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现患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现患率.方法 通过督查手卫生执行情况,统计手卫生用品用量,增加乙醇擦手液的摆放点,前后对比医院感染现患率的变化.结果 通过干预后手卫生执行合格率由2008年的66.93%增至2009年的74.58%,病房乙醇擦手液的使用由2008年的16.2 ml(床/d)增至2009年的21.8 ml(床/d),lCU乙醇擦手液的使用由2008年的46.5 ml(床/d)增至2009年的74.0 ml(床/d),在抗菌药物使用未明显改变情况下,现患率由2008年的7.67%下降至2009年的4.50%.结论 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现患率.  相似文献   
2.
普通手术室和层流洁净手术室对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了解手术室空气质量与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关系。方法比较在普通手术室和层流洁净手术室施行的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在普通手术室施行的17 707例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232例,切口感染率为1.31%;洁净手术室施行的8 931例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65例,切口感染率为0.7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在普通手术室施行的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59%、1.63%、5.23%,洁净手术室施行的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25%、0.77%、6.06%,上述Ⅰ、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05),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室采用层流空气净化系统可以明显降低Ⅰ、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重症监护室实施导管相关感染预防干预措施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实施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措施后的效果。方法对2006 年1月-2007年12月与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入住ICU的患者,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监测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并于2008-2009年采取导管相关感染干预措施,以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法(ASIS)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后,经ASIS调整后的日感染例次发病率由2006-2007年的5.77‰下降至2008-2009年的3.63‰;导管相关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普通外科ICU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下降幅度最大,由2006-2007年的10.53‰下降至2008-2009年的4.79‰。结论在ICU采取医院感染预防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及其病理学改变。方法 9月龄雄性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和9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各10只,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情况,并于水迷宫后灌注处死各组小鼠,采用改良Bielschowsky银染法以及尼氏染色法观察小鼠大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的逃避潜伏期与C57对照组小鼠相比明显延长(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与C57对照组小鼠相比跨台次数减少(P<0.05)。改良Bielschowsky银染法结果显示,C57对照组小鼠大脑皮质未见明显改变,神经原纤维排列有序、稀疏。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原纤维肿胀,密集成宽带状,可见神经纤维缠结,有老年斑散在分布。尼氏染色结果显示,C57对照组小鼠海马各区神经细胞排列密集、整齐,胞浆中尼氏体丰富,大脑皮质尼氏小体呈深蓝色,细胞核淡蓝色,背景略呈浅蓝色;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神经元水肿,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稀疏,细胞间隙增大,胞浆内尼氏体减少,分界不清,染成淡蓝色。结论 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AD小鼠能够较好的模拟AD患者的表现及病理过程,提供有效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乳没汤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AR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AR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西药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乳没汤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放射性损伤分级情况,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 0%(27/30),对照组总有效率76. 7%(23/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直肠放射性损伤分级情况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乳没汤灌肠联合西药可有效缓解ARP临床症状,能够改善放射性损伤分级情况,且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明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流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对气管切开并实施机械通气>48 h的261例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从气管切开至发生VAP的时间为3~126 d,平均18.2 d;发生VAP 92例,发生率为35.2%,死亡率为35.9%;92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276株,病原菌种分布:革兰阴性杆菌170株,占61.6%,主要为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革兰阳性球菌57株,占20.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真菌感染占17.8%,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属;各类病原菌混合感染者88.0%,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总敏感性最高,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对氨苄西林、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则有较高的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现象严重,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达100.0%、91.3%,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尚敏感。结论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混合感染现象严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外科ICU实施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实施导管相关感染干预措施后的效果.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入住外科ICU的患者,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时对导管相关医院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经ASIS调整后的日感染例次发病率由原来的7.49‰下降至4.45‰,导管相关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由10.53‰下降至4.79‰.结论 ICU采取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能明显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外科综合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外科综合 ICU 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外科综合 ICU 实行目标性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354例手术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共35人,感染49例次,感染率为9.88%,高于全院同期感染率(5.73%)。其中,神经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胸外科(P<0.01)和普通外科(P<0.05);外科综合 ICU 感染部位中,肺部感染占首位。结论外科综合 ICU 感染与收治对象有关,与侵入性操作密切相关;获得性肺部感染与基础疾病状态和医源性因素有关。只有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才能降低外科综合 ICU 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解毒消痈饮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热毒炽盛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对症支持的常规治疗+痛痒消洗剂坐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口服解毒消痈饮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3、7、14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 d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红蛋白(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风险指数评分(LRINEC)、Fournier坏疽严重程度指数(FGSI)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7、14天创面渗液和创面水肿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热毒炽盛期应用解毒消痈饮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有利于评估患者术后病情及预后,减轻术后创面渗液和创面水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经颅磁脑反射电疗仪与针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行常规康复锻炼,治疗组30例予经颅磁脑反射电疗仪治疗,对照组30例予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手水肿、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86.7%(26/3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肩手水肿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A-UE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康复锻炼的基础上,联合经颅磁脑反射电疗仪比联合针刺治疗更能有效改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