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AT-Ⅲ)、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26例为观察组,正常孕产妇26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孕产妇血浆中AT-Ⅲ、D-D的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GDM患者血浆中的AT-Ⅲ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GDM患者D-D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GDM组AT-Ⅲ、D-D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r=-0.848,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AT-Ⅲ、D-D,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病情发展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NSE、hs-CRP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另取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NSE、hs-CRP和D-D的水平,以及轻度、中度、重度急性脑梗死组患者NSE、hs-CRP和D-D的水平,并探讨NSE、hs-CRP和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NSE、hs-CRP和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脑梗死患者的NSE、hs-CRP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脑梗死患者NSE、hs-CRP和D-D水平明显高于中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NSE、hs-CRP和D-D的水平的变化对指导急性脑梗的病情判断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易栓症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与D-二聚体(D-D)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发色底物方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90例易栓症深静脉血栓(DVT)重度组22例、DVT轻度组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重度组25例和ATCI轻度组23例]及5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AT-Ⅲ与D-D水平.结果 DVT重度组与轻度组及正常对照组的AT-Ⅲ、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ATCI重度组与轻度组及正常对照组的AT-Ⅲ、D-D水平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DVT(重、轻)组、ATCI(重、轻)组的AT-Ⅲ与D-D水平呈负相关(r=-0.892、-0.363、-0.712、-0.355,均P<0.05).DVT(重、轻)组、ATCI(重、轻)组及对照组之间的AT-Ⅲ/D-D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AT-Ⅲ与D-D水平变化是评价易栓症病变及发生栓塞的敏感指标.AT-Ⅲ越低、D-D越高易栓症的风险程度就越大,D-D/AT-Ⅲ比值对易栓症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ACI发生的变化.方法 82例ACI患者和82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循环酶法、免疫比浊法、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Hcy、D-D、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将ACI患者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B)组和小面积脑梗死组(A组),检测其Hcy、D-D、hs-CRP水平并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cy、D-D、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患者血浆中Hcy、D-D、hs-CRP水平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cy、D-D、hs-CRP的水平与ACI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柳楠 《中国民康医学》2023,(15):121-123
目的: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1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设为急性脑梗死组,并根据不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NIHSS评分1~4分)45例、中度组(NIHSS评分5~15分)50例、重度组(NIHSS评分16~42分)20例。另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MPV、hs-CRP、FIB、D-D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PV、hs-CRP、FIB、D-D水平联合检测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效能。结果:急性脑梗死组MPV、hs-CRP、FIB、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MPV、hs-CRP、FIB、D-D水平均高于中度组、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V、hs-CRP、FIB、D-D水平单项及联...  相似文献   

6.
许志坚 《当代医学》2021,27(22):9-10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D-二聚体(D-D)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10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110例,其中慢性肝炎60例(慢性肝炎组),肝硬化50例(肝硬化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6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FDP、AT-Ⅲ及D-D水平,比较3组检测结果.结果 慢性肝炎组FDP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FDP与D-D水平均高于慢性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血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AT-Ⅲ水平低于对照组,肝硬化组AT-Ⅲ水平低于慢性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血意义(P<0.05).结论 检测FDP、AT-Ⅲ以及D-D水平可有效反映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出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窒息新生儿及16例正常新生儿的PT、APTT、Fg、PLT、AT-Ⅲ、PC、D-D。结果轻度窒息组PT、APTT、Fg、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PT、APTT、Fg、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PT、APTT延长,PLT、Fg降低;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APTT-Ⅲ、PC、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均表现为AT-Ⅲ、D-D增高,PC降低,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存在出凝血功能紊乱,表现为以高凝状态为主的Pred-DIC.  相似文献   

8.
孙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103-105
目的探讨动态观察血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的变化对进展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月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入院次日(第1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血CRP和DD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入院时颈动脉狭窄的比例为43.3%(2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18/6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入院时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糖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CRP和DD水平在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第3、7、14天CRP水平低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3、7天CRP水平高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4天CRP水平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3、7、14天DD水平高于第1天,且观察组水平明显高于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观察CRP和D-二聚体的变化有助于进展性脑梗死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
曹继高 《海南医学》2011,22(22):30-3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中,合并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70例(观察组),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5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造影观察,判断脑血管狭窄程度,同时测定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的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对比分析,观察组的血管中重度狭窄率为50.0%,对照组的血管中重度狭窄率为3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范围广泛,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甘油三脂、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性脑梗死发生血管中重度狭窄患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方法:收集120例因股骨转子间骨折来我院行骨折术患者,根据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是否正常分为A组(延长组)和B组(正常组),纳入同时间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骨折患者间,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酶时间(TT)、PT、APTT及血清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活性(PLG)活性差异。