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60例冠心病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前后,进行系统高频心电图(HFECG)和心电图(ECG)检测观察与对比分析,结果:治疗成功者53例,PTCA前平均血管狭窄78.7%,±1.6%,HFECG高频加迹总数为794个(N=14.28±3.32)PTCA后平均血管残余狭窄的18.2±8.5%,高频切迹总数减少为427个(N=9.28±2.08)治疗前后相比,高频切迹总数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27例为单支病变,13例为双支病变,2例为三支病变;59支病变血管中左前降支(LAD)35支,左回旋支(LCX)7支,右冠状动脉(RCA)17支;狭窄程度为75~100%。采用Gruentzig等建立的方法进行PTCA。结果42例患者扩张成功40例,成功率为95.2%;59支病变血管扩张成功53支,成功率为89.8%;75处狭窄扩张成功66处,成功率为88%。术后40例扩张成功患者的症状均得以缓解或消失。结论PTCA对冠心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应注意术中的一些问题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3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前后作核素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病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6例。PTCA前冠状动脉平均狭窄82.58%±16.04%,术后为17.7%±6.21%。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显示PTCA术后心肌缺血完全消失及明显改善26例(83.9%)。90.3%的病例PTCA术后运动试验较术前进步。认为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可作为判断PTCA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确诊为ICM心力衰竭患者44例,按 有无行介入冠脉再通治疗(PTCA)分为内科药物治疗组(简称常规组)和PTCA、支架治疗组(简称介入组)。常规组20例 行内科综合治疗,介入组 24例均行 PTCA,必要时放置支架。结果经 28.l±20.9(1~102)月随访,两组病人症状均有不 同程度的改善,介入组心功能改善和左室、左房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介入组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 0.05),常规组则无明显变化。随访期内常规组再住院次数明显高于介入组,分别为4.8±l.2次和2.l±0.8次,且常规组总 住院费用高于介入治疗组,并有6例死亡(33.3%),死因多为顽固性心力衰竭;而介入组仅有2例死亡(14.3%),且均非 心力衰竭所致。结论ICM心力衰竭为一进展性疾病,预后差,常规治疗效果一般,病死率较高;PTCA、支架置入术是治 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对于EP<40%的患者成功率较高,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例闭式扩张术二尖瓣再狭窄(MRS)。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TMC)后MRS患者再次施行PTMC。结果 两组二尖瓣口面积(MVA)分别增加71%和78%。闭式扩张术后经再次PTMC,MVA从(1.35±0.34)cm^2提高到(2.31±0.32)cm^2,左房压(LAP)由(2.31±1.10)kPa降至(1.27±0.87)k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5例冠心病患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即B型或C型病变者,采用Gruentzig等建立的方法进行PTCA。结果12处冠状动脉病变扩张成功10处,成功率为83.3%,其余两处病变一处因球囊未能通过狭窄部,另一处因术中患者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未行扩张。术后患者的症状均得以缓解或消失。结论PTCA也适用于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且疗效较好,但危险性较大,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否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产生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方法 选择行PTCA的慢性冠心病患者18例为观察组(PTCA组),怀疑有冠心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患者20例作对照组(SCA组),观察血清心肌酶CK-MB、LDH、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MN%)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 所有PTCA均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均小于15%。手术后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状动脉粥栏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PTCA治疗的223例冠心病患者,并记录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结果:共扩张267支血管,左前降支126支,左回顾支47支,右冠状动脉94支。非完全闭塞性病变222坂,成功率98.20%(218/222);完全闭塞性病变45支,成功率77.78%(33/45),明显低于非完全闭塞组(P〈0  相似文献   

9.
PTCA结合支架治疗冠心病左室功能不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评价PTCA结合支架治疗冠心病左室功能不全的安全性和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1/1997-12本院所有行PTCA治疗;LVEF≤40%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4例患者中86%有心梗史,58%的心绞痛,61%合并心衰,74%为多支病变,LVEF为(29.0±8.6)%,(6~40)%。46%患者植入支架50个,病变成功率89.5%,病例成功率89.2%,严重并以症2.7%,其中病  相似文献   

