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上、下肢血管损伤患者分别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二维、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原始横轴位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8例中下肢开放性骨折10例,骨盆骨折4例,左右上肢骨折各1例,右上肢刀刺伤1例,左下肢刀刺伤1例。10例下肢骨折血管损伤均位于骨折断端周围,其中4例为股动脉损伤伴周围血肿形成,4例为腘动脉损伤伴周围血肿形成,2例为胫前动脉损伤。4例骨盆骨折血管损伤为左右髂外动脉损伤各2例。上肢血管损伤为锁骨下动脉破裂。右上肢刀刺伤显示右侧锁骨下动脉离断,周围可见侧支循环。左下肢刀刺伤为股动脉破裂伴假性动脉瘤形成。小腿骨折血管损伤为胫前动脉破裂。二维重建(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能较好显示病变的大小、范围及细节,而三维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形象直观地显示病变的空间关系。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原始横轴位图像,是一种准确、无创、便捷、实用的诊断四肢血管损伤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检测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初诊为下肢动脉病变的33例患者行CTA检查,将数据在LEONARDO工作站上分析,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曲面多平面重建(CMPR)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3例患者CTA重建图像血管轮廓清晰,病变血管的形态、病变范围及程度均显示良好。其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21例,腘动脉瘤6例,假性动脉瘤3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结论64排螺旋CTA对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范颖  代远斌  赖俊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11):1200-1202,123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诊断下肢动脉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及临床治疗,其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范围均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图像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27例患者中,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7例,假性动脉瘤5例,蔓状血管瘤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动脉吻合口血栓形成1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可筛选和发现病变,确定病变性质、范围,并指导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技术在下肢动脉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行CTA检查的32例下肢动脉损伤患者,利用LEONARDO工作站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方式包括曲面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并与原始图像相结合,进行全面分析。结果32例患者病变血管的程度、范围以及形态良好,血管轮廓在CTA重建图像中十分清晰。出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占4例,出现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占2例,出现胭动脉瘤的患者占5例,出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患者占2l例。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下肢动脉损伤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头颈部血管病变中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26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中5例正常,21例异常.21例异常中有4例动脉瘤、8例动脉起点变异、9例患者的一侧椎动脉变细且均匀.共检出39段动脉狭窄,其中有4段完全闭塞,8段重度狭窄,15段中度狭窄,12段轻度狭窄.经图像重建之后,图像质量优占比84.61%(22/26)、 良占比11.53%(3/26)、 差占比3.84%(1/26),图像质量优良率达到了96.15%.结论 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诊断,可立体、直观地显示血管状况并多角度、多方位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指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后CPR联合VR重建方法在SMA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4例SMA病变患者CT扫描影像特征。所有患者均由东芝64排螺旋CT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以CPR联合VR进行图像重建。结果 34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管腔内外解剖结构及整个肠系膜血管分支走向,无漏诊或误诊病例,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孤立上动脉夹层9例,可清晰显示真假腔和低密度内膜;肠系膜缺血性病变19例,可清晰显示缺血部位、缺血范围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血管狭窄5例,可清晰显示血管壁厚度及血管狭窄程度。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后CPR联合VR重建技术对血管病变的定位和定性有独特诊断优势,可连续显示病灶分布及病变程度,在SMA病变的诊断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与DSA对照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就24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者行CTA检查,并行DSA检查及治疗,对双侧或单侧下肢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血管有无附壁血栓、钙化、狭窄程度、有无侧支循环建立等。结果:24例48条肢体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DSA造影与CTA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并与DSA造影结果吻合。因此,双下肢动脉CTA检查可以对下肢动脉疾病提供明确诊断,并为是否需DSA检查治疗及术前评价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飞利浦64排螺旋CT低剂量造影剂下肢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66例下肢CT血管成像(CTA)分为3组,采用不同的造影剂量:150mL、120mL和80mL.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图像评价3组下肢动脉显示程度;并测量动脉内造影剂的浓度.结果:下肢动脉在3组病例中均清晰显示.显示程度评分上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动脉内的造影剂浓度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飞利浦64排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使用低剂量造影剂可以满足临床需要,同时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了造影剂对患者身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可行性。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46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者进行CTA检查。扫描层厚5 mm,螺距1.15mm,重建层厚1.0 mm,重叠30%。造影剂剂量90~100ml,注射速率3 ml/秒,高压注射器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20~30秒,对全部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多平面重建使下肢血管清晰显示,并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46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检查均获得成功。动脉闭塞21例,动脉狭窄15例,动脉瘤7例,3例未见异常。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地、全面地诊断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006年3月至12月我院采用16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共30例,其中动脉病变21例,静脉病变9例。采用1.5mm准直,0.75mm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应用16排CT扫描对下肢血管及其分支显示良好,CTA可清晰显示21例患者的病变的位置、范围、血管壁的钙化程度。CTV4例正常,5例下肢静脉栓塞,其不仅可显示栓子的存在,而且可显示栓子的性质。