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调查飞行员颅底动脉环形态的完整性及变异情况. 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在空军总医院住院、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的104例飞行员的病例资料和颅底动脉环图像,排除既往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排除有神经功能缺损且头颅MRI有明显异常者.统计颅底动脉环的完整性和变异情况. 结果 51例病历资料完整着入选,均为男性,年龄22~56岁.歼击机飞行员29例,轰炸机或运输机飞行员19例,直升机飞行员3例.飞行时间100~8000 h.41例因病入院,10例改装体检入院.51例中37.3%(19/51)颅底动脉环完整,23.5%(12/51)前交通动脉缺如,7.8%(4/51)A1段发育不良,2.0%(1/51)一侧A1段缺如,51.0%(26/51)后交通动脉缺如,7.8%(4/51)P1段发育不良,3.9%(2/51)一侧或双侧P1段缺如. 结论 本组飞行员颅底动脉环存在变异,有半数以上者不完整,其航空医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DEAL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显示腰骶神经受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明显腰腿痛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正常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行腰骶神经根IDEAL序列冠状位薄层扫描和常规扫描,所有图像均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后处理,观察腰骶神经根的受压特点及其与突出椎间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40例中有92组腰椎间盘不同程度的疝出,而由此引起的神经根受压共81组,其中神经根侧隐窝段受压的概率显著大于椎管内段,但是任何部位的神经根受压好发生于同侧还是双侧受压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338)。另有4组神经根受压由增厚的黄韧带或骨质增生引起;有6组由神经根鞘囊肿引起。受压神经根的影像学表现为:(1)神经根局部缺损样压迹;(2)走行的改变;(3)形态的改变,包括局部肿胀,甚至截断样改变;(4)与邻近组织局部粘连,边界不清,边缘模糊;(5)局部脑脊髓间隙变窄或消失。结论 IDEAL序列能直观显示腰骶神经根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受压特点,能够对神经根受压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受压程度评估,对判断腰骶神经受压、损伤等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也能为临床早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T MR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和乳腺腺病中的价值。方法:研究纳入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8例导管原位癌和40例乳腺腺病患者,对两组病变的MR多期动态增强表现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强化形态、内部强化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对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影像学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导管样强化、节段样强化和肿块样强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P=0.04,0.04,0.02)。区域性强化和弥漫性强化多见于乳腺腺病(P=0.03,0.02)。点簇样强化及边缘强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P=0.02,0.03)。不均匀性强化多见于乳腺腺病(P=0.04)。速升缓降型曲线和速升平台型曲线多见于导管原位癌(P=0.03,0.02),持续缓升型和缓升平台型多见于腺病(P=0.03,0.04)。病变强化形态的鉴别诊断价值要高于内部强化特点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9.2%、71.2%和70.4%。结论:3.0T MR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导管原位癌和乳腺腺病,病变强化形态的鉴别诊断价值要高于内部强化特点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20排CT4D-CTA联合全脑灌注CTP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及优势。方法对拟诊为脑膜瘤的9例患者采用320排CT全脑灌注容积扫描一站式检查,一次扫描可获得平扫、多期增强图像,经后处理得到CTP图像、血管与灌注融合图像,经过切割方法进行数据信息提取和重建,然后模拟瘤体实体大小,提取瘤体并与血管融合。观察并评价脑膜瘤大小、形态,瘤体血流灌注情况及其与邻近血管关系,利用后处理图像为外科手术制定手术预案。结果共9例患者成功完成全脑灌注容积扫描;3D-CTP图像可以显示肿瘤异常灌注区。脑膜瘤和正常脑组织之间CBF和CBV存在显著差异。4D-CTA显示了脑膜瘤的供血和引流静脉。共6例患者成功实施手术,其中纤维型脑膜瘤4例,上皮细胞型脑膜瘤2例;余3例患者未进行手术。结论 4D-CTA联合CTP技术可以准确反映脑膜瘤血供情况,为完善手术方案、指导手术提供重要依据,对肿瘤的精准切除、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腰椎峡部裂的X线诊断中,"裂隙征"在腰椎正、侧、斜位X线片中的显示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诊断L5双侧峡部裂研究对象拍摄立位腰椎正、侧、双斜位X线片,分别确定L5双侧峡部裂裂隙的阳性显示率、裂隙的宽度及走形方向。9例加做腰椎CT并行二、三维重建显示裂隙的宽度和走向。分别对3个体位X线片的"裂隙征"显示率作配对卡方检验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在正位片上L5峡部裂隙的显示率为13.8%(8/58),称为"裂隙征",它表现为重叠的X线间接征像。