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导航下肺小病灶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例肺内单发小结节病变(直径在0.8~2 cm)患者,在CT引导下应用18G自动活检针(或与之配套的带套管穿刺针)取材。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56例病例全部穿刺成功,53例肺小结节病变1次取材成功,成功率为94.64%,2例行2次取材成功,1例行3次取材成功。56例病理结果与手术或随访结果一致。该组7例出现少量气胸,1例中等量气胸,气胸发生率14.3%,10例肺出血,发生率17.9%,6例有少量咯血,1例中等量咯血,咯血发生率为12.5%。所有病例随访均未发生感染、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自动切割针经皮活检肺小病灶(直径≤2 cm)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粗针在超声引导下对肺部病变进行组织学穿刺活检,以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方法:首先参考CT片来确认病变的大体位置,超声能够清晰显示病变后,选择其穿刺途径.采用美国Bard可调试自动活检枪(18G切割针)取样,对活检样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共穿刺209例,一次取材成功205例(98%),4例二次取材成功;组织学确诊198例(94.7 %),并发症9例,其中咯血6例,气胸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对肺部病变行粗针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CT引导下两种穿刺针在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差异.材料和方法:对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20例肺部肿物患者,使用细针穿刺和切割活检针术前经皮肺穿刺活检各60例,分析其确诊率、并发症的差异等.结果:120例肺部肿物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98例得到阳性结果,假阴性12例,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100%.细针穿刺组敏感性88.8%(48/54);切割活检针组敏感性89.3%(50/56),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气胸发生率为10.0%,痰中带血或咳血发生率为11.7%,两组间亦无差异.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使用细针和切割活检针穿刺的阳性率和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经皮切割肺活检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切割肺活检术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动弹簧式活检枪(14及16G)对29例弥漫性肺疾病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切割肺活检,所获组织送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并对取材成功率、诊断阳性率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足够行病理检查的肺组织标本,取材成功率达到100%。有25例获得确诊,诊断阳性率达82.8%。并发症主要为气胸以及肺出血,大多数不严重,且经相应治疗后均在1周内消失。结论对于弥漫性肺疾病,CT引导下经皮切割肺活检术无论在手术操作、取材成功率以及诊断阳性率均优于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与开胸肺活检(OLB)和电视引导下胸腔镜肺活检(VATS)相比,并发症少且轻微,患者接受度高。该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肺穿刺活检肺组织出血和发生气胸相互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活检中肺组织出血和发生气胸两者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选用18G半自动槽式切割活检针,CT定位下经皮经肺穿刺取材进行细胞学、组织学检查.结果 168例中发生气胸63例,占37.5%;肺组织出血76例,占45.2%.肺出血与气胸组发生例数呈明显负相关(P< 0.01);针道周围肺组织出血患者的气胸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 肺穿刺活检发生针道周围肺组织出血能降低气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肺穿刺活检门诊日间手术运行模式的安全性。方法 建立经皮肺穿刺活检日间手术模式和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3 06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根据患者当时在院状态分为住院手术组和门诊日间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取材成功率、病理确诊率,并发症发生率,如气胸、胸腔置管抽吸、肺出血(咯血),止血药物使用率等的差异,以评价经皮肺穿刺活检日间手术模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结果 取材成功率及病理确诊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气胸发生率门诊日间手术组(25.6%)高于住院手术组(20.7%),但是,气胸肺压缩量>30%置管抽吸率,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出血(咯血)的发生率及止血药物治疗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肺穿刺活检门诊日间手术模式能满足临床诊疗需求,风险可控,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8G和20G穿刺针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应用18G、20G自动切割针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诊断效率和并发症的差异。方法对比分析应用18G和20G自动切割针肺活检的2组各60例的诊断效率和并发症。结果18G组肺癌48例,穿刺确诊45例,确诊率93.8%,假阴性3例,假阴性率6.2%;良性病变12例,其中10例穿刺活检确诊。20G组肺癌46例,穿刺确诊42例,确诊率91.3%,假阴性4例,假阴性率8.7%;14例良性病变,其中10例穿刺活检确诊。18G组有20例发生气胸,2例需闭式引流处理,20G组有8例发生气胸,均是少量气胸,无需特殊处理。2组在确诊率、假阴性率、气胸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经χ2检验,P值>0.05,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8G、20G2组在确诊率、假阴性率、气胸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但18G组的气胸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高于20G组。  相似文献   

8.
