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了解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治疗1~4年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随机分配至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每周治疗3次,每次4小时;观察时间6个月;利用SF-36量表调查不同透析方式对患者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1)、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健康变化(HT)方面的影响,评价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后3组患者SF-36量表PF、RP、BP、GH、RE、MH六项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要优于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透析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某精神特色综合性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某精神特色综合性医院MHD患者116例,收集透析前MHD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病人健康问卷(PHQ-9)分别评估MHD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MOS SF-36)评估MHD患者的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I)、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8个维度及健康变化(HT),将PF、RP、BP及GH相加为躯体成分(PCS)评分,将VI、SF、RE及MH相加为心理成分(MCS)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焦虑和抑郁状态MHD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pearman法分析MHD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HD患者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16.38%和34.48%,焦虑合并抑郁检出率为14.66%;有无焦虑MHD患者MOS SF-36量表RP、GH、RE以及MC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抑郁MHD患者MOS SF-36量表PF、RP、BP、GH、RE以及PC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HD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MOS SF-36量表PF、RP、BP、RE、PCS及MCS评分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特色综合性医院MHD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对其生活质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Graves病(GD)患者在接受131I治疗一年后疾病影响程度及生活质量状况.方法 纳入GD患者376例.患者自愿接受131I治疗,建立随访档案,分别在接受131I治疗前、治疗后第6月、12月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P)、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及生活质量问卷(QLS)进行评估.结果 失访57例,319例完成随访.131I治疗前、治疗后6月及12月各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均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后SAS、SDS、SDSS、SIP总分及各因子分评分降低(F=8.561 ~ 1080.317,P<0.001),SF-36量表总分与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12月与6月相比,SAS、SDS、SDSS、SIP总分、SIP因子分SD-Ⅱ、SR、W与SF-36因子分RP、BP、VT、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P因子分SD-Ⅰ、HM、RP与SF-36总分及因子分PF、GH、RE、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P因子分SD-Ⅰ、HM、RP较6月时高(P<0.05),而SF-36总分及因子分PF、GH、RE、MH较6月时低 (P<0.05);治疗后6月、12月时不同临床结局组各量表总分及SIP因子分SD-Ⅰ、SD-Ⅱ、SR、W、RP与SF-36因子分PF、RP、BP、GH、VT、SF、RE、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6.870~143.79,F12=13.956~837.184,P<0.001),SIP量表HM因子分在6月与12月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1.733,P6=0.142;F12=2.015,P12=0.092).治疗后6月与12月时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F-36总分及因子分PF、RP、VT、SF、RE、MH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20~ 82.791,P≤0.001);因子分BP、G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90、2.652,P=0.051、0.072).结论 GD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131I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但社会心理状况改善并不理想,关注GD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是提高GD患者愈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对骨质巯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OVCF患者1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50例(保守组),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50例(手术组),使用生活质量36问卷(SF-36)量表从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健康状况(GH)、精力(Ⅵ)、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8个维度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测评,采用视觉直观模拟量表(VAS)对2.组治疗后疼痛症状进行对比.结果 保守组在PF、RP、RE、BP 4个纬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OVCF,中期生存质量高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和干扰素对于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联合干扰素的治疗组和单用干扰素的对照组,应用SF-36、CLDQ、慢性肝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结果:在SF-36量表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在RP、BP、VT领域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在RP领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BP领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CLDQ量表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在AS、FA、SS领域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在AS领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FA、SS领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慢性肝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在肝经领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络领域,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在肝经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在肝络领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联合干扰素治疗能提高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背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随着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国内每年接受该手术的患者逾30 000例,且数量持续增加。既往医生对术后患者更多的关注其生理指标的康复效果,而忽视了患者心理康复的相关问题。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中年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单一手术组行OPCAB的中年患者3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术后6~18个月是否能够达到运动标准分为运动组(144例)和对照组(204例)。于术后6个月和18个月分别测定患者的射血分数(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应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进行测评,记录生理机能(PF)、生理角色限制(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角色限制(RE)、心理健康(MH)、生理健康内容(PHC)、心理健康内容(MHC)评分及SF-36总分,比较两组间术后6个月及术后18个月各指标间有无差异。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间EF、LVEDD、PF评分、RP评分、BP评分、GH评分、VT评分、SF评分、RE评分、MH评分、PHC评分、MHC评分、SF-36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运动组EF、PF评分、RP评分、BP评分、GH评分、VT评分、SF评分、RE评分、MH评分、PHC评分、MHC评分、SF-36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8个月,两组间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运动组术后18个月的EF、PF评分、RP评分、BP评分、GH评分、VT评分、SF评分、RE评分、MH评分、PHC评分、MHC评分、SF-36总分均高于术后6个月,LVEDD低于术后6个月(P<0.05)。结论 达标的运动干预可以明显提升OPCAB后中年患者的HRQOL。  相似文献   

7.
