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胃癌组织中CD133 mRNA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D133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31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半定量RT-PCR检测CD133 mRNA的表达,分析胃癌组织CD133 mRNA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Ki-67增殖指数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CD133 mRNA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378 3±0.141 1和0.038 1±0.091 9(P=0.000);肿瘤直径>5 cm者胃癌组织CD133mRNA相对灰度值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 cm者[(0.439 3±0.148 4)vs(0.334 3±0.121 2)](P=0.041);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0.426 6±0.132 0)vs(0.239 5±0.030 9)](P=0.004),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淋巴结数与CD133 mRNA相对灰度值呈正相关(r=0.466,P=0.008;r=0.464,P=0.009);Ki-67低表达者CD133 mRNA相对灰度值显著高于Ki-67高表达者[(0.436 4±0.139 8)vs(0.316 4±0.117 4)](P=0.02),Ki-67表达与CD133 mRNA相对灰度值呈负相关(r=-0.461,P=0.009).结论 胃癌组织CD133 mRNA的表达与反映淋巴转移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淋巴结数及反映肿瘤增殖状态的Ki-67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147和S100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CD147和S100P在36例胃癌组织、35例慢性胃炎组织及35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D147、S100P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关性。结果:CD147、S100P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50.0%,与慢性胃炎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慢性胃炎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D147、S100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侵及浆膜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147、S100P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呈明显负相关(r=0.708,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D147表达升高,S100P表达降低,均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侵及浆膜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中CD44v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中CD44v3的表达.结果 CD44v3在正常胃组织、癌周组织及远癌组织中无表达,癌组织中CD44v3阳性表达率为41.27%;其表达与胃癌的病理类型、远处转移、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Lauren分型、Borrmann分型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组中CD44v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3表达强度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s=0.4253).结论 CD44v3在胃癌组织中有中等程度的表达,且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CD44v3对提示胃癌病程进展和预测胃癌转移潜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S-100蛋白阳性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s,TIDC)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将S-100蛋白抗体作为TIDC的特异性标记物,对30例胃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TIDC进行定量计数分析.结果胃癌患者TIDC高度浸润率随肿瘤TNM分期趋向晚期而显著降低(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TIDC高度浸润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不同部位、不同分化程度和不同浸润程度的病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IDC浸润情况改变,可能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胃癌组织内TIDC浸润程度对判断胃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24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胃癌标本CD24蛋白的表达,CD24蛋白表达量以阳性率表示.结果:在56例胃癌组织中,45例(80.36%)CD24蛋白表达阳性,明显的高于癌旁组织17例(30.36%),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且随着肿瘤细胞浸润程度(x2=21.121 9,P<0.000 1)、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x2=26.033 3,P<0.000 1)及TNM分期(x2=18.4029,P=0.000 4)的升高,CD24蛋白表达阳性率随之增高,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胃癌的组织学分型无相关性(r=0.190 1,P<0.160 4).结论:CD24蛋白表达与胃癌细胞浸润程度(r=0.501 4,p<0.000 1)、淋巴结转移的数目(r=0.665 1,P<0.000 1)及TNM分期(r=0.405 6,P=0.001 9)呈正相关.CD24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有可能成为判断胃癌患者生存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133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31例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半定量RT—PCR检测CD133 mRNA的表达,分析胃癌组织CD133 mRNA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Ki-67增殖指数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CD133 mRNA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3783±0.1411和0.0381±0.0919(P=0.000);肿瘤直径〉5cm者胃癌组织CD133 mRNA相对灰度值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cm者[(0.4393±0.1484)w(0.3343±0.1212)](P=0.041);有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0.4266±0.1320)/35(0.2395±0.0309)](P=0.004),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淋巴结数与CD133 mRNA相对灰度值呈正相关(r=0.466,P=0.008;r=0.464,P=0.009);Ki-67低表达者CD133 mRNA相对灰度值显著高于Ki-67高表达者[(0.4364±0.1398)vs(0.3164±0.1174)](P=0.02),Ki-67表达与CD133 mRNA相对灰度值呈负相关(r=-0.461,P=0.009)。