CT导引下3 cm以下肺结节切割针活检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切割针活检直径≤3 cm肺结节的价值.方法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肺部病灶直径≤3 cm结节81例,用意大利或美国20 G活检针对病灶至少穿刺取材2次.结果肺结节穿刺准确率达100%,病理证实恶性病灶56例,良性病灶24例;其中结节太小取材少不能定性1例,诊断准确率为98.76%.并发症中发生气胸12例(14.81%)、咯血15例(18.52%),穿刺针通过肺大泡而没有引起气胸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直径≤3 cm肺部结节活检的准确性高且发生并发症较低,可作为肺内3 cm以下孤立性结节灶在临床治疗前病理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活检针在CT导向下经皮胸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17例肺内直径≤2cm的病灶用22G抽吸活检针行经皮胸肺穿刺活检;对22例直径〉2cm的病灶用18Gmedi—tech同轴切割针行经皮胸肺穿刺活检。结果:22G抽吸活检针活检确诊率为76.5%,并发症发生率为11.7%;18G同轴切割针活检确诊率为91%,并发症发生率为13.6%。结论:1、根据病灶的大小、位置,选择不同的穿刺针获取不同大小的组织.提高了穿刺活检确诊率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2、除不能合作者外,CT导向经皮胸肺穿刺技术可用于几乎所有胸部病灶的活检。  相似文献   

10.
肺隐球菌病CT导向下经皮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肺活检对肺隐球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9例平扫,2例直接增强,11例行细针抽吸及切割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CT显示单发肺结节4例,多发肺结节5例,2例呈实变样表现,11例经细针抽吸活检2例可疑隐球菌病,切割活检11例均确诊为隐球菌病,发生少量气胸1例。结论:对于肺部难以确诊的肺隐球菌病例,CT导向下经皮穿刺切割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 18G套管血管穿刺针引导 2 0G活检枪经皮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45例患者均为占位性病变 ,其中肺 18例、肝 16例、甲状腺 2例、纵隔 3例、颈深部软组织 2例、胸膜 3例、腹腔 1例 ,均在CT导向下以 18G套管血管穿刺针先行穿刺病灶 ,后以 2 0G弹射式活检枪取活检和 (或 )涂片。结果 :共行活检手术 47次 ,穿刺成功率 10 0 % ;取材成功率 93 .3 % ( 4 2 / 45 ) ,活检诊断率 95 .2 % ( 4 0 / 42 ) ;肝组取材率、成功率、诊断正确率 10 0 % ;肺组取材率、成功率 88.9%( 16/ 18) ,诊断符合率 87.5 % ( 14 / 16)。并发症 :气胸 3例 ,咯血 1例 ,总发生率 8.9% ( 4 / 45 )。结论 :18G套管血管穿刺针引导 2 0G活检枪经皮穿刺活检能够提高共轴法穿刺取材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 ,缩短手术时间 ,是一种安全、高效、简便的共轴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细针活检术对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技术成功率、诊断正确率和安全性.方法 在CT引导下采用18G带芯穿刺针穿刺40例纵隔占位性病变,然后经18G穿刺针的外套针同轴引入20 G切割活检细针对纵隔病变行经皮同轴穿刺活检.结果 40例患者的纵隔占位性病变接受41次活检,其中1例患者先后接受2次穿刺活检.CT证实41次经皮穿刺的穿刺针皆位于纵隔占位病灶内,37次活检病理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相一致.本组资料穿刺技术成功率100%,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90.2%.2例出现少量气胸,肺组织压缩程度小于20%,随访过程中自行吸收,无其他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活检术诊断纵隔占位性病变是安全、准确、微创的介入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3.
