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亮  隋梁  刘铮 《广东医学》2016,(14):2087-2087
患者,男,42岁,因发现腹部包块2周于2013年8月1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周自己触及下腹部一包块,无腹痛,无腹胀,无恶心,无呕吐,无黑便等症状。体格检查:触及左下腹部一包块,包块下极伸入盆前,无法触及,触及上极,呈球形,直径约15 cm,表面光滑,可推动,无压痛。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术前增强CT发现肠系膜肿物,诊断为:肠系膜间质瘤。术前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正常。检查及术前准备完善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中段肿物,与盆腔腹膜及膀胱浆膜粘连,游离后见肿物呈橄榄型(图1),约20 cm ×12 cm ×12 cm,表面光滑,术中探查未发现其他病变,距肿瘤两端各3 cm切除肿物及小肠,小肠予切割闭合器行逆蠕动侧侧吻合。术后予抗炎及营养支持治疗,恢复顺利。术后病理为小肠平滑肌肿瘤,细胞核无明显异性性,核分裂像罕见,1个/50HPF,未见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为:CD117(-), CD34(-),Dog(-),Ki-67约10%;desmin (+),h-caldesmon(+);S-100(-)。术后定期复查,第1次为术后半年,其后为每年1次,行腹部增强CT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壁组织瓣在中、大型中线切口疝修补术的解剖学基础及效果。 方法 (1)中线中、大型切口疝48例,年龄介于23~65岁,中型切口疝2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大型切口疝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采用腹直肌肌皮瓣修补;(2)与同期52例中、大型中线切口疝开放法肌后补片无张力修补术对照,年龄介于20~67岁,中型切口疝2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大型切口疝2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 结果 腹直肌肌皮瓣在腹部中线切口疝修补术与补片修补术相比:(1)在复发率上,其中在中型切口疝中,复发率分别为:7.1%和3.4%,P>0.05,在大型切口疝中分别为:15.0%和4.3%,P>0.05。(2)腹壁异物感及术后慢性疼痛,在中型切口疝观察组发生率分别为:0%和10.7%,对照组分别为:41.3%和95.7%,P分别<0.05;在大型切口疝中,对照组分别为:0%和30%,在对照组分别为:34.5%和47.8%,P分别<0.05。 结论 腹直肌肌皮瓣在中、大型中线切口疝修补效果与无张力修补术相当,但术后不适及并发症较补片法相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腺癌的临床诊治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37例原发性小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性25例(67.6%),女性12例(32.4%),年龄介于45~67岁,中位年龄53.8岁.肿瘤位于空肠26例(70.3%),回肠11例(29.7%).大体病理中隆起型5例(13.5%),缩窄型23例(62.2%),溃疡型2例(5.4%),浸润型7例(18.9%).组织学中高分化腺癌17例(45.9%),中分化腺癌11例(29.7%),低分化腺癌6例(16.2%),未分化癌3例(8.1%).术后病理TNM分期包括Ⅲ期27例(73.0%),Ⅳ期10例(27.0%).术后1、2、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8.4%、37.8%、5.4%、5.4%.结论 原发性小肠腺癌早期发现困难,容易出现淋巴转移,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结肠及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结肠及直肠癌活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理学诊断的方法检查淋巴结有无癌细胞转移。直肠癌组织标本做VEGF、p53蛋白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VEGF阳性表达的结肠及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 65 .91 % (2 9/ 4 4 ) ,VEGF阴性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 1 9.2 8% (1 6/ 83)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χ2 =1 2 .0 777,P <0 .0 0 1 ) ;而p53及PCNA阳性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和阴性表达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结肠及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可为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断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邹冰子  隋峭崎  隋梁  李亮  刘铮 《海南医学》2013,24(17):2600-2602
目的探讨国内成人腹股沟疝治疗的发展现状。方法检索近5年国内发表的关于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的文献,统计其术式、例数、医院等级等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技术要求较低且较早推广的Rutkow/Millikan手术开展例数最多,各级医院均有开展,占所统计手术例数的55.30%;技术要求不高的Lichtenstein手术占22.42%,主要开展于二级医院;技术要求高的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及Gilbert手术分别占8.80%、4.21%,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三级医院。其他各种术式均有开展,例数不等,开展医院分散。结论国内腹股沟疝手术的开展术式在总体上受技术推广及经济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膜外间隙放置补片对减少造瘘口旁疝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病例85例,年龄25,~60岁,分成两组,观察组行乙状结肠单口造瘘时在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共42例,其中女性19例,男性23例,对照组为单纯乙状结肠单口造瘘组,共43例,其中女性22例,男性21例.结果 观察组无出现造瘘口旁疝病例,对照组中13例发生造瘘口旁疝,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造瘘口相关的其他并发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Miles'术中腹膜外间隙放置补片预防造瘘口旁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活体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 6(IL 6)及白细胞介素 6受体 (IL 6R)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理学诊断方法检查腋淋巴结有无癌细胞转移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IL 6、IL 6R的mRNA表达。结果 IL 6组中 ,有腋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IL 6表达率为 47.619% (10 /2 1) ,无转移的为 82 .979% (3 9/4 7)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9.0 13 ,P <0 .0 1) ;IL 6R组中 ,有淋巴结转移的IL 6R表达率为 3 8.0 95 % (8/2 1) ,无转移的为 89.3 62 % (4 2 /4 7)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19.60 ,P <0 .0 0 1)。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的IL 6及IL 6R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我们研究了在胃癌根治术后3周甲氰咪胍对15例胃癌进展期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甲氰咪胍以0.02g/kg.d的静脉滴注,术前第一周开始用药至术后第三周结果,结果显示术后第三周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表达比对照组及术前有显著性增高,这说明甲氰咪胍对胃癌根治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能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活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肠癌活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病理学诊断方法检查淋巴结有无癌细胞转移 ,结肠癌组织标本作VEGF、p5 3蛋白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VEGF阳性表达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 61.90 % ( 13 /2 1) ,VEGF阴性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率为 2 6.67% ( 12 /4 5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χ2 =7.5 5 5 7,P <0 .0 1) ;而 p5 3及PCNA阳性表达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和阴性表达结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可为结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判断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善显露低位直肠癌根治切除术中的手术视野的方法。方法对我科于2007年3月~2009年3月施行23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采用提高会阴改善手术暴露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3例术中出血少,平均出血量为10ml,本组无1例损伤阴道壁、前列腺及腹下神经丛,以及肠管或肿物损破术后患者排尿1周左右病人排尿功能恢复正常.能自主控制大便。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经局部置引流管引流及回肠末端造瘘处理.4周后吻合瘘愈合。本组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无1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及1例出现局部复发。结论低位直肠癌根治切除术中提高会阴部的方法能明显改善手术野的显露,使既符合TME的手术原则.又可避免周围脏器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