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伪麻黄碱对小鼠皮层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腹腔注射麻黄碱25、50、100mg/kg和生理盐水,采用电生理学方法测定小鼠大脑皮层脑形图8波主频率、脑电总功率、脑电频率分配。结果 伪麻黄碱50mg/kg可使小鼠大脑皮层脑电主波频率在30、60、120min增大后移。25mg/kg可使小鼠大脑皮层脑电频率分配中δ频段所占比率增加而α频段比率减小;50mg/kg可使小鼠大脑皮层脑电频率分配中θ和β频段所占比率增加而δ频段比率减小;100mg/kg可使小鼠大脑皮层脑电频率分配中θ频段所占比率增加而α频段比率减小。各剂量组伪麻黄碱对小鼠大脑皮层脑电总功率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伪麻黄碱对小鼠中枢神经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霉素致兔急性癫痫模型电针及手术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青霉素致白兔急性癫痫模型以及电针与手术对该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青霉素皮质注射制作新西兰白兔急性癫痫模型 ,并将其分为对照组 (用生理盐水皮质注射 )和癫痫组 ,癫痫组再分为非治疗组与治疗组 ,治疗组再分为电针组和手术组 ;观察发作情况、脑电图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皮质注射后 ,对照组无癫痫发作 ,癫痫组 1 0 0 %出现临床癫痫发作表现 ,并在脑电图上表现为典型的尖波 ,棘波发放 ;非治疗组存活率为8 33% ,治疗组存活率为 80 77% (F =1 7 6 7,P <0 0 1 ) ;电针组存活率为 6 0 % ,手术组存活率为 93 75 % (F =4 5 1 3,P <0 0 5 )。结论 青霉素致白兔急性癫痫模型戊巴比妥钠的麻醉剂量为 (33 9± 1 3 2 8)mg/kg ,青霉素致痫剂量为 (0 4 4 6 1± 0 .2 5 4 9)万u/kg ,电针与手术在降低癫痫死亡率上有相当的意义 ,而手术治疗癫痫效果明显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目的在于研究胆碱能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scopolamine)能否纠正大脑皮层癫痫放电。实验用大鼠31只,80万单位青霉素诱发急性全身癫痫模型(n=19,ip),170单位青霉素直接施加在大鼠大脑皮层上诱发癫痫放电(n=12)。全身性癫痫模型的主要放电形式有:阵发性、持续性多棘波连续发放,棘慢波综合,其放电振幅一般为180-800μV,侧脑室注射“莨菪化”剂量东莨菪碱4.5-12μg(n=14)明显压抑大脑皮层多棘波形癫痫放电振幅(10/14),也可以使多棘波型癫痫放电向高波幅慢波转化,以及减少异常放电指数。侧脑室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对癫痫放电无明显影响(n=5)。大脑皮层局部用青霉素主要诱发高波幅尖波型痫放电,腹腔注射东莨菪碱0.3mg/kg明显降低癫痫放电频率,但对其振幅的影响较弱。结果提示:东莨菪碱能够压抑大脑皮层癫痫放电,但不能完全纠正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及GABAA受体α5亚单位在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 SE)大鼠海马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自发反复性癫痫发作(spontaneous recurrent epileptic seizure, SRS)的关系.方法 采用匹罗卡品诱导大鼠SE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SE后4个时相点即6、48、72 h和7 d海马GABA和GABAA受体α5亚单位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PILO组大鼠SE后6 h至7 d,海马内GABA能神经元持续减少,尤其以SE后48 h至7 d 改变最为明显,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SE后6 h,PILO组大鼠海马GABAA受体α5亚单位的表达开始下降,SE后72 h至7 d,GABAA受体α5亚单位的表达显著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GABA及GABAA受体Rα5亚单位表达的下调可能是SRS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PTX腹腔注射致SD鼠点燃癫痫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印防已毒(PTX)致SD鼠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及药物对该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TPX腹腔注射制作SD鼠慢性点燃模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癫痫I组(PTX,1.5mg.kg^-1.d^-1),癫痫II组(TPX,2mg^-1.d^-1)和苯巴比妥钠干预组,观察发作情况,并做脑电图记录,结果:注药第20d时,对照组无癫痫发作,癫痫I组71%SD鼠(10/14)完全点燃;癫痫II组4只死亡,2只Ⅳ级,2只Ⅴ级;苯巴比妥钠干预组17%SD鼠(1/6)完全点燃,完全点燃的SD鼠在脑电图上出现典型尖波,棘波发放,结论:在该实验中,PTX腹腔注射致SD鼠点燃癫痫模型的较好剂量是1.5mg/kg^-1.d^-1,苯巴比妥钠可阻止该模型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皮层NMDA受体亚型(2A,2B)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LK组)、SE组、丙泊酚50mg/kg组(PPF组)、安定10mg/kg组(DZP组)、东莨菪碱10mg/kg组(SCOP组)及MK-801(2mg/kg)组。