结论 胃癌组织CD133 mRNA的表达与反映淋巴转移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淋巴结数及反映肿瘤增殖状态的Ki-67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CD44v6 mRNA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4例胃癌患者胃癌及其正常胃黏膜CD44v6 mRNA表达.结果胃癌患者胃的正常黏膜有少量CD44v6 mRNA表达;胃癌组织CD44v6 mRNA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其正常黏膜.胃癌组织CD44v6mRNA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患者(75.5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6.84%),有远处转移者(92.86%)高于无远处转移组(41.87%),患者性别、肿瘤长径<5cm与≥5cm、肿瘤发生部位、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TNM分期与CD44v6表达阳性率无关.结论胃的正常黏膜有少量CD44v6表达,胃癌组织CD44v6表达明显增多,CD44v6表达较多提示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Versican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和qRT-PCR检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Versican、E-cadherin和N-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上述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蛋白之间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法评估Versican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 胃癌组织中Versica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胃黏膜(P<0.001),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胃黏膜(P<0.001)。qRT-PCR结果显示,胃癌中Versican和N-cadherin mRNA水平高于癌旁胃黏膜,E-cadherin mRNA水平低于癌旁胃黏膜(P<0.05)。Versican高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E-cadherin的阳性率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N-cadherin的阳性率与胃癌Lauren分型、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Versican蛋白高表达者的无病生存期低于低表达者。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Versican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ersican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8,P<0.001),与N-cadher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3,P<0.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Versican蛋白高表达,与胃癌EMT相关蛋白密切相关,笔者推测Versican可能是通过调节胃癌上皮-间质转化而促进胃癌侵袭转移的,Versican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51例胃癌组织中Ang-2、VEGF 和CD34 的表达,并以24例正常胃黏膜标本作对照.对CD34 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的Ang-2及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53%,MVD为31.9±11.2;正常胃黏膜组织Ang-2及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4.17%,MVD为13.1±4.3,胃癌组织中Ang-2、VEGF表达率及MVD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均P<0.01).Ang-2表达与胃癌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均P<0.01),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胃癌的分化程度无关.在胃癌组织中Ang-2的表达与VEGF、MVD呈正相关(分别为r=0.846,P<0.01;r=0.71,P<0.01).VEGF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胃癌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或P<0.01),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858,P<0.01).MVD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均P<0.01).结论 在胃癌组织中,Ang-2、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在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钙粘附素(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oroteirnase-2,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住院胃癌手术病例83例,同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20例胃良性病变手术病例.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的E-cadherin和MMP-2的表达情况,同时行HE染色对胃癌进行组织学分型.结果正常胃黏膜E-cadherin呈强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率明显减低,阳性表达率为16.9%(14/83),E-caherin表达减低与胃癌细胞分化差、浸润深度、弥漫性生长、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未见明显相关性.MMP-2在正常胃黏膜中呈阴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78.3%(65/83),MMP-2表达强度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车瞄、浸润深度、弥漫性生长、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和MMP-2表达上调将促进胃癌浸润和转移,二者在癌组织中表达的高低是胃癌细胞重要的恶性生物学特征,有助于对胃癌转移及病人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聂志林  靳风烁  王洛夫  梁培禾 《重庆医学》2007,36(14):1365-1367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膀胱癌中的浸润及其在膀胱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100加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的数目及TIDC表面CD83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 TCCB组织中S-100加TIDC的数目与正常膀胱组织比较无明显减少,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复发等临床病理参数无关.而TCCB组织中TIDC表面分子CD83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水平较正常膀胱组织降低(P<0.05),且随着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而下降,瘤体≥3cm、有淋巴结转移及复发者TIDC表面分子CD83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低于瘤体<3cm、无淋巴结转移及初发者.结论 TIDC的成熟受抑、共刺激分子表达下调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TCCB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关弘  温文  黄忠华  许美权  昝沁 《中外医疗》2009,28(22):26-27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s,TIDC)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及颓后相关因素的意义。方法将Sq--100蛋白抗体作为T1DC的特异性标记物,对60例胃腺癌标本进行免疲组化染色,对TIDC进行定量计数分析,同时对癌因蛋白P53进行检测。结果60例肿瘤患者中树突状细胞平均值为(10.26±7.939)/mm^2。树突状细胞浸润密度与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树突状细胞浸润密度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明显减少(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P〈0.05)。p53表达阳性的胃癌组树突状细胞浸润密度低于p53表述阴性的胃癌组(P〈0.05)。结论肿瘤树突状细胞的浸润密度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p53表达有明显相关性,检测胃癌组织内TIDC浸润程度对判断胃癌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胃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挺  张威  裘华森  邱莲女 《浙江医学》2002,24(10):577-578,583
