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金锦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友兴  杨丹  马青云  李宁  程忠泉  周俊 《中草药》2011,42(6):1061-1065
目的研究金锦香Osbeckia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金锦香全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3-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2)、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L-吡喃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6-C-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乙酸酯(8)、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6″-二-E-(4-羟基)-肉桂酸酯(9)、4′-hydroxyflavone-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10)、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6″-E-(4-羟基-)肉桂酸酯(11)、3β-hydroxy-9(11)-fernen-23-oic acid(12)、1,2-dihydroxy-9(11)-arborinen-3-one(13)、cholest-5-ene-2,3,21-triol(14)、β-谷甾醇(15)、胡萝卜苷(16)。结论除化合物5和16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吴茱萸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芥子醇9-O-阿魏酰基-4-O-β-D-葡萄糖苷(1)、3-O-阿魏酰基奎尼酸甲酯(2)、咖啡酸(3)、阿魏酸(4)、对羟基桂皮酸(5)、4-甲氧基苯甲醇(6)、3,4-二羟基苯甲酸(7)、7-羟基香豆素(8)。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苯丙素苷类化合物,命名为新吴茱萸苷。化合物2、3、6、7为首次从吴茱萸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中华枸杞Lycium chinense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D101大孔吸附树脂、ODS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并对部分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 从中华枸杞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O-(6-O-3-羟基异丁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甲氧基香豆素(1)、东莨菪苷(2)、东莨菪素(3)、反式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4)、cassoside I(5)、对羟基苯乙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6)、苯甲醇吡喃葡萄糖苷(7)、苯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9)、5-O-对香豆酰奎尼酸甲酯(10)、绿原酸甲酯(11)。结论 化合物1为1个新的香豆素葡萄糖苷,命名为枸杞苷E。化合物10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弱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软枣猕猴桃Actinidiaargut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软枣猕猴桃75%工业乙醇冷浸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共分得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6R,9R)-三羟基-大柱香波龙烷-4,7E-二烯-3-酮-9-O-β-D-吡喃葡萄糖苷(1)、(6S,9R)-玫瑰花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紫云英苷(4)、香草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5)、1-O-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6)、阿魏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7)、红景天苷(8)、3-hydroxy-1-(4-O-β-D-glucopyranosyl-3-methoxyphenyl) propan-1-one(9)、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0)、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1)、5-O-阿魏酰基奎宁酸甲酯(12)、5-O-香豆酰基奎宁酸甲酯(13)、咖啡酸(14)和原儿茶酸(15)。结论化合物1为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甲基环己烯型降倍半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软枣猕猴桃苷A;化合物2、5和7~13为首次从猕猴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软枣猕猴桃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张海新  夏召  许天启  陈宜敏  周光雄 《中草药》2020,51(18):4620-4626
目的研究小驳骨Gendarussavulgar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ODS开放柱、凝胶柱色谱以及反相半制备型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NMR等光谱数据及X-ray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小驳骨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降胆-5-烯-3β-醇(1)、dihydrobetulic acid(2)、桦木酸(3)、3-羟基-30-去甲基-20-酮基-28-羽扇豆酸(4)、6-羟基-7,8-二甲氧基香豆素(5)、6,7-二甲氧基香豆素(6)、5,6,7-三甲氧基香豆素(7)、6,7,8-三甲氧基香豆素(8)、左旋香树脂酚葡萄糖苷(9)、4-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0)、N-反式阿魏酸酪胺(11)、N-(2-羟基-3-苯丙基)乙酰胺(12)、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3)、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14)、对-E-香豆素奎宁酸甲酯(15)、3,4,5-O-三咖啡酰基奎尼酸甲酯(16)、1′S*,4′R*-8-(4′-hydroxy-2′,6′,6′-trimethylcyclohex-2-enyl)-6-methyloct-3E,5E,7E-trien-2-one(17)。结论化合物1、2为新天然产物,除化合物6以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分离得到的17个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2、3、11、13、17具有抑制LPS诱导RAW 264.7巨噬细胞释放NO的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30.91±0.50)、(4.66±0.56)、(17.67±0.57)、(28.45±0.67)、(20.79±0.24)μmol/L。  相似文献   

6.
