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动物口服六味银杏胶囊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反应。方法采用最大给药量法测定小鼠口服六味银杏胶囊的急性毒性;以20.0,10.0,5.0 g生药.kg-1.d-13个剂量的六味银杏胶囊(相当于临床用量68、34、17倍)灌胃SD大鼠,连续24周,观察服药24周及停药4周后,大鼠的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组织病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小鼠1天内口服六味银杏胶囊最大给药量为190.0 g生药/kg,相当于临床用量的700倍。长期毒性实验中,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一般状况,体重增长,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主要脏器系数,肉眼观察及镜下组织形态学观察均无明显差异或异常。结论六味银杏胶囊临床用药范围内应用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连续灌胃6个月对大鼠的毒性反应。方法选用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新风胶囊(3.0 g浸膏/kg,9.0 g浸膏/kg,27.0 g浸膏/kg)组和溶媒对照组,每组20只。灌胃给予相应浓度药物,每天1次,连续6个月。除观察一般状况外,于给药后3个月、6个月、恢复15 d后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相关指标,处死大鼠,摘取主要脏器,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新风胶囊各剂量组大鼠一般状况、体质量、摄食量均无明显变化;血液学、血液生化学个别指标虽有所改变,但属正常生理范围的波动;肺脏、脾脏系数变化虽有统计学意义,但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未发现病理组织学改变。结论新风胶囊长期用药对大鼠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3.
核桃油毒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的:观测核桃油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方法:急性毒性采用bliss法测定核桃油的LD50。长期毒性选用6周~8周健康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面分为3组:核桃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以13g/kg以4.3g/kg灌胃。每天一次,对照组以1mL/kg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每天给药一次,连续12周。每天均需观察动物一般行为活动、进食量,并在给药期间每隔2周观察动物体重变化。最后一次给药后24h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肝复康片长期给药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确定无毒反应剂量,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及肝复康片高、中、低[18.50、6.15、2.05g(生药)/(kg.d)]3个剂量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每天灌胃给药,共给药26周,并进行恢复期观察。结果:各给药组的血液学、生化学、脏器指数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病理学检查:对照组及各给药组均有少数动物肺组织切片出现异常,但与对照组相比,各给药组均未出现相关毒性病理改变。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大鼠口服肝复康片26周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的剂量为18.50g(生药)/(kg.d),该剂量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的74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失笑散的急慢性毒理反应。方法急性毒理实验,取ICR小鼠20只,以80g/kg的黄芪失笑散3次/d灌胃后,观察小鼠2周内的急性毒性反应。慢性毒理实验,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黄芪失笑散40g/kg、13.3g/kg、4g/kg)和对照组(给生理盐水2ml/100g),连续灌胃给药12周后处死50%大鼠,恢复2周后处死另50%大鼠,观察大鼠的慢性毒性反应。结果急慢性毒理实验均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各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芪失笑散是一种低毒的中药制剂,用于临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裙带菜膳食纤维的性能及毒理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裙带菜膳食纤维的常规成分和功能性进行分析,采用动物试验初步探讨裙带菜膳食纤维的毒理学性质。 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3在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教研室完成。①急性毒性试验选取清洁级2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裙带菜膳食纤维823,1727,3628,7619,16000mg/kg剂量组,12只/组。每组分别用裙带菜膳食纤维配成悬浮液喂养,各组剂量分别为823,1727,3628,7619,16000mg/kg体质量。给药后连续观察7d,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且无一例死亡,因受药物浓度和给药体积的限制,找不出引起大鼠死亡的剂量,无法测出裙带菜膳食纤维的半数致死量。故每天以最大耐受剂量16000mg/kg分4次灌服,灌胃后即刻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学活动情况,连续7d。②亚慢性毒性试验选取清洁级8周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裙带菜膳食纤维600,1500,3000mg/kg剂量组,20只/组。裙带菜膳食纤维各剂量组分别给予裙带菜膳食纤维配成悬浮液600,1500,3000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2周。③裙带菜膳食纤维由湖南农业大学基础兽医教研室自行研制。④裙带菜膳食纤维制备工艺流程:裙带菜→清洗→碱液浸泡(pH12,40℃)→过滤→漂洗至中性→酸液浸泡(pH2,60℃)→漂洗至中性→漂白→漂洗→干燥(60℃)→粉碎→成品。⑤用酶→重量法分析法检测膳食纤维含量;用常规分析方法检测裙带菜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灰分,淀粉,钙、磷含量及其膨胀力与持水力。用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对裙带菜膳食纤维进行毒理学评估。 