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蝎毒多肽提取物联合化疗抑制Lewis肺癌血管生成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olypeptide extract from scorpion venom,PESV)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54只C57BL/6J小鼠皮下接种小鼠肺癌Lewis细胞,7 d后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化疗组和PESV组.以环磷酰胺对荷瘤小鼠进行化疗建立肿瘤化疗模型.按不同用药方法对3组小鼠进行干预,隔日测量肿瘤体积.各组每7 d处死6只小鼠,实验共进行28 d.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Ⅷ因子,α-SMA,D114及Notchl蛋白表达水平.以Ⅷ因子标记微血管,计算微血管密度(MVD),以α-SMA标记成熟有功能的血管,计算血管成熟度.以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D114,Notchl基因水平表达.结果:PESV抑瘤率为42.21%.PESV组肿瘤体积与化疗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荷瘤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PESV组Ⅷ因子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化疗组(P<0.05).化疗组肿瘤组织α-SMA表达低于荷瘤对照组(P<0.01),PESV组显著低于化疗组(P<0.01).化疗组Dll4及Notch1第28天表达低于荷瘤对照组(P<0.05),PESV组肿瘤D114及Notch1第21天表达显著低于化疗组(P<0.05).结论:PESV可对Lewis肿瘤血管生成起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微环境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D114及Notch1有关.  相似文献   

2.
蝎毒提取物抑制Lewis肺癌化疗期间再增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转移性Lewis肺癌在5-Fu化疗期间再增殖加速现象及蝎毒提取物(PESV)对再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尾iv Lewis肺癌细胞,从第7天开始,每隔7天ip 5-Fu 1次,建立Lewis肺癌化疗期间再增殖模型,以PESV干预,每隔7天处死6只动物,统计肺转移灶数目和肺质量,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ewis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tity,MVD)。结果模型组从第21天到第28天,大肿瘤转移灶数目平均增加2.5个,而从第14~21天仅平均增加0.8个;模型组肺质量增加在第21~28天显著大于第14~21天;模型组PCNA表达在第21天表达最低,在第28天最高,但第28天与第14天差异无显著性,PESV高、低剂量组在第28天表达水平皆低于模型组,以PESV高剂量组作用显著。模型组VEGF表达在第28天显著上调(与模型组第21天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ESV高剂量组在第21、28天肿瘤组织VEGF表达下调,尤其是在第28天表达显著下调(P<0.01),而PESV低剂量组仅在第28天与模型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MVD计数显示,模型组在第21天最低,在第28天最高,但在第28天和第14天差异无显著性。而在PESV高剂量组,第14天高于第21天,第21天高于第28天,差异均有显著性。在PESV低剂量组,第14天高于第21天,但第21天与第28天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5-Fu对Lewis肺癌化疗期间存在再增殖加速现象,PESV可有效抑制此Lewis肺癌再增殖,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细胞再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联合雷帕霉素(RAPA)对H_(22)肝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昆明小鼠,皮下接种H_(22)肝癌肿瘤细胞悬液建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PESV组(20 mg/kg)、RAPA组(2.5 mg/kg)和PESV+RAPA组(联合组),每组10只。连续药物干预14 d,隔日测量肿瘤体积,记录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表达水平。以Ⅷ因子标记肿瘤微血管,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连续药物治疗14d后,PESV组、RAPA组、联合组肿瘤生长速度较模型组明显减慢(P0.05、0.01),抑瘤率分别为17.7%、29.2%、44.8%。与模型组相比,3个给药组的mTOR、HIF-1α、VEGF-A的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0.01),MVD不同程度降低(P0.05、0.01)。联合组肿瘤体积以及蛋白表达量均低于RAPA组(P0.05、0.01)。结论 PESV联合RAPA能够抑制H22肝癌小鼠肿瘤血管的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微环境中mTOR、HIF-1α、VEGF-A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olypeptide extract from scorpion venom,PESV)联合雷帕霉素(Rapamycin)对H22肝癌肿瘤细胞自噬的增强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昆明小鼠,采用皮下接种H22肝癌肿瘤细胞悬液法建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PESV高剂量组、PESV低剂量组及联合组(PESV高剂量加雷帕霉素),每组10只。PESV高、低剂量组分别予20 mg/kg、10 mg/kg的PESV灌胃,联合组予雷帕霉素(2 mg/kg)及PESV(20 mg/kg)灌胃,连续给药干预14天,隔日测量肿瘤体积,记录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UNC51样激酶1(UNC-51-like kinase-1,ULK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MAP1LC3A)及B淋巴细胞瘤蛋白质-2-相互作用蛋白质-1(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荷瘤对照组比较,PESV高、低剂量组及联合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与PESV高、低剂量组比较,联合组瘤重及体积明显减小(P0.05),PESV高、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与荷瘤对照组比较,PESV高、低剂量组及联合组m TOR表达水平降低(P0.05),ULK1、MAP1LC3A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与PESV高剂量组比较,联合组ULK1、MAP1LC3A及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蝎毒多肽提取物联合化疗可能是通过抑制m