10.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OSA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疗效。方法:76例非选择性患者连续进行两夜多导睡眠图检查,第1夜进行诊断,第2夜同时应用SleepEasyⅢ或Remstar型CPAP机对患者进行整夜经鼻正压通气治疗,记录CPAP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参数及临床表现。结果:经CPAP治疗后患者夜间打鼾100%消失,65例白天困倦缓解,有效率为86%,多导睡眠图资料显示阻塞型呼吸暂停次数由193.5±166.3下降为24.8±25.9(P<0.01);呼吸低通气次数由145.1±97.1下降至36.1±38.5;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由40.8±18.2减至8.2±8.5(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从(74.8±11.4)%上升至(94.3±3.7)%,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从(33.7±21.5)%降至(0.1±2.1)%;心律失常时间(79.5±82.7)min降至(6.6±13.3)min,差异显著(P<0.01)。结论:CPAP使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消除、低氧血症缓解、心律失常得到纠正,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OSA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术中急性闭塞发生率达2.2%,术后再狭窄率高达30%~50%。以往一旦发生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则需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近年研究表明,血管内支架植入术不仅可治疗PTCA术中发生的急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8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4例为前降支(LAD)近端狭窄,4例为右冠状动脉(RCA)中段或近端狭窄。先对狭窄部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3例因内膜撕裂,1例因动脉夹层形成,2例因血管弹性回缩及2例为预防再狭窄而在扩张处植入了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中Gianturco-Robin支架2个,NIR支架6个)。结果8例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1例患者仍有较轻的心绞痛发作,药物能够控制,其余患者心绞痛症状均完全消失。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可以安全地应用于临床,以治疗PTCA时因血管损伤引起的急性并发症及降低PTCA术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其中男25人,女5人,行急诊PTCA治疗。结果:共扩张梗塞相关血管30支,成功率90%。血管狭窄由术前平均96.7%±5.3%减少到术后11.1%±8.9%。4例合并心源性休克,3例成功。2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其中1例经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缓解,另1例经静脉溶栓无效死亡。失败的3例均为完全闭塞性病变,1例为球囊未通过病变处,另2例均为导丝未能通过病变处。结论:对无禁忌证的老年AMI患者行急诊PTC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较新的冠心病治疗手段,具有效果可靠、手术简便、创伤小的优点并能防止血管弹性回缩。1临床资料我科在1996年10月19~97年9月共做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  相似文献   

15.
对82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共扩张血管96支及病变106处,总成功率为95%。术后追踪平均8个月,临床有效率87%,潘生丁核(99mTC)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追踪有效率85%,3例冠脉造影证实再狭窄,2例再次PTCA成功。  相似文献   

16.
对82例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共扩张血管96支及病变106处,总成功率为95%。术后追踪平均8个月,临床有效率87%,潘生丁核(99mTC)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追踪有效率85%,3例冠脉造影证实再狭窄,2例再次PTCA成功。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评价冠状动脉硬化病(CAD)病人行冠状动脉路移植术(CABG)后的病死率及远期效果。方法 总结了从1994年9月至1997年5月为76例CAD病人行CABG的临床资料及术后1个月至2年8个月的随访资料。结果 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为2.6%,术后心排血量(4.96±1.56)和心脏指数(2.75±0.76)较术前(分别为3.88±1.74和2.17±1.06)明显增加(P〈0.01),余74  相似文献   

18.
万海燕 LIM.  YL 《浙江医学》1998,20(11):649-650,657
9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成功88例(96%)失败而改行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4例(4%)表明直接PTCA具有高再通率,低病死率之优点。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和恶性实体瘤患者血浆脂蛋白a及其它脂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冠心病(CHD)、恶性实体瘤(MPT)病人和正常对照(NC)血浆脂蛋白(a)(Lp(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的水平。结果显示,CHD组(19例)Lp(a)水平(mg/dl)为22.07±12.65,MPT组(26例)为23.28±11.80,两均显高于NC组(40例)的16.65±7.61(分别为P〈0.05,P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展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方法在冠状动脉造影基础上,用特制球囊导管将狭窄血管扩张成形,恢复心肌供血。结果自1992年至今共完成PTCA术9例,8例成功,其中2例血管完全闭塞和次全闭塞。术后残余狭窄0%~30%。12导心电图、运动心电图、ECT、HOLTER等检查提示心肌缺血程度减轻或恢复正常,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PTCA术是通过介入放射学治疗冠心病的新方法,创伤小,疗效确切。在有条件单位,应逐步开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