侧位片L5峡部裂隙的显示率为74.1%(43/58),斜位片L5峡部裂隙的双侧和单侧总显示率为81.0%(47/5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后2个体位的裂隙显示称为"裂隙征"。9例腰椎CT检查证实腰椎峡部裂诊断并同时显示裂隙的方向,其与冠状面或与矢状面形成不同夹角。结论:腰椎峡部裂的裂隙在正位片上显示率很低,并且是重叠的间接X线征像。在侧位和斜位片上,裂隙的阳性显示率高,是直观清晰的直接X线征像,也是腰椎峡部裂诊断的第一要素。因此,腰椎峡部裂的裂隙在X线侧位片和斜位片的直观清楚显示称为"裂隙征"更为准确、恰当。如在体检中X线侧位和斜位片上"裂隙征"阳性即可对腰椎峡部裂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飞行员腰椎峡部裂(1umbar spondylolysis,L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5例改装体检的歼击机飞行员按年龄(23~28岁;29~34岁;35~40岁;41~46岁)及飞行时间(≤800 h;801~1600 h;1601~2400 h)分组;进行腰椎CT容积扫描.利用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多方位观察飞行员腰椎峡部裂情况,并比较MPR图像、MIP图像及VR图像.结果 ①飞行员不同年龄分布LS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飞行时间LS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x2=7.57,P<0.05),随着飞行时间延长LS检出率增高.②385例飞行员中共检出峡部裂16例(33处),9例伴滑脱;其中双侧峡部裂13例(30处),7例伴滑脱;单侧峡部裂3例(3处),2例伴滑脱.MPR图像LS检出率为100%(33/33),斜矢状(沿椎弓峡部走向)位及斜轴(平行于椎弓)位可清楚地显示峡部断裂情况,分别表现为"猎狗项圈征"和"双关节征",正中矢状位可清楚地显示椎体滑脱情况.MIP图像LS检出率100%(33/33),但对周边软组织显示不清楚.VR图像LS检出率为75.76%(25/33),可立体观察峡部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技术MPR、MIP、VR可以全方位地评价飞行员的腰椎峡部情况,其中斜矢状位及斜轴位的MPR图像可作为首选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诊断中腰椎峡部裂的腰骶角与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为45例L5双侧峡部裂并L5脊柱滑脱,取站立侧位X线片采用Ferguson’s方法测量腰骶角度;对照组为100例无滑脱的同龄青年人,取站立侧位X线片采用同样方法测量腰骶角。比较两组腰骶角的差异及研究组腰骶角与L5滑脱的关系。结果研究组L5峡部裂并脊柱滑脱腰骶角平均为(43.42±6.76)°。对照组100例无滑脱腰骶角平均为(38.29±5.8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研究组L5滑脱与腰骶角相关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0.352,两者呈正相关。结论研究组腰骶角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与L5脊柱滑脱有明确的相关性,与L5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发生及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是峡部裂性脊柱滑脱的(促进)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飞行员腰椎峡部裂的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方法:招飞学员中3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研究组)采用CR、DR机行立位拍摄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住X线片,其中9例并行腰椎CT扫描.分析合并腰骶部隐裂发生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L5峡部及椎板结构特点,并与k进行对照.结果:(1)研究组腰骶部隐裂发生率为56.67%(17/30),与对照组26.00%(26/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X线斜位片示L5峡部裂隙形态呈多样性如线型、尖角型、缺损型、星型.(3)L5峡部及裂隙两端骨质发育细小、变尖甚至呈缺损改变.(4)CT检查二、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峡部裂断端立体形态和骨质结构.结论:本组腰椎峡部裂的发病原因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文献综述、前期研究经验以及医学鉴定专家组的经验,对腰椎峡部裂影像学检查技术、影像学诊断标准、分型、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和飞行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针对飞行人员峡部裂患者的影像诊断和医学鉴定标准进行探讨和修订,并提出建议案,旨在对腰椎峡部裂进行更精准的医学鉴定和保证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双低剂量”320排 CT 全脑灌注成像联合 CTA 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采用“双低方案”对40例拟诊为急性脑缺血患者行320排 CT 全脑灌注成像联合 CTA 一站式检查。利用软件包处理得到 CTA、4D-CTA、4D-perfusion、Fusion 图像,40例患者均经3.0T MR 行 DWI 作为对照。分析评价 CTA 图像质量、血管狭窄程度及缺血病变位置。结果有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33例,其中8例经 DSA 证实。CTA 质量达优率为82.5%。CT 灌注成像(CTP)发现297处灌注异常区,其中202处病灶 DWI 证实为脑梗死区,95处 DWI 未见异常:49处 CTP 表现为延迟时间(DLY)、达峰时间(TTP)升高,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轻度降低;21处 DLY、TTP 升高,CBF、CBV 正常;25处 DLY、TTP 升高,CBF、CBV 轻度升高。结论“双低剂量”320排 CT 脑灌注联合 CTA 是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的,可以准确观察颅内血管形态结构及脑组织梗死前期缺血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