结果:骨折组PT、APTT较正常组延长,血浆D-D水平、AT-Ⅲ及PLG活性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T、APTT长于对B组,血浆D-D水平、AT-Ⅲ活性则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3、5d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T、APTT均延长,血浆D-D水平、AT-Ⅲ及PLG活性上升,术后3d各项指标均升至最高点,术后5d开始回落,术后7d基本恢复正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因创伤、手术、大量失血等刺激,凝血系统改变,抗凝能力增强,纤溶亢进,血液处于低凝状态,临床上因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同型半胱氨酸( Hcy)、D-二聚体( D-D)、S100β及抗凝血酶Ⅲ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7例ACI患者和10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Hcy、D-D及抗凝血酶Ⅲ水平,并将ACI组按住院治疗时间分为第24 h和第1周两组,现察并比较ACI患者在不同程度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时血清S100β蛋白、hs-CRP及抗凝血酶Ⅲ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24 h及1周时ACI组中Hcy、D-D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减低(P﹤0.05);在ACI组中随着治疗时间由24 h延长到1周,Hcy水平呈下降趋势,D-D、抗凝血酶Ⅲ活性则明显升高( P﹤0.05);ACI病情越严重,患者在治疗24 h后的S100β蛋白、hs-CRP含量及抗凝血酶Ⅲ活性越高,重度组的各指标水平均处于最高值;各组间除中度与轻度组hs-CR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hs-CRP、Hcy、D-D、S100β及抗凝血酶Ⅲ与ACI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检测其水平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血浆D-二聚体(D dimmer,D-D),抗凝血酶Ⅲ活性(anti thrombin Ⅲ activity,AT-Ⅲ:A)及常规凝血指标在产后出血所致DI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产后出血量对37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第1组22例,产后出血量500~800ml,第2组15例,产后出血量﹥800ml,选同期正常分娩产妇49例(产后出血〈500ml)为对照组;定量检测3组产时D-D、AT-Ⅲ:A及常规凝血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产时D-D明显升高,AT-Ⅲ:A降低于(P均〈0.001);第2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P均〈0.01)及D-D(P〈0.001)升高,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WPC)(P均〈0.01)及AT-Ⅲ:A降低(P〈0.001)。与第1组相比,第2组D-D升高,Fg、BPC及AT-Ⅲ:A降低(P均〈0.01)。结论AT-Ⅲ:A及D-D比常规凝血指标变化灵敏,可早期诊断产后出血所致的DI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0例和5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AU2700)和CA6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Hcy和血浆D-二聚体(D-D),所有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D-D、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D-D为(21.23±13.54)μg/L,Hcy为(18.35±9.8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Hcy单独检测脑梗死的检出率分别为17.0%、19.0%,两者联合检测脑梗死的检出率为3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D和Hcy水平均明显增高,两者联合检测在脑梗死中具有重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宫鑫  张干  苗青  周媛  孙静 《实用全科医学》2011,9(6):880-88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酶比色法、直接法检测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和45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凝血酶比浊法检测Fib水平,并比较ACI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ACI组中TG、TCH、LDL-C、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ACI严重程度的增加,TG、TCH、LDL-C和Fib水平逐渐增高,HDL-C水平逐渐降低,ACI轻型组、中型组TG水平与重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TCH、LDL-C、HDL-C水平与重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Fib水平与中型组、重型组相比,中型组与重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监测ACI患者血脂、Fib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CAP患者105例为观察组,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按PSI评分分为Ⅰ~Ⅲ级组37例,Ⅳ级组42例,Ⅴ级组26例;按美国IDSA/ATS重症肺炎标准分为重症肺炎组33例与非重症肺炎组72例,比较各组PCT、D-D及NT-proBNP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评估PCT、D-D及NT-proBNP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Ⅰ~Ⅲ级组、Ⅳ级组、Ⅴ级组PCT、D-D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组、Ⅴ级组高于Ⅰ~Ⅲ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级组高于Ⅳ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PCT、D-D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重症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CT分别为93.6%、90.5%、83.5%、84.1%,D-D分别为82.9%、89.4%、65.3%、70.1%,NT-proBNP分别为86.7%、88.1%、83.3%、83.0%。结论:PCT、D-D及NT-proBNP水平可有效反映C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其中PCT对重症肺炎的预测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脂蛋白(a)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脂蛋白a[Lp(a)]浓度.结果:急性脑梗死组Hcy、hs-CRP、D-D、Lp(a)测量值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hs-CRP、D-D、Lp(a)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联合这4项检测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及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冠脉微循环相关指标差异、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b及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酶原(Fig)、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纤溶酶原活性(PLG)。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4、24小时ST段下降幅度、AUC大于对照组,QTd间期短于对照组,PI强于对照组,到达酶峰时间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24h观察组TT、PT、APTT、Fb长于对照组,血清D-D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血清Fig、AT-Ⅲ、PC和PL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能有效促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循环和凝血功能的改善,有利于缺血心肌血流供应的恢复,减少心肌损伤和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通市通州区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分别采用循环酶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 Hcy 与 hs-CRP。结果:观察组 Hcy 及 hs-CRP 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同损伤组间Hcy及hs-CRP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Hcy及hs-CRP检测值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中的急性脑梗死不同,组间呈现正相关性( r=0.564、0.642,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与Hcy及hs-CRP水平呈正相关,临床治疗中应密切关注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Hcy及hs-CRP水平,并给予必要的调控,以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检测血脑钠素N端前体肽(NtBNP)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和70例有脑卒中危险因素患者的血清NtBNP水平,并与7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NtBNP水平对比。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NtBNP水平明显高于危险因素组和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脑梗死组Nt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NtBN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NtBNP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海华 《广西医学》2014,(7):936-938
目的探讨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体、血脂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按病程分为进展型脑梗死组(43例)和完全型脑梗死组(5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与纤维蛋白原(Fib);采用胶体金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采用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进展型脑梗死组患者PT、TT、APTT水平均低于完全型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Fib与D-二聚体水平则高于完全型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完全型脑梗死组PT、TT、APTT水平及Fib、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型脑梗死组患者血脂TC、TG、LDL-C水平均高于完全型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HDL-C水平与完全型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型脑梗死组患者血脂TC、TG、LDL-C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中凝血指标、D-二聚体与血脂水平的动态变化与疾病病情相关,对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