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低氧对家兔心脏成纤维细胞 (CFs)增殖与表型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培养家兔 CFs,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中度低氧组和重度低氧组 ,以四唑盐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细胞内肌动蛋白 α- actin的表达。结果 :中度低氧组 MTT的 4 90 nm吸光值 (A4 90 nm)为 0 .4 6± 0 .0 5较对照组 (0 .37± 0 .0 4 )显著增加 (P<0 .0 5 ,n=8) ,而重度低氧组 A4 90 nm值为 0 .31± 0 .0 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5 ,n=8)。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 ,对照组 CFs内无明显的 α- actin表达 ,荧光值为 112 7± 12 0。中度低氧组细胞内 α- actin表达显著增加 ,荧光值为 16 72± 193,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 (P<0 .0 5 ,n=4 )。重度低氧组细胞内 α-actin表达较少 ,荧光值为 135 5± 2 31,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 (P>0 .0 5 ,n=4 )。结论 :中度低氧促进家兔 CFs增殖 ,并且出现肌成纤维细胞的表型特点 ,而重度低氧具有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
皮一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ehymaltransition,EMT)原本是胚胎学的概念。内外胚层——主要是外胚层的细胞迁移到内外胚层问,形成星网状的组织,称为间充质(mesenchyme),我国病理学界习惯翻译为问叶组织。问充质细胞呈梭形、星芒状等,细胞问连接疏松,便于细胞的迁移。起源于间充质细胞的中间丝多为波形蛋白(vimentin),或许与适应细胞的迁移需要有关。间充质形成真皮、结缔组织、骨骼、肌肉、心血管、淋巴系统、肾脏等组织器官。很多器官的组分,如脊髓的后根节、肾上腺的髓质、生殖腺体的发生等等都要经过长距离的细胞迁移。所以EMT是胚胎学必要的机制之一[1]。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生成素(ANG)在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葡萄胎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表达的差异性,探讨ANG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28例、葡萄胎组织26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14例(其中侵蚀性葡萄胎1例、绒毛膜癌12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1例)中ANG蛋白的表达以及定位情况。结果:ANG蛋白在人正常早孕绒毛组织、葡萄胎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少量表达于细胞核;ANG阳性表达率葡萄胎组(100.0%)高于正常早孕绒毛组(60.7%)(P0.05)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85.7%)(P0.05),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高于正常早孕绒毛组(P0.05)。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ANG阳性表达率在年龄≥40岁组(83.3%)高于年龄40岁组(75.0%)(P0.05);临床分期晚期组(Ⅲ、Ⅳ期)(88.9%)高于早期组(Ⅰ期、Ⅱ期)(80.0%)(P0.05);FIGO预后评分高危组(87.5%)高于低危组(83.3%)(P0.05)。结论:ANG在GTD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且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晚期、高危患者表达增高,表明ANG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GTD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4.
Castleman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通过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等方法对Castleman病进行研究,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7例Castleman病中5例为透明血管型,表现为增生的淋巴结内均匀的分布着大小相近的小淋巴滤泡;滤泡生发中心变小,其内可见泡状核的滤泡树突状细胞,有透明变性的小动脉穿入;外套层明显增厚,小淋巴细胞呈同心圆排列于血管周围,形成特征性的“洋葱”样同心圆结构,类似胸腺小体;滤泡间毛细血管增加,可有玻璃样变和纤维化;淋巴窦大部分消失或全部消失。2例浆细胞型特点是滤泡间大量的成熟浆细胞增生,有淋巴窦消失改变,滤泡内的毛细血管穿入,“洋葱”样改变不明显,滤泡间可见PAS染色阳性的无定型的嗜酸性物质沉积。其中1例浆细胞型部分区域淋巴细胞显著增生,弥漫成片,免疫组化显示κ链限制性表达,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显示IG受体阳性,表明已转化为B细胞淋巴瘤。结论Castleman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诊断时要与反应性滤泡性增生、淋巴瘤等进行鉴别,并注意是否发生淋巴瘤等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抗凋亡基因BAG-1在多种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并讨论其意义。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DAKO Envision法检测食道癌、胃癌、直肠癌及正常组织中BAG-1的表达。结果 食道癌、胃癌及直肠癌组织中BAG-1的表达比其对应的正常组织为高(P〈0.01)。结论 BAG-1在消化道肿瘤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织,提示BAG-1表达可能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如何培养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培养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是研究生学习期间面临的实际问题。认为从7个方面加强培养可能会有较好的效果。这7个方面分别是:搜集和分析科学信息能力;提出科学问题能力;针对科学问题提出假说并设计出解决方案的能力;熟练运用基本实验技术完成实验方案能力;分析结果得出科学结论能力;阐述结论的科学意义能力;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浆母细胞淋巴瘤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罕见亚类.我国对浆母细胞淋巴瘤的报道多为个案报道,缺乏对其共性的研究.为了探求我国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方法:对10例浆母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情况,用原位荧光杂交法检测MYC基因的易位和扩增.结果:浆母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结外器官,发现时即为临床晚期,生存期短;其发病和HIV感染或免疫抑制无明显相关性.其EB病毒感染率为50%.免疫组化结果不常具有B淋巴细胞标记,但生发中心后表型常为阳性.MYC易位发生率为10%,扩增的发生率为10%.结论:我国浆母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免疫状态正常的患者.HIV感染鲜有阳性,EBV感染率略低,存在MYC基因异常但发生率较低(约20%),但其高度侵袭性的淋巴瘤的特性、病理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和临床表现与西方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BAG-1,P73,P16在食管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讨论其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5/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病理教研室实验室完成。利用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DAKOEnvision法检测食管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BAG-1,P73,P16的表达。结果:组织芯片中BAG-1,P73,P16在胞核,胞浆均有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以胞核为主,但随着病变在胞浆中表达逐渐增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比食管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高(P<0.001),而P16的表达正好相反(P<0.001)。BAG-1,P73,P16的阳性率在Ⅰ级和Ⅱ,Ⅲ级食管鳞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AG-1,P73,P16表达的变化提示其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鉴于病理学实习考核的特点,对多媒体考核方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制作多媒体考试题库和课件,经过实践,具有省时、省力、保护标本、保证考试公平、准确等许多优点,多媒体考核的方式可以代替传统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0.
乳房恶性肿瘤以腺癌最为常见。而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十分罕见,仅占乳腺癌的0.07%-0.6%。我院于1986-2002年共收治3例乳腺鳞状细胞癌,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例,均为女性,年龄为30-65岁,平均50岁,本组1例未婚,2例生育1胎母乳喂养。本组术前2例诊断为乳腺癌,另1例入院时检查左乳囊性肿块,经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