522例肺部病变CT引导经皮切割针活检总结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总结CT引导经皮切割针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和并发症.方法 收集1992年以来,取材成功并有完整资料的522例CT引导经皮肺部切割针穿刺活检病例作回顾性分析.其中肺部结节或肿块性病变467例,其他病变55例.统计该法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并发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476例获得组织标本并有病理学结果 ,取材成功率为91.2%(476/522).301例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包括腺癌107例,鳞状细胞癌84例,不能分型恶性肿瘤59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6例,肺转移瘤22例,低度恶性肿瘤3例,肺肉瘤3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2例,5例病理报告为"癌变可疑",后证实为支气管肺癌.17例穿刺病理为"癌变可疑",后证实为良性病变.穿刺未发现癌细胞者204例,其中明确诊断为良性病变102例(结核41例,非特异性肺炎21例,慢性炎症18例,支气管扩张7例,炎性假瘤6例,曲霉感染5例,隐球菌性肺炎3例,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非特异性病理结果 的良性病变73例.另29例穿刺未发现肿瘤组织,而后证实为恶性肿瘤,系假阴性.阳性预测值为94.7%[301/(301 17)],灵敏度为91.2%[301/(301 29)],特异度为91.1%[175/(175 17)],假阴性率为14.2%(29/204).54例发生气胸,占10.3%(54/522),仅1.5%的病例(8/522)行抽气或置管闭式引流处理.肺出血42例,咯血36例,均未经特殊处理而自愈.结论 CT引导经皮切割针肺部病灶活检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助于提高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并不显著增加气胸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弹簧芯状活检针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云涛  朱丹  徐以 《放射学实践》2001,16(4):246-24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使用弹簧芯状活检针行比皮肺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38例使用弹簧芯状活检针的经皮肺穿刺活检。CT扫描确定并引导穿刺途径,达预定位置取材。结果:35例有明显的病理诊断,诊断准确性92%,恶性肿瘤和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7%和100%。活后并发气胸4例,咯血1例,结论:CT引导下使用弹簧芯状活检针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气胸发生率与细针抽吸相近,使弹簧芯状活检针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影响螺旋CT引导下应用Precisa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病变准确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螺旋CT定位引导下应用Precisa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资料,对切取病变组织肉眼观与手术病理结果的关系,穿刺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病灶穿刺成功率100%.确定病理诊断78例(89.65%),未明确诊断9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5%,其中气胸8例,局部出血5例,咯血2例,经相应处理后缓解.结论 螺旋CT引导下用Precisa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成功率与病理诊断率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引导下自动切割针系统在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螺旋CT引导下,采用自动可分离切割针系统经皮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 螺旋CT引导,使用自动弹射活检枪、16G~21G可调式同轴切割针,对287例肺内结节性病灶行经皮穿刺肺活检。结果 262例获定性诊断,其中恶性病变195例,良性病变67例,定性诊断率为91.3%,气胸、咯血等轻微并发症为21.3%。结论 螺旋CT引导下自动可分离切割针系统是一种安全、准确、有效的肺球形病灶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肺的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对肺的恶性病变的诊断安全灵敏,而对良性病变的确诊率较低。近年来自动切割针及半自动切割针广泛应用于临床活检,使其确诊率明显提高。本研究旨在评价CT导向下半自动可分离切割针系统经皮肺部病灶活检技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细针抽吸式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进行的125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均为肺内或胸壁单发或多发肿块。结果125例患者穿刺成功125例,共穿刺130个肿块,明确诊断102例,其中肺鳞癌22例,肺腺癌45例,转移瘤5例,胸膜间皮瘤2例,淋巴瘤1例,肺吸虫病l例,肺内血肿l例,尘肺3例,肺错构瘤1例,炎性假瘤5例,结核瘤3例;13例未做病理分类,只报告查见癌细胞。穿刺活检总确诊率为81.6%,仅发生气胸7例。结论螺旋CT引导下细针抽吸式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检出阳性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简便、安全实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导向下,应用BARD活检枪及不同型号活检针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应用16 G、18 G及20 G活检针3组患者阳性诊断符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组阳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6 G组96.4%、18 G组94.4%、20 G组91.7%,假阴性率16 G组3.6%,18 G组5.6%,20 G组8.3%,气胸并发症发生率16 G组26.7%,18 G组7.7%,20 G组5.1%,肺出血发生率16 G组16.7%,18 G组5.1%,20 G组2.6%.3组阳性诊断符合率及假阴性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的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 G组气胸肺压缩及肺出血的严重程度均高于18 G组和20 G组.结论 紧靠胸膜的较大肿块可选用16 G针,穿刺针道区肺功能结构正常者多选用18 G针,对病灶较小、位置较深和/或有轻度肺气肿者宜选用20 G针.  相似文献   

20.
CT导引下切割针在肺周围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导引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术,因其能提供较完整的组织条,且并发症并不明显增加,现在临床上有取代先前的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之势。自动弹枪式不可分解切割针因针心与针体不可分解拆离,尾部手柄大而重,操作起来定位不方便,且文献对自动弹枪式不可分解切割针在肺周围性病变穿刺活检中应用报道较少。笔者收集我院自2006年6月-2009年2月采用18G自动弹枪式不可分解切割针行CT导引经皮穿刺肺周围性病变活检8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