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中医体质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佳 《河北中医》2014,(4):507-50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特点,研究中医体质与NAFL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九分法量表对江苏省吴江地区150例NAFLD患者进行体质分型。结果 NAFLD患者8种偏颇体质的得分情况,其中痰湿质得分最高,其次是气虚质、湿热质。进一步分析8种偏颇体质的频数大小,发现痰湿质、气虚质及湿热质的频数高于其他体质类型。结论9种体质在NAFLD患者中客观存在,而以病理性体质为主;痰湿质、气虚质及湿热质是其主要的偏颇体质类型,与NAFLD的发病关系密切,其中痰湿质在发病中相对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特点。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39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属于偏颇体质者明显多于平和体质者;8种偏颇体质中痰湿质、气虚质的频数大小和转化分均位居前两位,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以偏颇体质为主,其中最常见者为痰湿质和气虚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并以情志、起居、运动、饮食等方法进行中医药特色干预,对改善其病理体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的相关性,为中医干预和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行健康体检超声检查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应用《中医"治未病"体质评估表》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中医体质类型,再由中医内科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中医医师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判定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采用Pearson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246例患者中共有7种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例由高到低前3位分别为气虚质34. 55%(85/246)、痰湿质27. 64%(68/246)和湿热质18. 70%(46/246)。各中医体质类型患者证候中气虚质以肝郁脾虚证为主,占82. 35%;湿热质以湿热蕴结证为主,占56. 52%;痰湿质以痰湿内阻证为主,占63. 24%;瘀血质均为痰瘀互结证,占100%。采用非参数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三种中医体质类型各中医证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气虚质与肝郁脾虚证高度相关(r=0. 816);湿热质与湿热蕴结证中度相关(r=0. 617);痰湿质与痰湿内阻证中度相关(r=0. 663);气郁质与肝郁脾虚证低度相关(r=0. 410),与肝郁气滞证中度相关(r=0. 711);瘀血质与痰瘀互结证高度相关(r=0. 883)。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部分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各代谢组分的相关性。方法:以146例M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MS患者的中医体质构成比及其与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MS平和质比例最高,偏颇体质中常见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男性MS平和质比例高于女性,男性MS偏颇体质以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为主。女性MS偏颇体质以痰湿质、血瘀质、气虚质为主。青年MS偏颇体质以湿热质为主,其次分别是痰湿质和气虚质。中年MS偏颇体质以痰湿质为主,其次分别是气虚质和血瘀质。老年MS偏颇体质以血瘀质为主,其次分别是痰湿质和气虚质;②痰湿质与TG水平相关(P=0.025,OR=0.273,95%CI:0.087~0.851);湿热质与TG水平相关(P=0.045,OR=0.231,95%CI:0.045~0.231)。结论:痰湿质、气虚质、血瘀质是MS主要中医体质类型,TG为MS患者形成痰湿质和湿热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特点,研究中医体质与NAFLD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江苏扬州地区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260例NAFLD患者采用中医体质九分法进行体质分型。结果:NAFLD患者8种偏颇体质中,痰湿质得分最高,其次是气虚质、湿热质,得分最低的是特禀质。结论:对NAFLD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发现其以病理性体质为主,通过体质分型来改善患者生活习惯、饮食嗜好,调整体质情况,更好地预防及治疗NAFLD,最终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与证型分布特点的关系,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21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定体质类型,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在体质分布中,痰湿质、气虚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平和质、瘀血质、阳虚质、特禀质;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痰湿质与痰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显著相关(P〈0.05),气虚质与肝郁脾虚证、肝肾不足证显著相关(P〈0.05),湿热质与湿热蕴结证、痰湿内阻证显著相关(P〈0.05)。结论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常见体质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选取特定的体质类型,采用益肾运脾、化痰泄浊法进行干预研究,并观察其效果。方法:收集211例符合条件的NAFLD患者,采用专业体质辨识软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辨识结果中符合痰湿质、湿热质及夹杂气虚质的患者,采用益肾运脾、化痰泄浊法进行干预作用研究,并观察其效果。结果:211例NAFLD中九种体质均有,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血瘀质平和质阳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其中痰湿质、湿热质及夹杂气虚质的对象共有94例,经干预研究后,在痰湿质中,痊愈59例,占62.77%,显效14例,占14.89%,无效2例,占2.13%。湿热质中,痊愈16例,占17.02%,显效2例,占2.13%,无效1例,占1.06%。结论:NAFLD的中医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湿热质及夹杂气虚质为多,符合传统中医临床的认识,益肾运脾、化痰泄浊法对痰湿质、湿热质及夹杂气虚质的NAFLD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群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1∶1病例对照设计,选取68例NAFLD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体检的6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体质类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NAFLD患病率的相关性。【结果】(1)2组不同体质类型的中医体质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其中以平和质、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差异更为明显。(2)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平和质比较,偏颇体质者 NAFLD 患病率明显增加(P<0.05 或 P<0.01),其中尤以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与NAFLD的患病率密切相关。