结果:急性毒性试验选取SD大鼠60只,亚慢性毒性试验选取SD大鼠8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裙带菜膳食纤维基本成分与功能性指标检测结果:裙带菜中膳食纤维含量达89.85%;裙带菜膳食纤维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都很低,分别为0.85%,0.06%,0.57%,同时具有较高的膨胀力(23mL/g)和持水力(13.65%)。②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裙带菜膳食纤维的半数致死量都大于1.6&;#215;10^4mg/kg。③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裙带菜膳食纤维600,1500,3000mg/kg组大鼠的血液学指标、血清蛋白等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裙带菜膳食纤维3000mg/kg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出现明显降低趋势(P〈0.05)。 结论:裙带菜膳食纤维属于无毒级,未发现致突变作用,长期食用安全,具有一定的降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作用,是一种值得开发的优质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金衡灵急性毒性和反复给药毒性。方法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小鼠最大耐受量(MTD)灌胃法,观察给药后小鼠毒性反应。反复给药毒性试验分为0.48,1.04,1.60g/kg体重三个给药组(分别相当于临床患者用量的30、65和100倍)及溶剂对照组,对大鼠连续灌胃30d,观察其一般状况、血液、生化、病理及组织学等变化。结果小鼠MTD〉1.92g/kg体重;大鼠连续给药后,一般情况良好,体重、食物利用率、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血常规和白细胞分类及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中药金衡灵对小鼠及大鼠无急性和反复给药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腰痛宁胶囊超细粉碎前后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5/07在承德医学院机能实验室完成。采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探讨腰痛宁胶囊超细粉碎前后的镇痛作用。①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取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40,20mg/kg组;普通腰痛宁胶囊40,20mg/kg组;消炎痛组10mg/kg和生理盐水组(等容量给药),各组灌胃给药,给药体积为20mL/kg,分别测定给药前、给药后0.25,0.5,1,2h的痛反应潜伏期。②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取小鼠60只,分组、剂茸及给药方法同①,给药15min后每鼠注射乙酸溶液,5min后计算药物对扭体反应的抑制率。③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镇痛作用的ED50:取小鼠200只,分别灌胃给药。计算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普通腰痛宁胶囊镇痛作用ED50及95%CI。结果:所用实验动物320只小鼠全部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无脱失值。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采用热板法时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和普通腰痛宁胶囊高、低剂量组小鼠舔后足时间明显延长,作用持续时间在2h以上,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与普通腰痛宁胶囊等剂量组间比较,小鼠舔后足时间亦有所延长。②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与普通腰痛宁胶囊等剂量组间比较,各个时间段内小鼠扭体次数均明显减少,且超微细粉组起效更快。结论:超微细粉腰痛宁胶囊较普通腰痛宁胶囊具有更强的镇痛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国丽  车光升  姜源  董瑶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9):182-183,186
背景:在血管性痴呆时,脑组织缺血、缺氧,能量消耗,神经元代谢异常,三磷酸腺苷生成减少,细胞内外离子环境的紊乱等导致突触结构破坏。可能引起单胺神经递质的释放异常。 目的:观察参麻益智胶囊干预的多发性脑梗塞引起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单胺递质含量的变化,分析其对血管性痴呆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病生研究室。 材料:Wistar种系大鼠96只。鼠龄为8-12个月,体质量为270-500g,雄雌各半。 方法:实验于2001—04/07在辽宁中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病理生理研究室完成。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每组大鼠16只,雄雌各半。其中5组采用Wistar大鼠颈内动脉注入凝血栓子的方法,制作出多发性脑梗塞引起的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参麻益智胶囊3.2g/kg,1.6g/kg,0.8g/kg剂量组(参麻益智胶囊由人参、天麻等总提取物组成。每克药粉含生药2.7g。由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提供。),阳性药对照组。痴呆对照组;未造模动物为正常对照组。对参麻益智胶囊各剂量组分别施以相应剂量的参麻益智胶囊灌胃;阳性药对照组应用喜得镇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片灌胃。剂量为1mg/kg;痴呆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动物在造模后1周开始给药,1次/d,连续给药6周。应用高教液相色谱法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 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吲哚乙酸、高香草酸和5-羟色胺的含量.并进行组间对比。 结果:实验动物由于自身体质和环境改变等原因死亡9只。最后进入结果分析的实验动物为87只。痴呆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0.40&;#177;0.23),(0.70&;#177;0.14)ng/g,t=2.712,P〈0.01],而参麻益智胶囊3.2,1.6g/kg剂量组大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高于痴呆对照组大鼠[(0.57&;#177;0.09),(0.58&;#177;0.19),(0.40&;#177;0.23)ng/g,t=2.211,P〈0.05]。