龙英  付春恋 《广州医药》2013,44(2):52-54
目的了解广州市康复出院回归社区照管的精神病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广州市三个社区随机抽取的90例病人进行评估。其中分裂症康复期病人48例(男28例,女20例),情感障碍康复期病人42例(男24例,女18例),从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八个方面对躯体健康及精神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并探讨性别、年龄、婚姻状态、是否伴躯体慢性病等情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男性在PF、GH、VT、RE和MH五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障碍病人生活质量因子GH、VT、SF、RE和MH高于分裂症病人(P<0.05);将所有病人按年龄分为两组:35岁以上病人在PF、RP、BP、GH方面得分少于35岁以下的病人(P<0.05)。结婚病人在GH、VT、SF、RE和MH比单身病人高(P<0.05)。伴躯体疾病病人PF、RP、BP、GH、VT、SF、RE、MH八方面得分均少于不伴躯体疾病患者(P<0.05或P<0.01)。结论病种、性别、年龄、婚姻状态、是否伴躯体慢性病均对社区照管康复期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鹿灵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6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颈椎鹿灵汤加减联合针刺.于治疗前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症状评分、体征评分、VAS评分、SF-36评分变化(包括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神经健康MH、情感职能RE、活力VT、总体健康GH)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体征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RP、PF、BP、SF、MH、RE、VT、GH均显著升高;治疗后,观察组PF、BP、SF、V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鹿灵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颈椎病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法对血液透析(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河南省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维持性HD患者78例(均给予常规HD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41)和对照组(n=37),治疗组配合耳穴贴压法,对照组配合中药足浴法。治疗15周后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开发的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15周后,对照组躯体角色功能(RP)、躯体功能(PF)、躯体疼痛(BP)、生命活力(VT)、情感角色功能(RE)、精神健康(MH)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总体健康感受(GH)和社会功能(SF)评分未降低(P>0.05);治疗组RP、PF、VT、RE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GH、BP、SF、MH评分未降低(P>0.05);且治疗组PF、BP、MH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5周后,对照组生理健康(PCS)评分和心理健康(MC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对照组PCS评分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 耳穴贴压法与中药足浴法对改善HD患者生活质量均有一定效果,且耳穴贴压法在改善PF、BP、MH方面较中药足浴法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应用36题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了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生活质量8个维度的评分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均显著低于常模组;2、SF-36总分、生理功能(PF)、情感职能(RE)、躯体疼痛(BP)分值无关节畸形组显著高于关节畸形组(P《0.01);生理职能(RP)、精神健康(MH)、总体健康(GH)分值无关节畸形组显著高于关节畸形组(P《0.05);3、SF-36总分、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分值病程1年以下组显著高于病程1~5年组(P《0.01),而生理职能(RP)、活力(VT)、躯体疼痛(BP)分值高于病程1~5年组(P《0.05);SF-36总分、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精神健康(MH)分值病程1年以下组显著高于病程5年以上组(P《0.01),而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活力(VT)、躯体疼痛(BP)分值病程1年以下组高于5年以上组(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且与关节畸形及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社区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干预的生命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生命质量基本情况,探讨采取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对该人群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量表)修订中文版对北京中关村社区(干预组)和学院路社区(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前调查,然后对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再次对两组进行SF-36量表调查,评价生命质量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人群生命质量的8个维度中仅有BP和RE得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人群生命质量的PF、BP、VT、SF、RE、MH得分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生命质量的PF、RP、BP、GH、SF、MH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生命质量的PF和RP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可以使老年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在生理、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生命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年龄对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脊柱压缩性骨折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48例,女性组52例;根据不同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40岁组27例、40~60岁组34例、≥60岁组29例。分别采用匹兹堡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文版SF-36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在骨折前、骨折后第4周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骨折后第4周男性组、女性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均高于同组骨折前,组内差异(P<0.05);骨折后第4周,女性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PSQI总分均高于同条目男性组,组间差异(P<0.05)。骨折后第4周男性组、女性组PF、RP、BP、VT、SF、RE 、MH、GH评分,组内差异(P<0.05);骨折后第4周女性组PF、RP、BP、VT、SF、RE 、MH、GH评分均低于同条目男性组,组间差异(P<0.05)。随年龄增长,睡眠质量中除睡眠时间外,其余均总体呈下降趋势;PF、RP、BP、VT、SF、RE 、MH、GH评分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P<0.05);3组除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外,骨折第4周其余睡眠项目指标评分均高于同组同组骨折前,组内差异(P<0.05);除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外,≤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其余睡眠项目指标增值评分呈增加趋势,组间差异(P<0.05)。≤40岁组、40~60岁组、≥60岁组PF、RP、BP、VT、SF、RE 、MH、GH增值评分无明显改变,组间差异(P>0.05)。结论:脊椎压缩性骨折后,男女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总体均下降,以女性更甚;年龄越大,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越差,睡眠质量总体与年龄呈正比,而生活质量在不同年龄阶段改变的差异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探讨其应对策略。