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双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双吻合器行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大便失禁,吻合口漏发生1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随访2-5年,局部复发1例。结论直肠全系膜切除可降低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而双吻合器的应用能提高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全系膜切除联合双器械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效果及其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60例用全直肠系膜切除加双吻合器行保肛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均保肛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32例行预防性造瘘术)。术后共发生并发症8例(13.3%),吻合口漏2例(3.3%),均为未行预防性造瘘术患者。所有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术后一年内局部复发3例(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双器械吻合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不仅提高了保肛率且降低了局部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荷包缝合钳代替直线型吻合器行直肠癌低位保肛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济、实用、安全的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方法。方法 对245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要求切除直肠,荷包缝合钳封闭直肠残端,管型直肠吻合器行低位保肛术。结果 低位前切除106例,超低位前切除117例,结肠肛管吻合术22例。本组切缘均无肿瘤残留。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0例(4.1%),均经横结肠造瘘后痊愈;尿潴留16例(6.5%);手术死亡1例(0.4%)。结论 用荷包缝合钳代替直线型吻合器行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安全、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4.
直肠拖出双吻合器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评价直肠拖出采用双吻合器技术实施保肛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手术的疗效。方法1997年12月王2005年1月对38例超低位直肠癌,采用直肠拖出、双吻合器技术行保肛的手术切除。结果38例病人均成功地保留了有大便控制功能的肛门,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随访中有2例局部复发。结论直肠拖出双吻合器保肛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直肠拖出单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经直肠拖出采用单吻合器技术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近8年来收治的31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患者,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拖出、双荷包、单吻合器技术行结肠肛管吻合术。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直肠癌保肛根治切除手术,且均未行预防性回肠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16.1%),吻合口狭窄2例(6.5%),局部复发2例(6.5%),无大便失禁及围手术期死亡。5年的生存率为78.6% (11/14)。结论:对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采用直肠拖出单吻合器技术一期手术,安全可行,且费用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高龄患者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高龄患者的手术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43例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行Miles手术4例,保肛手术39例(低位吻合21例,超低位吻合18例)。结果保肛手术组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至5年,均无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漏,无吻合口局部肿瘤复发;所有病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根据高龄患者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严格掌握适应证,正确选择术式,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可行的,并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回顾性分析113例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113例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并预防性末段回肠双腔造口,术后3月造瘘口还纳。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4例,肠梗阻9例,造瘘口旁疝1例,切口感染3例。随访3~24月,吻合口处肿瘤复发1例。结果表明,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显著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非吻合器吻合保肛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结直肠肛门外低位手法吻合的方法,对146例中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直肠肿瘤远端及其系膜的切除范围为3~6cm。结果:手术成功145例,并发吻合口瘘11例,仅1例行肠造口;2年内复发和转移13例,其中吻合口复发2例;术后肛门对成形粪便控制力良好,无大便完全失禁者。结论:肛门外结直肠低位手法吻合是中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既可靠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评价双吻合器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实用性.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直肠癌患者,均行双吻合器低位直肠前切除保肛手术.全组均保肛成功,无手术死亡.平均随访1.9年,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2.25%),切口液化2例(2.25%),直肠阴道瘘1例(1.12%),吻合口漏3例(3.37%),局部复发5例(5.62%),无肛门失禁、吻合口出血及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可极大提高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经肛门拖出双吻合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直肠拖出采用双吻合器技术实施保肛低位直肠癌切除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5例低位直肠癌经肛门拖出双吻合器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保留了有控制大便功能的肛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漏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3年,有2例局部复发。结论经肛门拖出双吻合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行等优点,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龄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加放疗的保肛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局部切除+放射治疗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3例因高龄不宜或不愿行Mile’s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Duck’sA_1~B_2期,肿瘤范围在1/3周径内,做局部切除+放射治疗。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有良好的保肛效果。