TOR的活性,增强自噬相关蛋白ULK1、MAP1LC3A及Beclin1的表达,促进细胞自噬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西黄滴丸对S180肉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西黄滴丸对荷瘤小鼠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标记物(CD34)和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180肉瘤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西黄丸组(2.2 g·kg-1·d-1),西黄滴丸低、中、高剂量组(1.5,3,6 g·kg-1·d-1)以及环磷酰胺组(CTX,0.02 g·kg-1),西黄丸组,西黄滴丸低、中、高剂量组ig给药,环磷酰胺组ip给药,每2 d 1次,连续10 d给药;观察西黄滴丸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采用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西黄滴丸对荷瘤小鼠肿瘤CD34及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滴丸高剂量组荷瘤小鼠体重有明显升高;西黄丸组,西黄滴丸低、中、高剂量组及CTX组抑瘤率分别是26.28%,21.47%,26.92%,30.76%,35.85%;CD34的蛋白表达CTX组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1),西黄滴丸高、中、低剂量组明显降低CD34蛋白表达(P0.05),滴丸高剂量组较西黄丸组有较明显差异(P0.05);滴丸中、高剂量组及CTX组与模型组比较VEGF的蛋白表达有明显降低(P0.05),滴丸中剂量组及CTX组较西黄丸组蛋白表达有较明显差异。结论:西黄滴丸对S180荷瘤小鼠具有抑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组织CD34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化疗期间再增殖中H22肿瘤组织HIF-1α和SDF-1/CXCR4表达的变化及蝎毒多肽提取物(polypeptide extract from scorpion venom,PESV)对其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肿瘤组织再增殖期间新生血管生成发生的机制.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化疗期间不同时间点肿瘤组织HIF-1α,SDF-1及CXCR4的表达,以ELISA方法检测肿瘤组织SDF-1的含量,以Qwin V3图像分析软件对肿瘤组织HIF-1α,SDF-1及CXCR4表达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肿瘤组织HIF-1α表达在第14天和第21天无差异性,在第28天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ESV低剂量组在3个时间点表达无差异性,而PESV高剂量组表达在第21天最低,在第14天最高,ELSA检测结果显示,荷瘤对照组表达逐渐增多,尤其是在第14~21天,增加迅速.模型组,SDF-1表达在14~21 d表达增加缓慢,但在21~28d增加迅速;PESV高、低剂量组SDF-1表达水平增加缓慢,尤其是高剂量组,3个时间点肿瘤组织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DF-1结果和ELISA一致.对HIF-1α和SDF-1灰度值分析结果显示,r=0.805,两者存在相关性.PESV低、高剂量组肿瘤组织CXCR4下调,但PESV低、高剂量组之间无差异性.结论:在化疗期间肿瘤组织产生HIF-1α,HIF-1α诱导间质组织分泌SDF-1,HIF-1α和SDF-1促进VEGF的表达上调,从而诱发肿瘤内新生血管的生成.PESV有效抑制HIF-1α和SD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对E-钙黏蛋白、CD49d和CXCR4表达的影响,探究PESV对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的影响与机制.方法 NOD-SCID小鼠50只,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PESV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空白组.PESV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PESV 1.2,0.6,0.3 mg/kg,模型组和空白组均注射0.9%的生理盐水0.3 ml,治疗28 d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49d和CXCR4的表达,35 d处死小鼠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肝脏中E-钙黏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组CD49d和CXCR4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各治疗组E-钙黏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PESV可以有效地提高白血病小鼠E-钙黏蛋白的表达,降低CD49d和CXCR4的表达,具有较好的阻抑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蝎毒多肽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免疫逃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ESV)对Lewis肺癌(LLC)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取40只C57BL/6J小鼠,右腋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悬液,建立皮下种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和PESV治疗组,连续灌胃给予PESV 18 d,检测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瘤组织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肺癌组织中浸润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结果:PESV抑瘤率为56.60%。与荷瘤对照组相比,瘤组织和血清中VEGF,TGF-β1和IL-10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DC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PESV可干预肺癌免疫逃逸,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肿瘤微环境中VEGF,TGF-β1和IL-10的表达,增加DC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蝎毒多肽增强5-氟尿嘧啶(5-Fu)对肝癌H22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接种H22肝癌小鼠腹水方法建立小鼠荷瘤模型,在接种后第7天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蝎毒多肽(20mg/kg)组、5-Fu(15 mg/kg)组、低剂量蝎毒多肽(5 mg/kg)+5-Fu组、高剂量蝎毒多肽(20 mg/kg)+5-Fu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21d.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因子-κB (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给药组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1),微血管密度(MVD)及NF-κB、MMP-9、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5-Fu组相比,高剂量蝎毒多肽+5-Fu组的MVD及NF-κκβ、MMP-9、VEGF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而低剂量蝎毒多肽+5-Fu组则无显著改变.