尽管其含量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参麻益智胶囊0.8g/kg剂量组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48&;#177;0.23)g/kg,t=2.213,P〈0.05],但仍略高于痴呆对照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大鼠[(0.41&;#177;0.19)ng/g]。其他神经递质间差异不明显。 结论:痴呆大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降低,而参麻益智胶囊具有升高痴呆大鼠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参麻益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可能与其提高脑组织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风湿镇痛胶囊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药物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LD50)。结果:以0.2ml/10g/日(生药量)的剂量小鼠灌胃给药,得出小鼠LD50=1996mg/kg。结论:风湿镇痛胶囊按正常剂量用药具有相对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复方鸡骨草胶囊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复方鸡骨草胶囊对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所致小鼠急硅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6-01/03在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实验室完成。取健康成年昆明种系小鼠14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2组,每组12只。分为2个实验,四氯化碳和D-半乳糖胺肝损伤实验均设6个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鸡骨草胶囊组、复方鸡骨草胶囊12.96g/kg,6.48 g/kg,3.24 g/kg组。鸡骨草胶囊组和复方鸡骨草胶囊12.96g/kg,6.48 g/kg,3.24 g/kg组分别灌胃给予鸡骨草胶囊14.47 g/kg和复方鸡骨草胶囊(鸡骨草胶囊的升级产品,由鸡骨草、茵陈、栀子、三七、牛黄、白芍等多种中草药配伍组成)12.96。6.48,3.24 g/kg,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5 d。5 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1 g/L的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10 mL/k或腹腔注射D-半乳糖胺800 mg/kg,禁食,16 h后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144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四氯化碳和D-半乳糖胺肝损伤2个实验中,鸡骨草胶囊组和复方鸡骨草胶囊12.96g/kg,6.48 g/kg组小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0.01)。鸡骨草胶囊和复方鸡骨草胶囊各剂量组肝组织受损程度显著轻于模型组(P〈0.05—0.01),复方鸡骨草胶囊各剂量与鸡骨草胶囊的效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复方鸡骨草胶囊对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引起的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保肝效应和鸡骨草胶囊相当.  相似文献   

12.
背景:参乌胶囊是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理研究室自行研制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的纯中药制剂,对多种拟痴呆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目的:观察拟杭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H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变及参乌胶囊对其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地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物研究中心。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硝基丙酸(3-nitropropionic acid,3-NPA)模型组,参乌胶囊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组,氟哌啶醇组。每组10只。在实验进行中,正常对照组死亡1只,3-NPA模型组和参乌胶囊小剂量组各死亡2只,氟哌啶醇组死亡3只,考虑死亡原因为吸人性窒息。干预:3-NPA模型组用3-NPA 20mg/kg对SD大鼠隔日腹腔注射1次,共20d,建立拟HD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参乌胶囊小剂量(0.45g/kg)组,中剂量(0.9g/kg)和大剂量(1.8g/kg)组大鼠给予参乌胶囊连续灌胃25d。氟哌啶醇组自造模当日起给予氟哌啶醇,起始剂量为100μg/(kg&;#183;d),隔日递增,直至1000μg/(kg&;#183;d)。主要观察指标: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的游出时间和距离;在避暗实验中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海马处胆碱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大鼠海马CA4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细胞数量及细胞面积。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中,HD模型大鼠游出时间和距离明显延长,参乌胶囊小和中剂量组较3-NPA模型组游出时间分别缩短24.01%和32.64%,游出距离显著缩短。避暗实验中,3-NPA模型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动物进入暗箱的潜伏期显著缩短,参乌胶囊中、大剂量组较3-NPA模型组动物进入暗箱的潜伏期明显延长。海马处,3-NPA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ChAT活性明显降低,参乌胶囊大剂量组和氟哌啶醇组较3-NPA模型组动物ChAT活性显著性增高(P&;lt;0.01)。海马CA4区,3-NPA模型组动物GDNF阳性细胞的表达减少,阳性细胞总面积减少。而参乌胶囊中剂量组对于此区GDNF阳性细胞的表达明显具增强作用。结论:拟杭廷顿病模型大鼠存在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参乌胶囊可明显改善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3.
