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吕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5):809-810
目的研究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疗效和并发症及防治。方法72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中59例接受了胆管内、外引流术,11例接受了胆管外引流术,2例患者先接受胆管外引流术,3d后接受了胆管内、外引流术。其中胆管癌58例,胰头癌10例,肝癌2例,胆囊癌2例。结果70例患者均一次置入引流管成功,2例患者先接受胆管外引流术,3d后接受了胆管内、外引流。所有患者均置入1根引流管。总胆红素由术前的(292.6±99.4)μmol/L下降至(130.73±99.23)μmol/L;转氨酶由术前(328.6±102.2)μmol/L降至(107.5±48.6)μmol/L。早期并发症包括1例急性腹膜炎、3例胆管出血等。晚期主要有引流管移位、脱落。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姑息性治疗胆管恶性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双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24例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后,采用置放胆道支架(总计31枚)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总计51次)的治疗方法。分别观察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手术并发症,并随访患者生存期和胆道支架维持通畅时间。结果24例患者PTCD成功率100%,治疗后总胆红素明显下降,由(201.8±154.7)μmol/L降至(120.8±106.7)μmol/L。引流通畅中位时间6.1个月,全组生存中位时间6.2个月。结论胆道支架置放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下经皮经肝胆管金属支架植入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中心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及肝功能严重损害患者,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再在DSA下经PTCD窦道植入胆道金属支架,将外引流转变为生理性内引流,以改善肝功能.结果 60例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平均值为(386±95) μmol/L,术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血清总胆红素平均值分别下降到(260±85) μmol /L、(220±81) μmol/L与(189±68)μmol /L(P<0.05),碱性磷酸酶(AKP)与y-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下降明显(P<0.05),出现并发症7例(11.7%).结论 超声及DSA引导经皮经肝胆道内置引流术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和可重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对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原发行肝癌10例,胆管癌18例,胰头癌9例,胆囊癌3例,肝门淋巴结转移11例,壶腹部癌1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及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结果 52例中,36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6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后胆红素平均下降(128.55±93.86)μmol/L.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生存9个月,最长已29个月.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劈离式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病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于 2 0 0 4年 9月 15日在西北地区首次实施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治疗一家兄妹 (15岁 ,5岁 ) 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供肝重量 12 80 g ,行胆道造影后合理设计劈肝路途 ,用超声刀和双极电刀逐步劈离成左半肝 (380 g)和右半肝 (90 0g)。采取“背驮式”移植方法分别将右半肝移给哥哥并置胆总管外引流 ,将左半肝移给妹妹并置胆总管活动性内引流。 结果 :整个手术历时 16h ,顺利完成 2例肝移植 ,除胆红素和转氨酶短暂升高外其他生化指标基本正常。术后 3个月 ,2例患儿生活质量、新肝功能良好 ,哥哥谷草转氨酶 4 0IU/L ,谷丙转氨酶 37IU/L ,总胆红素 2 1μmol/L ,白蛋白 38g/L ;妹妹谷草转氨酶 2 5IU/L ,谷丙转氨酶 17IU/L ,总胆红素 17μmol/L ,白蛋白 4 0 g/L。 结论 :劈离式小儿原位肝移植方法可行 ,对影像和手术技术要求高 ,是有效利用供肝的肝移植技术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在恶性阻塞性黄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9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所选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病例,所选患者均实施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手术成功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观察出血情况、术后感染企管科、胆汁瘘情况等,支架是否移位。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患者实施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后的14~30天内梗阻性黄疸症状显著消退,患者全身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显著改善,大便颜色变黄,皮肤瘙痒症状较治疗前显著减轻,饮食显著改善。治疗前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233±561μmol/L、193±45μmol/L、118±43U/L;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分别为110±47μmol/L、82±341μmol/L、43±17U/L。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联合支架植入在恶性阻塞性黄疸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洼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方法 ]回顾性总结用介入性经皮肝穿胆道外引流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16例的临床资料 ,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胆红素变化 ,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结果 ]16例经皮肝胆管引流术均 1次性成功 ,术后 1~ 2周 ,总胆红素平均下降 112 87μmol/L ,直接胆红素平均下降 6 6 4 2 μmol/L ,并发症有引流管出血、脱落、阻塞、胆汁外漏、发烧和感染性休克等 .[结论 ]经皮肝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满意 ,对不宜行外科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  相似文献   

9.