结论 蝎毒多肽可增加5-Fu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22肝癌组织NF-κB通路及MMP-9、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建模后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顺铂干预)及吴茱萸碱低、高剂量组,共干预14 d。通过检测各组小鼠造模给药期间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评价吴茱萸碱对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此外,运用定量PCR(qPCR)法检测吴茱萸碱干预14 d后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HIF-1α及VEGF mRNA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水平,计算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吴茱萸碱对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阳性对照组及吴茱萸碱低、高剂量抑瘤率分别为53.13%、20.49%、38.54%;吴茱萸碱各给药剂量组可不同程度下调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HIF-1α及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P<0.01),减少肿瘤组织中MVD(P<0.01)。结论:吴茱萸碱可抑制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肿瘤组织中HIF-1α及VEGF表达,抑制肿瘤中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提取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建立H22肝癌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对照组),蝎毒多肽提取物(polypeptide extract from scorpion venom,PESV)高、低剂量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组,每组10只。连续干预14天。绘制肿瘤体积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HE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SP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 (phosphoprotein kinase B,P-Akt)、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蛋白表达。结果5-Fu组,PESV高、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64.8%、43.7%和32.4%。与对照组比较,三个给药组PI3K、P-Akt、HIF-1α、VEGF-A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PESV高、低剂量组MVD均降低(P〈0.05)。结论PESV可抑制H22肝癌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微环境中PI3K、P-Akt、HIF-1α、VEGF-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癌痛消胶囊调节小鼠荷H22 移植性肝癌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 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p53和p21ras的表达作用,以探讨该药抑制肿瘤的作用机理。方法:昆明种雄性小白鼠60只,按随机区组分为6组(A -F组) ;A -E组每鼠均于前肢右腋皮下接种0 2mlH22 肿瘤细胞悬液(浓度为1×107/ml) ,接种24h后按体重给药。A组、B组、C组分别给予大、中、小剂量的癌痛消胶囊,D组予康赛迪胶囊,E组予生理盐水,均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用药10天,停药24h ,称重并处死动物,剥取瘤块称重,计算出肿瘤生长抑制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细胞中VEGF ,p53 ,p21ras ,VHL的表达程度。F组予饲料及水分正常饲养。结果:A ,B ,C ,D组均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中以A组的抑瘤作用最明显(P<0 05或P<0 01)。造模各组动物的肝癌细胞中均见VEGF ,p53和p21ras的阳性染色,但阳性表达程度不同,与B ,C ,E组比较,癌痛消胶囊大剂量组和康赛迪胶囊组均可明显降低肝癌细胞中VEGF ,p53和p21ras的阳性表达(P<0 05或P<0 01)。结论:癌痛消胶囊对小鼠H22 移植性肝癌有抑瘤作用,抑制肿瘤生长的机理可能与下调VEGF ,p53和p21ras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柔肝汤对荷肝癌H22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BALB/c荷H22肝癌小鼠5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健脾柔肝汤低、中、高剂量组,5-FU组,观察健脾柔肝汤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健脾柔肝汤对荷肝癌H22小鼠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健脾柔肝汤低、中、高剂量组,5-FU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0.56%、50.58%、23.34%、77.52%,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健脾柔肝汤中剂量给药组和5-Fu给药组瘤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脾柔肝汤低、高剂量给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健脾柔肝汤中、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BALB/c小鼠H22肝癌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P〈0.05),以中剂量组最明显(P〈0.01)。结论:健脾柔肝汤对H22肝癌荷瘤小鼠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下调荷瘤小鼠肿瘤组织VEGF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达到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蝎毒多肽提取物增强环磷酰胺抗肿瘤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模型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组、蝎毒多肽提取物(polypeptideextract from scorpion venom,PESV)组和联合组(CTX+PESV组),每组10只。