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比较眼科手术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儿童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眼科手术患儿60例,年龄4~10岁,性别不限,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相同,咪达唑仑0.05 mg· kg-1,芬太尼3 μg·kg-1,丙泊酚2mg·kg -,置入喉罩.麻醉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用于表面麻醉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60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行舌根部、咽部及气管内依次表面麻醉后随机分为4组:氯胺酮对照组(K组)、丙泊酚+七氟醚组(PS组)、0.01μg·kg-1·min-1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R1组)、0.03 μg·kg-1·min-1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R2组).观察记录各组麻醉前、插入硬质支气管镜时、气管内硬质支气管镜探查取异物时、清醒时各时间点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苏醒时间.结果:K组在取异物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大,易发生喉或支气管痉挛、呛咳及呼吸抑制等,苏醒时间长.与K组比较,PS组、R1组和R2组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喉或支气管痉挛、呛咳及呼吸抑制发生率低,苏醒时间短(P<0.05);与R1组比较,PS组和R2组患儿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剂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七氟醚应用于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术中麻醉深度易控制、安全平稳,术后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与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S组30例采用喉罩下七氟醚吸入麻醉;P组3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置入喉罩)时(T1)、切皮时(T2)及拔管(拔出喉罩)时(T3)各时点患儿MAP、HR,观察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与T0比较:S组T1—T3时点MAP、HR均趋于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1、T3时点MAP、H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S组T1、T3时点MAP、HR均明显降低(P<0.05),T0、T2时点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S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S组喉罩一次成功率较P组插管一次成功率显著升高(P<0.05),S组术后咽喉痛及喉痉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道并发症少,优于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两种麻醉方法在老年人胆囊切除术中的优缺点,为老年人胆囊切除术寻求安全、快捷的麻醉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40例接受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七氟醚(S)组与瑞芬太尼+丙泊酚(P)组.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唑安定0.03-0.06 mg·kg-1,芬太尼3μg·kg-1,阿曲库胺0.5 mg·kg-1,S组吸入七氟醚0.5%-3%,P组静注丙泊酚0.5-1 mg·kg-1,待下颌松弛置入喉罩后,S组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及吸入七氟醚0.5%-3%维持麻醉,P组则泵入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及丙泊酚3-8 mg·kg-1·h -1维持麻醉.记录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诱导后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S组MAP、HR在手术开始前已基本恢复到诱导前水平,而P组术中各个时间点MAP及HR仍明显低于诱导前,且较S组麻醉前水平及对应时间点水平低(P<0.05).结论 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人胆囊切除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七氟烷比丙泊酚可控性更佳,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更为迅速,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眼科手术患儿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恢复情况.方法 择期行眼科手术(斜视矫正术、白内障摘除术、眶内肿物摘除术)患儿40例,ASA 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 组)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相同,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3 μg/ks,丙泊酚2 mg/kg,插入喉罩.麻醉维持:S组吸入七氟醚,氧流量2.0 L/min,呼气末浓度1.0 MAC,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纯氧吸入,氧流量调整为5.0 L/min.PR组瑞芬太尼0.10μg/(kg·min)恒速输注,丙泊酚在静注2 mg/kg后6 min以9 mg/(kg·min)恒速输注,40 min后7 mg/(kg·min)恒速输注,两组术中均未使用肌松药.记录两组患儿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记录手术时间、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Al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 与PR组比较,S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缩短(P<0.05),但拔除喉罩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延长(P<0.05).与诱导前比较,两组在插入喉罩即刻、手术开始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 SBP、DBP均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 组 HR 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眼科手术喉罩气道患儿七氟醚麻醉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循环稳定;七氟醚麻醉患儿呼吸恢复较快,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患儿早期意识状态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10~2013-10间我院行颅内肿瘤切除手术或癫痫灶切除手术患者100例,按通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胺麻醉,观察组七氟醚+瑞芬太尼+阿曲库胺麻醉,对两组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即刻(T1)、打开硬膜后2 h(T2)、呼吸恢复(T3)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脑电双频指数(BIS)、苏醒时间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T0、T1、T2、T3 4个时点的SBP、DBP、MAP、HR、BIS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苏醒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t=7.9191,P〈0.01)。结论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缩短了术后患者苏醒时间,推荐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取石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取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丙泊酚麻醉组(P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组(PR组),观察记录不同时点HR、MAP、RR、SpO2,镇静评分、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瑞芬太尼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操作,诱导入睡后P组MAP、RR下降(P〈0.05),PR组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P组(P〈0.05),镇静评分优于P组(P〈0.05)、手术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无差异性.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适用于ERCP诊疗中,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喉罩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小儿手外伤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行手外伤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氯胺酮组(K组),每组20例,两组均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保持自主呼吸。麻醉维持:R组为七氟醚1.0MAC复合微量泵持续输注小剂量瑞芬太尼,K组为七氟醚1.0MAC复合单次静注氯胺酮,通过调节瑞芬太尼输注速度或氯胺酮静注次数维持麻醉深度。两组均于术毕前5min停用麻醉药,术毕拔除喉罩,面罩吸氧,观察SpO2>97%持续5min后返回PACU。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T0)、手术开始前(T1)、手术开始后1min(T2)、手术开始后15min(T3)、术毕时(T4),SpO2、MAP、HR及PETCO2;观察患儿苏醒时间及术后苏醒质量。结果:麻醉诱导至术毕时各时间点的MAP、HR、SpO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T1T4时PETCO2均较T0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的苏醒时间及出PACU时间明显短于K组(P<0.05),而在PACU内窒息、喉痉挛、呕吐、躁动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喉罩下吸入七氟醚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全麻,对患儿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且麻醉深度容易控制,术后苏醒时间短、并发症少,适合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9.
