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氧时乳腺癌细胞缺氧诱导因子HIF-1α(HIF-1α)与趋化因子4(CXCR4)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调控的影响。方法将MDA-MB-231乳腺癌细胞置入缺氧盒中,建立3%缺氧微环境,设为缺氧24 h组及缺氧48 h组,对照组为正常培养的乳腺癌细胞;采用MTT法测定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RT-PCR法检测HIF-1α与CXCR4mRNA表达量,同时检测添加维生素C(Vit C)后HIF-1α与CXCR4mRNA的mRNA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测定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24、48 h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加;缺氧24h组、缺氧48 h组HIF-1α、CXCR4 mRNA表达和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24 h+Vit C组、缺氧48 h+Vit C组HIF-1α、CXCR4 mRNA表达和细胞的迁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能增加细胞的增殖能力,能增加乳腺癌细胞HIF-1α、CXCR4mRNA表达和迁移能力,但能被抗氧化剂Vit C有效阻断,提示HIF-1α可望成为抑制乳腺癌转移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姜黄素(Cur)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和迁移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姜黄素处理MDA-MB-231细胞,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姜黄素的半抑制浓度IC50,然后通过结晶紫染色分析Cur对MDA-MB-231细胞细胞克隆形成的作用,通过划痕实验检测姜黄素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然后用姜黄素,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小分子干扰RNA和HIF-1α激动剂去铁敏(DFO)处理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分辨检测细胞内HIF-1α,细胞迁移相关蛋白(β-catenin,E-cadherin)的表达情况。最后用姜黄素和DFO处理细胞,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结果姜黄素作用MDA-MB-231细胞24h IC50为13.373μmol/L,且随浓度增加抑制能力逐步增强,实验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抑制细胞的克隆形成。10μmol/L的姜黄素作用细胞6 h后显著抑制细胞的迁移速率,DFO激活HIF-1α后能拮抗姜黄素的作用。姜黄素能够显著抑制细胞内HIF-1α的表达,并伴随β-catenin表达下调及Ecadherin的上调。结论姜黄素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并能通过抑制HIF-1α/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侵袭,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CXCR4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以Western-blot筛选出高表达CXCR4的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作为研究对象,将合成的CXCR4-siRNA序列转染至细胞内,下调CXCR4表达,通过Western-blot验证干扰效果,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下调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功能.结果:MDA-MB-231细胞表达CXCR4水平较高,小干扰RNA下调CXCR4基因表达效果好,同时下调的CXCR4基因表达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且迁移能力有所下降.结论:下调CXCR4对乳腺癌转移及增殖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许静  高琳  马磊  洪马林  黄净怡  赵盼 《安徽医学》2021,42(11):1205-1210
目的 探讨SNHG17在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系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40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标本,通过碱性磷酸酶原位杂交检测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NHG17的表达情况.构建过表达SNHG17质粒,经一代测序验证质粒.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转染SNHG17过表达质粒后过表达组和对照组SNHG17 RNA表达水平.使用CCK8检测过表达SNHG17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过表达SNHG17对MDA-MB-231细胞克隆能力的影响.进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过表达SNHG17对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原位杂交显示SNHG17在乳腺癌组织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SNHG17过表达质粒,经过一代测序验证碱基序列完全匹配.通过qRT-PCR发现,SNHG17过表达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中SNHG17RNA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检测表明SNHG17过表达组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较对照组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时间之间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组间差异随时间变化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NHG17过表达组克隆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NHG17过表达组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数目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HG17在MDA-MB-231细胞系及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过表达SNHG17后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RNA干扰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HIF-1α短发夹RNA(shRNA)重组质粒pGCsi-shHIF-1α稳定转染人胃癌细胞SGC-7901;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 mRNA、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4蛋白表达;MTT法、流式细胞仪、transwell试验分别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凋亡及侵袭迁移能力。结果:稳定转染pGCsi-shHIF-1α后,SGC-7901细胞HIF-1α表达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受到明显抑制,Glut-1﹑MMP-2﹑CXCR4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1)。结论:pGCsi-shHIF-1α能有效沉默胃癌细胞SGC-7901 HIF-1α基因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并诱导其凋亡,提示HIF-1α可能通过上调Glut-1﹑MMP-2和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联苯型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厚朴酚葡萄糖苷(magnolol-2-O-β-D-glucopyranoside,Mag-glu)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研究。方法:MTT法检测化合物对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运动、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化合物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ag-glu具有抑制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划痕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浓度的Mag-glu处理MDA-MB-231细胞24 h后,细胞水平运动运动能力明显下降(P<0.01)。Transwell结果显示,经过不同浓度的Mag-glu处理细胞24 h和48 h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随着Mag-glu浓度的增加,HIF-1α、MMP-9、COX-2的表达均下调。结论:Mag-glu在体外能够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HIF-1α信号途径,导致其下游顾客蛋白COX-2和MMP-9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郑世杨  黄泽楠  李玺 《重庆医学》2018,(16):2148-2152
