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辅以外支架引流对胰漏的预防价值.方法 62例PD患者随机分为 支架组(n=32)及对照组(n=30),支架组在PD术后给予胰管支架外引流,对照组给予胰管支撑管外引流.对 比两组患者PD术后胰漏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结果 支架组胰漏发生率(3.1% )显著低于对照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 架组住院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但两组住院总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D术后胰管支架外引流较支撑管外引流更有利于减少胰漏的发生率,并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应用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公开发表的关于PD术后营养支持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9月,纳入文献类型定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8项RCT研究,共93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营养组比较,EEN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0.91,95%CI:0.54~1.52,P=0.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OR=0.98,95%CI:0.41~2.32,P=0.96)、胰瘘发生率(OR=1.04,95%CI:0.49~2.21,P=0.92)、胆瘘发生率(OR=1.58,95%CI:0.43~5.77,P=0.49)、胃排空延迟(delayed gastric emptying,DGE)发生率(OR=0.95,95%CI:0.68~1.33,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胃吻合与胰空肠吻合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2010 年12月以前EMBASE 、MEDLIN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 协作网随机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纳入前瞻性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 分析。结果 纳入6个篇前瞻性对照试验,其中4篇RCT,2篇非随机的前瞻性对照试验,共867例PD病例,行PG手术病人440例,PJ手术病人426例。采用前瞻性研究(包括RCT)和单纯RCT分组进行Meta分析:前瞻性对照试验组(包括RCT)Meta分析中胰胃吻合在术后并发症[OR 为0.53,95%CI(0.30,0.95),P=0.03],、胰瘘[OR 为0.47,95%CI(0.22,0.97),P=0.04]、腹腔积液[OR 为0.42,95%CI(0.25,0.72),P=0.001],这三项指标中明显优于胰空肠吻合,在胆瘘、腹腔内并发症、病死率这三个指标上两种吻合方式未见明显差异;RCT研究组Meta分析中胰胃吻合在术后腹腔积液[OR 为0.46,95%CI(0.26,0.79),P=0.005]这项指标中明显优于胰空肠吻合,在术后并发症、胰瘘、胆瘘、腹腔内并发症、病死率、胃排空延迟这些指标上两种吻合方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目前绝大部分回顾性分析支持胰胃吻合优于胰空肠吻合,而大部分RCT研究并没有发现PG优于PJ;对前瞻性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后可以发现胰胃吻合在术后并发症、胰瘘、腹腔积液方面优于胰空肠吻合。单纯对RCT进行Meta 分析后发现胰胃吻合仅在术后腹腔积液方面优于胰空肠吻合。表明胰胃吻合在安全性上并不低于胰空肠吻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胰瘘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可分为单纯性胰瘘和临床重症胰瘘.回顾性分析表明多种胰肠吻合口重建方式均能降低胰瘘发生率,但极少见前瞻性随机化的临床研究.文中采用前瞻性随机化设计旨在比较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对术后胰瘘的影响. 方法:6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A组,n=32例)和胰肠套入式吻合组(B组,n=32例).所有胰腺残端均为易致胰瘘的软质胰腺. 结果:2组病例在基础疾病、病理类型、胰管直径、胰管引流方式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共有21例(32.8%)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8例(12.5%)并发胰瘘(胰管黏膜吻合组2例为6.3%,胰肠套入式吻合组6例为18.8%,P>0.05);胰管黏膜吻合组未发生一例有明显临床症状的Ⅱ型重症胰瘘,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组的4例Ⅱ型胰瘘相比亦无显著差异(0 vs 12.5%,P=0.057).胰肠套入式吻合组患者有2例(6.3%)患者再手术.2组病例各有1例死亡(3.1%).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为19d,B组为21d,P>0.05).而所有胰瘘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 结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相比,并未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郭军  高春 《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12):875-876
目的回顾性分析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瘘的发生与胰管外引流及生长抑素应用的关系。方法对31例采用W h ipp le术式的病例作胰空肠端端吻合或胰空肠端侧吻合;16例胰管放支架管引流;所有病例术后完全静脉营养,15例应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生长抑素治疗。结果本组术后共发生胰瘘6例,发生率为19%。其中胰管放置支架管行外引流的16例中仅1例发生胰瘘(6.2%),而未放置支架管引流的15例有5例出现胰瘘(33.3%),两者差异明显(P〈0.05)。术后应用及未用生长抑素胰瘘的发生率分别为3/15(20%)及3/16(18.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未放置外引流患者中应用及未用生长抑素胰瘘的发生率分别为1/6(16%)及4/9(44.4%)(P〈0.05)。结论胰管外引流能明显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生长抑素仅对防止未行胰管外引流的胰瘘发生有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能否减少术后胰瘘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并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归入研究对象的305例P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分为:A组,术后≤5 d拔除;B组,术后>5d拔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对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术后胰瘘(3.1%vs12.1%)、腹腔感染(9.2% vs 20.3%)以及总并发症(24.5% vs 42.0%)发生率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13.0(4 ~44)d vs 15.5(9 ~64)d,P<0.05].