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时Bcl 2、Bax、Fas和FasL基因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15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标本中Bcl 2、Bax、Fas和FasL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Bcl 2、Bax、Fas和FasL基因蛋白主要在肾小管上皮中表达 ,急性排斥反应时肾小管上皮细胞Bcl 2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Bax表达则明显升高 (P <0 .0 5 ) ;肾小管上皮细胞Fas及FasL基因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Bcl 2家族可能参与调控细胞凋亡 ,引起肾脏免疫损伤 ;Fas及FasL可能直接参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 ,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引起肾脏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肾缺血再灌注引起肾脏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及其与Bcl—2,Fas/FasL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取肾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分析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用TUNEL法标记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Fas与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的病理损伤主要发生在肾小管,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增加,且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进一步上升,48h达高峰(P<0.05).Bcl—2蛋白在对照组呈弱阳性表达,缺血30min,60min后再灌注0h有少量表达,再灌注24,48及72h呈阳性表达,48h达高峰(P<0.05),并以远曲小管为主.Fas,FasL蛋白在对照组呈阴性表达,缺血30,60min后再灌注0h有少量表达,再灌注24,48及72h呈阳性表达,以72h时达高峰(P<0.05),多表达在远曲小管.HE染色可见肾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管上皮组织片状坏死灶,以近曲小管为主,坏死灶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肾缺血再灌注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Bcl—2,Fas/FasL系统可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过程中发生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大鼠肺纤维化时肺组织细胞凋亡及Fas/FasL 基因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在肺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博来霉素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TUNEL法、RT-PCR 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Fas/FasL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模型组肺组织细胞凋亡率、Fas/FasL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表达的上调在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组织Fas配体(Fas ligand,FasL)和T细胞内抗原1(T-cell intracellular antigen-1,TIA-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32例移植肾标本、2例供肾标本及8例肾癌周围肾组织标本FasL和TIA 1的表达,标本按Banff标准分为急性排斥(14例)、慢性排斥(15例)和无排斥改变(13例)3组,分析移植肾组织标本病理形态学改变与FasL和TIA 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FasL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表达,急性排斥组表达明显强于慢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P<0.05);TIA-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浸润淋巴细胞均有表达,小动脉内皮细胞亦可见阳性着色,急性排斥组阳性强度较高,与慢性排斥组和无排斥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急性排斥标本FasL和TIA-1的表达强度与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急性排斥时移植肾组织FasL和TIA-1表达增强是T细胞活化的反映,其检测可能有助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Fas/FasL诱导细胞凋亡在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CBM)肾炎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在实验室的2、7、14、21和28 d,行以下处理:收集24 h尿、血清样本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含量;取肾组织经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采用K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Fas、FasL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肾组织中Caspase-3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肾炎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中Fas、FasLmRNA及其蛋白和Caspase-3mRNA及其蛋白活性均明显增加(P<0.01);肾组织中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且与Fas、FasL及Caspase-3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Fas/FasL诱导的细胞凋亡在大鼠抗GBM肾炎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及Fas/FasL mRNA的表达在肺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博来霉素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TUNEL法、RT-PCR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以及Fas/FasL mR-NA表达。结果肺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模型组肺组织细胞凋亡上调可持续至第28d,于第14d前后达高峰。Fas/FasL mRNA表达与细胞凋亡呈同步改变。