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老年患者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 明确医院临床分离老年患者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件、同源性、碳青酶烯酶基因型及其基因周围环境.方法 收集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临床分离的142株鲍氏不动杆菌,纸片扩散法筛选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MIC值;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同源性;PCR扩增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酶烯酶基因及其周围基因环境.结果 142株鲍氏不动杆菌中筛选到97株耐亚胺堵南鲍氏不动杆菌;PFGE分型中全部菌株属于4个流行的克隆株;97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中90株携带OXA-23-like基因,97株携带OXA-51-like基因,86株菌株OXA-23-like基因上游检测到插入序列ISAbal,6株OXA-51基因上游检测到ISAbal.结论 所有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均为泛耐药菌,克隆播散足最主要的传播方式,OXA-23组和OXA-51组D类β-内酰胺酶基因足最主要的碳青酶烯酶基因型,未检测到OXA-24组、OXA-58组、IMP型和VIM型碳青酶烯酶基因,OXA类碳青酶烯酶基因与插入序列ISAbal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耐碳青酶烯鲍氏不动杆菌碳青酶烯酶基因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 研究北京天坛医院耐碳青酶烯鲍氏不动杆菌产碳青酶烯酶的类型.方法 收集北京天坛医院耐碳青酶烯鲍氏不动杆菌20株,对碳青酶烯酶基因OXA-23、OXA-24、IMP、VIM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结果 20株耐碳青酶烯鲍氏不动杆菌全部检测到OXA-23型基因,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0XA-24、IMP、VIM型基因.结论 北京天坛医院耐碳青酶烯鲍氏不动杆菌的碳青酶烯酶基因型以OXA-23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和分析南昌地区46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用K-B法测定南昌地区临床分离的46株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检测金属酶,采用PCR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型,对扩增的碳青霉烯酶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通过网上相似性检索确定其编码酶基因的类型。结果 46株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5.7%、52.2%、74.0%及76.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90.0%;有8株菌对10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46株鲍氏不动杆菌金属酶表型筛选试验均为阴性,PCR扩增后有32株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未检出IMP、VIM、OXA-24基因;产OXA-23型鲍氏不动杆菌株对阿米卡星高度耐药。结论 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是南昌地区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因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可作为这部分菌株感染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烧伤科鲍氏不动杆菌分离株碳青酶烯酶的分布情况.方法 测定20株分离自烧伤科鲍氏不动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进行OXA-23群、OXA-24群、OXA-51群、OXA-58群、IMP、VIM及SIM等7种碳青酶烯酶基因检测,并对部分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 烧伤科20株鲍氏不动杆菌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除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均>85%,PCR检测OXA-23群基因19株(95%)呈阳性,其他碳青酶烯酶基因均为阴性;部分阳性产物经测序比对与OXA-23群基因CAB69042.1相同.结论 烧伤科鲍氏不动杆菌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多药耐药非常严重,OXA-23碳青酶烯酶在鲍氏不动杆菌烧伤分离株中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性、D类碳青霉烯酶及ISAba1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抗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6月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ABA)140株,多重PCR鉴定ABA ITS基因型,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改良Hodges试验对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初筛,多重PCR检测D类碳青霉烯酶及整合酶基因,PCR方法分别检测blaOXA-23-like和blaOXA-51-like上游ISAba1,对部分blaOXA-23-like、blaOXA-24-like、blaOXA-51-like阳性菌株测序并确定基因型。结果 140株ABA经扩增16S-23SrRNA基因间隔序列后137株基因型是ABA;124株为IRAB,13株为亚胺培南敏感鲍氏不动杆菌(ISAB),IRAB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90.00%;blaOXA-23-like、blaOXA-51-like基因检出率,分别为91.24%、94.89%,未检测到blaOXA-58-like基因;部分blaOXA-23-like、blaOXA-24-like、blaOXA-51-like阳性菌株全基因测序后分别为OXA-23、OXA-72、OXA-66。结论哈尔滨地区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十分严重,OXA-23型酶是其耐药的主要原因,ISAba1对其表达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谱,研究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 用VITEK60型全自动药敏分析系统鉴定药敏系统及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酶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检测碳青酶烯酶VIM、IMP、OXA-23和OXA-24;SDS-PAGE方法研究外膜蛋白表达情况;利血平协同抑制试验检测膜外排机制.