王美娇  王金兰  王丹  时志春  李军  赵明  张树军 《中草药》2019,50(22):5411-5418
目的研究柳蒿Artemisiaintegr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使用DPPH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从柳蒿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2Z-戊烯酸甲酯基)-3S-(乙酸甲酯基)环戊酮(1)、methyl-4S-6α-hydroxy-3-oxoeudesma-1,11(13)-dien-12-oate(2)、咖啡酸甲酯(3)、右旋肌醇甲醚(4)、富马酸单丁酯(5)、咖啡酸(6)、丙二酸单丁酯(7)、6,8-二甲氧基香豆素-7-O-β-D-葡萄糖苷(8)、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9)、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0)、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1)、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2)、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1,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4)、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邻羟基桂皮酸葡萄糖苷(16)、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7)、绿原酸(18)、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9)、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20)、邻羟基桂皮酸甲酯葡萄糖苷(21)。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5、7~11、14、16、21为首次从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均为首次从柳蒿中分离得到。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活性与维生素C(Vc)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7.
匙叶八角中的酚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旭俊  罗仕德 《中草药》2012,43(11):2111-2115
目的 研究匙叶八角Illicium spathulatum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匙叶八角枝叶的甲醇提取物经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经过反复的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等方法分离,用波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3个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苏式-(1,2-二羟基丙基)-3,5-二甲氧基苯-4-O-β-D-葡萄糖苷(1)、5,7,3',4'-tetrahydroxy-2-methoxy-3-flavanone-3-hydrate (2)、4-O-(2-hydroxy-1-hydroxymethylethyl)-dihydroconierylalcohol (3)、2,3-di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4)、槲皮素(5)、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8)、儿茶素(9)、丁香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丁香酸甲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4-二羟基苯甲酸(12)、羟基酪醇(13),同时还分离到大量的莽草酸(14).结论 化合物1是一个新苯丙素葡萄糖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匙叶八角苷.化合物2是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醇类物质氧化的水合物,可能是一人工产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匙叶八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枸骨Ilex cornuta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考察分得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方法利用硅胶、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枸骨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利用DPPH清除自由基实验测定化合物1~9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枸骨茎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咖啡酰奎宁酸(1)、3,4,5-三咖啡酰奎宁酸(2)、4,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5)、3,4,5-三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丁香醛(7)、没食子酸乙酯(8)、二氢芥子醇(9)、2,6-二甲氧基-1,4-苯醌(10)、牛蒡苷元(11)、1-O-香草酸-6-(3″,5″-二甲氧基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苷(12)、木质素苷(13)、(+)-(7S,8S)-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14)、夏佛托苷(15)。结论化合物6、8~10、14、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具有显著的清除自由基作用。  相似文献   

9.