单因素分析示:性别(P<0.05)、术前有无显性黄疸(P<0.05)、胰管直径(<3 mm vs ≥3 mm,P<0.05)、肿瘤发生部位(胰腺vd胰腺外,P<0.01)、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5dvs >5d,P<0.05)为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男性、胰管直径<3 mm、胰腺外肿瘤(胆总管远端、十二指肠乳头部、胆胰壶腹部肿瘤)、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5d为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424,2.369,3.874,5.028,P<0.05).结论 对于PD术后早期无胰瘘发生的患者,术后5d内拔除腹腔引流管能够显著减少术后胰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延长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会增加术后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在廷边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所行的1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端侧套入式吻合组(A组)64例,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组(B组)68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胰瘘及其他主要并发症(胃排空延迟等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临床胰瘘(B+C级)发生率高于B组(P =0.017 <0.05).结论:相比端侧套入式吻合技术,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技术更为安全可靠,可降低临床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胰瘘发生率,探讨根据胰管的直径选择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管直径≥0.3 cm者采用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A组)53例,胰管直径<0.3 cm者采用选择捆绑式胰肠吻合(B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胰瘘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总体胰瘘发生率为7.7%(6/78)。两组术后胰瘘、胆瘘、肠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可以根据胰管直径选择不同胰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Meta分析法探讨糖尿病是否增加肝外胆管癌发病风险?方法: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及Medline,EMBASE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从建库至2010年9月的所有关于糖尿病与肝外胆管癌发病关系的中英文文献;利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纳入文献的合并RR值及其95%CI值;进行亚组分析以探究异质性来源并分析出版偏倚?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7篇(病例对照研究4篇,队列研究3篇)?经Meta分析,与未患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患者肝外胆管癌发病的风险增加,相对风险值分别为OR=1.62 (95%C1=1.05~2.49)(病例对照研究);RR=1.54(95%C1=1.06~2.23)(队列研究);亚组资料分析显示研究有显著异质性,但无明显发表偏倚(Egger检验,P = 0.798;Begg检验,P = 0.548)?结论:本研究提示糖尿病可能是肝外胆管癌的致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无接触分离技术(no-touch isolation technique,NTIT)在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探讨以NTIT技术为重点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肿瘤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2月~2009年9月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7例胰头癌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其中NTIT组32例,常规手术组25例?测定手术病例肿瘤切除前?后门静脉血细胞角蛋白20(CK20) mRNA表达情况?分析两组生存期?肝转移率和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切除肿瘤病灶前,门静脉血内CK20 mRNA 的阳性表达率常规手术组和NTIT组分别为16.00%?18.75%,无统计学差异?肿瘤切除后,常规手术组CK20 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NTIT组(52.00% vs. 25.00%,P=0.036)?术后随访,NTIT组?常规手术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6%?50.0%?40.0%和75.0%?33.3%?8.8%?NTIT组5年生存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18)?术后死亡原因分析显示NTIT组肝转移率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P=0.024)?结论: 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中采用NTIT技术能有效减少癌细胞播散,减少术后肝转移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发生胰漏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降低胰漏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我国2002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公开发表的有关PD术后发生胰漏的危险因素的33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手术时间及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对PD术后胰漏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术前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组胰漏发生率明显高于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组(P<0.05),而术前进行减黄治疗无明显降低胰漏的发生(P>0.05);胰管直径≥3 mm组胰漏发生率明显低于胰管直径<3 mm组(P<0.05);放置胰管支撑物引流组能明显降低胰漏的发生(P<0.05);术中出血量≥1 L组胰漏发生率明显高于出血量<1 L组(P<0.05);术后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组能有效降低胰漏的发生率(P<0.05);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组PD术后胰漏发生率明显高于既往无上腹部手术史组(P<0.05)。 结论 术前高胆红素血症、胰管直径细小、未放置胰管支撑物引流、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未预防性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及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是胰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杨斌  罗蒙  施维锦 《上海医学》2001,24(12):743-74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治疗成功的关键。