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降香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然目前市场上降香来源品种复杂,质量差异较大,为进一步明确其药效物质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率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快速分析降香甲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UPLC RRHD SB-C18色谱柱(3.0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结果:通过一级精确荷质比和二级碎片信息数据,结合文献资料,质谱裂解规律,Mass bank质谱数据库及对照品的保留时间等,从降香的甲醇提取物中初步鉴定83个化学成分,包括18个黄酮类,31个异黄酮类,10个新黄酮类,9个异黄烷类,7个其他类型黄酮和8个其他类成分。结论:UPLCQ-TOF-MS/MS技术方法可快捷、准确、较全面地鉴定降香甲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降香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异黄酮、黄酮、新黄酮、异黄烷等黄酮类,为降香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也为降香药材的质量标准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内镜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技术治疗晚期胆道恶性梗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3.11-2014.6期间,共对8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胆道恶性梗阻患者实施经内镜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技术进行治疗,在胆管插管成功后,循导丝导入专用双极射频电极,于肿瘤部位进行射频消融,每次射频消融功率为8~10瓦,消融时间90~120秒,然后留置胆道支架,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密切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并留置胆道塑料支架(其中1例同期放置胰管支架)。1例出现继发性胆囊炎,急诊行开腹胆囊切除术。2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经短期保守治疗控制。黄疸有效缓解率为100%(8/8);平均随访6.5个月(4~9个月),有2例患者在治疗后4.5个月左右再次出现黄疸,同时合并十二指肠降部梗阻,内镜无法通过,行剖腹胆肠、胃肠内引流术;其余患者支架均保持通畅。结论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胆道恶性梗阻患者,采用经内镜射频消融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且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FFAR4蛋白和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胰腺癌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62例经病理确诊的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FAR4蛋白表达及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使用Western bolt和qRT-PCR法检测20例胰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FAR4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FFAR4蛋白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率为75.8%(47/62),比癌旁组织(40.3%,25/6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R4高表达与胰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显示胰腺癌组织中FFAR4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FAR4表达失调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胰腺癌术后进展、预后的有效标志物及临床治疗药物研究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1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P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以求建立最佳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近12年18例SPPT患者的术前、手术、术后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手术、病理及复发和预后情况.结果 18例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30.9岁.所有患者均没有特异的实验室检查阳性结果,肿瘤标记物均基本正常.17例患者均获得手术切除肿瘤.平均术后住院日10.7 d,(随访时间3~113个月).切除患者均无复发.术前影像学中肿瘤的大小、包膜、囊实性比例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良恶性无明显关系.结论 该研究证实SPPT是多发于青年女性的少见肿瘤.手术切除是治愈该疾病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胆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它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是仅次于肝癌的第二位肝胆恶性肿瘤[1,2].由于大多数胆管癌患者在得到确诊时已是疾病的晚期,故总体预后差.只有行根治性切除才能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但术后肿瘤的复发率仍然非常高[3,4],这往往与患者早期即发生肿瘤浸润转移有关.上皮细胞来源肿瘤在发生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机制的激活.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早期事件,也是肿瘤细胞具有迁移性和侵袭性的一个主要原因[5].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EMT相关标志物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旨在探讨胆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否发生了EMT现象,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临床预后的关系,以期为胆管癌的预后评估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作用。