记录肿瘤生长曲线,并采用逆转录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型CD80、CD86的表达变化。结果连续治疗21天后,联合组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明显抑制(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PESV组中CD80、CD86的表达有所增强,而CTX组中CD80、CD86的表达有所下降,联合组与CTX组相比强度和表达量均有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PESV组和CTX组TGF-β1和VEGF-A mRNA表达量均降低(均P<0.05);与PESV组和CTX组比较,联合组TGF-β1和VEGF-A的mRNA表达量均降低(P<0.05)。结论 PESV可抑制Lewis肺癌中VEGF-A和TGF-β1的表达,促进DC的成熟,恢复其抗原摄取提呈功能,逆转CTX对机体的免疫损伤,从而起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癌痛消胶囊对小鼠荷H22 移植性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调节作用 ,探讨该药抑制肿瘤的作用是否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方法 :于昆明种雄性小鼠前肢右腋皮下接种0 2mlH22 肿瘤细胞悬液(浓度为1×107/ml)进行造模。利用造模动物观察瘤块重量 ,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细胞中VEGF的表达程度。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 ,癌痛消胶囊组有明显的抑瘤作用(P<0 05) ,抑瘤率为36 34 % ;病理检测显示 ,造模各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100% ,但程度不同 ,癌痛消胶囊组可使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下调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1)。结论 :癌痛消胶囊对小鼠荷H22 移植性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能减少血管生成调控基因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癌痛平胶囊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ICR小鼠接种H22肝癌细胞株,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将H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癌痛平高、低剂量组,模型组每日ig等容积生理盐水,癌痛平高、低剂量组每日ig癌痛平(36,18 g·kg~(-1)),顺铂组每日ip顺铂(2 mg·kg~(-1))。各组连续给药7 d,处死荷瘤小鼠,剥离瘤体称重,按公式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以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及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基因以及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癌痛平高、低剂量显著抑制小鼠H22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癌痛平高剂量显著降低肿瘤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并抑制CXCL12和受体CXCR4的基因及蛋白表达(P0.01)。结论:癌痛平胶囊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转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肿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以及干预CXCL12/CXCR4生物轴抑制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7.
石见穿提取物通过阻断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石见穿提取物对移植性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肝癌H22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小鼠右侧腋下接种肝癌H22细胞后,第2天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石见穿提取物高、中、低(40,10,2.5 g.kg-1)剂量组和阳性药环磷酰胺(CTX)对照组。给药10 d后,于第11天称体重,处死小鼠剥离瘤块并称重,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另结合肝癌H22鸡胚尿囊膜移植瘤模型,建模后第2天尿囊腔给药,于第6天观察各组鸡胚存活情况及各组存活鸡胚移植瘤(以肿瘤直径2 mm为成瘤阳性)及血管的生长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石见穿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6.44%(P<0.05),42.28%(P<0.01),32.59%(P<0.05),并可显著降低肝癌H22小鼠移植性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VD(P<0.01)。此外肝癌H22鸡胚尿囊膜移植瘤模型试验结果显示石见穿提取物可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其中低剂量组(6.25 g.L-1)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血管抑制率为50.67%(P<0.01)。结论:石见穿提取物对肝癌H22小鼠移植性肿瘤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和MVD,阻断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的。  相似文献   

18.
鲜壁虎冻干粉抑制H22肿瘤血管生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探讨鲜壁虎冻干粉对H22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 建立移植瘤小鼠H22肝细胞癌模型。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顺铂治疗组、壁虎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给予顺铂腹腔注射(1mg/g),口服鲜壁虎冻干粉(1.2g/kg)及口服等量生理盐水。给药20次后,用肿瘤组织称重法评价抗肿瘤活性,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idne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S-P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的蛋白表达。结果 鲜壁虎冻干粉可抑制H22小鼠肿瘤生长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可降低肿瘤组织VEGF、bFGF蛋白的表达,使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下降。结论 鲜壁虎冻干粉可抑制H22小鼠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bFGF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