结论 局部切除+放射治疗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直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的术式选择(附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的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8例由直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 ,结合相关文献 ,讨论几种术式在直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结果 一期切除吻合 2 8例 ,其中 7例行横结肠造瘘 ;Hartmann手术 8例 ;暂时性乙状结肠造瘘 6例 ;永久性乙状结肠造瘘 6例。围手术期死亡 4例。 3例吻合口瘘均为一期切除吻合者。结论 直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的术式选择应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肠管、肿瘤的局部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骶尾后路低位直肠肿瘤切除术式与Miles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6例直肠癌分为2组,26例行经骶尾后路保留肛门肿瘤切除术(A组),20例接受Miles手术治疗(B组),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6例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3年生存率100%,无局部复发.A组平均手术时间1h 40min,并发症发生率为11.5%,术后肛门排便功能恢复良好.B组平均手术时间2h 30 min,并发症发生率10.0%,术后失去自主肛门排便功能.结论:经骶尾后路低位直肠肿瘤切除术是一种术式简捷、疗效肯定、真正意义上保留肛门排便功能的手术方式,对早期低位直肠癌肿,可以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时原发肿瘤的手术选择及其疗效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直肠癌合并肝转移病例,探讨直肠原发灶手术的不同方式。方法:1991年10月~1999年10月,收治直肠癌伴肝转移病例43例,其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33~75岁;原发肿瘤位于直肠上段者9例,中段者14例,下段者20例。依据原发肿瘤部位,采取不同的术式,其中直肠前切除者14例,Miles手术者11例,Hartmann手术者7例,结肠造口者11例。结果:全组死亡31例,中位生存时间:直肠前切除者13.8个月,Miles手术者13.7个月,造瘘术者9.2个月;现尚生存者12例(27.9%),均达一年以上,有2例存活8年,仍在继续随访中;肿瘤未切除而作造瘘术者均已死亡。结论: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时,对原发肿瘤的处理应采用积极治疗手段,以期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预防性横结肠造瘘与末端回肠造瘘应用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9例低位直肠癌行保肛并预防性肠造瘘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预防性横结肠造瘘33例,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4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造瘘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具有可比性。横结肠造瘘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6.06%),末端回肠造瘘组4例(8.7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横结肠造瘘组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末端回肠造瘘组(P0.05),其他造瘘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两组血清C-RP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横结肠造瘘组术后24、48、72 h血清C-RP及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末端回肠造瘘组(均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术中,采用预防性横结肠造瘘与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在防止吻合口瘘方面效果相似,但末端回肠造瘘术在减轻术后创伤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横结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16.
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指征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2年我院行局部切除术治疗42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的治疗情况及随诊资料。结果:42例中有Tis期6例,T1期20例,T2期16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零,无严重术后并发症。随访中7例(16.7%)局部复发,包括T1期2例和T2期5例。χ^2检验显示,肿瘤大体类型、肿瘤直径、T分期与术后复发相关(P〈0.05)。本组总体5年生存率为83.3%,Tis、T1、T2期病变分别为100%、90.0%、68.8%。结论:早期(Tis、T1期)高中分化癌、具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及无淋巴、血管浸润的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术可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案。T2期及以上的肿瘤应首选根治性手术。对不能忍受根治术者或拒行腹壁人工肛门者,无耐时,可考虑行姑息性局部切除术后加行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取下腹正中切口,长约6 cm,利用双视腹腔镜设备,采取直视和屏视相结合,发挥直视和腹腔镜操作优势互补的作用,完成直肠癌根治术58例。结果58例均在双视腹腔镜手术设备辅助下完成手术,L-Dixon手术49例,L-Miles 手术9 例。2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漏,其中1例由于炎症局限通过引流和保守治疗后恢复。另一例吻合并发盆腔腹腔经行横结肠造瘘及腹腔引流后治愈。43例患者获6个月至3 年随访,平均18个月,恢复良好。1例患者25个月发现肝脏转移再次入院行肝脏部分切除。另1例患者手术后19个月肿瘤复发及多处转移,患者放弃治疗。 结论 应用双视腹腔镜设备辅助下行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手术视野明亮、解剖精细、安全系数高、创伤小、恢复快、技术易于掌握等特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肠系膜全切除与阴道切除在降低女性低位直肠癌局部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43例女性Dukes B-C期低位直肠癌病例,其中22例按TME原则行直肠癌根治术(含阴道全部或后壁切除),21例按传统直肠癌根治术(未切除阴道)。结果:TME组22例术后2年内局部复发率为4.55%(1/22),阴道后壁肌层癌组织检出率50%(11/22),直肠系膜有癌率63.64%(14/22)。传统组21例术后2年内局部复发率为23.67%(5/21),直肠系膜有癌率38.10%(8/21)。结论:TME加阴道切除能降低女性Dukes B-C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外科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病人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术前综合治疗的13例中,获得治愈性切除者5例,病灶获得切除者8例;治愈性切除后综合治疗的10例中,目前仅有3例复发、转移;行姑息性切除后综合治疗的19例,局部病灶均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对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病例应采用个体化的外科综合治疗方案。积极有效的外科综合治疗可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改善症状,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善显露低位直肠癌根治切除术中的手术视野的方法。方法对我科于2007年3月~2009年3月施行23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采用提高会阴改善手术暴露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例术中出血少,平均出血量为10ml,本组无1例损伤阴道壁、前列腺及腹下神经丛,以及肠管或肿物损破术后患者排尿1周左右病人排尿功能恢复正常.能自主控制大便。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经局部置引流管引流及回肠末端造瘘处理.4周后吻合瘘愈合。本组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无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及1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低位直肠癌根治切除术中提高会阴部的方法能明显改善手术野的显露,使既符合TME的手术原则.又可避免周围脏器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