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在青少年(13~18岁)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的价值,为这一特殊群体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方法选择2019年4至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青少年腹股沟疝患者5例。选用上海松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以L-丙交酯、己内酯的共聚物与猪源纤维蛋白原的共混物为原料,使用静电纺技术制成的组织诱导性生物补片,采用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术式,观察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12个月,未出现补片过敏反应和切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血清肿,未发生慢性疼痛,无复发。 结论在青少年腹股沟疝患者中应用组织诱导性生物补片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相关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瓣膜手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1年1月—2010年11月,618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在我科行手术治疗,其中男339例,女279例,年龄10-74(44.01±13.95)岁;风湿性心脏病387例,非风湿性心脏病231例;以手术后早期住院死亡为研究终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心脏瓣膜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率6.2%(38/618),死亡原因依次为低心排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P=0.000)、心功能Ⅳ级(P=0.000)、肺动脉高压≥60 mmHg(P=0.024)、体外循环时间≥3 h(P=0.000)、主动脉阻断时间≥2 h(P=0.000)、术后出现并发症(P=0.011)、输血量≥2 000 ml(P=0.000)是瓣膜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P=0.042)、心功能Ⅳ级(P=0.019)、体外循环时间≥3 h(P=0.000)、术后出现并发症(P=0.000)、输血量≥2 000 ml(P=0.000)是瓣膜手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视心脏瓣膜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处理,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并发症,对降低瓣膜手术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行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行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2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130 min,术中失血平均11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 d,无术后严重并发症。随访6∽22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点,尤其是对体积较小或囊性为主的良性腹膜后肿瘤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出现补片感染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例补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手术后1例,开放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后1例,开放前入路平片手术后3例,网塞充填式手术后1例。结果:6例患者中,5例经过再次手术取出补片后痊愈,1例经切口冲洗换药处理后二期缝合痊愈。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绝大部分需要二次手术取出补片才能治愈。规范的手术操作以及选择合适的补片是减低补片感染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周绍海  闵凯 《腹部外科》2002,15(2):122-123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胰腺挫裂伤的外科治疗。方法 对我院 1992年至 1998年 11月间所收治的 12例胰腺挫裂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 及时得当的手术 ,术后充分的引流 ,熟练正规的操作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肺挫伤致ARDS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总结 1 2 6例肺挫伤的临床资料 ,并将住院时间 >2 4小时的 1 1 0例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 ,对其致伤原因、伤情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ARDS发生率 30 .2 % ,肺挫伤并严重多发伤ARDS发生率较单纯肺挫伤高 (P <0 .0 1 )。交通伤为肺挫伤最主要原因 ,ARDS组挤压伤多 ,坠落伤较少 (P <0 .0 1 ) ;ARDS组损伤严重 (ISS >2 5 ) ,ISS评分明显高于非ARDS组 (P <0 .0 1 ) ,其浮动胸壁、休克、多发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ARDS组 (P <0 .0 1 )。结论 合并严重多发伤 (ISS >2 5 )、浮动胸壁、休克等是肺挫伤致ARDS重要危险因素 ,应针对其进行早期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7.
不同致伤原因重症胸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不同致伤原因所致的重症胸外伤临床特点及其救治。方法 对 2 37例重症胸外伤(AIS≥ 3)病人的致伤原因、胸部伤及合并伤伤情特点、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重症胸外伤以男性青壮年多见 ,交通事故伤为其最常见原因 ,较其它致伤原因更易引起颅脑和腹部脏器损伤 (P <0 .0 1 ) ;胸部穿透性锐器伤一般合并血气胸 ,且休克发生率以及肺挫伤、浮动胸壁发生率较高。结论 应对不同致伤原因引起的重症胸外伤分别进行重点救治  相似文献   
8.
肝癌细胞中端粒酶逆转录酶与c-myc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C—myc蛋白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HCC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hTERT与c—myc蛋白表达,并用TRAP—ELISA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HCC组织中hTERT与C—myc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6.5%(45/52)和78.8%(41/52),它们与相应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0.8%(42/52),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15.4%,8/52);HCC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hTERT及C—myc蛋白阳性表达率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r=0.761,P〈0.001;r=0.654,P〈0.001;r=0.486,P〈0.001)。结论HCC癌组织中hTERT与C—myc蛋白过度表达,两者相互作用而共同参与肝癌端粒酶活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重症胸外伤286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我院15年来收治的286例重症胸外伤病例资料总结分析。方法:采用剖胸、胸腔穿刺、损伤脏器修补及闭式引流等方法进行重症胸外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结果:本组286例中,治愈250例,占87.4%,死亡36例,占12.6%。其中死于胸部伤16例,死于合并重型颅脑伤8例,MODS 12例。结论:重症胸部外伤中,依剖胸指征,迅速实施剖胸手术清除积血恢复肺脏功能,是救治重症胸外伤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内镜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例胆漏患者均先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经鼻胆管引流术,继续保留原有胆道、腹腔引流。胆道、腹腔引流停止1~2周且证实胆漏愈合后拔管。结果:10例胆漏患者经鼻胆管引流2~3周后,胆漏处均闭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治疗可作为LC术后胆漏早期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