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 87例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44例经尿道电切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A组),43例仅单纯电切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观察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副反应.结果 随访3~54个月,平均36个月,A组7例复发,B组14例复发,两组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柔比星主要副作用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腺件膀胱炎电切术后复发,且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8岁。因血尿、尿频、排尿困难4个月,于2005年3月入院。体检:血压118/102mm Hg,腹软,未触及包块。辅助检查:除血脂升高外其余血生化正常。膀胱镜检示三角区、绕膀胱颈及输尿管口周围有许多大小不等的息肉样新生物,其表面光滑,色红,质软,活检报告为腺性膀胱炎。行等离子腺性膀胱炎电切术,术后用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半年后腺性膀胱炎复发,与原来病灶相似,再次行电切术,术中未损伤输尿管及其开口,继续行膀胱灌注。4个月后出现两侧腰部隐痛,伴尿频、血尿,但小便通畅,KUB I VU示双输尿管下段狭窄,双肾中度积水。欲行腔内扩张狭窄处,…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5岁,2019年10月15日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19年,加重3 d”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腹部CT示:膀胱右侧壁所见考虑膀胱癌,并右侧输尿管开口处梗阻。于2019年10月18日行“经尿道膀胱镜检+膀胱肿物电切术”,术后病理检查示:呈腺性膀胱炎改变,部分伴中度非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4.
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对55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镜电切除病变组织,3例开放手术电灼膀胱病变部位并同时去除合并的相关诱因,术后3~7天均用丝裂霉素3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次;5例单纯丝裂霉素膀胱灌注8次.结果:随访6~36个月,63例患者中55例电切术后配合丝裂霉素灌注痊愈52例,好转2例;3例开放手术痊愈2例,好转1例;5例单纯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痊愈3例,好转1例,其他转归2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或电灼病变组织,需去除导致腺性膀胱炎的相关诱因,术后大剂量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可缓解或治愈腺性膀胱炎.  相似文献   

5.
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84例病理证实的腺性膀胱炎患者,44例经尿道电切术后行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A组),40例仅单纯电切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观察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副反应。结果随访3~54个月,平均36个月,A组6例复发,B组13例复发,两组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柔比星主要副作用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结论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应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能明显减少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复发,且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以尿急、尿频、膀胱充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膀胱黏膜上皮基质损伤、钾离子通透性增加、间质纤维组织改变、膀胱容量减小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2003年6月至2005年2月,我们采用膀胱水囊扩张术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患者5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5例经膀胱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腺性膀胱炎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即时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结果随访118例,平均随访24(12-52)个月。82例治愈无复发,术后半年复查膀胱镜,见膀胱黏膜逐渐恢复为移行上皮覆盖。12例治疗后6~21个月复发,1例3年内反复复发4次,行膀胱部分切除后治愈,无一例发生恶变。24例术后尿频、下腹痛症状仍然存在。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联合术后即刻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华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腺性尿道炎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0岁。因反复排尿困难2年,尿痛加重2个月,于1997年11月2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间歇性肉眼血尿,经抗感染等多种治疗无好转。于本次入院前1年在我院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粘膜呈滤泡样和绒毛样改变,病理活检证实为腺性膀胱炎,并行病变部位电切术。术后用BCG作膀胱灌注治疗1个疗程(BCG120mg加生理盐水40ml,每周11绵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四川绵阳,621000)2绵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次,连续6次),临床症状消失。入院前2个月患者又感排尿时尿道口灼痛、坠胀,行走活动后加重,并伴有少许血性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腺性膀胱炎综合治疗效果。 方法 腺性膀胱炎患者 6 5例 ,膀胱镜检表现为滤泡样或绒毛样 39例、乳头瘤样 15例、慢性炎症 8例、无明显改变 3例。经尿道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大剂量丝裂霉素 (4 0mg/次 )膀胱灌注 ,规律治疗 2年 ,方案为每周 1次共 8次 ,其后每月 1次共10次 ,第 2年每 3个月 1次。定期做膀胱镜检查 ,并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随访 7~ 72个月 ,平均2 9个月。 6 0例痊愈 ,膀胱黏膜逐渐恢复为移行上皮覆盖 ;4例复发 ;1例腺癌变。 结论 经尿道电切或电灼 ,术后大剂量丝裂霉素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有助于膀胱上皮的组织学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采用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腔内灌注的治疗方法,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36个月,其中14例症状消失(有效率87.5%)。1例症状减轻,1例患者在膀胱腔内化疗期间复发。