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改良组患者采用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对照组患者选取传统不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手术。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轴性症状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及随访时的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改善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6~2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JOA评分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良组术后出现7例轴性症状,对照组出现8例轴性症状,均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面相比,同样能获得有效的脊髓减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及较少的并发症,且保留棘突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术能够降低出血量及简化手术步骤,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58+160-158,160
目的 探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患者35例,采用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的JOA评分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颈椎管狭窄方面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Twinfix锚钉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采用Twinfix锚钉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8例(改良组),与同期传统单开门手术治疗的31例(传统组)进行疗效分析比较,记录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17分法)、颈椎总活动度(ROM)及轴性症状。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改良组平均24.3个月,传统组平均24.5个月。改良组术前JOA评分(8.13±0.47)分,术后(15.09±0.53)分,改善(6.95±0.68)分,传统组术前JOA评分(8.09±0.53)分,术后(14.94±0.47)分,改善(6.84±0.49)分,两组间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手术前后ROM减少(5.42±1.89)度,传统组手术前后ROM减少(8.67±2.39)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发生轴性症状8例,传统组术后发生轴性症状2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nfix锚钉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能较大程度保留颈椎活动度,能有效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早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应用Centerpiece开门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术中应用Centerpiece开门钢板维持椎板的开门状态。结果:1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6~17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门轴断裂及再关门现象。术前和术后应用改良JOA17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总体改善率为82.7%。仅有3例患者在术后6月残留轻度轴性症状。结论:Centerpiece开门钢板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简单、安全,能可靠固定椎板于开门状态,最大限度的减少对颈椎活动度的干扰,有效减轻术后轴性症状,短期观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式打结法在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中以铆钉铆于侧块,尾线打结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以新式打结方法将棘突根部固定维持开门状态。对照组37例以普通打结法固定,术后均以颈托固定3周。术后对轴性症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12~36个月),术后12个月实验组轴性症状发生率12.2%,对照组发生率32.4%。结论新式打结的方法对预防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后轴性疼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2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0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分析比较术前、术后症状、体征的改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48个月,平均24个月,除3例患者术后出现四肢麻木加重,经脱水及应用激素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其余患者术后即刻感觉全身轻松,胸腹部束带感消失,四肢感觉、肌力进行性恢复,病理征逐渐消失。临床疗效按照JOA评分进行评估,术后较术前JOA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简单可行,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刘战立  徐小平  常山   《四川医学》2018,39(3):328-330
目的探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配合双侧侧块钉棒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双侧侧块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神经功能JOA分值,记录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颈椎活动度及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结果 55例均得到回访,术后较术前神经功能恢复率为(57.557±9.145)%,术后较术前颈椎活动度减少(5.78±4.3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有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58.1%。结论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双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并保持了的颈椎稳定性,减少了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对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后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对≥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微创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颈后路常规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微创组采用颈后 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手术前后JOA评 分、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椎轴性疼痛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 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总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JOA评分高于术 前(P <0.05);两组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标及颈 椎活动度低于术前(P <0.05);微创组术后颈椎曲度、颈椎曲度指标及颈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 <0.05);微创 组轴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颈后路微创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3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 保护颈椎曲度,提高颈椎活动度,降低治疗费用和轴性疼痛发生风险,且对颈椎神经活动功能改善效果不逊于常 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颈脊髓压迫患者采用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代替传统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9月我们对41例颈脊髓压迫症患者,其中18例采用锚定法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A组);23例患者接受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作为对照组(B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6~20个月)。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改善、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 JOA评分恢复率,A组患者为(62.1±26.3)%,B组患者为(62.6±119.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患者的比例为22.2%B组为5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MRI显示椎管减压充分。结论 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良好神经减压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颈椎后伸机制的破坏,从而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宋晓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43-43,45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作比较。方法56例脊髓型颈椎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采取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改善率、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线。结果治疗组的术后改善率随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其中极重型的颈椎病12例,术后改善率最高,达91.2%。治疗组术后椎管矢状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前JOA评分(9.25±1.04)分,JOA术后评分平均(13.03±0.76)分;对照组术前JOA评分(9.24±1.36)分,JOA术后评分平均(13.93±0.66)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JOA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患者恢复快,适用范围广,副损伤小,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1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4年5个月。