结果 156株多药耐药菌中有120株来自痰液(76.9%),其次是各种创面分泌物16株;病区分布则以ICU为主51株;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其次是亚胺培南,20株亚胺培南耐药菌中,ESBLs和AmpC酶阳性株分别为10株(50.0%)和20株(100.0%),PCR扩增VIM、IMP和OXA-24均阴性;OXA-23基因扩增显示19株(95%)阳性,PCR产物并经序列分析证实为OXA-23;与敏感株相比.部分菌株存在22×106、29×103、33×103的外膜蛋白缺失;利血平不能降低亚胺培南对鲍氏不动杆菌的MIC值.结论 ICU是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最主要的感染科室,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长期广泛应用使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不断升高;产OXA-23型β-内酰胺酶是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产AmpC酶合并外膜蛋白缺失与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革兰阴性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分布与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09年8月间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用K-B法筛选对亚胺培南不敏感的菌株;改良Hodge试验检测革兰阴性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核酸扩增碳青霉烯酶相关基因NDM-1、KPC、VIM、IMP、OXA-23、OXA-24、OXA-51、OXA-58。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是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主要病原菌,54株亚胺培南不敏感的菌株中Hodge试验阳性5株,阳性率为9.3%。携带耐药基因包括IMP 2株,VIM 2株,OXA23 3株,OXA51 2株,OXA65 1株。其中有2株同时携带两种耐药基因。结论:我院亚胺培南不敏感分离株与产碳青霉烯酶IMP、VIM、OXA51、OXA23、OXA65耐药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碳青酶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blaOXA基因型及同源性。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扩增ISAba1、blaOXA23和bla OXA-66/OXA-51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基因同源性。结果20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耐药,其中19株为多药耐药株,1株ISAba1和blaOXA-23阳性,2株blaOXA-66阳性,16株ISAba1、blaOXA-23和blaOXA-66均阳性,1株以上3种基因全部阴性;PFGE分析结果显示,A型(12株)、B型(2株)、C型(2株)、D型(3株)、E型(1株)。结论医院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可能与产OXA-23酶有关,并存在院内的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医院肝移植术后感染乙酸钙不动杆菌产生碳青酶烯酶的基因型.方法 用WHONET 5.4软件分析自肝移植患者分离的不动杆菌属的耐药性;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且具有多药耐药性的乙酸钙不动杆菌8株;等电聚焦电泳测定酶的等电点;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确定耐药株的亲缘关系;对TEM、SHV型基因及碳青酶烯酶基因OXA、IMP、VIM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结果 肝移植术后感染的耐亚胺培南乙酸钙不动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性高,PCR及序列分析证实8株菌均产生OXA-23型碳青酶烯酶(pI=6.7);PFGE发现器官移植病区有耐药株的克隆传播.结论 医院器官移植病区存在产OXA-23型碳青酶烯酶乙酸钙不动杆菌的克隆株播散流行,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ABA)的耐药特点及blaOXA基因类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医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感染标本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309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利用PCR技术检测blaOXA-23、blaOXA-24、blaOXA-51和blaOXA-58基因。结果 309株ABA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9.7%、20.4%,其次是米诺环素29.5%,阿米卡星39.9%,对其余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45.0%;blaOXA-23基因阳性46株,占14.9%,OXA-51基因阳性302株,占97.7%,未检测到blaOXA-24、blaOXA-58基因型。结论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blaOXA-23型碳青酶烯酶基因的产生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与外环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与外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相关性 ,以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来源。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宝安区 15家医院中的 3家医院 (A医院为区级 ,B、C医院为镇级 ) ,连续 5个月收集 3家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医院感染株、社区感染株、环境株 ,比较 3种来源菌株的耐药谱以及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基因分型 (RAPD)型别之间的差异 ,判断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株 6株 ,社区感染株 3株 ;在 1190份环境样中共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 9株 ,环境分离率为 0 76 %。耐药性分析显示环境株、医院感染株对苯唑西林、头孢噻吩、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RAPD分型分析显示A医院的 4株医院感染株、2株环境株以及 2株社区感染株均属于A型 ;B医院的 1株医院感染株和 1株社区感染株同属C型 ,表明医院感染株与社区感染株、环境株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可能以外源性途径为主。  相似文献   

12.
