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百川  石丹  张明 《颈腰痛杂志》2008,29(3):237-238
目的探讨颈椎脊髓损伤患者易伴发的各种并发症,以及其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002~2006年我院收治的118例颈髓损伤患者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髓损伤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呼吸系统并发症,在本组发生率为61.02%,其次发生率较高的还有低钠血症,占20.34%,并发褥疮、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6.78%、5.93%、5.08%;C3-4颈髓损伤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及低钠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它节段;结论颈髓损伤后的并发症治疗及预防的关键就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特别是对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在某种程度上要比处理脊髓损伤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急性颈髓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急性颈髓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将 2 89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按是否并发应激性溃疡 ,分为发病组和未发病组 ,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其中包括 :性别、年龄、损伤平面、损伤程度、合并伤、并发症及早期应用激素。同时回顾性分析应激性溃疡的治疗方法。结果 :在年龄≥ 5 5岁、损伤平面在C4以上、完全性脊髓损伤、合并其它脏器损伤、并发肺内感染及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方面 ,发病组与未发病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经综合治疗 2 4h内出血停止 8例 ,2 4~ 48h出血停止 6例 ,48~ 72h出血停止 1例 ,1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急性颈髓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年龄、颈髓损伤的平面、损伤程度、合并伤、并发肺内感染及脊髓损伤后早期用药有关。诊断后应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程雷  谢青  聂林  汤继文 《颈腰痛杂志》2005,26(3):189-190
目的研究颈髓损伤后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机制、临床特点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颈髓损伤后发生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2例死亡。结论颈髓损伤后发生应激性溃疡死亡率高,应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4.
颈椎颈髓损伤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交通和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已成为骨科领域中常见的疾患。高位颈髓损伤可发生四肢瘫,其并发症可出现于损伤早期、恢复期和晚期。过去常将呼吸衰竭、呼吸道感染、褥疮、尿路感染等作为脊髓损伤的四大并发症,而对应激性溃疡较少报道。应激性溃疡(stressulcer,SU)是临床各种危重病人和严重创伤的并发症,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及死亡率高,预后凶险。但由于颈椎颈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的躯体和四肢存在感觉和运动障碍,发生SU后,常不易及时发现,故常被忽视。作者就急性颈椎颈髓损伤并发SU的病因、诊断、预防及治…  相似文献   

5.
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脊髓损伤临床特点与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外伤时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脊髓损伤患者OPLL骨化类型与颈髓NRIT2高信号变化范围、手术方式与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变化的关系。结果伴OPLL的颈椎在较轻的外力作用下常可出现较严重脊髓损伤。伤后8h内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2例患者,2例死于并发症,10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手术治疗17例,1例手术后27d死亡,16例患者术后半年颈髓功能Frankel评分改善。结论OPLL患者外伤后脊髓损伤的程度往往较重,骨化类型与NRI颈髓信号改变平面直接相关。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手术减压均有助于颈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急性脊髓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胃镜下诊断和治疗急性脊髓损伤后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方法。方法:本组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脊髓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14例在胃镜下治疗后治愈,2例手术后治愈,1例因并发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发生的应激性溃疡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应早期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全脊椎楔形截骨矫正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例患者,经去除应激因素、胃肠减压、全身支持等综合治疗后,均得到了临床治愈.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对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患者,围手术期应预防性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制胃酸分泌药物,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溃疡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溃疡患者,施行预防出血、留置胃管、出血期合理干预、饮食护理等精心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6例患者出血持续3~17 d,12例行输血治疗,输血量400~1000 m L,3例因止血困难而行胃大部切除术。34例患者经上述治疗,消化道出血被有效控制,2例高龄患者因并发肺部严重感染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精心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及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行脊柱前路松解加颅骨一骨盆牵引术,1例行脊柱前路矫形融合术。结果:2例患者经去除应激因素、全身支持治疗、胃肠减压、管内投放硫糖铝混悬液、同时静脉滴注制酸剂或H2受体拮抗剂后均痊愈。结论:脊柱侧凸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应积极进行全身及局部治疗。对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出现频繁严重呕吐或精神紧张的患者,应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急性颈脊髓损伤并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颈脊髓损伤患者均急诊行颈椎前路手术,对损伤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和固定;术后予营养神经、高压氧等综合治疗。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时ASIA分级:B级8例恢复至C级2例、D级4例,2例无恢复;C级23例恢复至D级5例、E级18例;D级14例均恢复至E级。2例术后3 d出现坠积性肺炎,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颈脊髓损伤早期手术减压融合和固定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椎前纵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2001年3月至2003年7月经影像学证实为前纵韧带损伤的患者46例.患者均在伤后3 h~3 d内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并行MRI检查.颈椎椎前阴影增宽35例,椎体不稳征象14例.颈椎MRI T<,1>加权像表现为前纵韧带呈灰色或灰白色信号,部分可见连续性中断、增厚;T<,2>加权像表现为椎体前缘增厚的片状纵行不均匀高信号,边界不清晰,部分可见高信号掀起、连续性中断.19例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行早期手术治疗.27例单纯颈部疼痛患者中,早期前路手术治疗6例,颈围石膏固定5例,颈托固定16例. 结果 45例患者获6~41个月(平均16.7个月)随访.5例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术后有2例转为不完全性损伤,14例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术后有10例获得不同程度的好转.21例单纯颈部疼痛患者中,早期手术的6例无神经症状患者随访时未发生颈椎后凸畸形及颈部慢性疼痛症状;21例早期保守治疗的患者中,7例伤后4~6周因存在颈椎不稳征象而行颈椎前路手术,2例伤后2~3年因损伤节段椎间盘退变突出压迫脊髓而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3例有慢性颈部疼痛不适,余8例患者无特殊不适主诉,另1例失访.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颈椎前纵韧带损伤最有价值的方法.合并脊髓受压征象或椎间严重不稳的颈椎前纵韧带损伤,可早期行减压融合术;不伴脊髓损伤的颈椎前纵韧带合并椎间盘损伤,可考虑早期行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相似文献   

12.