背景:骨蚀宁胶囊是丁锷教授在长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有效方剂。目的:观察骨蚀宁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相关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只白兔为正常对照组,余90只白兔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加甲强龙的方法成功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骨蚀宁低剂量组[0.47g/(kg·d)]、中剂量组[1.41g/(kg·d)]、高剂量组[4.23g/(kg·d)]及模型组和对照组[仙灵骨葆1.92g/(kg·d)],分别于用药后4,8,12周检测各项指标。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各时段血浆血栓素B2、GMP-140和血栓调节蛋白水平与均显著高于其他组,6-keto-PGF1α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或P〈0.05)。随骨蚀宁治疗时间的延长,血栓素B2、GMP-140和血栓调节蛋白水平逐渐降低6-keto-PGF1水平逐渐升高;中剂量组较低、高剂量组及对照组作用更加明显(P〈0.01,或P〈0.05)。提示1.41g/(kg?d)剂量骨蚀宁胶囊改善兔股骨头局部组织瘀血状态,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褪黑素对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并了解其是否有剂量依赖性。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实验室进行。取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褪黑素0.25.0.5,1.0ms/kg组5组(n=8)。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每天固定时间灌胃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酒的摄入量为10g/ks),连续12周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②造模成功后褪黑素各剂量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褪黑素0.25,0.5,1.0mg/(kg&;#183;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2.5mL/kg体积分数为0.02的乙醇,连续28d。③给药后颈椎脱臼处死大鼠,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检测大鼠肝匀浆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水平。结果:4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有大量纤维组织沉积,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脂肪变性。褪黑素1.0mg/ks组纤维组织沉积减少,仅有少量炎症细胞的浸润。②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褪黑素0.25,0.5,1.0mg/ks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0.01),剂量越大,效果越好。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褪黑素0.25,0.5,1.0mg/kg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剂量越大,效果越好。结论:褪黑素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观察益骨胶囊治疗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结构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于2003—01/2004—06在暨南大学完成。32只SD雌性大鼠,通过卵巢切除术诱导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打开腹腔,找到卵巢后并不切除)、模型组、益骨胶囊高、低剂量治疗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术后12周开始灌胃,1次/d,12周为1个疗程。假手术组、模型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11.6mL/kg灌胃;益骨胶囊低剂量组、益骨胶囊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低、高剂量益骨胶囊溶液11.6mL/kg灌胃,益骨胶囊低剂量组为1.16g/100g(含生药1.0g/mL),益骨胶囊高剂量组为3.48g/100g(含生药3.0g/mL),全部大鼠在处死前第14,13,3,2天,分别给予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2.5mg/kg和钙黄绿素5mg/kg,在骨表面形成黄色和绿色两层双荧光标记,以动态观察2次注射期间骨形成的情况。术后24周处死全部大鼠,取胫骨近端经处理制作骨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进行骨小梁结构基本参数测算及定量分析;取股骨远端经处理制作骨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测定星体积。结果:①益骨胶囊高剂量组骨小梁面积、宽度、数量、连接点数略低于或接近假手术组,高于模型组;益骨胶囊剂量组骨小梁分离度小于模型组,大于假手术组;益骨胶囊高、低剂量组骨小梁游离末端数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近。②骨矿化沉积率: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94&;#177;0.21),(1.49&;#177;0.14)μm/d,P&;lt;0.01],益骨胶囊低剂量组略低于模型组[(1.69&;#177;0.148),(1.94&;#177;0.21μm/d,P&;lt;0.05],高剂量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1.76&;#177;0.13),(1.49&;#177;0.14)μm/d,P&;lt;0.01]。