鸡眼睛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鸡眼睛Euscaphis japonica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MCI柱色谱、C18反相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鸡眼睛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orchoionoside C(1)、鞣花酸(2)、junipetrioloside A(3)、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4)、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α-D-阿拉伯糖苷(5)、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木糖苷(6)和3,3’-二甲氧基鞣花酸(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珠芽景天Sedum bulbifer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D101大孔树脂柱色谱、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并运用MS、NMR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珠芽景天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3-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丁香酸葡萄糖苷(2)、2-(3,4-二甲氧基苯基)甲基-β-D-葡萄糖苷(3)、橄榄树脂素(4)、环橄榄树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5)、(-)-橄榄树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6)、(-)-二氢去氢二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7)、bluemenol A(8)、euodionoside D(9)、脑苷酯B(10)、腺苷(11)、尿苷(12)、4-(β-D-glucopyranosyloxy)-3-hydroxy-2-(hydroxymethyl)-butanenitrile(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珠芽景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5,8~13为首次从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量值传递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的HPLC特征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阐明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为后续复方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 制备18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建立HPLC特征图谱,进行特征峰归属及相似度评价;测定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对物质基准进行量值传递分析。结果 18批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共确定19个特征峰,分别来自方中当归(峰4、5、19)、桂枝(峰10、11、14)、白芍(峰6、9)、细辛(峰1、3、13、15、18)和炒甘草(峰7、8、12、16、17);各指标成分从饮片到物质基准的转移率分别为芍药苷78.47%~96.01%、甘草苷43.79%~94.62%、阿魏酸81.20%~131.24%、肉桂酸70.03%~106.75%、桂皮醛3.17%~5.50%、甘草酸31.08%~52.43%、细辛脂素9.63%~13.37%。结论 采用特征图谱结合多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对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进行量值传递研究,该方法科学合理,为当归四逆汤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及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蕤  陈紫雯  华桂丰  王立强  萨翼  刘昶 《中草药》2020,51(18):4829-4836
目的建立保健食品原料评价体系(Functional Food Crude Materials Evaluation System,FUFMES),为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排名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保障。方法首先,利用文献调研和多轮专家访谈方法筛选FUFMES的指标并确定其层级关系;第二,使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计算指标权重,具体方法是依据专家打分构建判断矩阵,利用R语言进行一致性检验与最大特征根检验,得出各级指标权重;第三,使用极值法计算原料的单个指标值;第四,利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得到每种原料的评价指数并据此进行排名;最后,将获得的分析结果与专家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UFMES包括6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利用FUFMES对9种保健食品原料进行评价,获得的评价指数依次是:西洋参(0.49)、人参(0.48)、银杏叶(0.21)、灵芝孢子粉(0.08)、鱼油(0.06)、螺旋藻(0.03)、辅酶Q10(0.02)、褪黑素(0.01)、大蒜油(-0.03)。基于该评价指数的排名结果与专家评价结果显示了较高一致性。结论构建了科学、完整的FUFMES,FUFMES将成为保健食品原料目录评价与排名的有力工具,为推进保健食品原料备案制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李全  任慧  郭盛  王恒斌  耿婉丽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2022,53(13):3991-3996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同时测定补肺活血胶囊(Bufei Huoxue Capsules,BHC)中12种指标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骨脂苷、芍药苷、异补骨脂苷、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35℃,进样量4μL,检测波长246 nm。结果 BHC中12种指标成分在18min内色谱峰分离良好,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骨脂苷、芍药苷、异补骨脂苷、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和苯甲酰芍药苷分别在0.38~195.20(r=0.999 9)、0.17~21.44(r=0.999 6)、0.85~433.80(r=0.999 9)、0.68~345.60(r=0.999 9)、1.11~566.60(r=0.999 8)、0.47~241.40(r=0.999 9)、0.08~39.36(r=0.99...  相似文献   

14.
毋启桐  王金金  杨安南  周宁  赵强  李凯  张振凌 《中草药》2021,52(21):6493-6500
