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脊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急性疼痛、晨僵等症状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浮针疗法联合脊痹丸口服,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联合脊痹丸口服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24 h、1周、2周后疼痛VAS评分和2周后晨僵时间等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4 h、1周、2周后疼痛VAS评分和2周后的晨僵时间等指标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24 h、1周、2周后疼痛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浮针联合脊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急性疼痛短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火龙灸技术对治疗寒湿犯腰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疼痛和躯干活动度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寒湿犯腰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火龙灸技术干预。火龙灸技术每次30min,1周6次,2周1个疗程。于干预前、干预1小时、干预12天后、干预1个月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评估患者关节疼痛程度;采用关节活动度评定患者躯干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干预1小时、干预12天后、干预1个月后,两组疼痛评分均较前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干预12天后、干预1个月后,躯干屈曲和后伸关节活动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龙灸治疗寒湿犯腰型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疼痛效果良好,并可以增加躯干关节活动范围,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肾通督合剂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10例。治疗组给予益肾通督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痛VAS评分、夜间痛VAS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修订的Schober试验、枕壁距、颈椎旋转度、扩胸度等变化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ASDAI、脊柱痛VAS评分、夜间痛VAS评分、枕壁距、颈椎旋转度、扩胸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ESR、CR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有效率82.1%,对照组有效率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通督合剂治疗晚期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优于柳氮磺吡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通督热针法"与捻转补法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取穴相同,均以大椎及命门为主穴,观察组采用通督热针法,对照组采用捻转补法针刺治疗。均每天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31/34),优于对照组的79.4%(27/34,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评分、BASDAI评分、BASF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大椎、命门穴操作通督热针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无火而温,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效果优于捻转补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蠲痹通络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采用蠲痹通络方进行辨证论治,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及甲氨蝶呤治疗,疗程均为12周。以国际强直性脊柱炎评价标准ASAS20评价治疗有效性,结合BASDAI、BASFI、BASMI及实验室检测等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BASDAI、BASFI、BASMI、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蠲痹通络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通阳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性。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尪痹汤,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0.1 g,每日两次。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时每日口服双氯芬酸钠25 mg。分别于研究开始前一天及治疗结束后采集患者(1)中医证候积分,(2)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3)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4)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和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NF-α均明显降低、TGF-β1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通阳法可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症状,调节TNF-α、TGF-β1水平,该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虎力散片配合中药外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白芍总苷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虎力散片联合中药外贴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虎力散片与配合中药外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陈彦  褚强  徐斌斌 《新中医》2018,50(11):122-125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各95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内服联合中药熏蒸、埋针、肢体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方法。2组均治疗3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患者疾病总体评价(PGA)评分,统计疗效与安全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76.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BASDAI评分和PG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观察组PGA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但2组BASDA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2组安全性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臭氧水穴位注射联合骶髂关节注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功能活动度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20μg/m L的臭氧水穴位注射联合骶髂关节注射治疗,穴位选取风池、大椎、肾俞、大肠俞、阿是穴、夹脊穴(胸夹脊),7 d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疗前、第4周、第12周评价患者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数(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和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结果:治疗后第4周、第12周患者BASDAI、BASF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患者BASDAI、BASFI评分均较第4周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水穴位注射联合骶髂关节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有效改善AS患者脊柱功能活动度,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疾病的活动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五劳七损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髋关节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小针刀配合五劳七损方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配合五劳七损方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患者髋关节的VAS评分及Harris评分,并做统计分析。结果:愈显率观察组为73.3%,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及Harris评分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五劳七损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疗效优于针刺配合五劳七损方治疗者。  相似文献   

11.
针对病情的寒热用寒凉以清热、用温热以散寒。寒热并用之法为证候之复杂多变而设,但因病情复杂,单用寒热往往难附合病情而需寒热并用,以达"欲寒先热、欲热先寒"之功。在临床上五脏多为虚证,应治以补法,但不可纯补、峻补、壅补,应该补中寓通,静中有动,"欲补先泻",对于外感六淫及内伤饮食等造成的脏腑实证,应祛邪扶正,但不可滥用攻伐耗气之品,应泻中有补,"欲泻先补"。"欲散先收、欲收先散",制其标而复其本,去其邪而不伤其正。在药物配伍中,扬己所长,避己所短,于阴阳矛盾中达到实质上的有机结合。治疗热病,用寒凉的方药,在药汤尚温热时服用;治疗寒性病证,应用热性方药,必待药汤凉后再服用。中医学之"欲阳先阴、欲阴先阳"即组方配伍能正确把握药势,在具体应用中能达到气机升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散收相使之功,在服药中可以防止药证格拒。  相似文献   

12.
针刺补泻论--针以调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补泻,手法该如何操作,也许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由于操作的轻重、频率和快慢的不同,刺激量肯定有异,但这是否就是补泻的本质所在呢?从<内经>发展到<针灸大成>针刺手法洋洋大观,如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子午捣臼、烧山火、透天凉、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凤凰展翅、饿马摇铃、龙虎交战、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等颇使我们后学有望洋兴叹之感;这些形式各异的手法都能起到或补或泻的作用,它们背后是否隐藏着相同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从阴阳之理,阴阳升降的气机运动,与人在地面"立于阴、面向阳"的观察角度,还原了《内经》"左右者,阴阳之道路"的立论由来,与其所代表的阴阳气机升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掌握现有针灸推拿学专业结构规模和招生比例、专业层次等方面内容,能够为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课题组设计了6套问卷,从专业设置和结构规模、课程设置及培养计划、人才培养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调查。通过分析和论证,说明本校针灸推拿学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基本涵盖了所有与针灸推拿相关的专业方向,并重点发展了符合国际市场需要的专业方向,已初步形成了“高层次、国际化、强能力”的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影响带教质量的因素,寻找改进带教质量的对策。方法:采取护士长及带教组长提出的方法、设置医生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听取护生的意见等,以全面详细的了解临床带教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带教老师工作中存在着带教老师只是层次偏低、用力过大、专业思想不稳定、带教内容缺乏规范等问题。结论:带教老师应有责任心、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归纳总结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并与科实通过加大带教老师培训力度,建立资格带致制度,规范带教内容及带教制度的实施并与被带教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从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因,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从脾胃辨证论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三方面说明了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寒热真假的正确判断在临床和教学工作中均是重点难点所在,本研究在对寒象与热象、真象与假象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真热假寒证与真寒假热证的病机、临床表现和证候本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归纳了寒热真假的重要鉴别点。  相似文献   

18.
张永臣教授认为脾胃与耳窍关系密切,主张从脾胃辨证施治。将《脾胃论》学术思想与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相结合,将耳鸣的病因病机归结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气机失常,清阳闭阻;木胜乘土,气机失畅三个方面。治疗上采用针刺、中药、拔罐、耳穴压豆、刺络放血等方法协同治疗,大大缩短了治疗周期,提高了临床疗效,重视预后调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晓佳  李莉伟  王小强  李明  李莹 《光明中医》2010,25(9):1639-1640
目的观察中医清热利湿凉血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选取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60人,实验组30人,给予清热利湿凉血中药内服,外用活血洗药外洗;对照组30人,给予口服别嘌呤醇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针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特征,在传统的清热利湿治法基础上加入清热凉血药物,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浅析心肾相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心肾相交的理论源流、机理加以探析,提出心肾相交的内涵包括:心血肾精同源互化、心神肾精相互为用、君火命火相得益彰、心火肾水相互制约、元气与心血相助5个方面。对于探讨心肾相交的意义及指导临床治疗心肾不交导致的病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