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目的了解湖北省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和器械相关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湖北省47所医院2012年-2015年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对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分布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监测126 946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51%,连续4年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7.2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发病率分别是21.07‰、1.45‰、1.15‰,与2012年相比,2015年VAP和CRBSI发病率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出8 92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2.95%)。排名居前五位的病原体分别是鲍氏不动杆菌(24.91%)、铜绿假单胞菌(13.75%)、肺炎克雷伯菌(11.96%)、金黄色葡萄球菌(10.92%)、大肠埃希菌(8.23%)。结论该省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院感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器械相关感染以VAP发病率最高,是ICU医院感染管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医院综合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情况。方法对2017-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ICU目标性监测数据,包括医院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三管使用及其相关感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监测ICU患者4953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42%,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8.46%;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73.03%;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50‰、2.46‰和13.66‰;检出病原菌356株,前三位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医院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总器械使用率高,提示临床应严格留置导管指征,对VAP等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及时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特点,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20年12月对该院ICU开展医院感染连续目标性监测,分析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监测结果。结果 11年共收治患者4 901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400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16%,调整后的患者日感染率为4.14‰。不同年份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随年份变化呈下降趋势(P<0.01)。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为主(占46.08%),器械相关感染160例次,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占66.25%。VAP发病率为8.64‰,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2.37‰,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为1.51‰,不同年份器械使用率有所降低,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随年份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共检出病原菌2 19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2.61%)。结论 器械相关感染仍是ICU医院感染的重点,应持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教学医院新建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为新建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4年1—12月入住某院RICU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住院患者561例,发生医院感染43例、44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66%,例次发病率为7.84%,例次日发病率为6.26‰,调整例次日发病率为1.79‰。医院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主(20例,占45.46%),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分别为13、2和18例,发病率分别为2.73‰、1.57‰和3.78‰。上半年(1—6月)患者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与下半年(7—12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9‰VS 7.89‰;u=-1.75,P=0.04)。共分离病原菌4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26株,占55.32%)。结论 ICU医院感染以器械相关感染为主,应加强对侵入性操作的评估和严格管理;在ICU进行目标性监测,可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控制的薄弱环节,有利于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省二级及以上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HAIQCC)于2010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组织全省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共监测176所医院的ICU,连续6年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23%,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9.72%;连续6年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01)。综合医院ICU的调整例次日发病率(4.30‰)高于专科医院ICU(3.53‰)。外科ICU和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调整例次日发病率分别为4.79‰和4.21‰。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泌尿道、血流感染为主,分别占68.64%、14.45%和10.09%。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导尿管使用率分别为49.86%、39.16%、81.95%,三管相关感染例次日发病率分别为1.74‰、13.77‰、2.08‰。连续6年三管相关感染例次日发病率逐年降低(P0.001)。呼吸机、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在不同科别ICU中的使用率与其相关感染发病率均无相关性(均P0.05)。共检出病原菌36 223株,前6位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2.77%)、肺炎克雷伯菌(11.96%)、铜绿假单胞菌(11.94%)、金黄色葡萄球菌(8.08%)、白假丝酵母菌(5.63%)、大肠埃希菌(5.55%)。连续6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持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定期分析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同类别的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器械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发病率。方法 收集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15年7月1日-2018年6月30日6个不同类别ICU患者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性监测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类别ICU持续3年共监测患者21 485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77%,例次发病率为7.33%,持续3年医院感染发病率、例次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后,以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调整日发病率和调整例次日发病率最高。所有不同类别的ICU持续3年中央血管导管、导尿管、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31.65%、77.07%、26.08%;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分别为2.90‰、2.08‰、5.37‰;CLABSI发病率以呼吸ICU最高(4.85‰),CAUTI发病率以儿科ICU最高(5.53‰),VAP发病率以神经外科ICU最高(9.33‰)。居前3位的医院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36.00%)、血液(17.52%)、胃肠道(13.08%),居前3位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7.74%)、肺炎克雷伯菌(13.18%)、铜绿假单胞菌(7.76%)。结论 应根据不同类别ICU的医院感染特点,制定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某院综合ICU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各侵入性导管使用及相关感染的情况。方法 2013年1—12月对该院综合ICU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 2013年1—12月共监测ICU住院患者395例,发生医院感染61例、98例次,感染率为15.44%、例次感染率为24.81%;住院总日数为5 684 d,日感染率为10.73‰。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率为15.13‰(59例),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2.29‰(2例),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为3.70‰(17例)。VAP患者分离病原菌居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7株)、鲍曼不动杆菌(15株)和肺炎克雷伯菌(11株)。结论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侵入性导管相关感染以VAP为主,需重点加强并落实相关感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建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2019年入住某医院新建综合ICU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医院感染病原菌情况。结果 共监测1 13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0例(174例次),医院感染率10.59%,例次感染率15.36%;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为11.95‰,例次日发病率17.32‰,根据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为3.65‰,调整例次日发病率为5.30‰。呼吸机、导尿管和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分别为44.25%、85.19%、52.19%,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2.37‰、0.35‰、6.10‰。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4.94%),其次为血液(21.27%)和泌尿道(3.45%)。ICU住院日数≥14 d (OR=0.122,95%CI:0.036~0.414,P=0.001)、输血(OR=0.233,95%CI:0.104~0.522,P<0.001)、APECHE II评分≥20分(OR=0.358,95%CI:0.175~0.733,P=0.005)和气管切开(OR=0.158,95%CI:0.066~0.374,P<0.001)是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ICU医院感染患者病死率(37.50%)高于非医院感染患者(2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4,P=0.031)。120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14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58.50%)为主,居前5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19.05%)、白念珠菌(17.69%)、铜绿假单胞菌(15.65%)、金黄色葡萄球菌(10.89%)和鲍曼不动杆菌(占6.80%)。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4.29%、65.2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81.25%。结论 新建综合ICU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检出主要病原菌耐药严重,应根据相关感染特点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与器械相关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某三甲医院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监测2 30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0例(138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21%,发病例次率为5.99%。2019—2021年各年度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病例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96例次,69.57%)为主,其次是泌尿道(28例次,20.29%)和血液(6例次,4.35%)。