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泛影葡胺对粘连性小肠不全梗阻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云刚 《黑龙江医学》2001,25(12):894-895
目的 探讨泛影葡胺在急性粘连性小肠不全性梗阻的治疗作用 ,并与甘露醇及常规的保守治疗方法作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 10 9例急性粘连性小肠不全梗阻 117例进行分析 ,随机将病人分成泛影葡胺组 37例 4 1次经胃管注入 76 %泛影葡胺溶液 10 0ml,甘露醇组 35例 36次经胃管注入 10 %甘露醇溶液 2 0 0ml,对照组37例 4 0次一般保守治疗。观察肠梗阻缓解时间 ,手术及住院时间。结果 平均第 1次排便时间G组 6 3h ,M组 6次 ,C组 9次经治疗无效而手术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对治疗有效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G组 2 9d ,M组 3 7d ,C组 4 5d(G :C ,P <0 0 1)。结论 经口泛影葡胺对急性小肠不全性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较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方法 ,它能明显缩短肠梗阻缓解及住院时间 ,同时还为早期手术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泛影葡胺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不全梗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泛影葡胺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不全梗阻的疗效,并与甘露醇及常规的保守治疗方法作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普外科2002-2009年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人60例,将其分为泛影葡胺组(20例)、甘露醇组(20例)、对照组(20例)。泛影葡胺组每天1次经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溶液100ml,甘露醇组每天1次经胃管注入10%甘露醇溶液100ml,对照组行一般保守治疗。观察肠梗阻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呆:泛影葡胺组患者无死亡;平均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甘露醇组和对照组(P〈0.05);未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肠梗阻加重及肠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口服泛影葡胺治疗粘连性小肠不完全性梗阻操作简单、完全、有效,且并发症少,可有效缓解粘连性肠梗阻,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泛影葡胺和芒硝外敷联用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年收治42例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对照组21例常规治疗,改进组21例加用泛影葡胺和芒硝外敷治疗。结果两组患者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改进组平均初次排气或排便时间(7.3±3.00)d,平均治愈时间(14.2±5.45)d,胃肠减压时间(14±3.28)d,胃管引流量(567±124)m L,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胃管注射泛影葡胺联合芒硝外敷有利于肠蠕动的恢复,也可了解肠梗阻的进展和恢复情况。结论炎性肠梗阻一经确诊,可以行保守治疗,泛影葡胺联合芒硝外敷能明显缩短治愈疗程,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泛影葡胺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0年收治42例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对照组23例经常规治疗,治疗组19例加用泛影葡胺治疗.结果:两组患者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治疗组平均初次排气或排便时间30.5±78.5小时,平均治愈时间10.2±6.1天,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胃管注射泛影葡胺有利于肠蠕动的恢复,也可了解肠梗阻的进展和恢复情况.结论:炎性肠梗阻一经确诊,可以行保守治疗,泛影葡胺是能明显缩短治愈疗程,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对照组17例行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腹部X线平片液气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液气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保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良好,优于传统鼻胃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联合生长抑素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泛影葡胺和生长抑素,对照组(18例)仅给予综合治疗。观察两组病人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胃肠减压时间、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病人在治愈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泛影葡胺联合生长抑素可以缩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愈时间,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泛影葡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45例确诊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病人都给予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用胃肠外营养,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等综合措施,并口服不同浓度的泛影葡胺:对照组80~100 mL 38%的泛影葡胺注射液;治疗组80~100mL76%的泛影葡胺注射液.通过记录两组病例的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中转手术率等评价治疗情况.结果 治疗组保守成功23例,2例行手术治疗,腹痛缓解时间(h)7.1±1.4;首次排便时间(h)24.4±1.2;住院天数(d)5.4±1.1;中转手术率8%;对照组保守治愈15例,5例行手术治疗,腹痛缓解时间(h)17.3±2.5;首次排便时间(h)38.2±3.1;住院天数(d)8.4±1.1;中转手术率25%.结论 不同浓度泛影葡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都是有效的,但高浓度泛影葡胺腹痛缓解快,首次排便时间快,住院时间短,中转手术率低等特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徐红星  王益 《黑龙江医学》2009,33(12):912-913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在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51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经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60~100 mL,行胃肠道造影,通过腹部X线摄片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胃肠道中的位置及通过情况,以确定梗阻部位以及梗阻是否完全,从而确定手术时机。结果本组51例中,36例造影剂在6~24 h后到达结肠而给予保守治疗,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14.6 h,1~4 d(平均2.8 d)后症状消失。另15例见造影剂不能到达结肠或症状、体征加重而行手术治疗,均获痊愈。结论泛影葡胺能促进肠梗阻缓解及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还为早期手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雷忠 《中外医疗》2014,(28):94-95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鼻型肠梗阻治疗各类肠梗阻的优势。方法回顾性2011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普外科室收治的16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参照数字对比法将1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鼻胃管减压治疗,观察组直接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记录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环节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和影像学指标(腹部平片、CT)缓解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P〈0.01)。观察组对非癌性肠梗阻和大、小肠梗阻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导管减压治疗对非癌性肠梗阻、大肠梗阻的疗效要优于对癌性肠梗阻和小肠梗阻。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可迅速缓解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患者梗阻状况,且鼻型肠梗阻导管有助于动态观察肠运动、腹部影像学特征,从而帮助锁定梗阻部位,明确手术指证,对提高手术效果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符俊俏 《海南医学》2011,(18):147-148