刘聪霞  徐鹏  邴海龙 《重庆医学》2013,42(2):201-203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患儿,年龄1~5岁,将其分为喉罩通气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喉罩组)和氯胺酮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氯胺酮组),比较两组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出室时间、术中体动、术后恶心与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七氟醚诱导后(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手术开始后60min(T4)、手术结束时(T5)喉罩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明显低于氯胺酮组(P<0.05);喉罩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5);氯胺酮组患儿术中体动(头及上肢)、呛咳屏气及术后躁动明显多于喉罩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具有诱导苏醒迅速、气道管理方便、有效抑制应激反应、术中血液动力平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传统的氯胺酮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患者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P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和S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P组联合使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S组联合使用七氟醚和瑞芬太尼.观察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T1)、气腹后20min(T2)、气腹解除后10min(T3)4个时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末CO2分压(PETCO2)、IOP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T0相比,T1、T2时点两组患者的MAP、HR均下降(P<0.05);各时点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MAP与H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ETCO2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内与T0相比,T1、T2时点患者的IOP均有所上升(P<0.05),且T1、T2时点S组较P组IOP上升明显(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降低患者IOP的作用明显优于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及丙泊酚复合吸入七氟醚静吸全麻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本院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治疗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propofol and remifentanil,PR)组与丙泊酚复合七氟醚(propofol and sevoflurane...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比较,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方法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66例择期眼科手术患儿,年龄1~8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瑞芬太尼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A组患儿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3 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待患儿体动消失、下颌松弛后置入喉罩,给予机械通气,以瑞芬太尼0.25~0.3μg/(kg·min)和丙泊酚8~10mg/(kg·min)静滴维持。B组肌肉注射氯胺酮6~8mg/kg和静脉注射丙泊酚2~3 mg/kg,保留患儿自主呼吸,面罩吸氧2L/min,以丙泊酚8~10μg/(kg·min)静滴维持,根据手术需要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0.5~1mg/kg。记录并分析二组患儿麻醉前(T1),麻醉后5min(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10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患儿的HR、MAP、SpO2、手术时间、患儿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和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①A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HR和MAP的波动变化显著优于B组患儿(P〈0.05);②二组患儿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儿在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离开PACU时间明显优于B组患儿(P〈0.05);在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上,A组患儿显著低于B组患儿(P〈0.05)。结论小儿眼科手术中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喉罩麻醉较使用氯胺酮麻醉效果好,可控性强,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能够保证患儿围术期安全,是小儿眼科手术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在小儿喉罩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儿116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组(A组)和单纯丙泊酚组(B组),每组58例。两组患儿分别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30 s后静注丙泊酚,按照序贯法给予患儿相应的丙泊酚剂量,丙泊酚靶浓度为2.5 mg/kg,后行喉罩插入。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瑞芬太尼给药后2 min(T1)、喉罩成功插入即刻(T2)、切皮即刻(T3)、切皮后5 min(T4)和喉罩拔出即刻(T5)患儿的血压(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记录喉罩重新置入的人数、置入时间、术中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刻比较,B组患儿的HR、MAP在T2、T3、T5时刻均升高(P〈0.01),而A组患儿在各时点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儿比较,A组患儿的HR、MAP在T2、T3、T5时刻降低(P〈0.01)。两组患儿PETCO2在T1、T2、T3、T4时刻均高于T0(P〈0.01)。与A组患儿比较,B组患儿BIS在T1~T5时刻均升高(P〈0.01),两组患儿在T1-T5时刻BIS均低于T0(P〈0.01)。A组的患儿喉罩插入后出现咳嗽/作呕、肢体动的例数少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麻醉诱导方法能够为患儿喉罩插入提供较好的麻醉条件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张成  黄振华  徐晓燕 《四川医学》2010,31(12):1788-1790
