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肿痛巴布剂渗滤液体外透过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肿痛巴布剂渗滤液体外透皮情况,为改进制剂处方及工艺、开发新型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扩散实验,对皮肤种类、接收液种类进行定性筛选、并采用累积渗透曲线对肿痛巴布剂渗滤液体外透皮效果进行定量考察。结果:通过薄层色谱法定性分析,药物在选用雄性小鼠皮肤、30%乙醇接收液时透皮效果最佳。肿痛巴布剂渗滤液透皮速率(J)为40.63μg/cm2.h0.5,24h累积透过量为173.075mg/cm2。药物体外透皮符合Higuchi方程,规律可控。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适用于肿痛巴布剂的体外透皮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雪上一枝蒿涂膜剂、凝胶剂和巴布剂的体外经皮渗透过程,为剂型选择和生产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累积透皮率为指标,运用仿Fick's扩散装置研究雪上一枝蒿涂膜剂、凝胶剂、巴布剂的经皮渗透过程,获得最佳经皮渗透模型,并分析经皮渗透过程与制剂释放过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3种制剂透皮过程特征不同,其中涂膜剂满足动力学0级过程,而凝胶剂、巴布剂均满足非溶蚀型药物体系释放动力学0级过程,且经皮渗透过程与制剂释放过程间存在良好的三次方程关系。结论:3种制剂的体外经皮渗透模型可作为剂型选择和生产质量控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邓氏冠心止痛巴布剂中阿魏酸的透皮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邓氏冠心止痛巴布剂中阿魏酸的体外经皮渗透性。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生理盐水为吸收液,HPLC测定经皮渗透的阿魏酸量,研究邓氏冠心止痛巴布剂中阿魏酸的经皮渗透行为。结果邓氏冠心止痛膏巴布剂中阿魏酸的经皮渗透是由皮肤控制的。在1~18 h内,阿魏酸经大鼠皮的透皮速率常数为14.015μg.cm-2.h-1;在1~9 h内,阿魏酸经小鼠皮肤透皮速率常数为20.541μg.cm-2.h-1;在48 h内,阿魏酸经大鼠皮的平均相对渗透率为26.16%;经小鼠皮的平均相对渗透率为23.44%。结论邓氏冠心止痛巴布剂有较好的经皮渗透性能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
两种巴布剂基质的体外经皮渗透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所制备的中药巴布剂进行透皮吸收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改进的透皮扩散试验仪进行经皮渗透实验,经高效液相测定吴茱萸所含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在一定时间的经皮累积透过量,并进一步考察两种巴布剂基质的经皮渗透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止痛巴布剂的体外透皮促进剂.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以磷酸缓冲液pH 7.4为接收介质,经白兔腹部离体皮肤渗透,HPLC测定阿魏酸含量,计算药物累积透皮量和累积渗透率,考察透皮吸收促进剂氮酮、N-甲基-2-吡咯烷酮、丙二醇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对阿魏酸体外经皮渗透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透皮促进剂为3%氮酮+3%丙二醇.N-甲基-2-吡咯烷酮几乎不能增加阿魏酸的透过量,单独加入2%氮酮使阿魏酸透过率增加1.7倍,单独加入3%丙二醇使阿魏酸得透过率增加1.4倍,3%氮酮与3%丙二醇联合使用使阿魏酸的透过率约增加2.2倍.结论:3%氮酮+3%丙二醇作为止痛巴布剂的透皮促进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如意巴布剂中透皮促进剂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旨在筛选如意巴布剂中透皮促进剂的种类和用量。采有体外扩散池法,以如意巴布剂中小檗碱的经皮渗透量为指标,用HPLC法定量检测透过的小檗碱。结果表明,与不含促透剂样品比较,3%氮酮与10%丙二醇合用可显著提高如意巴布剂中小檗碱的经皮渗透(<0.01),72h中小檗碱的累积透过量增加了168.3%,经皮渗透速率提高了1.63倍。说明3%氮酮与10%丙二醇合用为如意巴布剂中最佳透皮促进剂,其中小檗碱的经皮渗透符合一级速率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4,(10)
目的研究挥发油经包合后对温脐巴布剂膏体状态、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考察挥发油分别经β-环糊精(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前后巴布剂膏体的初黏力、持黏力、综合感官、样品中挥发油保留率以及温脐巴布剂中丁香酚体外释放及经皮渗透。结果挥发油经HP-β-CD包合后,有较好的黏性和外观,挥发油保留率最高;相对于不包合挥发油,12 h的累积释放(渗透)量和释放(渗透)速率均略微下降但累积渗透百分率有提高。结论挥发油经包合可提高温脐巴布剂膏中挥发油的稳定性,降低对皮肤的刺激性,并促进其透皮渗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雪上一枝蒿涂膜剂、凝胶剂和巴布剂的体外透皮过程。方法:以累积透皮百分率为指标,运用仿Fick's扩散装置研究雪上一枝蒿涂膜剂、凝胶剂、巴布剂的经皮渗透作用。结果:离体透皮实验表明,3种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控释能力,其中涂膜剂满足动力学0级释放过程,而凝胶剂、巴布剂均能满足Compertz函数0级释放过程。结论:3种制剂的体外经皮渗透实验可为今后临床研究中的剂型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进剂对天山雪莲巴布剂中3种有效成分紫丁香苷、绿原酸及芦丁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筛选有效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皮吸收促进剂对紫丁香苷、绿原酸及芦丁的透皮速率及累积透皮百分率等体外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对氮酮(azone)、丙二醇(PG)透皮吸收促进剂单独应用和合用的促渗效果进行考察.