结论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的显示下肢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并为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下肢血管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6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脑血管病变的16排CTA检查资料,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脑血管影像表现进行评价。2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与CTA检查的结果进行对照。69例手术所见与CTA结果对照。结果 86例患者中诊断为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AVM)18例。86例16排CTA的VR、MIP和MPR重建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大脑中动脉5级分支显示96%(83/86)。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颈及载瘤动脉关系。也清晰显示了18例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由于它安全、方便、快速,重建图像质量高,辐射量明显减少,定性、定位明确,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为手术计划提供详实的影像资料,可作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变筛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罗贵全  余冬梅  王强 《西部医学》2013,25(3):378-37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疑有冠心病且同时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脉血管成像检查(冠脉CTA)、冠脉造影检查的66例患者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两项检查均在2个月内进行。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66例患者3支主要冠脉包括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共198支中检查良好。冠脉CT结果显示病变(+)者共73支,显示无病变(-)者125支;冠脉造影像显示病变(+)者69支,显示无病变(-)者129支。冠脉CTA与冠脉造影结果均为阳性(+)者49支,均为阴性(~)者96支。66例可疑为冠心病者冠脉CT诊断敏感性为82.93%,特异度为88.OO%。结论冠脉CTA是有效筛选、诊断CAD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联合钙化积分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钙化积分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钙化积分计算、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其中全部患者有传统X线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患者钙化积分与年龄成正相关,r值为(0.34,P〈0.001),钙化积分与狭窄程度具有一般相关关系,但无明确证据表明为线性正相关,当钙化积分值〉400组冠状动脉狭窄阳性率明显高于积分值〈400组,两组血管间总体存在显著差异(χ2检验,P〈0.01)。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钙化积分相结合,能从多角度对患者冠状动脉血管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得出更为客观全面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70例患者的CTA完整资料,并与两周内实施的CAG结果进行对比,对CTA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在CTA显示的所有病例中,共计259支冠状动脉可用于评估,107支存在病变,101支得到CAG证实;6支由CTA显示狭窄而CAG确定为正常,另外有8例CAG确诊存在的病变,而在CTA上未能显示。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96.5%,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95.4%。结论CT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病变程度的评估也比较准确,适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CAG前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5.
周莹  刘荣波  赵爽 《吉林医学》2013,(31):6454-6457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研究肾段动脉解剖。方法:64层螺旋CT行205例患者(377个肾脏)肾动脉CTA,数据传至工作站重建并详细记录各肾段动脉情况。结果:肾段变异于35段,以5段为多,占74.5%(281/377)。尖段动脉沿途支配肾前后面内上部,177例(63.0%)向上到达或超越上极尖部,32例(11.4%)超过肾外缘上1/4。上段动脉主要支配肾前面实质中上部、尖段下方的区域,110例(39.1%)达到肾上极,111例(39.5%)越过肾外缘布于肾后面外侧少许区域。中段动脉主要支配肾前面实质中下部、下段以上的区域18例(6.4%)达下极,10.3%越过肾外缘布于肾后面外侧少许区域。下段动脉沿途支配肾前后面,最终至肾下极。后段动脉主要支配肾后面上段与下段之间的区域,89例(31.7%)分支达上极,63例(24.6%)达下极,13例(4.63%)越肾外缘支配肾前面外侧少许部分。结论:MSCT能很好的显示肾段血管,能为术前病灶定位提供更多的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头颈部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血管减影成像技术,对比剂总量60~70 ml,注射流率4.0~4.5 ml/s;重建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16例行颈动脉超声(US)检查.结果 48例TIA患者中35例(占72.9%)可见血管狭窄73处,其中轻度狭窄47处、中度狭窄16处、重度狭窄6处、血管闭塞4处.共发现斑块62块,其中钙化斑块36块,脂质斑块7块,混合斑块19块.结论 64排CT血管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颈动脉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提供非常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副肾动脉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运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研究副肾动脉(accessory renal artery,ARA)解剖,并讨论其显示ARA的能力.方法 64层螺旋CT行135例肾动脉CTA,数据传至工作站重建并详细记录每侧副肾动脉情况.采用SAS 9.1.3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56例(41.5%)患者发现ARA70支(20.9%).1支型43例(76.7%);2支型12例(21.4%);3支型1例(1.9%).左侧47支(67.1%),右侧23支(32.9%).腹主动脉起源者50支(71.5%);早发分支20支(28.5%).肾上端入肾者32支(45.7%);肾下端入肾者25支(35.7%);肾门周围入肾者13例(18.6%).结论 64层螺旋CTA能够较好显示ARA,为血管造影术以及外科手术提供更多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g SS  Zhou Y  Chen J  Li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27-142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对其中24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MSCT图像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58例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均清楚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其分支,38例患者的115支冠脉上见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显示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的程度。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清楚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64层MSCT是有效可靠冠心病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64层CT血管成像,且应用同步减影技术(ssCTA)。扫描数据在AW4.3后处理工作站上使用各种不同技术进行后处理。结果:100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及Willis环均能显示,共检出狭窄142段,闭塞26段,动脉瘤11例,血管起点变异15例,血管正常患者17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初步诊断,并且头颈部CTA能够成为头颈部血管疾病的首要检查及主要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其中全部患者有传统X线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结果:5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535节段冠状动脉(直径≥2mm)图像中,64MSCT提供优良图像可供分析为515节段,可评估率为93.3%。与SCA对照分析,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1%、95.34%、75.31%和98.09%。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准确率为83.75%。结论:64层MSCT是有效可靠的冠心病诊断工具,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