【结论】 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中,以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与NAFLD发病的相关性最大,是引发NAFLD的诱因。因此,改善个体偏颇体质,减少NAFLD患病的诱发因素,有望成为预防NAFLD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933例NAFLD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同时分析患者体质指数(BMI)、肝功能(ALT、AST)、血脂(TC、TG、LDL-C、HDL-C)、血糖(FPG)、尿酸(UA)等NAFLD危险因素,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933例NAFLD患者中,湿热质占327例,痰湿质占245例,血瘀质占178例,占全部病例的80.4%。痰湿质患者的ALT、AST、TC、TG、LDL-C、UA水平均较其它体质类型患者高。结论: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可能是NAFLD的主要体质类型,痰湿质更易出现ALT、AST、TC、TG、LDL-C、UA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年轻非肥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以2019年8月—2021年6月在南昌大学附属感染病医院体检的年轻非肥胖NAFLD患者及健康人共247例为研究对象,对中医体质、相关因素等进行分析,应用SPSS 2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FLD组较对照组男女比例及BMI明显升高(P<0.01);2组中医体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以痰湿质、湿热质为主;2组多项实验室指标及SLC10A2基因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湿热质脂肪衰减较其他体质升高(P<0.05)。结论 年轻的非肥胖人群中男性比女性更易患NAFLD,控制体质量可防治此病;痰湿质与湿热质患病风险更高,且湿热质程度更严重;年轻的非肥胖NAFLD患者较同龄健康人更易出现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不同体质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对372例PCOS患者及256例健康女性进行中医体质分类,并对不同体质类型的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分析PCO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 372例PCOS患者中出现平和体质42例,偏颇体质330例,偏颇体质类型以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为主;256例正常女性出现平和体质59例,偏颇体质197例,偏颇体质以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为主。PCOS患者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阳虚质患者较平和质、气虚质患者睾酮水平高(P0.05);气郁质、平和质、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患者较湿热质痰湿质患者雌激素水平低(P0.05)。结论海南地区PCOS患者中医体质多为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且不同体质性激素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使用红外热成像检查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及中药干预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行肝区红外热像检查,记录肝区病变区域与正常区域之间的温差为△T1,统计受试者中医体质;进行中药辨证治疗,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肝区红外热像检测,记录肝区病变区域与正常区域之间的温差△T2。记录、分析、评价患者红外热像温差变化、体质变化及中医证候评分情况。结果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常见体质;治疗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平和质明显增加,中医证候积分改善(P 0.01)。结论湿热质、痰湿质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最常见体质类型,利用红外热像检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并根据体质结果进行中医辨证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体质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与相关代谢指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及其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为进行中医体质干预,改善偏颇体质,恢复个体健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数据指标,根据《中医体质量表》判定体质类型并观察其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偏颇体质占患病人群的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兼夹体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特禀质,其中兼夹体质以痰湿兼血瘀质为主。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舒张压是平和质的偏离因素,BMI是痰湿质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是痰湿质的偏离因素,舒张压是湿热质的危险因素,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是血瘀质的危险因素,BMI、舒张压是血瘀质的偏离因素。结论: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是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偏颇体质,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同步降低BMI、舒张压、收缩压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改善MS患者体质、恢复健康生理状态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门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析该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分析干预效果。方法:对健康调养门诊确诊的31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资料填写,严格按照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并结合望、闻、问、切综合判断患者体质后给予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或运动、饮食调养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回收问卷312份,偏颇质占276/312(88.46%),平和质占36/312(11.54%);偏颇体质中,痰湿质占120/312(38.46%);在脂肪肝体质类型中,痰湿质、湿热质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患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女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尤其是进入更年期后,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治疗组给予中医健康管理2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7.3%,与对照组的9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痰湿质人数最多,中医预防保健措施进行健康管理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成分与患者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241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采用王琦的中医体质分类方法进行体质类型辨识,并统计结石成分,分析结石成分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泌尿系结石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分型以湿热质、痰湿质为主。