结果:7%氮酮为促进剂,天山雪莲巴布剂中紫丁香苷、绿原酸及芦丁3种有效成分的促透效果最好.结论:通过考察促进剂对天山雪莲巴布剂中紫丁香苷、绿原酸及芦丁的影响,为天山雪莲巴布剂的制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痹痛巴布剂中多元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痹痛巴布剂中多元复合透皮促进剂(MCPE).方法:采用Frans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以单位面积累积释放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1%冰片(B0),1.5%氮酮(AZ),5%丙二醇(PG)及1%薄荷脑(MT)对痹痛巴布剂中桂皮醛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以透皮速率、外观及初黏力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U7(74)均匀设计法优化MCPE的配比.结果:1%MT,1% BO,5% PG及1.5%AZ对痹痛巴布剂中桂皮醛的透皮渗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MCPE最佳BO-AZ-PG-MT配比为1.33%:1.90%:6.40%:1.30%.结论:优选的MCPE可明显提高痹痛巴布剂的透皮速率常数,同时对其外观质量及初黏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2种不同基质的伤湿止痛膏的经皮渗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伤湿止痛膏中马钱子碱、士的宁和硫酸阿托品累积透过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新、旧2种不同基质的伤湿止痛膏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利用改良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用HPLC测定透皮接受液中马钱子碱、士的宁和硫酸阿托品含量.结果:新基质(热熔压敏胶)伤湿止痛膏中马钱子碱、士的宁和硫酸阿托品在72 h内平均累积透过率分别为53.25%,74.52%,34.32%;旧基质(天然橡胶)伤湿止痛膏中马钱子碱、士的宁和硫酸阿托品平均累积透过率分别为54.90%,50.24%,46.54%.结论:新基质较旧基质更利于亲脂性药物的释放,且释放更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草果挥发油对罗通定贴剂经皮渗透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小鼠体外经皮渗透试验.HPLC测定罗通定累计渗透量,考察不同质量分数草果挥发油对贴剂中罗通定的促渗作用.结果:质量分数5%,7%,10%的草果挥发油对贴剂中罗通定有一定促渗作用,罗通定12h累计渗透量依次为3.848,4.329,4.914 mg·cm-2,增渗倍数分别为1.014,1.127,1.282倍.结论:草果油可促进贴剂中罗通定的渗透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大促渗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水包油微乳巴布剂与常规巴布剂对吴茱萸脂溶性成分体外释放性能的差异,为巴布剂制备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按吴茱萸提取物-肉豆蔻酸异丙酯-丙二醇-聚山梨酯80-氢化蓖麻油-水(0.3∶0.6∶3.6∶3.6∶3.6∶18)制备水包油微乳,将微乳添加至巴布剂基质制成水包油微乳巴布剂。采用体外扩散池法测定巴布剂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体外透皮累积渗透量。结果:吴茱萸水包油微乳巴布剂中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24 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别为常规巴布剂的1.86,1.40倍。结论:采用微乳工艺制备的巴布剂中吴茱萸脂溶性成分的释放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巴布剂,适合中药水难溶性成分巴布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风灵凝胶中秋水仙碱的体外透皮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风灵凝胶中秋水仙碱的体外透皮吸收和体外释放情况。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装置,以离体SD大鼠皮肤、透析膜为体外渗透屏障,采用HPLC测定接收液中秋水仙碱的含量,计算秋水仙碱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和释药量,比较透皮速率和释放速率。结果:风灵凝胶中秋水仙碱8 h的体外释放和经皮渗透行为均符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体外释药量高于经皮渗透量,且释药速率高于透皮速率。结论:皮肤为风灵凝胶中秋水仙碱透皮吸收的主要屏障,该制剂能平稳的释放药物,具有长效缓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有效成分体外透皮吸收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筛选有效的促透剂.方法:选择氮酮、油酸、卡必醇、肉豆蔻酸异丙酯4种促透剂,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HPLC同时测定接受液和皮肤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考察不同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丹皮酚、白鲜碱、梣酮及甘草次酸的累积透过量、透皮吸收速率、时滞及皮肤滞留量的影响.结果:3% IPM对良肤乳膏中有效成分的促透效果较其他促透剂好,对丹皮酚、白鲜碱、梣酮、甘草次酸的促透倍数依次为1.52,1.24,1.73,3.21倍(P<0.05),并且对甘草次酸的皮肤滞留量增加倍数为1.96倍(P<0.05),对其他成分的滞留量影响不显著.结论:不同促透剂对良肤乳膏中不同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和皮肤滞留量的影响有差异,其中3% IPM既能促进良肤乳膏中4种有效成分的体外透皮吸收,又能增加甘草次酸的皮肤滞留量,可作为良肤乳膏的促透剂.  相似文献   

16.