③星体积: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组[(0.1478&;#177;0.0211),(0.0729&;#177;0.0169)mm^3,P&;lt;0.01],益骨胶囊高、低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0.0618&;#177;0.0153),(0.0818&;#177;0.0160),(0.1478&;#177;0.0211)mm^3,P&;lt;0.01]。结论:益骨胶囊能明显改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小梁结构,降低星体积,缩小骨小梁间隙,提高骨形成速率的同时降低骨吸收速率,最终增加骨量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神经肽Y及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分析以去痰活络为治则的健脑制剂健脑宁改善其记忆障碍的可能途径。 方法:实验于2000-07/2003—02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临床药理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4月龄SD大鼠152只,取150只随机分为多发性脑梗死、中动脉脑梗死、去脑膜毛细血管造模大鼠各50只,每组模型随机再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健脑宁11.25,3.75,1.25g/(kg&;#183;d)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余2只用于取血,配制血栓水溶液。健脑宁胶囊(由天麻、人参叶、枳壳等组成,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00205),实验时将药物用5g/L消毒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成混悬液。150只大鼠在无菌条件下采用由颈总动脉向颈内动脉注入同种动物血栓、结扎颈外动脉由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线再灌注、开颅去皮质毛细血管的方法制造了3种实验性记忆功能减退实验动物模型,对照组均为假手术。术后对照组、模型组喂饲5以消毒羧甲基纤维素钠,健脑宁11.25,3.75,1.25g/(kg&;#183;d)剂量组,给生药剂量分别为11.25,3.75,1.25g/(kg&;#183;d),用5g/L消毒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给药体积均为10mIAg体质量。连续给药4周,麻醉取血,分离血浆,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中动脉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去皮质毛细血管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神经肽Y及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结果:每个模型组均取模型组9只,健脑宁11.25g/(kg&;#183;d)剂量组8只,3.75g/(kg&;#183;d)剂量组9只,1.25g/(kg&;#183;d)剂量组8只,对照组9只;剔除手术过程中死亡或造模不成功大鼠21只,最终129只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4周后,多发性脑梗死、去脑膜毛细血管、中动脉脑梗死正常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白细胞介素6含量和血浆、海马,脑皮质、下丘脑组织中神经肽Y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②多发性脑梗死、去脑膜毛细血管、中动脉脑梗死健脑宁11.25g/(kg&;#183;d)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6含量和血浆、海马、脑皮质、下丘脑组织中神经肽Y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③多发性脑梗死、去脑膜毛细血管健脑宁3.75g/(kg&;#183;d)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海马、脑皮质、下丘脑组织中神经肽Y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含量明显升高(P〈0.05~0.01)。④去脑膜毛细血管健脑宁1.25g/(kg&;#183;d)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中动脉脑梗死大鼠血浆、下丘脑组织中神经肽Y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0.01)。 结论:健脑宁能调节3种脑缺血实验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神经肽Y的含量可能是其具有改善脑缺血模型大鼠记忆功能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脂代谢紊乱是多种疾病的根源,筛选安全有效的降脂组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葛根素和精氨酸组合物对大鼠脂代谢的影响。设计:分组对照的观察性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和生化科。材料:实验于2004—05/08在解放军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和生化科完成。将8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雌、雄各10只。方法:通过自由进食观察不同剂量(0、0,93,1.39和185g/kg)的葛根素和精氨酸组合物对大鼠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血液学指标。②体质量变化和食物利用率。③主要脏器系数的变化。④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第2周开始两种性别的动物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93g/kg剂量雌性大鼠和对照组血液中胆固醇分别为(1,63&;#177;0,20),(1,29&;#177;0.23)mmol/L,雄性大鼠和对照组分别为(1,75&;#177;0,13)和(1.31&;#177;0.19)mmol/L,雌、雄性大鼠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6.43,6.58,P&;lt;0.05)。3个剂量组脂肪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则显著降低。结论:该组合物可显著降低实验大鼠的体质量、食物利用率、胆固醇和脏器脂肪比值,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8.