目的探讨喉罩下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在小儿肿瘤介入手术治疗中的麻醉可行性。方法选择1~13岁择期行肿瘤介入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S组(七氟醚吸入组)和P组(静脉组)。S组入室后吸入8%七氟醚,意识消失后插入型号合适的喉罩,连接麻醉机,七氟醚浓度调节到1MAC维持,经骶裂孔注入1%利多卡因溶液(0.8ml/kg,最多25ml)。P组入室后静脉注入丙泊酚2mg/kg,氯胺酮2mg/kg,入睡后再以丙泊酚4mg/(kg.h),氯胺酮2mg/(kg.h)泵注维持至手术结束。麻醉过程中观察各组患儿诱导前(TO)、麻醉诱导完成时(T1)、手术开始即时(T2)、手术结束时(T3)时的HR、SpO2、MAP变化;记录术中体动及窒息、呛咳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P组T1时刻SpO2显著降低(P〈0.01);T2时刻HR、MAP显著升高(P〈0.01)。S组术中体动、呛咳发生率显著低于P组(P〈0.05),术毕苏醒时间显著短于P组(P〈0.01)。结论喉罩下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肿瘤介入治疗中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复合麻醉-喉罩( LMA)通气在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隔绝术( EVGE)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行腹主动脉瘤EVGE的患者,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入室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01 mg· kg^-1,麻醉诱导用丙泊酚1.5~2.0 mg·kg^-1、维库溴胺0.08 mg· kg^-1、雷米芬太尼2~4μg· kg^-1, LMA通气;继以丙泊酚4 mg· kg ^-1· h^-1和雷米芬太尼8μg· kg^-1· h^-1持续泵入维持。连续监测无创及有创血压、心率。结果麻醉诱导和术中的血压和心率比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插入喉罩及术毕时心率和血压比麻醉诱导后略有增快与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LMA通气应用于腹主动脉瘤EVG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OPLAC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高危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50例择期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联合麻醉组(A组)与静脉麻醉组(B组)两组各25例,分别给予OPLAC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与OPLAC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后(T1)、喉罩插管时(T2)、喉罩插管后5min(T3)、拔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药用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清醒和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苏醒评分明显增加(P〈0.05),患者MAP、HR、Sp02的稳定性显著升高(P〈0.05),麻药用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OPLAC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可以减少麻药剂量,患者意识和呼吸功能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少,更适合高危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于喉罩通气下输尿管镜碎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期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采用相同诱导置入喉罩,以丙泊酚效应室浓度2mg/L,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维持,记录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和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辅助用药、体动情况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唤醒的时间。结果:瑞芬太尼剂量为:0.1μg/(kg·min)时,术中心率、血压波动大,患者体动发生率高(50%);0.2μg/(kg·min)时,术中心率、血压波动较小,术后患者苏醒较快;0.3μg/(kg·min)时,术中心率、血压抑制作用明显,术后患者苏醒时间较长。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2mg/L复合瑞芬太尼0.2μg/(kg·min),是输尿管碎石手术的较佳配伍剂量。  相似文献   

18.
匡佳伟  吴多志 《海南医学》2009,20(9):24-25,23
目的比较单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瑞芬太尼复合应用对全麻苏醒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全麻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瑞芬太尼组(FR组),每组各20例。两组分别以瑞芬太尼1μg/kg和芬太尼5μg/kg复合咪达唑仑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异丙酚1.5mg/kg诱导。两组均以瑞芬太尼0.2μg·ks^-1·min^-1复合异丙酚(5—6)mg·kg^-1·h^-1泵注维持麻醉,间断静注维库溴铵,手术结束时停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观察麻醉前、拔管时、拔管后1min、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观察患者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R组拔管时、拔管后1min、5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FR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瑞芬太尼复合应用较单用瑞芬太尼能更有效抑制全麻苏醒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且不延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术中麻醉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呼吸节律、脑电双频指数( BIS)及苏醒时间的影响,优选麻醉方法。方法2~6岁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40例, ASAⅠ~Ⅱ级,分为联合用药组(丙泊酚联合七氟醚, C组)和丙泊酚组( P组)。 C组:7%七氟醚吸入诱导,1.5%~2.5%七氟醚和泵注70~100μg· kg﹣1· min﹣1丙泊酚维持麻醉。 P组:丙泊酚2~2.5 mg/kg诱导,泵注丙泊酚100~160μg· kg﹣1· min﹣1维持麻醉。2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5μg· kg﹣1· min﹣1镇痛。记录2组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插喉罩即刻(T2)、手术切皮(T3)、术中20 min(T4)、手术结束(T5)时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脉搏氧饱和度( SpO2)、呼吸频率( RR)、BIS值,术后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及丙泊酚用量。结果与T0时比较,T1~T5时C组、P组患者MAP、HR、BIS值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T1~T5时C组具有更低的MAP、HR、BIS值和较快的RR(P<0.05);T1时P组患者SpO2明显下降(P<0.05)。术后苏醒时间、麻醉并发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丙泊酚用药量较P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血流动力学指数、BIS 数值和SpO2更为合理,是一种可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儿科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30例,单次静脉给予异丙酚1.0mg.kg-1,使其入睡。麻醉诱导给予异丙酚2.5mg.kg-1,REM1μg.kg-1,诱导完成3min后置入喉罩,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维持给予异丙酚9.0mg.kg-1.h-1,REM0.1μg.kg-1.min-1持续输注。观察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HR及BP)及呼吸功能(SpO2及RR)的变化,记录麻醉期间并发症和用药情况,以及术毕停药后患儿清醒的时间。结果:全组30例病人麻醉效果均满意,手术时间(64±24)min,术毕停用REM后患儿清醒时间(10±5)min。整个麻醉期间HR、BP、SpO2及RR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可满足儿科手术的麻醉要求,但应密切注意呼吸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