恶性胆道梗阻的介入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平面恶性胆道梗阻的介入治疗策略.方法 对15例胆总管中、下段梗阻患者,12例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余3例由右肝管穿刺在胆总管内置人支架.对24例肝门区梗阻患者,20例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其中15例经右侧腋中线穿刺在右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经置入胆道引流管,3例经右侧腋中线穿刺在右肝管与左肝管之间置入胆道引流管,1例经剑突下穿刺在左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置人胆道引流管;1例经双侧穿刺,分别在左肝管、右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置入胆道引流管行全肝引流.4例经右侧腋中线穿刺在右肝管与胆总管之间置人支架.结果 全组病例术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分别为(312.8±184.9)μmol/L、(198.9±115.7)μmol/L;术后2~48 d复查分别为(139.4±109.4)μmol/L、(99.4±80.1)μmol/L.表明手术前、后的总胆红索水平及直接胆红素水平之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4.3×10-5、3×10-4).全组患者中35例术后总胆红索水平较术前下降超过30%,有效率为89.7%(35/39).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或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对肝门区肿瘤,宜根据Bismuth分型确定引流肝的范围及支架置入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和并发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2 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了胆管引流和内支架置入术。其中胆管癌 8例 ,胰头癌 4例 ,胃癌术后胰头转移 4例 ,胆囊癌 2例 ,胆囊癌术后复发 1例 ,原发性肝癌及肝癌术后转移各 1例。结果  2 0例置入了内支架 ,其中左右肝管置入双支架 6例 ,一侧肝管引流、一侧置支架 4例 ,单纯胆道支架 9例。血清胆红素 1周内由 ( 36 3 17± 12 4 0 6 ) μmol/L降至 ( 178 6 0± 4 5 0 5 ) μmol/L。并发症有 1例胆道出血、死亡 ,1例胆道感染伴败血症。结论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及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方法 ,简便、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PTBD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胛BD)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相关并发症。方法:对4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超声引导PTBD治疗,其中142例单纯行PTBD外引流治疗,131例获得完整随访;283例PTBD治疗后接受了胆道支架植入术,26例行内外引流术。结果:全组452例患者共行474人次的PTBD治疗,置管成功率99.8%(473/474),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474)。单纯行PTBD治疗的131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9例黄疸减退,平均生存时间6.8个月。结论:超声引导PTBD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能有效的减低黄疸,改善肝功能,同时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经肝胆汁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改良PTBD术(121例次)的临床资料,其中胰头癌37例,壶腹部癌23例,肝门胆管癌30例,转移性癌26例。结果:113例118例次穿刺成功,成功率达97.4%。其中肝总管置管42例,右肝管置管44例,左肝管置管22例,左右肝管双置管5例。术后1周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表现为黄疸减轻,皮肤瘙痒缓解,情绪好转,食欲增加,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101.2~592.8μmol/L降至术后1周的24.9~278.3μmol/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PTBD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并可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胆的术中及术后护理要点。方法2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肝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一丝不苟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结果共置入23枚镍钛记忆合金内支架,技术操作成功率100%。1周后复查时引流通畅,支架扩张良好。术前血清总胆红素(386.3±232.5)μmol/L,术后23例血清胆红素降到(86.2±42.5)μmol/L,通过术中医护密切配合和术后严密观察,该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优质的护理可明显减少经皮肝穿刺支架置入手术并发症,提高支架置入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促进高龄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龚辉  缪玉兵 《黑龙江医学》2012,36(4):299-301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5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原发行肝癌10例,胆管癌18例,胰头癌9例,胆囊癌3例,肝门淋巴结转移11例,壶腹部癌1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及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结果 52例中,36例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16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术后胆红素平均下降(128.55±93.86)μmol/L。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生存9个月,最长已29个月。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经皮穿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结合经动脉灌注化疗(transarterial infusion,TAI)治疗中晚期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伴有梗阻性黄疸的胰头癌患者 28例,所有患者均先行PTBD解除胆道梗阻症状,待有效引流后行经动脉灌注化疗。分析患者的临床受益反应(clinical benefit response,CBR)、支架通畅时间、生存期和并发症。结果  28例患者共行PTBD 28次,胆红素由术前(168.9±64.1) μmol/L降到术后最低(37.2±6.2) μmol/L,其中15例放置胆道支架,支架平均通畅时间为10.6个月,共接受经动脉灌注化疗 81次,所有病例均未出现Ⅲ~Ⅳ不良反应,总临床受益反应为64.3%,平均生存期7.07个月。结论  PTBD结合经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安全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atheter drainage,PTCD)治疗对阻塞性黄疸病人胆红素水平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阻塞性黄疸病人100例,均接受PTBD.术后对所有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病人近期疗效和生存时间;测定治疗前后病人各项肝功能指标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病人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有效率在术后第1周为77.66%,而术后第2周为90.11%.结论:PTCD是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安全有效的姑息疗法,该法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部分改善肝功能,缓解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