方法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50例AIS患者进行评价,并了解不同干预措施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50例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较低,与对照组相比SF-36量表中除生理职能(RP)无显著差异外,生理机能(PF)、情感职能(RE)、社会职能(SF)、身体疼痛(BP)、活力(VT)、精神健康(MH)、总体健康(GH)及QOL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采取支具、手术治疗后患者QOL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青少年AIS患者应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手段并加强早期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杨帆  兰光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3):536-538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36题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了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生活质量8个维度的评分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均显著低于常模组;2、SF-36总分,生理功能(PF)、情感职能(RE)、躯体疼痛(BP)分值无关节畸形组显著高于关节畸形组(P〈0.01);生理职能(RP)、精神健康(MH)、总体健康(GH)分值无关节畸形组显著高于关节畸形组(P<0.05);3、SF-36总分、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分值病程1年以下组显著高于病程1~5年组(P<0.01),而生理职能(RP)、活力(VT)、躯体疼痛(BP)分值高于病程1~5年组(P<0.05);SF-36总分、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精神健康(MH)分值病程1年以下组显著高于病程5年以上组(P〈0.01),而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活力(VT)、躯体疼痛(BP)分值病程1年以下组高于5年以上组(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且与关节畸形及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胃病Ⅲ号复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104例脾胃湿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胃病Ⅲ号和安慰剂治疗,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随访;采用国际通用的SF-36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中药治疗组SF-36量表的8个维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心理健康(MH)]积分以及躯体健康(PCS)、精神健康(MCS)积分均得到了改善;其中治疗后中药治疗组在GH、RE两个维度及PCS改善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随访后在RP、GH两个维度及PCS、MCS改善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1),在BP、VT、SF、RE 4个维度改善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胃病Ⅲ号复方能够改善FD患者近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氟西汀和氟伏沙明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疗效及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氟伏沙明治疗。比较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社会和工作适应状况问卷(W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测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含躯体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与精神健康(MH)8个维度;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WSA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PF、GH、VT、SF、RE与MH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疗效及对其社会功能改善效果优于氟伏沙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3、6个月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测定。结果2组患者训练前HAMA及HAMD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HAMA和HAMD总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HAMA和HAMD总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训练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AMA和HAMD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训练前sF-3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躯体疼痛(BP)、活力(VT)、情感角色(RE)、心理卫生(MH)和总的健康状况(GH)得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社会功能(SF)、躯体功能(PF)和躯体角色(RP)得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6个月后BP、sF和RE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6个月后PF、RP、GH、VT和MH得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P、GH、VT、SF、RE和MH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施行心理干预在改善其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50例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及30例对照组健康人进行心理调查及生活质量评价,对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分析实施心理干预在改善其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几率为40%(20/50),对照组受试者发生焦虑及抑郁的几率为6.6%(2/30)。在进行心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PF、RP、BP、GH、VT、SF、RE、M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进行心理干预前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心理干预后的SDS、SAS、PF、RP、BP、GH、VT、SF、RE、MH评分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应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对其及时进行包括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在内的心理干预,可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与贵阳市中年男性生存质量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比较广州市与贵阳市中年男性的生存质量。方法采用生存质量量表SF-36及问卷调查,对广州市及贵阳市中年男性的生存质量建立数据库,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贵阳市中年男性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RP,RE,MH)3个维度的生存质量平均分高于广州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健康自评以及社会功能(PF,RP,BP,GH,SF)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与贵阳市中年男性的生存质量可能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滋阴解毒祛瘀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设计方案,收集60例肝肾阴虚、热毒血瘀证轻中度活动SLE患者,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相同西医基础治疗(糖皮质激素+羟氯喹或环磷酰胺),其中治疗组采用滋阴解毒祛瘀方,并根据临床症状随症加减;对照组采用中药安慰剂.结果 治疗24周后,随着病情缓解稳定,治疗组、对照组2组患者在躯体功能(PF)、躯体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交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SF-36总分等方面得分均有所升高.用药24周后,在躯体职能(RP)方面,治疗组(62.50±42.22)分,对照组(37.50±44.30)分,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4周后,SF-36总积分治疗组(479.21±156.47)分,对照组(415.23±155.61)分,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滋阴解毒祛瘀方能提高SLE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