目的介绍应用泛影葡胺诊治粘连性肠梗阻过程的护理体会。方法 39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后,分别于不同时间行腹部站立X线摄片,观察造影剂在肠道的运行情况及是否到达盲肠,同时精心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腹部情况变化。结果应用泛影葡胺诊治粘连性梗阻392例,行非手术治疗284例,282例临床治愈,2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行手术治疗108例,105例临床治愈,3例病情加重,自动出院。结论泛影葡胺诊治粘连性梗阻配合精心的护理及病情观察,可以减少手术的盲目性、减轻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鼻胃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治疗成功率,肠梗阻征象缓解情况和并发症率。结果全部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8.9%,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缓解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日均引流量及24 h胃肠减压量,研究组远大于对照组(P<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要高于研究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道梗阻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陕大治  赵正杰 《中外医疗》2013,32(26):23-24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该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中筛选出140例进入研究,按照给予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及治愈率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如胃肠减压量、呕吐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较传统胃肠减压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作用。方法将53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及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灌肠、补液及抗感染治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生长抑素类似物)0.2mg ih,q8h,治疗72h,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变化,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情况,胃肠减压量,住院时间及中转手术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腹痛腹胀缓解率明显改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和中转手术率显著降低,胃肠减压量显著减少。结论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生长抑素,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手术中转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3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3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别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组(治疗组)、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组(生长抑素对照组)、鼻胃管胃肠减压组(胃管对照组)保守治疗。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5例全部经保守治疗治愈,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长抑素对照组之间恢复排气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先行鼻胃管胃肠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48 h效果不明显时则换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怀疑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外敷、针刺配合常规治疗方法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28例,采用胃肠减压、抗感染及支持疗法的西医保守治疗方法;B组(治疗组)32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通腑泻热合剂保留灌肠同时用双柏散外敷腹部疼痛部位及针刺足三里。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前后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均降低,其中治疗组降低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缩短,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运用外治法能降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血中TNF-α、IL-6水平,具有免疫调节、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各21例,C组2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西医保守治疗,A组加用桃核承气汤[桃仁15 g,桂枝9 g,生大黄(后下)15 g,甘草6 g,芒硝(冲)6 g]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B组采用肠梗阻导管减压法治疗;C组采用鼻胃管减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腹痛腹胀消失时间,中转手术比率,以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缓解迅速,中转手术比率下降,在治疗第5天起白细胞计数、CRP、TNF-α水平显著下降,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胃肠减压治疗腹部肿瘤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腹部肿瘤术后不完全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温针灸联合常规治疗,疗程7 d。分析并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更为显著(P0.05),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更短(P0.05),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在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腹部平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胃肠减压治疗腹部肿瘤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能缩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胃肠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术后未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患者(A组)与术后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患者(B组)各纳入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半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的术后平均进食半流时间[(5.82±1.10)d vs (7.80±1.92) d]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82±1.27)d vs(9.10±3.42)d]均较B组缩短(P<0.001),B组术后发生咽喉痛的患者明显多于A组(P<0.001),而恶心呕吐、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腹胀、腹腔感染及二次手术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是安全的,并能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66年1月-2012年6月)、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2012年6月)、维普数据库(VIP:1989年1月-2012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80年1月-2012年6月)、PUBMED数据库(1990年1月-2012年6月),查找有关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6篇文章260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7%(49/54)和54.7%(2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6,95%CI 2.90~25.55,P=0.0001);腹围减少程度较对照组缩短了2.5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45,95%CI 7.17~9.73,P<0.01);日平均减压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42.5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33.18,95%CI 461.93,604.44,P<0.01);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0.8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09,95%CI-2.54~-1.65,P<0.01);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1.1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2,95%CI-3.41~-2.22,P<0.01)。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优于鼻胃管。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超声刀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荣坤  毛仁东  张笃  黄建朋  汪启斌  车军 《西部医学》2007,19(6):1151-1152,1154
目的探讨腹腔镜超声刀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因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超声刀下肠粘连松解术的27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电刀下肠粘连松解术的23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5~135min,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排便时间8~26h,住院时间3~5d,无出血、肠漏、腹腔脓肿并发症。结论腹腔镜结合超声刀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安全实用,而且手术发生再粘连梗阻性机会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