新型伤湿止痛贴膏剂体外释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黎丽  闫小平  郑蕊  毛超一 《中草药》2011,42(12):2430-2433
目的 研究新型伤湿止痛贴膏剂(热熔压敏胶基质)体外透皮速率和释放规律.方法 采用 HPLC 法测定透皮接收液和释放液中指标成分马钱子碱、士的宁和硫酸阿托品的量,计算其体外透皮速率和释放速率.结果 马钱子碱、士的宁和硫酸阿托品在体外透皮试验中,分别以7.44%·h-1/2、10.53%·h-1/2、4.73%·h-1/2的速率恒速渗透;体外释药速率分别为10.35%·h-1/2、18.1 3%·h-1/2、4.88%·h-1/2,其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以热熔压敏胶为基质的新型伤湿止痛贴膏剂为骨架控释型释药系统.  相似文献   

17.
马钱子总碱囊泡凝胶的体外透皮扩散和抗炎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马钱子总碱(SSAE)囊泡凝胶和马钱子总碱凝胶进行体外透皮扩散和抗炎作用对比研究。方法:分别制备SSAE囊泡凝胶和SSAE凝胶,用Franz扩散池对两者进行体外透皮研究,并比较两者对弗氏完全佐剂(FCA)致大鼠足跖急性肿胀的抗炎作用。结果:SSAE囊泡凝胶为浅黄色粘稠胶体;体外透皮试验表明,SSAE囊泡凝胶的累积透过量和透皮速率与SSAE凝胶无明显差别。SSAE囊泡凝胶3个剂量6.25,12.5,25 mg·kg-1,SSAE凝胶25 mg·kg-1均可抑制由FCA引起的急性足跖肿胀。结论:SSAE囊泡凝胶制备工艺可行,质量稳定,检测方法可靠,药效比较试验显示SSAE囊泡凝胶起效剂量更低,抗炎作用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NIR)测定桂附止痛凝胶膏(GZC)中单酯型乌头碱(AMA)的含量。方法:测定53批次桂附止痛凝胶膏的NIR图,运用TQ Analyst 8.0软件,运用原始光谱,在10 000~4 000 cm-1,选择1个主因子数,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桂附止痛凝胶膏中单酯型乌头碱含量NIR定量模型。结果:所建模型相关系数r=0.942 0;校正均方根偏差(RMSEC)0.013 5;交叉验证均方根偏差(RMSECV)0.014 4;验证集平均预测回收率为101.44%。结论:本试验所建立的模型性能较好,对桂附止痛凝胶膏中单酯型乌头碱含量的预测准确,可以应用于桂附止痛凝胶膏中单酯型乌头碱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佐使药白芷、石菖蒲对冲和膏中主要成分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透皮扩散池,大鼠离体皮肤为渗透屏障,以芍药苷和蛇床子素为指标,HPLC测定其含量,分别考察白芷、石菖蒲及其配伍联用对冲和膏主要成分促透作用的影响.结果:白芷、石菖蒲单用对芍药苷经皮渗透的增渗倍数分别为0.84,1.02,对蛇床子素的增渗倍数分别为1.54,0.79;配伍联用后芍药苷和蛇床子素的经皮渗透均达到最佳水平,增渗倍数分别1.00,1.89.结论:白芷、石菖蒲配伍联用可促进主要成分的经皮渗透,对冲和膏处方药效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佐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