目的 探讨敲低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4(SMC4)基因的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用定量PCR(qPCR)法检测2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SMC4的表达情况,并用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T47D、SK-BR-3、MCF7、MDA-MB-468)中SMC4的表达情况.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特异性干扰MDA-MB-231中SMC4的表达后,用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干扰效果,用CCK8及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其增殖与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其迁移及侵袭能力,用Western blot检测可能影响的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SMC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3.265,P<0.05).SMC4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MCF10A.在成功用siRNA干扰SMC4表达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P<0.05),且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及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的表达同样明显降低(P<0.05),而AKT及PI3K的表达则无明显影响.结论 干扰SMC4基因的表达可抑制MDA-MB-231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乳腺癌、3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HIF-1α和CXCR4蛋白表达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HIF-1α和CXCR4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26.7%和65.0%(P<0.05),CXCR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和56.7%(P<0.01).HIF-1α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无关;CXCR4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以及VEGF、ER和PR表达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HIF-1α与CXCR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46,P=0.007).结论 HIF-1α和CXCR4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IF-1α和CXCR4蛋白的表达,有利于评估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提高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siRNA沉默人乳腺癌细胞株CXCR4基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hRNA- CXCR4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MDA-MB-435s细胞CXCR4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shRNA-CXCR4沉默CXCR4基因后,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3株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MDA-MB-435s的CXCR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shRNA-CXCR4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MDA-MB-435s后能明显抑制其CXCR4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shRNA-CXCR4能特异性抑制乳腺癌细胞的CXCR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抑制剂Calpeptin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为治疗乳腺癌转移提供思路。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Calpeptin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Calpeptin对MDA-MB-231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Calpeptin对MDA-MB-231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结果:Calpeptin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其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P<0.01)。Calpeptin作用MDA-MB-231细胞24 h后,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alpeptin可下调MDA-MB-231细胞中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结论:Calpeptin能够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维甲酸衍生物4-氨基-2-三氟甲基维甲酸酯(ATFMPE)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维甲酸(ATRA)和ATFMPE处理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48 h后,用MTT法检测ATFMPE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法检测对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迁移蛋白的表达。结果 AT-FMPE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TFMPE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抑制剂ML-7对细胞的迁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TFMPE显著降低MLCK的表达和肌球蛋白轻链(MLC)的磷酸化。结论 ATFMPE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细胞的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MLCK表达和MLC磷酸化水平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荜茇酰胺(PL)在体外和体内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PL干预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CDKN1A/p21)、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存活素(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以MDA-MB-231细胞构建裸鼠荷瘤模型并给予PL干预,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PCNA、p-STAT3、STAT3、HIF-1α、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P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PL下调MDA-MB-231细胞中PCNA、Bcl-2、p-STAT3、HIF-1α及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21蛋白表达水平。体内实验结果显示,PL可抑制裸鼠肿瘤增殖,下调肿瘤组织中PC...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iR-206通过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ALR)调控乳腺癌MDA-MB-231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乳腺癌MDA-MB-231细胞培养培养完成后,MTT法检测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将miR-206 mimics和/或Ad-CALR分别转染到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乳腺癌MDA-MB-231细胞内CALR、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结果 作用48 h后,miR-206mimics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内CALR的表达被明显抑制(P<0.05);miR-206 mimics+Ad-CALR组和Ad-CALR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CALR的表达则均明显提高(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2.96±3.1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miR-206 mimics+Ad-CALR和Ad-CALR作用乳腺癌MDA-MB-231细胞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6.64±1.78)%和(24.17±1.56)%,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miR-206 mimics作用MDA-MB-231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为(21.96±1.7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06mimics+Ad-CALR和Ad-CALR作用乳腺癌MDA-MB-231干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93±0.41)%和(7.12±0.6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iR-206 mimics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内E-cadherin的表达被增强,而N-cadherin的表达被抑制(P<0.05);miR-206 mimics+Ad-CALR组和Ad-CALR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内E-cadherin的表达被明显抑制,而N-cadherin的表达被明显增强(P<0.05).结论 miR-206可以通过降低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CALR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IRF-4结合蛋白(IBP)基因RNA干扰 (RNAi) 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内IBP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以IBP为靶基因,以pcDNATM6.2-GW/EmGFPmiR质粒为载体,设计构建4对重组体,并进行DNA测序鉴定.