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O),每组18只,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行胰胆管逆行性穿刺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SAP模型,分别于造模后3、6和1 2 h处死大鼠,观察两组大鼠死亡率、腹水量;取血清,检测血清淀粉酶变化;取胰腺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胰腺组织出血,腺泡细胞坏死,符合SAP的病理变化,造模成功;模型组各个时间点腹水量、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血清淀粉酶含量均显著性高于SO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可成熟的运用于SAP大鼠模型的制作中,且相对于其他方法具有创伤小、造模时间短、操作简单、不易胰漏等优点,造模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符合临床特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由益生菌、谷氨酰氨、深海鱼油和短肽肠内营养组成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制剂对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添加益生菌、谷氨酰胺和深海鱼油的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制剂)和对照组(34例,普通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前、术后3d和术后7d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HOMA.IR)、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计数,并观察院内感染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后7d,治疗组空腹胰岛素和InHOMA.IR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4±3.7)mU/L比(13.7±5.4)mU/L(P〈0.05)和1.1±0.2比1.7±0.4(P〈0.05);治疗组CD4+[(45.2±5.4)%]、CD4/CD8(2.1±0.3)及NK细胞计数[(19.5±6.6)%]明显高于对照组[(38.1±2.9)%、1.6±0.2及(15.4±5.6)%,均P〈0.05]。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6.1%(2/33)比17.6%(6/34),P〉0.05]和肠功能恢复时间[(69.3±9.5)h比(70.1±11.6)h,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17±3.8)d比(21±4.2)d,P〈0.05]。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应用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免疫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近年来百日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儿较易合并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本研究探讨百日咳患儿合并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对DNA阳性患儿临床特征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01-01-2017-12-31泰安市妇幼保健院诊疗的235例百日咳DNA阳性住院患儿的病例资料,同时进行痰细菌培养和血清呼吸道八联病毒IgM病原体等检测,对比分析单纯百日咳DNA阳性患儿(单纯组151例)、单纯合并细菌感染(细菌组29例)和单纯合并病毒/支原体等感染(病毒组50例)百日咳DNA阳性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胸部影像指标和并发症等。结果 235例百日咳DNA阳性住院患儿合并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84例(35.7%),其中单纯合并细菌感染占34.5%(29/84);单纯合并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占59.5%(50/84);细菌与病毒/支原体等混合感染占6.0%(5/84)。细菌总感染35株,其中以肺炎链球菌10株(28.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17.1%)为主;病毒/支原体等总感染61株,以肺炎支原体24株(39.4%)和乙型流感病毒13株(21.3%)为主。病毒组患儿平均年龄为(16.1±13.7)个月,比单纯组的(8.5±6.1)个月和细菌组的(5.1±2.4)个月大,P0.01。细菌组比单纯组患儿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吸气样鸡鸣音和青紫的比例高,P0.01;细菌组比病毒组患儿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吸气样鸡鸣音和青紫的比例高(P0.05),发热的比例低,P0.01。结论百日咳患儿较易合并呼吸道其他细菌感染,合并细菌感染加重了患儿的临床表现;年长婴幼儿较易合并病毒和支原体等感染,合并病毒和支原体感染对临床表现影响不明显。百日咳患儿应常规开展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吗替麦考酚酯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给予吗替麦考酚酯对症治疗后,采集其血液样本,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构建出麦考酚酯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从而探讨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剂量、血清肌酐、治疗时间等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药动学基本模型采用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二房室模型最为有效;患者体重与治疗时间是吗替麦考酚酯清除率的主要因素;最终群体药动学模型为:清除率=0.476×体重×(1-e-1.17POD)。结论吗替麦考酚酯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药动学模型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为个体化给药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清肺汤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一氧化氮(NO)和8-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8-iso PG)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48例ICU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清肺汤组和对照组。在诊断ARDS第1天及第5天采用改进的德国JAEGER公司Ecoscreen呼出气冷凝液收集器收集EBC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EBC中NO和8-iso PG浓度。同时记录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结果 (1)清肺汤组病死率(8.3%,2/24)低于对照组(37.5%,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清肺汤组患者EBC中NO[(34.49±5.67)μmol/L]和8-iso PG[(30.09±7.89)ng/L]低于对照组[(39.78±9.27)μmol/L、(35.65±8.9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治疗后,清肺汤组患者氧合指数改善值(120.88±35.16)高于对照组(101.50±37.70)(P0.05);APACHEⅡ评分[(6.21±3.51)分]低于对照组[(10.26±4.33)分](P0.05)。结论中药清肺汤治疗ARDS患者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