腹泻康对脾虚泄泻证大鼠免疫和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腹泻康对脾虚泄泻证模型大鼠一般状态、免疫、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脾虚泄泻证的防治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6/08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药理与毒理研究室完成.健康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7组,即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0.5g/kg组、葛根芩连丸0.75g/kg组、腹泻康1.6,0.8,0.4g/kg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造模:按20mL/kg灌服20%番泻叶浸剂,1次/d,连续7d。在灌服3d后,禁食不禁水32h,由肛门(深入8cEn)注入80g/L的乙酸0.5niL,捏紧大鼠肛门,倒提20s.造模同时每天在给20%番泻叶浸剂4h后给予相应药物治疗7d,第8天检测大鼠稀便率(稀便粪粒数/总粪粒数);胸腺指数(胸腺质量/体质量)、脾脏指数(脾脏质量/体质量):血清D-木糖含量、淀粉酶活性、琥珀酸脱氢酶比活性。结果:实验大鼠7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一般症状:给予药物治疗的各组均较对照组精神好转,食欲增强,稀便减少。②大鼠稀便率:给予药物治疗的各组均较模型组稀便率明显降低,其中葛根芩连丸0.75g/kg组、腹泻康1.6g/kg剂量组效果最显著。③大鼠体质量:实验后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0.5g/kg组、葛根芩连丸0.75g/kg组、腹泻康1.6,0.8,0.4g/kg剂量组均较对照组体质量明显下降,且这6组大鼠实验后体质量均较实验前降低。但高剂量组在5,6d和低剂量组在6d与对照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彭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给予药物治疗的各组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9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淀粉酶活性和琥珀酸脱氢酶比活性:模型组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柳氮磺胺吡啶0.5g/kg组、葛根芩连丸0.75g/ks组和腹泻康1.6,0.8,0.4gc/kg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腹泻康对脾虚泄泻证大鼠的免疫和消化吸收功能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中腹泻康1.6g/kg剂量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解毒通络方对脑缺血损伤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6/07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实验室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神经药理试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清洁级SD大鼠1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硝普钠降压法复制SD大鼠拟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脑心通组和解毒通络方1.85g/1kg,3.7g/kg和7.4g/kg组。每组各20只。脑心通组和解毒通络方1.85g/1kg,3.7g/kg和7.4g/kg组分别灌胃给予0.084g/mL的脑心通胶囊混悬液、1.85g/kg,3.7g/kg和7.4g/kg的解毒通络方(由栀子、黄芪、丹参等组成)稀释液5.0mL/kg。正常组与模型组同样按照5.0mL/kg的体积每日用纯净水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通过变换平台位置对大鼠空间定向能力(探索阶段)及再学习能力(再学习阶段)进行评价。比较潜伏期和平均速度。 结果:进入结果分析6组大鼠共92只。①在探索阶段。模型组的潜伏期时间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解毒通络方3.7g/kg和7.4g/kg组与模型组比较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平均速度显著降低(P〈0.01)。解毒通络方1.85g/kg组与模型组比较平均速度显著提高(P〈0.05)。②在再学习阶段。模型组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P〈0.01)。解毒通络方3.7g/kg和7.4g/kg组则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模型组平均速度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同时解毒通络方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平均速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 结论:解毒通络方3.7g/kg。7.4g/kg组的疗效比较明显。在大鼠寻找平台平均潜伏期的缩短和平均速度的提高上都表现出显著的药物治疗作用;而1.85g/kg组的疗效则主要体现在提高平均速度上。提示解毒通络方能够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空间探索与定向能力。提高其学习与再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甘草酸单铵体内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甘草酸单铵体内抗病毒活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积累毒性试验,阴道急性毒性试验及阴道刺激试验。结果:急性毒性试验LD50为400mg/kg,LD50为300mg/kd。积累毒性试验LD50为300mg/kd.d,LD50为200mg/kd.d。阴道急性毒性试验按250mg/只应用无局部毒性反应。按250mg/只日应用,阴道粘膜局部无刺激作用和毒性反应。本研究为MAG的动物体内抗病毒治疗剂量提供了安全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