重组载体转染MDA-MB-231细胞后,选择转染效果最好的1对重组体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表达质粒对IBP 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MTT法检测对各组细胞生长的影响;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测定对侵袭力的影响.结果 重组体测序结果与目的序列完全一致;重组体转染MDA-MB-231细胞后IBP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约70%;IBP表达下调后乳腺癌细胞增殖减缓(P<0.05);同时体外侵袭实验显示转染后乳腺癌发生迁移细胞数明显低于未转染组和空质粒对照组[分别为(25±7)、(67±6)、(68±5),P<0.05].结论 下调IBP能有效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构建CXCR7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7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增殖、凋亡、周期的影响.方法 针对CXCR7构建编码shRNA序列的重组表达载体;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XCR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构建针对CXCR7短发夹状RNA序列的表达载体,经酶切及测序证实与设计完全一致;将2个CXCR7shRNA载体(CXCR7-shRNA1;CXCR7-shRNA2)转染MDA-MB-435s细胞后,CXCR7 mRNA及蛋白平均降低;抑制CXCR7的表达后,CXCR7-shRNA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增多(P<0.05),细胞周期无明显改变.结论 重组表达载体CXCR7-shRNA1、CXCR7-shRNA2能有效抑制靶基因CXCR7的表达,进而可抑制人乳腺癌MDA-MB-435s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而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杨华伟  刘剑仑  李景涛  刘起鹏  韦薇  唐玮  蒋奕 《重庆医学》2013,42(17):1976-1979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OX)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相关性以及LOX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可能机制。方法构建LOX基因的特异性慢病毒干扰载体(LOX-RNAi-LV),稳定转染至乳腺癌细胞MDA-MB-231,实验设空白组、干扰组和阴性对照组,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3组细胞中LOX、MMP-2、MMP-9和HIF-1α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LOX蛋白的表达;构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和LOX基因干扰的MDA-MB-231裸鼠移植瘤模型,6周后测定移植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情况,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移植瘤中LOX、MMP-2、MMP-9及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LOX-RNAi-LV后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的LOX mRNA和蛋白被明显抑制,抑制率为89.20%和8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的MMP-2、MMP-9及HIF-1α表达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裸鼠的MDA-MB-231组LOX、MMP-2、MMP-9及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OX基因干扰组及MCF-7组,相关分析显示,LOX蛋白与MMP-2(r=0.696,P=0.000)、MMP-9(r=0.735,P=0.000)、HIF-1α(r=0.737,P=0.000)蛋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LOX-RNAi-LV可有效下调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LO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LOX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的机制可能与MMP-2、MMP-9及HIF-1α的异常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Annexin Ⅱ基因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侵袭迁移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化学合成AnnexinⅡ基因序列特异性双链小干扰RNA(Annexin Ⅱ-siRNA),转染高转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检测Armexin 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生长曲线和体外侵袭迁移实验,观察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改变.结果:Annexin Ⅱ-siRNA能有效抑制Annexin Ⅱ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经siRNA处理的细胞,细胞生长速度明显降低(P<0.05),侵袭迁移力显著下降(P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中药青葙子中的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青葙苷A(celosin A,CA)对缺氧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CoCl2造模MDA-MB-231细胞缺氧状态,建立细胞体外缺氧的CA给药培养体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MTT)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和核凋亡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法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CA对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缺氧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和EMT标志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缺氧状态下,高剂量的CA(20、40μmol/L)能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核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并且能有效促进早晚期细胞的凋亡率(PI-Annexin V-FITC促凋亡率:20μmol/L:+6.09%;40μmol/L:+18.50%),有效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同时低剂量的CA(5、10μmol/L)能抑制乳腺癌MDA-MB...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对乳腺癌 MDA-MB-231细胞自噬、增殖和侵袭迁移的作用,初步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隐丹参酮处理 MDA-MB-231细胞24,48和72 h,MTT 法检测细胞活性,计算24 h 半数抑制浓度(IC50);20μmol/L隐丹参酮处理细胞24 h,吖啶橙染色检测细胞酸性自噬囊泡;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Ⅱ、LC3-Ⅰ(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及Beclin 1的表达;Transwell小室观察细胞侵袭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力。结果:隐丹参酮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 MDA-MB-231细胞增殖(P<0.05);与未加药组相比,隐丹参酮处理组细胞酸性自噬囊泡增多,Beclin 1蛋白表达增多且 LC3Ⅱ/LC3Ⅰ值增高(P<0.05);transwll小室及划痕实验发现,经隐丹参酮处理的 MDA-MB-231细胞穿膜数及迁移数均较未加药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丹参酮可诱导乳腺癌 MDA-MB-231细胞自噬,从而抑制其增殖和侵袭迁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6)在不同侵袭性乳腺癌细胞系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的表达及干扰表达后与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关系。 方法 采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不同侵袭性乳腺癌细胞系(SK-BR-3、MCF-7、MDA-MB-231)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CXCR6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采用慢病毒RNA干扰技术沉默MDA-MB-231乳腺癌细胞系中CXCR6的表达,并利用噻唑蓝(MTT)实验、Transwell小室、Real time-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研究CXCR6在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的作用。 结果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CXCR6表达最低,不同侵袭性的乳腺癌细胞系中CXCR6的表达不同,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明显较低侵袭性乳腺癌细胞SK-BR-3和MCF-7表达高(PVEGF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 结论 CXCR6在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与细胞的侵袭性有关,干预癌细胞中的CXCR6表达将可能降低癌细胞的体外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