目的测定细胞粘附分子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方法测定40例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CD44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均有CD44表达,但胃癌组织中阳性细胞数百分比较正常胃粘膜组织明显增高(P<0.05);CD4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且与肿瘤pTNM分期关系密切(P<0.05)。结论测定胃癌组织中CD44的水平对判断胃癌侵润、转移及病期进展情况有一定的帮助,CD44高水平表达常提示胃癌恶性程度较高且病期较晚,临床上对CD44水平高的病例应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S-100蛋白、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粘膜中S-100阳性细胞(S-100 DC)浸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7例胃癌、18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S-100 DC、PCNA进行检测。结果S-100 DC、PCNA在胃癌组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组(P<0.05)。在低分化、淋巴结转移阳性和有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S-100 DC数目明显减少(P<0.01)。PCNA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S-100 DC与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胃粘膜微环境中S-100 DC与PCNA的变化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胃癌组织内S-100 DC增多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潜力,并具有抗肿瘤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及其在胃癌远处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CD44v6及ICAM-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种检测物与胃癌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ICAM-1的阳性表达率与癌旁非癌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及ICAM-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或P<0.01),与胃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并且CD44v6、I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ICAM-1表达均增高并且呈正相关,两者与胃癌的远处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组织芯片分析snail、claudin-1 mRNA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nail mRNA和claudin-1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制备组织芯片和c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检测snail和claudinl的mRNA在胃癌和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胃癌和正常胃粘膜中snail和claudin-1的mRNA表达率差异明显。snail mRNA表达与胃癌的分化、TNM分期、脉管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laudinl mRNA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脉管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两者均有助于判断胃癌预后,claudin1 mRNA还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snailmRNA与claudin-1 mRNA的表达影响胃癌发展,是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7.
CD44wasoriginallyimplicatedasa“hom-ing”receptordirectingthemigrationofrecir-culatinglymphocytes[1].CD44expressionhadbeenconfirmednotonlyinlymphocytesbutal-soinawidevarietyofepithelialtissues.Itisconsideredasanimportantcelladhesionmoleculeforcelltoce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粘蛋白MUC1表达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分布的变化,探讨二者在膀胱癌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UC1和TIDC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和定位及MUC1在T-24细胞、BIU-87和耐药株BIU-87/A中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IU-87、耐药株BIU-87/A及T-24细胞在阿霉素、长春新碱、顺铂3种化疗药物作用48h后的凋亡率。结果 MUC1在各期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均表达,表达模式各有特点,MUC1的染色分型同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01)。DC的数量同肿瘤病理分级呈负相关,随着病理分级的升高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05)。MUC1在BIU-87、T-24细胞膜、胞浆中均有浅棕色弱阳性表达,在BIU-87/A的胞膜、胞浆中均有深棕色强阳性表达,两者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BIU-87、T-24和BIU-87/A的自发凋亡率分别为1.15%、1.40%、0.90%,在阿霉素、长春新碱、顺铂3种化疗药物作用48h后,BIU-87的凋亡率分别为45.69%、47.70%、44.50%,T-24的凋亡率分别为43.79%、46.17%、44.50%,均有明显升高(P<0.01),但两种细胞之间及3种化疗药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耐药株BIU-87/A在阿霉素、长春新碱作用48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9.88%、21.41%,均明显低于亲本细胞株BIU-87(P<0.05)。结论 MUC1的表达模式和TIDC数量的监测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指标。TIDC的减少可能是膀胱癌免疫逃逸和耐受的重要环节,肿瘤细胞表面高密度的MUC1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转移和化疗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