匹鲁卡品30mg/kg诱发SE模型,待SE出现后30min,各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等药物,BLK组和SE组腹腔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24h后每组取4只断头取脑,快速剥离皮层提取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丙泊酚对SE大鼠发作24h后皮层NR2A、NR2B亚型表达的影响。结果SE发作后24h,SE组大鼠皮层NR2A、NR2B亚型表达与BLK组相比显著增加fP〈0.05);PPF组NR2B表达显著降低(与SE组相比,P〈0.05);NR2A亚型表达无明显变化。MK-801(2mg/kg)可显著降低皮层NR2A、2B亚型的表达(与SE组相比,P〈0.05),但安定(10mg/kg)和东莨菪碱(10mg/kg)对NR2A和NR2B亚型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丙泊酚可显著降低大鼠SE发作后皮层NR2B亚型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对新生SD乳鼠少突胶质细胞合成髓鞘碱性蛋白(MBP)和大脑髓鞘形成的影响。方法出生后 7 d(P7)SD乳鼠5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溶剂脂肪乳组(n=5)、25、50和100 mg/kg丙泊酚组(各组n=13),单次腹腔注射给 药。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注药后8 h mbp mRNA、caspase-3 mRNA和MBP、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 法检测注药后8 h少突胶质细胞凋亡以及24 h大脑胼胝体和内囊处髓鞘形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丙泊酚组8 h mbp mRNA和MBP蛋白呈剂量依赖性下调(P<0.05),caspase-3 mRNA和Cleaved Caspase-3 蛋白转录表达水平均呈剂量依赖性 增加(P<0.05);同时少突胶质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且50 和100 mg/kg 组较25 mg/kg 组凋亡显著增多(P<0.05);24 h 胼胝体处 100 mg/kg丙泊酚组、内囊处50和100 mg/kg丙泊酚组髓鞘形成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丙泊酚可致SD乳鼠少突胶质细胞 呈剂量依赖性凋亡增加,MBP表达减少,并且不同程度的影响胼胝体和内囊处髓鞘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利用动物实验性心律失常病理模型,观察甘草总黄酮是否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结果表明,50~100mg/kg甘草总黄酮可延长乌头碱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潜伏期、减少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阳性率;25~50mg/kg甘草总黄酮可增加哇巴因诱发豚鼠出现定性早搏、室速、室额和心搏停止所用剂量,表明甘草总黄酮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GIRK通道开放剂氟吡汀(flupirtine)对癫痫大鼠癫痫发作和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癫痫+生理盐水(NS)组和癫痫+氟吡汀(flupirtine)组.癫痫+生理盐水(NS)组和癫痫+氟吡汀(flupirtine)组两组动物复制青霉素诱发癫痫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氟吡汀治疗,再观察痫样行为和脑电图.结果 正常对照组行为学和脑电图均正常;癫痫+生理盐水组有明显痫样行为,脑电图呈现明显的尖波、棘波、尖-慢复合波以及棘-慢复合波的阵发性痫样放电;癫痫+氟吡汀组大部分大鼠行为正常或是轻度的痫样行为,脑电图恢复正常的基础波放电,只有1例呈少量的痫样放电.结论 GIRK通道开放剂flupirtine对癫痫大鼠痫样行为和异常的脑电图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文彤 《河北医学》2009,15(1):15-17
目的:观察阁下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效能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B组为单纯丙泊酚组。两组病人均为ASAI级,病情、孕期无差异。两组病人常规术前准备,开通静脉,静注阿托品0.5nag。A组术前静注丙泊酚2mg/kg(30s)及氟胺酮0.5mg/kg,术中根据患者躁动情况追加丙泊酚1mg/kg。B组静注相同剂量丙泊酚。分别记录丙泊酚的用量、术中的SpO2、BP、HR、病人躁动情况、清醒时间及术后患者VAS评分。结果:用上述麻醉方法,两组病人均能顺利完成手术。A组丙泊酚平均用量为2.5mg/kg,个别患者需要追加,均未出现呼吸抑制,SpO2 92~99%,HR60~902K/min,术中BP稳定,5例发生躁动(10%),追加丙泊酚后平静,术毕清醒时间为11min。B组丙泊酚用量为4.5mg/kg,术中均需要追加丙泊酚,均无呼吸抑制,SpO2最低93~99%。HR60~1303次/min,以操作时增快明显,BP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躁动25例(50%),术毕VAS评分两组病人均为0,清醒时间为12min。结论:阈下剂量氯胺酮(0.5ms/kg)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比单一使用丙泊酚更平稳,清醒同样彻底和快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自身给药对大鼠伏隔核内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1.00mg/kg异丙酚组(P1组)、1.70mg/kg异丙酚组(P2组)。用静脉自身给药法建立异丙酚精神依赖模型,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大鼠伏隔核内p-ERK和ERK的变化。结果 P1组、P2组的异丙酚可以诱发大鼠建立静脉自身给药行为。