陈红  曾晓东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91-2393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7—2009年西安市中医医院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491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率为5.87%,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为主;医院感染患者中有病原学诊断者168例,共检出细菌178株,革兰阴性菌81株(45.25%),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6株(14.53%),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72株(40.22%)。结论有基础疾病、长期卧床、住院时间长、侵袭性操作等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诱发因素,针对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医院感染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对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992年 1月~ 2 0 0 0年 3月间收治的 7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78例重型肝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有 38例 ,感染发生率为4 8.7% ,感染部位以腹腔、胃肠道、呼吸道占前 3位 ;G-杆菌 11株 (5 5 % ) ,真菌 5株 (2 5 % ) ,G+球菌 4株 (2 0 % ) ;并发医院感染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多器官衰竭的发生率为 94 .7% ,病死率为 6 8.4 % ,均明显高于无医院感染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P<0 .0 1)。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容易继发各种医院感染 ,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促进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的医院感染送检标本所分离的多药耐药菌株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5株多药耐药菌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居第一位,占31.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9.6%,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占14.6% ;ICU共分离出126株多药耐药菌,其中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居第一位,占38.9%%.结论 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株以产ESBLs的细菌为主,ICU感染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压力大,应加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施目标性监测,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的传播,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院内和社区感染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院内和社区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ESBLs(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体外扩散确证试验检测。ESBLs,同时用VITEK-AMS和K—B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社区感染标本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86株,产ESBLs菌株28株,阳性率为32.6%,其中尿液标本中分离出42株,产ESBLs菌株17株,阳性率为40.5%;院内感染标本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95株,产ESBLs菌株50株,阳性率为52.6%,其中尿液标本中分离出53株,产ESBLs菌株22株,阳性率为41.5%。社区和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产生率存在差异有显著性,但从尿液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其ESBLs产生率差异无显著性。ESBLs阳性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耐药性明显高于ESBLs阴性株。结论:本地区ESBLs产生情况十分严重。在抗感染治疗中,尤其是社区应加强广谱抗生素管理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目的监测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部位、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其耐药性,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外科病房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对细菌培养阳性病例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质控科确诊为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外科病房医院感染以伤口或创口、呼吸道、泌尿道的发生率最高;474例医院感染病原菌中,居前3位的依次为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多黏菌素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98%),但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较多,对其他常规抗生素耐药性严重.结论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因疾病不同,其感染部位、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均有所不同,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病原学监测,针对各相关环节和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减少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产科合并医院感染临床特点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科合并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46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部位、病原菌构成及相关因素.结果 2460例孕产妇发生医院感染120例占4.9%;感染部位泌尿道46例占38.3%、切口感染40例占33.3%、生殖道感染15例占12.5%、胃肠道8例占6.7%、口腔感染6例占5.0%;120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164株,革兰阴性杆菌82株占50.0%、革兰阳性球菌68株占41.5%、真菌12株占7.3%;医院感染因素为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侵入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结论 产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部位多、病原菌复杂、影响因素多,应提高产科医院感染的认识,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现状及耐药特点,为预防和控制ICU的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ICU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使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6-2009年ICU共检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40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33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61株,占26.2%,肺炎克雷伯菌176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38株,占21.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所测14种抗菌药物中最低。结论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ICU的医院感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4-2006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来所有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中共分离出48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89株,占59.22%;革兰阳性菌95株,占19.47%;真菌104株,占21.31%;真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这3种菌的分离率逐年上升;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多药耐药率80.33%。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导,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而且呈多药耐药趋势,应引起重视;临床应尽量减少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重视病原菌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针对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掌握其感染特点,以便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方法 分析医院感染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收治患者12 424例,发生医院感染435例,感染率为3.5%,其中手术患者共386例,占88.7%;化疗患者49例,占11.3%;感染部位主要为泌尿道、盆/腹腔、皮肤/切口,分别占49.2%、29.7%、11.3%;共分离出病原菌34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94株,革兰阴性杆菌118株,真菌28株.结论 重视并减少妇科肿瘤患者的易感染因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