目的 探讨盐炙对补骨脂丸中代表性成分煎出的影响,以及成分与止泻药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HPLC-MS法测定补骨脂丸及3种补骨脂丸模拟品水煎液中13种代表性成分的含量差异,并结合不同给药组对脾肾阳虚泄泻模型大鼠的胃肠激素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指标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代表性成分与止泻药效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药效贡献较大成分。结果 与3种模拟品(模拟I~III号)相比,补骨脂丸水煎液中黄酮类成分如芦丁、异补骨脂二氢黄酮、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宁、异补骨脂查耳酮及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的含量较高,挥发油类成分如茴香醛、反式茴香脑及补骨脂酚的含量较低;与模拟II、III号相比,香豆素类成分如补骨脂素及异补骨脂素的含量较低。不同成分对止泻药效的贡献具有差异,黄酮类和挥发油类成分与止泻药效的关联度较高,香豆素类成分(如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与止泻药效的关联度较低。结论 补骨脂、小茴香盐炙后组成补骨脂丸,能促进黄酮类成分煎出,抑制挥发油类、香豆素类成分煎出,这可能是盐炙增强其止泻作用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全毅恒  上官晨虹  陈琛 《中草药》2022,53(14):4582-4592
天麻Gastrodia elata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含有天麻素、天麻苷元、天麻多糖等主要成分。总结了天麻中的主要酚类成分,阐明了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香草醛等酚类成分对心脑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脑损伤、血管性痴呆、缺血性心肌损伤、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凝血栓、炎症等的药理作用,探讨了天麻酚类成分通过抗氧化、调节功能性蛋白表达、抗凋亡、抗炎等机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为天麻酚类成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GC-IMS气味检测辨识侧柏叶炒炭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典花  戴衍朋  卢琪  孙立立  张学兰  张军 《中草药》2021,52(21):6510-6517
目的 从气味变化角度对侧柏叶炒炭程度进行辨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侧柏叶和不同炒制程度侧柏炭的气味进行检测,采用直观、聚类、指纹图谱法对其进行比较和定性分析。结果 通过气味分析可明显区分开侧柏叶及不同炒制程度侧柏炭,5-甲基糠醛、2-庚醇和2-乙酰呋喃可作为侧柏叶炒适中炭的标志物。结论 侧柏叶炒炭后气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与炮制程度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辨识炭药炮制程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范敏  段宝忠  夏从龙  王双 《中草药》2020,51(18):4610-4613
目的研究椴叶鼠尾草Salviatiliifoli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LH-20、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地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椴叶鼠尾草地上部分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呋喃基)-8-(2-酮-2,5-二氢呋喃基)-1,7,8,9-四氢萘并[1,2-c]呋喃-3,6-二酮(1)和dugesin B(2)。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克罗烷型二萜化合物,命名为椴叶鼠尾酮A,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无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8.
樊晓荃  付娟  胡军华  肖伟  王振中 《中草药》2021,52(21):6473-6484
目的 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六味地黄苷糖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3%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5℃,进样量10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根据精确质荷比、二级碎片离子信息,结合对照品和文献数据鉴定六味地黄苷糖片中的化学成分。结果 共鉴定和推测出71个化合物,其中25个来自酒萸肉、19个来自熟地黄、31个来自牡丹皮、2个来自泽泻、3个来自茯苓、2个来自山药。其中22个化合物经对照品验证。结论 基本明确了六味地黄苷糖片的化学物质基础,为六味地黄苷糖片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伍琳琳  李志鹏  曹世杰  康宁 《中草药》2022,53(13):4162-4169
牡丹皮Moutan Cortex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史悠久,常作为佐药应用于肾阴亏虚导致的“消渴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牡丹皮活性成分丹皮酚、丹皮多糖、丹皮总苷等具有明显降糖作用,其机制与缓解胰岛素抵抗、抑制糖异生、保护胰岛B细胞、促进糖原合成、抗氧化等有关;牡丹皮活性成分在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如肾病、血管病变、心肌病和白内障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开发新药价值。系统综述了牡丹皮活性成分改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为牡丹皮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法测定大鼠不同组织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毛钩藤碱、去氢毛钩藤碱与缝籽嗪甲醚的含量,并用于钩藤的组织分布研究。方法 大鼠ig钩藤水煎液后,分别于0.083、0.25、0.5、0.75、1、2、4、8、12 h取心、肝、脾、肺、肾、脑组织。以长春胺为内标,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后进行样本检测。结果 建立的UHPLC-MS/MS方法中,7个生物碱在不同的组织中最低定量限范围为0.05~1.00 ng,响应与浓度的相关性R~2≥0.991。方法学考察中的专属性、基质效应、回收率、精密度与准确度以及稳定性等方法学考察均满足要求。各个组织中均为异钩藤碱含量最高,其次为去氢钩藤碱;异钩藤碱与去氢钩藤碱含量均远高于其对应的异构体钩藤碱与异去氢钩藤碱;而3个四环单萜吲哚生物碱(毛钩藤碱、去氢毛钩藤碱、缝籽嗪甲醚)在各组织中均含量最低。比较不同组织中生物碱成分含量可以发现,7个生物碱均在肝脏中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