早期脊髓复苏在急性颈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评价早期脊髓复苏在急性颈脊髓损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06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脊髓完全性损伤21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85例。早期脊髓复苏方案包括:(1)维持呼吸道通畅和足够有效的血容量,维持平均动脉血压10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2)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3)行颅骨牵引制动或复位颈椎;(4)早期进行颈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术后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结果:死亡7例,失访5例,94例获得12~52个月的随访。随访病例中69例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其中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23.3%,不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74.1%,总有效率为65.1%。结论:颈脊髓损伤后早期复苏治疗是保留和恢复残留脊髓神经功能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Ye TW  Jia LS  Chen XS  Yuan W  Zhou XH  Song DW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2):819-821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和纵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至2005年63例颈椎间盘与纵韧带损伤患者的X线片和MRI表现,根据是否合并脊髓损伤及椎间不稳,早期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早期手术治疗54例,早期颈托和(或)石膏颈围保守治疗9例。结果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1个月,平均16个月。8例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术后2例神经功能获得改善,39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术后31例神经功能获得改善。4例保守治疗4~6周后存在颈椎不稳而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2例长期颈部疼痛,1例伤后3年出现脊髓压迫症而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结论MRI检查是颈椎间盘和纵韧带损伤的最佳诊断手段,早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间盘与纵韧带损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跳水致颈髓损伤早期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2005年27例跳水致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脊髓完全性损伤15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12例。早期综合治疗方案包括:(1)全身治疗:维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循环血容量,保证收缩压在9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2)早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3)颅骨牵引制动或颈椎复位;(4)早期进行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5)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以及有无内固定并发症。以ASIA分级标准和感觉、运动评分判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7例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28个月;本组病例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损伤节段稳定,植骨融合良好,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现象。13例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总有效率为48.1%,其中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20%,不完全性损伤组有效率为83.3%。完全性损伤患者ASIA分级变化不明显,但其评分较入院时可有相应的增加,不完全性损伤患者ASIA分级和感觉运动评分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颈髓损伤后早期综合治疗可以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和评价Orion及Zephir两种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外科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3例颈椎疾病与损伤患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采用Orion或Zephir内固定。结果:13例中1例颈椎骨折脱位术后第10d死于呼吸衰竭,余12例获半年以上平均8.6个月随访。除3例Frankel A组脊髓损伤患截瘫无恢复外,余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块在3个月时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Orion及Zephir钢板操作简便,能提供固定节段的有效稳定,利于植骨块合。对颈椎外伤,退行性变及椎体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5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自 1996年收集我院 5 6例无骨折脱位颈髓损伤病人。入院后给予 MRI和 X线检查 ,其中后纵韧带骨化 17例 ,特发性弥漫性骨肥厚症 4例 ,黄韧带骨化 8例 ,颈椎管狭窄 15例 ,其中 2 3例于伤后 3d内手术。19例为晚期手术 ,14例保守治疗。结果 :早期手术满意 ,较大于 72 h手术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明显改善 (P<0 .0 5 ) ,术后未见颈椎不稳与再关门 ,所有病人均在入院后进行 Frankel分级 ,2 w后出院再次评分 ,早期手术组改善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X线显示颈椎内径增加 ,椎管扩大 MRI显示颈椎后侧减压明显。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早期正确诊断 ,手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ORION颈椎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颈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 O R I O N 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 O R I O N 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术后行 X线检查,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结果:全部病例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 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无1 例发生钢板断裂或螺钉松动、滑脱。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经减压及植骨后辅以钢板内固定将使融合节段更加稳定,更有助于植骨节段的融合, O R I O N 颈前路钢板具备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并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生物相容性良好和不含磁性等优点,有助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 22例复杂下颈椎损伤在全麻下行前后路一期手术,先后路减压复位侧块钢板内固定,再前路减压植骨;或者先后路单开门减压,再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8例脱位者达完全复位,受压脊髓得到有效减压。内置物无松动,无断裂,植骨后4个月均骨性融合,无血管、神经、食道、气管损伤并发症。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发生2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是-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