结论细胞凋亡及Fas/FasL mRNA表达的上调可能是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双重酶标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凋亡上皮细胞Fas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as/FasL介导的结肠上皮细胞凋亡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明确诊断的35例UC病人和15例对照人群的活检标本分别进行Fas、FasL的免疫组化染色,采用M30 Cytodeath特异性地检测结肠上皮细胞早期凋亡;对Fas及M30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连续切片和双重酶标染色中Fas和M30的共表达关系.结果:UC组上皮细胞表达Fas、FasL及M30的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Fas与M30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通过连续切片分别染色Fas与M30,以及双重酶标法同时染色Fas与M30,发现UC病变肠道凋亡的上皮细胞均为Fas表达阳性的细胞.结论:Fas/FasL介导的结肠上皮细胞过度凋亡可能是UC上皮层破坏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as、FasL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并应用缺口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上述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Fas、FasL在胃癌及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正常胃粘膜组织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非典型增生组织(P<0.01)和胃癌组织(P<0.05)。结论:Fas、FasL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细胞凋亡抑制的重要机制之一,并与胃癌的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情况,研究细胞凋亡在雷公藤甲素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大鼠分别单次ip给予雷公藤甲素1、2 mg/kg,给药后48 h心脏采血,检测血浆尿素氮(BUN)与肌酐(Scr)水平;肾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肾组织内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利用RT-PCR技术测定肾组织内凋亡相关蛋白调控基因的表达。结果 雷公藤甲素2个剂量组均可见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且高剂量的作用显著大于低剂量,细胞凋亡与肾功能改变相关;肾组织中Bax、Bid、Bad、Fas以及FasL蛋白表达明显增多,且呈剂量依赖性,而Bcl-2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一次性ip大剂量雷公藤甲素会在短时间(48 h)内造成严重的肾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是雷公藤甲素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重要组织学基础之一,且Bcl-2家族以及Fas/FasL在雷公藤甲素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as、FasL(Fas 配体)在结直肠腺癌发生和免疫逃避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as、Fas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法细胞凋亡染色双重标记法.对50例结直肠腺癌、44例大肠腺瘤、9例正常结肠组织及24例结直肠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癌进行Fas和FasL的检测.对50例结肠癌再用TUNEL法,检测不同FasL表达区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①Fas在不同结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是:结直肠腺癌中表达最低,其次是结肠腺瘤,表达水平最高的是正常结肠组织.FasL在不同结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与Fas正好相反,结直肠腺癌组织中表达最高,其次是结肠腺瘤,正常结肠组织中几乎不表达FasL.②Fas、FasL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③在同一结直肠腺癌组织切片中,FasL表达不均匀:FasL表达阳性区(n=45)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率(5.013%))比FasL阴性区(n=5)(2.815%)高(P<0.05).④在24例结直肠腺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FasL均强阳性表达.结论:Fas/FasL系统在结直肠腺癌发生和免疫逃避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大鼠移植肾组织中Fas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分别取4 6只SD成年大鼠和 4 6只Wistar成年大鼠 ,将SD大鼠左肾原位移植至Wistar大鼠左肾区 ,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 ,以右侧肾为正常对照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肾组织Fas基因的表达 ,应用原位DNA片段未端标记法检测移植肾组织细胞凋亡状态。结果 :正常大鼠肾Fas基因主要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 ,而移植肾Fas基因表达显著增强 ,且与肾曲小管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 (rs=0 .5 1 2 ,P <0 .0 0 1 )。结论 :大鼠移植肾Fas基因的过量表达可引起肾组织细胞的凋亡 ,导致移植肾结构的破坏和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肾移植急性排异反应中Fas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基因的表达;应用原位DNA片段未端标记法检测移植肾组织细胞凋亡状态.结果:正常大鼠肾Fas基因主要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而移植肾Fas基因表达显著增强,且与肾曲小管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s=0.512,P<0.001).结论:大鼠移植肾Fas基因的过量表达可引起肾组织细胞的凋亡,导致移植肾结构的破坏和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iection,AR)的关系。方法:采用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肾脏中的凋亡细胞。另外同时检测血清肌酐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肾和PBL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mRNA表达。并以同基因肾移植为对照。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在术后第5、7、9~11天分别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对照组无明显排斥现象。实验组于手术后第5、7、9~11天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与血清肌酐水平、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于术后3~5天起,肾组织和PBL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mRNA表达水平即显著升高,于术后7-9天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外周血和肾组织中FasL、穿孔素和颗粒酶BmRNA的表达水平平均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3~5天开始明显上升,其变化趋势早于血清肌酐。结论:定量RT-PCR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mRNA表达可以较敏感预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高速  张振书  王凡  林汉军  朱洁 《医学争鸣》2003,24(19):1763-1765
