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小花八角Illicium micranth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小花八角的枝叶提取物经醋酸乙酯萃取,余下水相经过反复的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个新化合物和9个已知的成分,分别是小花八角苷(1)、7-β-D-glucosyl pseudomajucin(2)、4, 7, 9-trihydroxy-3, 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α-L-rhamnopyranoside(3)、icariside E3(4)、isolaric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5)、芦丁(6)、杨梅树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8-C-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9)、莽草酸(10)。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是首次从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到的seco-prezizaane型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小花八角果实抗氧化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民间药用植物小花八角Illicium micranthum果实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有效成分。方法 使用DPPH活性测试方法进行抗氧化活性筛选;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小花八角果实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抗氧化活性最好,从中共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gynurenol(1)、β-榄醇(2)、epi-carrisone(3)、6-羟基-桉烷-4(14)-烯(4)、β-桉醇(5)、柳杉醇(6)、1R, 2R, 4R-三羟基薄荷烷(7)、2-isopropenyl-5-methyl-cyclohexanol(8)、(?)-isopulegol(9)、4-isopropenyl- 1-methyl-cyclohexanol(10)、棕榈酸(11)、三十烷酸(12)、对甲氧基苯甲酸(13)、β-胡萝卜苷(14)。结论 除化合物14外,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果实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78为首次从八角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中缅木莲Manglietia hookeri嫩枝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从中缅木莲中分离得到了6个桉叶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鉴定分别为柳杉醇(1),β-桉醇(2),(-)-10-epi-5β-hydroxy-β-eudesmol(3),epi-carrisone(4),6-羟基-桉烷-4(14)-烯(5)和gynurenol(6)。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 3 的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4.
小花八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旭俊  罗仕德 《中草药》2012,43(6):1041-1044
目的研究小花八角Illicium micranthum的化学成分。方法小花八角的枝叶提取物经醋酸乙酯萃取,余下水相经过反复的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了1个新化合物和9个已知的成分,分别是小花八角苷(1)、7-β-D-glucosyl pseudomajucin(2)、4,7,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α-L-rhamnopyranoside(3)、icariside E3(4)、isolaric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5)、芦丁(6)、杨梅树皮素-3-O-α-L-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8-C-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9)、莽草酸(10)。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是首次从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到的seco-prezizaane型降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有毒药用植物小花八角Illicium micranthum枝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杀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小花八角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方法,结合理化性质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触杀胃毒联合毒力方法测定化合物2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从小花八角枝叶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5个薄荷烷型单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R*,4S*)-1-羟甲基-2-烯基-4-异丙基-1,4-环己二醇(1)、(1R,2R,4R)-1-甲基-4-异丙基-1,2,4-环己三醇(2)、4-羟基胡椒酮(3)、乳香醇C(4)、α,α-二甲基-4-羟甲基苯甲醇(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小花八角素A。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杀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48 h后的LD50值为30.4 mg/L,72 h后的LD50值为22.5 mg/L。  相似文献   
6.
匙叶八角中的酚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旭俊  罗仕德 《中草药》2012,43(11):2111-2115
目的 研究匙叶八角Illicium spathulatum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匙叶八角枝叶的甲醇提取物经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经过反复的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等方法分离,用波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3个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苏式-(1,2-二羟基丙基)-3,5-二甲氧基苯-4-O-β-D-葡萄糖苷(1)、5,7,3',4'-tetrahydroxy-2-methoxy-3-flavanone-3-hydrate (2)、4-O-(2-hydroxy-1-hydroxymethylethyl)-dihydroconierylalcohol (3)、2,3-di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4)、槲皮素(5)、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8)、儿茶素(9)、丁香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丁香酸甲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4-二羟基苯甲酸(12)、羟基酪醇(13),同时还分离到大量的莽草酸(14).结论 化合物1是一个新苯丙素葡萄糖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匙叶八角苷.化合物2是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醇类物质氧化的水合物,可能是一人工产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匙叶八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董旭俊  罗仕德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1):2111-2115
目的 研究匙叶八角Illicium spathulatum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匙叶八角枝叶的甲醇提取物经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经过反复的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等方法分离,用波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3个酚性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苏式-(1, 2-二羟基丙基)-3, 5-二甲氧基苯-4-O-β-D-葡萄糖苷(1)、5, 7, 3′, 4′- tetrahydroxy-2-methoxy-3-flavanone-3-hydrate(2)、4-O-(2-hydroxy-1-hydroxymethylethyl)-dihydroconierylalcohol(3)、2, 3- dihydroxy-1-(4-hydroxy-3, 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4)、槲皮素(5)、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6)、山柰酚(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8)、儿茶素(9)、丁香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丁香酸甲酯-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3, 4-二羟基苯甲酸(12)、羟基酪醇(13),同时还分离到大量的莽草酸(14)。结论 化合物1是一个新苯丙素葡萄糖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匙叶八角苷。化合物2是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醇类物质氧化的水合物,可能是一人工产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匙叶八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