与P1组相比,P2组大鼠有效鼻触(P<0.01)和注射次数(P<0.01)明显增加。随着异丙酚剂量的增加,大鼠伏隔核内p-ERK/ERK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异丙酚静脉自身给药增加了大鼠伏隔核内p-ERK的表达,ER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异丙酚的精神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景胜  黄静  包晓航  周功锐  王颖  杨天德 《重庆医学》2015,(11):1469-1471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对新生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AST)和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同窝日龄7d(P7)C57小鼠15只,随机分为丙泊酚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10%脂肪乳对照组,每组5只,所有小鼠从P7开始接受药物处理。高、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丙泊酚60、30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体积的10%脂肪乳。药物处理24h后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ST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离子钙接头分子(Iba1)在海马内的表达。结果丙泊酚高剂量组小鼠海马齿状回分子层中GFAP标记的AST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低剂量丙泊酚对新生鼠海马中AST数量无显著影响;高剂量和低剂量丙泊酚均显著性降低海马小胶质细胞数量(P<0.01)。结论丙泊酚抑制新生小鼠海马AST和小胶质细胞的发育,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反复使用不同剂量的丙泊酚麻醉,对成年SD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镇静剂量丙泊酚组(Prop 5)、低剂量丙泊酚组(Prop 20)、高剂量丙泊酚组(Prop 30)和10%脂肪乳剂组(Lip)。丙泊酚的3个剂量组,首先均采用15 mg/kg的丙泊酚作为诱导剂量。Prop 5组、Prop 20组和Prop 30组分别以5、20、30 mg/(kg·h)的剂量维持麻醉2 h;Lip组首先给予15 mg/kg的脂肪乳剂,之后脂肪乳剂维持输液量与Prop 30等毫升数。所有药物均采用大鼠尾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续5 d。第6天起,选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实验。行为学实验结束后,立即取大鼠海马组织,行H-E及Bax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并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行为学实验中,3组不同剂量丙泊酚组寻找平台潜伏期、首次穿越平台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也减少(P〈0.05)。海马组织H-E染色无明显异常;Bax抗体实验显示,Prop 20组及Prop 30组染色显现棕黄色凋亡细胞颗粒。电子显微镜下,Prop 20组丙泊酚的海马神经元细胞肿胀,Prop 30组神经细胞内产生自噬现象。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成年SD大鼠接受不同剂量丙泊酚的反复麻醉后,抑制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大鼠MADB106细胞肺转移和肿瘤组织中E钙粘蛋白(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
的影响。方法Fischer344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组(S组)、脂肪乳剂组(F组)、丙泊酚30 ㎎/㎏组
(P1组)和50 mg/kg组(P2组)。1%戊巴比妥钠50 mg/kg腹腔注射后行股静脉置管,分别泵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脂肪乳剂和丙
泊酚,1 h后静注0.5 ml MADB106肿瘤细胞(2×105个)。3周后处死,计数肺表面转移瘤数目及转移抑制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
测肿瘤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 的表达,用IPP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S组与F组肺转移瘤数目、转
移抑制率和肿瘤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S组和F组相比,P1组和P2组的肺转移瘤数目
减少(P<0.01),转移抑制率增加(P<0.01),E-cadherin 和β-catenin 蛋白的表达减少(P<0.05);肺转移瘤数目及E-cadherin 和
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丙泊酚剂量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0.755、-0.693(P<0.01)。结论丙泊酚可通过抑制