结论膀胱镜检查为诊断腺性膀胱炎的“金指标”,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腔内灌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经尿道等离子电切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经膀胱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38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118例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单剂吡柔比星(灌注组),一组120例术后不灌注,常规随访观察(对照组)。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12~52)个月。灌注组有82例治愈,无病理学复发,症状缓解,术后半年复查膀胱镜见膀胱黏膜逐渐恢复为移行上皮覆盖;12例治疗后6~21个月病理学复发,1例3年内反复发作4次,行膀胱部分切除后治愈,无一例发生恶变;24例术后尿频、下腹痛症状仍然存在。对照组有61例治愈,无病理学复发,症状缓解;21例治疗后6~21个月病理学复发。经雨次电切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后治愈;38例术后尿频、下腹痛症状仍然存在。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足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术后给予单剂吡柔比星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手段。方法对96例经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为腺性膀胱炎病例,行经尿道膀胱黏膜电灼术、电切术(TUR),术后辅以丝裂霉素或表阿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并定期复查。结果随诊6~30月,其中86例症状完全消失,7例好转,继续灌注后症状消失,3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和病理活检,治疗首选经尿道病变膀胱黏膜电切、电灼加术后有效的膀胱灌注以及膀胱镜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尿动力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腺性膀胱炎病例36例,其中女性27例,男性9例。所有患者均诉尿频、尿急,其中14例合并尿痛。膀胱镜下均表现为膀胱黏膜滤泡样或绒毛样改变,合并膀胱后唇抬高13例。25例患者行膀胱镜下电切术+术后灌注吡柔比星,9例患者单纯行膀胱镜下电切术,2例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所有患者均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行电切术+膀胱灌注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电切组。尿动力学检查主要表现为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经治疗后尿动力学异常情况明显好转。结论:经尿道病变部位电切术+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药物是腺性膀胱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尿动力学检查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电切加膀胱化疗药物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提高腺性膀胱炎诊疗水平。方法 腺性膀胱炎患者32例,膀胱镜检膀胱黏膜表现为滤泡样或绒毛样、乳头样、慢性炎症改变。经尿道电切术加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规律治疗1年,方案为每周1次共8次,其后每月1次共10次,定期做膀胱镜检查。结果 随访7-36个月,平均18个月。28例痊愈,4例复发,无恶变病例。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后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毒副作用低,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腺性膀胱炎电切术后膀胱灌注的治疗护理经验。方法回顾10年来在我科就诊的女性腺性膀胱炎3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按膀胱灌注药物不同分成三组.对它们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回顾了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护理方法。结果393例患者无一例中途停止灌注治疗,治疗有效率达92%以上。结论膀胱灌注化疗对治疗女性腺性膀胱炎疗效显著,而正确的膀胱灌注护理和患者依从性教育是治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膀胱粘膜白斑病:附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膀胱粘膜白斑病5例,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下腹疼痛,与慢性膀胱炎不易鉴别。提出膀胱镜检及活检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手段:卡介苗膀胱灌注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4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电汽化术联合术前药物膀胱内灌注治疗。结果 本组40例均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40例中28例术后症状消失,膀胱镜检查正常,治愈率70%;膀胱镜检查正常而症状不缓解者7例;膀胱镜检查复发5例,再次经尿道电汽化切除后膀胱镜检查正常。结论 经尿道电汽化术联合术前药物膀胱内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而又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9岁。外院体检B超发现膀胱肿物20天,于2005年8月2日收入我科。患者平素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不适症状。入院化验尿常规红细胞〉50/HP。B超提示:膀胱颈后方可见团状不均质稍强回声,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考虑膀胱内实性占位。膀胱镜检发现膀胱三角区近右侧壁可见一广基肿物,肿物表面膀胱黏膜正常;取肿物表面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回报为腺性膀胱炎,部分上皮不典型增生。CT检查提示膀胱肿物与子宫之间关系较为密切,不除外为子宫肿瘤压迫局部膀胱壁向膀胱内突出。为明确肿物与膀胱关系,行盆腔MRI检查,提示盆腔肿物来源于膀胱外,与宫颈关系密切。追问病史,患者诉平时夜尿次数较多,约4~5次/夜,月经期痛经严重,并出现较明显的尿频症状,但能逐渐自行缓解,故没在意。拟诊子宫内膜异位症。请妇科会诊,考虑为①盆腔肿物、阴道前壁肿瘤;②腺性膀胱炎。建议患者转妇科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3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术后定期应用THP(40mg/50ml)膀胱内灌注化疗。结果 30例患者随访5~20个月,平均14.5个月,3例复发(10%)。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仅2例血白细胞降至3000个/ml。结论THP膀胱灌注预防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0.
盆腔脂肪过多症罕见。我科于1989年10月收治罹患本病并腺性膀胱炎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4岁。间隙性肉限全程血尿7年,尿液淡红,无血块。平时无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血尿每于过劳,受凉后发作,伴轻度尿频,尿痛,经抗炎休息后可缓解。近日经膀胱镜活检示“腺性膀胱炎,恶变倾向”入院。体检:矮胖体形重73kg,高162cm.血压17.3/10.7kPa。下腹膨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