结果: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CSM)组11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DCS)8例及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例,术后2周及三月门诊随访时评分,三组病例评分均明显提高,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未见“再关门”及脊柱不稳现象。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减压效果确实,并好症少,出血少,对颈椎的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6例合并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施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根据JOA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平均16月随访的手术优良率为84.6%,术后复查X片显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未发现有再关门现象。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方法简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病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JOA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36月,平均13个月。JOA评分明显改善,缓解率达72.2%。无脊髓损伤、颈椎畸形、“再关门”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认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病的一种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研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疗效及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方法: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伴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病人21例,用JOA17分法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变化,测量术前术后椎管矢状径变化。结果:术后2W-3W内18例(85.71%)病人获不同程度症状改善。10个月后20例(95.23%)病情获得好转,脊髓功能的平均改善率达68%。术后颈椎椎管矢状径扩大明显。结论:①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有效扩大椎管容积,缓解脊髓压迫,改善脊髓功能。②本手术远期疗效优于近期疗效。③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且单节段或两节段脊髓受压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7椎板造穹隆,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的椎管成形术式和传统的单开门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方法:分析应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40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改良组25例,传统组1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JOA评分及颈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随访时颈椎总活动度及轴性症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改良组与传统组相比有升高趋势;改良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总活动度改良组角度大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8例(50%)患者出现轴性症状,改良组8例(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7椎板造穹隆,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的椎管成形术能明显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改善颈部疼痛,增加颈椎活动度,具有一定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应用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及对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入路的选择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B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两组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A组JO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合理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对提高CSM患者的JOA评分及优良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颈椎后部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减少颈椎疾患术后轴性症状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脊髓型颈椎病(CSM)1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6例,随机分为2组,A组共18例接受保留颈椎后部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B组共17例接受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严重程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JOA评分恢复率A组为(52.0±21.4)%,B组为(52.7±1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者的比例为22.2%,B组为5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2.87±2.32)%,B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5.51±2.1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指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7.58±3.65)%,B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5.51±2.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留颈椎后部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对于其发挥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和颈椎的稳定性、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蔡文涛  沈宁江  林明侠 《海南医学》2014,(11):1594-1596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3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同时在随访的影像资料上测量术后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曲度指数改变及丢失程度、术后椎管扩大率及椎板开门角度。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7.1±16.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0.0±28.7)ml,椎板开门角度为(48.0±3.1)°。术后椎管扩大率为(69.7±13.5)%;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丢失程度为(3.4±2.7)%;平均脊髓后移距离为(3.1±0.7)mm;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JOA评分改善率与脊髓后移距离无明显相关性(r=0.161,P=0.3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避免开门后再关门;并可获得手术后即刻的稳定性,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和后凸畸形的发生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是一种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门轴侧侧块螺钉钢性悬吊)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术后并发症。方法应用上述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9例,男17例,女2例。平均52岁,临床疗效采用JOA进行评分。结果平均随访2.5年,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0%,无1例发生再关门现象或颈椎反屈畸形。结论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门轴侧侧块螺钉钢性悬吊)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法简单、效果肯定,侧块螺钉钢性悬吊后能有效改善术后颈部轴性症状及防止术后再关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右江医学》2019,(3):192-196
目的探讨C3椎板切除的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7年10月74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C3椎板切除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32例患者作为改良组,将接受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JOA评分、颈椎活动范围(ROM)、颈椎曲度指数(CCI)、轴性症状(AS)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术后6个月评分以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AS评级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ROM值及ROM丢失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术后的ROM值低于对照组,ROM丢失值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CI丢失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的CCI丢失值少于对照组。结论 C3椎板切除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与传统手术同样神经改善率的同时,可以明显降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利于颈椎活动度及曲度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