Wnt/β-catenin通路,下调转移瘤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从而抑制MADB106细胞肺转移,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丙泊酚麻醉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影响以及海马CA1区NMDAR2B表达的变化,探讨丙泊酚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每组20只。丙泊酚组给予50 mg·kg-1丙泊酚腹腔麻醉,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乳剂,麻醉后1d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束后采集大鼠海马,采用免疫荧光和FISH技术检测海马CA1区NMDAR2B蛋白表达及基因转录的变化。结果: Morris水迷宫结果:丙泊酚组与对照组相比潜伏时间明显延长,穿越次数明显减少。免疫荧光结果:丙泊酚组与对照组比较NMDAR2B表达明显下降。FISH结果:丙泊酚组与对照组比较NMDAR2B表达明显下降。结论:丙泊酚麻醉老年大鼠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海马CA1区NMDAR2B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泊酚单次麻醉对成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海马NMDA受体NR2A亚基的变化。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丙泊酚组(n=15)和对照组(n=15)。给予丙泊酚50mg/kg腹腔注射作为诱导剂量,待翻正反应消失后在腹腔追加50mg/kg丙泊酚加深麻醉。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待翻正反应恢复12h后应用Morris水迷宫评价丙泊酚对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同时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海马NMDA受体NR2A亚基的表达变化。结果丙泊酚组平均学习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靶象限活动时间百分比明显延长(P〈0.05),丙泊酚组NMDA受体NR2A亚基的表达增加。结论丙泊酚单次麻醉后成年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提高,这种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可能和NMDA受体NR2A亚基的表达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静脉麻醉方法行胃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胃镜检查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F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组),每组40例。P组单纯静注异丙酚2.5mg/kg;F组先后静注芬太尼1.0μg/kg、异丙酚LSmg/kg;R组先后静注瑞芬太尼0.5Dg/kg、异丙酚1.5mg/kg。患者入睡后开始手术。术中如有影响手术操作的体动和呛咳,追加异丙酚0.5mg/kg。结果:与P组比较,F组和R组麻醉效果满意,异丙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毕清醒及离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芬太尼及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均可有效而安全的用于胃镜检查术。  相似文献   

18.
杨军  沈磊 《医学综述》2014,(14):2616-2617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丙酚静脉全身麻醉对大鼠海马各区c-fos、c-jun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A组)、小剂量异丙酚组(50 mg/kg,B组)、中等剂量异丙酚组(100 mg/kg,C组)和大剂量异丙酚组(150 mg/kg,D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反应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大鼠海马各区c-fos、c-ju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c-fos、c-jun基因表达水平为(0.32±0.06,0.27±0.05;0.37±0.07,0.28±0.07),c-fos、c-jun蛋白表达水平为(0.47±0.12,0.41±0.10;0.51±0.14,0.44±0.09);B组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c-fos、c-jun基因表达水平为(0.54±0.11,0.41±0.10;0.61±0.12,0.44±0.12),c-fos、c-jun蛋白表达水平为(0.75±0.24,0.72±0.21;0.82±0.27,0.68±0.17);C组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c-fos、c-jun基因表达水平为(0.87±0.23,0.75±0.18;0.92±0.27,0.72±0.21),c-fos、c-jun蛋白表达水平为(1.07±0.37,1.01±0.32;1.12±0.38,0.97±0.25);D组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c-fos、c-jun基因表达水平为(1.22±0.30,0.96±0.24;1.31±0.34,0.95±0.28),c-fos、c-jun蛋白表达水平为(1.43±0.41,1.38±0.39;1.46±0.41,1.31±0.33)。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c-fos、c-ju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着异丙酚麻醉药物作用浓度的增加显著性升高(P<0.05);海马CA3区未发现异丙酚对c-fos、c-ju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论异丙酚可能通过影响c-fos、c-ju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且此作用部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