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的58例患者分成两组:胰瘘组与无胰瘘组,分别对术前与术中发生的胰瘘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8例中,胰瘘发生率为29.0%(17/58例),总死亡率为13.8%(8/58例),胰兼死亡率为11.1%(2/17例),胰瘘都发生在术后第5天(1-20d),术前低白蛋白血症(<30g/L),壶腹部癌及术中未能置入内支撑管构成危险因素,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有效的腹腔引流,合并生长抑素的使用。结论:认识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作出相应处理,减少胰瘘的发生率,是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成功的关键。有效的腹腔引流及生长抑素的使用是治疗成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国内腹腔镜下行全直肠系膜切术(TME)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系统检索2003年1月至2013年10月公开发表的腹腔镜与开腹TME手术治疗直肠癌的随机对照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并提取数据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按照筛选标准,共计17篇随机对照实验(RCT),3篇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研究,病例总数2246例.腹腔镜手术(LS)组与开腹手术(OS)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历特征分布均衡.结果显示,与OS组相比,LS组术后切口感染(RR =0.30,95% CI:0.17 ~0.54,P<0.01)、肺部感染(RR=0.47,95% CI:0.25~0.91,P<0.05)以及肠梗阻发生率(RR =0.41,95% CI:0.19 ~0.88,P<0.05)均明显降低,而腹腔脓肿(RR=0.78,95% CI:0.38~1.60,P>0.05)、吻合口瘘(RR=0.66,95% CI:0.38 ~ 1.16,P>0.05)及尿潴留(RR=0.57,95% CI:0.26~ 1.25,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术后恢复的各项参数比较中,LS组均优于OS组(P<0.01).结论 腹腔镜实施TME手术治疗直肠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安全可行,极具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为9.5%(15/158),胰瘘相关死亡率1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胰腺质地、胰肠吻合口缝合方式是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25(OR=4.670)、胰腺质软(OR=6.035)、吻合口采用丝线间断缝合(OR=3.607)。结论:BMI>25、胰腺质软、吻合口采用丝线间断缝合预示着较高的胰瘘发生率。有效的术前评估、丰富的手术经验、采用合适的胰肠吻合方式是减少术后胰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赫赛汀(曲妥珠单抗)联合辅助化疗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库,google学术网,中国医院数字化图书馆,维普、万方数据库,历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议资料及欧洲灰色情报系统(SIGLE)中检索有关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赫赛汀联合辅助化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Meta分析软件(RevMan4.2)要求处理有关数据. 结果:从1996~2006年共有4项研究入选,合并后试验组共有4555例,对照组共有4561例.分析结果显示赫赛汀联合辅助化疗与单纯辅助化疗相比,无病生存率RR=1.08(95% CI,1.06~1.09),P<0.001;总体生存率RR=1.01(95% CI,1.01~1.02),P=0.0003;远处复发率RR=0.49(95% CI,0.42~0.57),P<0.001;心脏事件发生率RR=3.93(95% CI,1.03~15.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赫赛汀联合辅助化疗治疗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总体生存率,降低远期复发率,但可能有心脏毒性作用,心脏毒性在联用蒽环类药物(阿霉素)后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The combination of cilostazol,aspirin and clopidogrel (triple antiplatelet therapy,TAT) after a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has been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herapy.We performed a met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在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2004年4月至2006年3月,将66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31例行术中~(125)I粒子植入;B组35例行剖腹探查酌情加或不加姑息手术.观察客观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毒性反应、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 A组部分缓解+无变化率为80.6%,临床受益反应率为54.8%,无明显毒性反应.并发症A组上消化道出血1例,胰瘘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6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两组为56.0%比31.4%和16.8%比2.9%(P<0.05).中位生存时间两组为8.0比4.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两组为8.4比5.4个月(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LAPC有疗效肯定,可延长患者生存、提高生存质量,无明显毒创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全胃切除术后功能性间质空肠代胃术(FJI)与食管空肠Roux-en-Y代胃术(RY)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的Pub Med、Cochrane、Ovid电子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万方医学网文献数据库。检索语种不限。纳入比较FJI与食管空肠RY术后疗效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并观察两种手术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腹泻、倾倒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患者血红蛋白、体质量等营养状况的变化。由2名评价员独立评价并核对研究质量。采用Rev Man 5.2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9个随机对照试验703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FJI与RY相比较,两者在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OR=0.20,95%CI(0.11,0.35),P<0.01]、倾倒综合征发生率[OR=0.25,95%CI(0.13,0.49),P<0.01]、患者术后血红蛋白[MD=4.34,95%CI(0.14,8.54),P=0.04]、体质量[MD=6.33,95%CI(4.36,8.30),P<0.0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在术后腹泻发生率[OR=0.45,95%CI(0.17,1.17),P=0.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JI较RY在术后并发症、患者营养状况方面更佳,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