共分离病原菌12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比74.40%。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日发病率依次为0.34‰、1.47‰、8.65‰,三年间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下降,VAP下降明显(均P<0.05)。非器械相关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占比由23.53%上升至4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三年目标性监测显示,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下降,但非器械感染发病率升高。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及特点,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入住该院ICU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采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统计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结果共监测ICU患者455例,总住院日数2 483 d,发生医院感染52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1.43%,日发病率为20.94‰,经ASIS调整后日发病率为6.29‰。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最高(占63.46%),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占19.2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为12.08‰、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9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为4.07‰。共检出病原菌18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5株(74.59%),革兰阳性菌33株(18.23%),真菌13株(7.18%);检出多重耐药菌33株(18.23%)。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且感染发病率高,主要为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开展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反映感染控制工作的不足,有利于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控与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结果,了解医院感染特点.方法 监测2010年1-12月医院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3种侵入性操作使用率及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常见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结果 1084例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2%,例次感染率为6.8%,日感染率为12.7‰,调整后日感染率为17.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22.1‰,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91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ICU目标性监测能及时获得医院感染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于2006年11月-2007年10月对ICU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对使用呼吸机、动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3种侵入性操作的使用率及其相关医院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224人次,发生医院感染81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36.16%。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9.53‰,经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日医院感染后发病率为20.82‰。呼吸机、动静脉插管及导尿管的使用率分别为51.33%、96.22%和96.14%,所致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泌尿道日感染率分别为45.15‰、6.24‰和8.93‰。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溶血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和白假丝酵母菌。结论各类相关导管的使用是造成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制定相应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以有效降低ICU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ICU医院感染率及特点.方法 监测2011年3-8月ICU患者医院感染率,以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评分调整发病率,观察3种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260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05例,感染率为11.69%,日感染率为28.57‰,经ASIS调整日感染率为9.07‰;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7.88‰、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3.42‰、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2.49‰;共检出724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3.07%).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主要为3种导管相关性感染,ICU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部门,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重症监护室实施导管相关感染预防干预措施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实施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措施后的效果。方法对2006 年1月-2007年12月与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入住ICU的患者,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监测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并于2008-2009年采取导管相关感染干预措施,以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法(ASIS)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经ASIS调整后的日感染例次发病率由2006-2007年的5.77‰下降至2008-2009年的3.63‰;导管相关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普通外科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下降幅度最大,由2006-2007年的10.53‰下降至2008-2009年的4.79‰。结论在ICU采取医院感染预防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监测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监测2010年1-12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情况,分析常见的危险因素和致病菌.结果 共监测符合条件的ICU住院患者141例,发生VAP 45例,感染率为31.9%,日感染发生率为24.9‰;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9.1%,真菌次之,占14.5%;革兰阳性菌占6.4%.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通过目标性监测,可以及时寻找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VAP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为其感染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48 h的患儿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同时采取插管相关感染的一系列综合(Bundle)预防控制措施,对监测结果及插管相关性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在监测的498例重症新生儿7629个住院日中,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0,90%,患儿日感染率为7.08‰;血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23.69%和18.06%,未发生血管插管相关性感染,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日发生率为2.9%;感染率与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胃肠道,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结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患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采取控制措施可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7.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发病特点。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院2006年7月—2007年6月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时对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959例住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9例(13.45%),222例次(23.15%);经ASIS法调整后,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42‰,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9.33‰。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日感染率分别为: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37.10‰、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4.02‰,动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5.83‰。结论ICU医院感染率高,是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部门,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必须加强呼吸机相关物品的消毒灭菌与管理,重视对有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的监护。  相似文献   

18.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医院感染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探讨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主动监测方法,由专职人员每日对综合ICU机械通气≥48 h及撤停机械通气拔除气道导管后48 h内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4.28%,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65.71%,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为主;VAP相关因素:实施≥4种侵人性操作比实施3种侵入性操作发生率高,气管切开比气管插管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气管插管后切开比先面罩后气管切开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排列前5位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由多种高危因素引起,需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外源性感染,治疗与控制内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实施多种干预措施对ICU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 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ICU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监测期同9个ICU 共有住院患者5269例,发生医院感染224例、254例次,感染率为4.25%、例次感染率为4.82%,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评分为3.35分;呼吸机的平均使用率为13.2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为8.50‰,中心静脉导管的平均使用率为29.9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为1.17‰,留置导尿管的平均使用率为45.89%,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为1.83‰;9个ICU感染例次率由干预前2011年第一季度的4.26%逐步降至干预后2012年同期的3.47%,以VAP感染率下降最为明显,由干预前2011年第一季度的15.80‰逐步降至干预后2012年同期的5.30%;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占67.72%,其次是泌尿道、血流,分别占9.45%、6.69%;检出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居多,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0.80%、18.81%.结论 实施多种简单、易行的干预措施,对ICU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VAP感染率仍较NHSN、北京市三级医院ICU的数据为高,还需重点加强VAP干预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