目的 :观察内毒素急性肝损伤后肝细胞凋亡和Fas/Fas配体 (FasL)表达的变化 ,以及氟美松对其影响 ,探讨急性肝损伤早期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时相点肝细胞Fas/FasL蛋白和mRNA的表达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对各时相点肝细胞凋亡进行检测 .结果 :内毒素急性肝损伤各时相点大鼠肝细胞Fas/FasL蛋白和mR 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 (P <0 .0 5 ) ,且与肝细胞凋亡的增加相一致 ;氟美松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 ,抑制脂多糖 (LPS)诱导的肝细胞凋亡 ,并使肝细胞Fas/FasL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 (P <0 .0 5 ) .结论 :肝细胞凋亡和Fas/FasL系统活化可能参与内毒素急性肝损伤早期的发病机制 ,而且加重早期肝损伤 ;氟美松可抑制Fas/FasL系统活化 ,阻断和调控凋亡 ,从而减轻肝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鼠移植心脏组织中穿孔素、粒酶B、Fas、Fas-LmRNA以及活性Caspase3的表达和水平变化,以了解它们在急性排斥反应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n)技术、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检测方法,检测了与凋亡发生机理有关的穿孔素、粒酶B、Fas、Fas.LmRNA及活性Caspase3蛋白的表达和变化。同时,通过组织学分析和TDT介导的原位末端标志(TUNEL)等检测方法,分析了小鼠心脏移植模型急性排斥反应时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 Fas在同基因组和异基因组中均有表达,且水平无差异。但Fas-L、穿孔素、粒酶B及Caspase 3只在异基因小鼠心脏移植中出现,术后第1天都开始表达,术后3d、5d强烈上调,与组织损伤、细胞凋亡呈直接相关。当使用Caspase抑制剂后,Caspase3活性随之明显降低(P〈0.01),相应地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指数(AI)也明显减轻(P〈0.01)。但其穿孔素、粒酶B、Fas-L却无变化。结论 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存在心肌细胞的凋亡,是其损伤的重要机制;FasL、穿孔素、粒酶B以及活化Caspase3的出现和上调程度与凋亡细胞的数量与急性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由细胞毒T淋巴细胞引发的刚FasL、粒酶B/穿孔素两种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都必须经过Caspase3的活化这一共同通道来完成。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肌无力胸腺细胞凋亡与Fas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腺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Fas/FasL在MG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胸腺组织中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S-P法与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检测Fas/FasL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重症肌无力胸腺中细胞凋亡数与Fas、Fas mRNA表达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正常胸腺.Fas阳性表达与重症肌无力胸腺组织中细胞凋亡数呈负相关.胸腺切除术后有效组的胸腺细胞凋亡数显著低于无效组.结论胸腺细胞凋亡减少及相关基因Fas表达异常可能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有关,胸腺细胞凋亡水平可作为反映术后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 HSV- 2在体内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形态学特点和 Fas蛋白的表达。方法 :用 HSV- 2 333株感染小鼠阴道 ,光镜下进行原位观察 ,TUNEL末端标记染色显示凋亡的细胞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Fas蛋白的表达。结果 :感染后的第 1天粘膜上皮内即出现大量的凋亡细胞 ,第 3~ 6天凋亡细胞的数量及在上皮内的分布范围达最高水平。凋亡细胞被 TUNEL标记染成棕褐色 ,经免疫组化技术证实凋亡细胞有 Fas蛋白的表达。结论 :HSV- 2 333株阴道感染可同时诱导细胞坏死及凋亡 ,Fas蛋白的表达参与了细胞凋亡的发生。细胞凋亡可能在限制病毒产生子代及限制感染区域扩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奥曲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Fas/FasL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 Q  Meng LQ  Liu JC  Hu JP  Ge J  Wan YL  Jiang S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0):716-718
目的 探讨奥曲肽对人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的机制,为奥曲肽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奥曲肽4、7、10 μ g/ml作用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24、48、72 h,以空白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流式细胞仪检测SMMC-7721凋亡;直接标记单克隆(CD95/CDl78)抗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SMMC-7721 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 奥曲肽在4、7、10 μg/ml d作用 SMMC-7721 24 h后,SMMC-7721凋亡率从8%升高为40%(P<0.05),Fas表达率从57%升高为76%(P<0.05),FasL表达率从54%升高为63%(P<0.05).结论 奥曲肽能诱导肝癌细胞(Hep SMMC-7721)凋亡的发生,而且能促进肝癌细胞Fas/Fasl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