泌尿系结石患者各体质类型、性别构成、年龄段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二水磷酸氢钙、一水草酸钙结石患者以痰湿质多见,而其他成分结石类型患者以湿热质多见。各常见体质类型中,气虚质、痰湿质患者中的泌尿系结石成分以二水磷酸氢钙、一水草酸钙结石为主,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感染性成分结石患者以湿热质多见,而非含感染性结石患者以痰湿质多见。各常见体质类型中,气虚质、痰湿质患者中的泌尿系结石成分以非含感染性结石为主,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以湿热质、痰湿质两者最多,其中男性患者以湿热质为主,女性患者则以痰湿质、湿热质为主;二水磷酸氢钙、一水草酸钙结石患者偏向痰湿质;含感染性结石成分结石患者偏向湿热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50例,正常健康者50例,两组均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软件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辨识,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同时对冠心病各中医体质类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冠心病患者中偏颇体质者145例,偏颇体质类型出现的频率依次为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其中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阳虚质为主要偏颇体质类型,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阳虚质可能为冠心病人群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阳性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光明中医》2021,36(20)
目的 探讨河南省濮阳地区社区老年人中医体质类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旨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预防提供合适的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 以参加2019年濮阳市黄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3272名老年人(≥65岁)为研究对象,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体质分型,并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NAFLD患者与非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01);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患者BMI值大于非患者;痰湿质患病风险远高于平和质(OR=4. 54,95%CI=3. 46~5. 96,P 0. 001),气郁质患病风险也高于平和质(OR=1. 67,95%CI=1. 11~2. 50,P 0. 05)。结论 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分型与NAFLD存在相关性,其中痰湿质、气郁质是老年人患NAFLD的高危体质。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进行中医体质干预,改善偏颇体质,恢复个体健康生理状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数据指标,根据《中医体质量表》判定体质类型并观察其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平和质、兼夹体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特禀质,其中兼夹体质以痰湿兼血瘀质为主。男性痰湿质、湿热质明显高于女性,女性血瘀质、兼夹体质明显高于男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年龄层次的体质类型分布中,21~50岁年龄段以痰湿质、温热质居多,51~60岁以痰湿质、血瘀质居多,61~70岁及〉70岁年龄段则以血瘀质、兼夹体质居多。结论: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是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偏颇体质类型,在其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加强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人群的辨识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的中医体质、证候分布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中医科、肾内科、内分泌科就诊的268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进行体质问卷调查并根据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诊断,统计患者体质类型分布和中医证候分布,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268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体质类型主要以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为主;证候类型主要以阴虚热盛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湿热困脾证、血瘀脉络证为主;主要体质类型与证候类型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是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其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类型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毕兵  王茜  吴礼贤 《河南中医》2020,40(5):767-769
目的:观察四川省自贡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omocysteine,HCY)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建立治未病同健康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514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人群填写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的情况,搜集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查,探讨中医体质分布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514例高HCY血症人群中,主要以痰湿质(28.2%)、血瘀质(17.1%)、湿热质(14.8%)、阴虚质(12.3%)为主,男性体质分布以痰湿质(32.2%)、血瘀质(16.9%)、湿热质(14.2%)、气虚质(11.2%)为主,女性体质分布以痰湿质(23.9%)、血瘀质(17.4%)、湿热质(15.4%)、阴虚质(14.6%)为主。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阴虚质的年龄、舒张压、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质年龄水平高于其他3种体质,湿热质年龄水平最低(P<0.05);血瘀质舒张压高于其他3种体质(P<0.05),湿热质三酰甘油含量高于其他3种体质(P<0.05)。痰湿质、血瘀质高HCY人群与饮酒有显著相关性(P<0.05),湿热质高HCY人群与高血压有显著相关性(P<0.05),痰湿质、阴虚质高HCY人群与血脂异常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痰湿质、血瘀质、湿热质、阴虚质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主要体质,男女体质分布有差异,不同体质相关的危险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