楚地显示针刺点附近筋膜及筋膜内的细小神经分布,并可对针灸位置进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膝可保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膝可保胶囊中秦皮、龙血竭药材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膝可保胶囊中芍药苷、秦皮甲素、秦皮乙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专属性强,分离度高,阴性对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秦皮甲素、秦皮乙素、芍药苷分别在0.123 6~0.865 2 μg(r=0.999 6),0.075 9~0.531 3 μg(r=0.999 6),0.060 6~1.515 0 μg(r=0.9995)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5%,98.41%,99.59%,RSD分别为1.89%,1.91%,1.28%。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有效控制膝可保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管灸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管灸疗法治疗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个中心共160例入组,157例完成研究。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针刺治疗,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治疗组管灸治疗和对照组悬灸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采用面部残疾指数(FDI)和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2个组组间均衡,性别、年龄、病情三方面可比性强(P〉0.05)。治疗后2个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灸组疗效优于悬灸组。结论:对于疱疹病毒性面神经炎,管灸加针刺的疗效优于悬灸加针刺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早期头电针为主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头电针配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将 6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头电针配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及血肿吸收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只要脑水肿不严重,及早采用头电针配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可加速血肿吸收,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田丰玮  宋军  杨金蓉 《中医正骨》2005,17(12):15-16
为观察艾叶油乳膏剂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IL-1β、PGE2、TNF-α)含量的影响.将54只成年新西兰兔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扶他林软膏组(C组),艾叶油乳膏剂大(D组)、中(E组)、小(F组)剂量组,每组9只,采用Vandman法[2]将B~F组兔的左膝关节用石膏固定于伸直位6周,造成膝骨关节炎模型后,将基质涂于A、B组兔膝关节处,将艾叶油乳膏剂涂于D、E、F组兔膝关节处,扶他林软膏涂于C组兔膝关节处,每天1次,连续4周.采用放免法检测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结果显示D、E组关节冲洗液中TNF-α、IL-1β、PGE2含量比模型对照组低,P<0.05或0.01,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艾叶油乳膏可降低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IL-1β、PGE2、TNF-α)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