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心肾相交"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心肾不交"是与之相对应的病理概念。通过梳理"心肾相交"及"心肾不交"理论的历史沿革,结合作用于心肾两脏方药的功效,探析心肾相交的实质:功能互用制约,物质互相化生,物质与功能的互根互用,即心肾相交的内涵包括了心肾阴阳之间的互相济助、制约,心血肾精间的同源互化以及心神肾精间的互相为用。  相似文献   

2.
论心肾相交与失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目前对心肾相交与失交在认识上的分歧、模糊及片面性。指出应注意与火不归原、上热下寒、阴火、心火炽盛、肾阴虚火旺相鉴别。阐述了心肾失交分肾阳虚心火旺、肾阴虚心火旺、肾阳虚心阳虚、肾气虚心气虚、肾精亏虚心血不足,肾精亏虚心神失养。认为心肾相交是对二脏功能相互影响的高度概括,临床治疗应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心肾不交     
“心肾相交”,又称“水火既济”,是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现象。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引起阴阳的偏胜偏衰,在某种情况下,便会产生“心肾不交”的病理变化。心者主火,火性炎上;肾者主水,主藏精,水主下行。欲要火不太过,不变为壮火,必须得肾精以济以潜;欲要阴精不下泄,必须得心阳提挈以上承。心在上,“心部之表”,以阳为用,肾在下,“肾治于里”,以阴为用,阴阳表里上下之间相互渗透,不  相似文献   

4.
心肾不交是心肾两脏之间阴阳水火在升降出入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协调相交关系受到破坏时而出现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心肾相交是人体基本的生理过程,对生命基本物质的化生和运行极为重要,同时为七情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内部环境。主要作用体现在:(1)心神肾精相互为用,充养大脑,维系着脑神的功能,是七情发生的物质基础。(2)君火控制相火,相火影响君火,两者相得益彰,使肝正常疏泄,为七情发生的前提条件。(3)心神感知外界的变化并形成感觉和意识,与肾志的本能动机和目标比较,产生喜怒哀乐不同情感的表达,因此两者相互协调是正常七情分别的直接原因。心肾不交不但影响正常的基本生理功能,也会出现七情表达功能减弱,影响到肾志,则出现动机、快感减少,精神疾病由此而生。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命周期中的特殊阶段,睡眠障碍在该时期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是困扰围绝经期女性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心肾相交”角度探讨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论治,认为围绝经期睡眠障碍以心肾不交,神明不安为主要病机,其中肾虚是发病的基础,其具体病机包括“肾水不足,心火偏亢,热扰神明”“肾阳不足,心阳失温,神失鼓舞”“肾精不足,心血亏虚,神失所养”三个方面。治疗时应紧握病机,以交通心肾、安神助眠为原则,根据患者睡眠障碍类型及伴随症状的不同,辨证应用“补肾滋阴,清心安神”“补肾助阳,暖心安神”“补肾填精,养心安神”之法,以使心肾相交,神明安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睡眠。  相似文献   

7.
<正>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心为火属阳,肾为水属阴。中医先贤乃至后世医家皆以水火相济的理论解释心肾之间相互制药、相互依存的关系。水指肾阴,火指心阳。心火下降而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以制心火勿亢,此谓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如果这种关系遭到破坏,便称为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本文所要说明的是,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只能专用于说明心阳与肾阴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心阴与肾  相似文献   

8.
张相宏 《新中医》2012,(9):127-129
心指心神,属精神范畴,肾代表脏腑,属形体范畴,心肾相交即指身心合一、“形与神俱”,心肾不交即是身心分离、形与神散。心肾相交的本质是心神之火下潜肾水,心肾不交的本质是心神之火外泄而未能下潜肾水。心肾相交的模式有天然模式和人为模式。心肾相交是健康之本,心肾不交是疾病之源。从心、肾而求,是治疗一切身心疾病的总纲要。是治本之大法。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肾综合征属"水气病"、"喘证"、"心悸"等范畴,心肾相关,阴阳相交、水火既济、君相互安,火能随真阴而降于肾,水能随真阳而升于心乃正常生理运转;脏腑失调,心肾不交,火旺乘水、火枯水旺、水火俱虚、脾土失运,产生水、瘀、毒等病理产物,进一步加剧病情。  相似文献   

10.
水火不济辨     
内经五行之论与脏腑相合,则心属火肾为水,在生理状态下,心中之火下降至肾以温肾阳,可使肾水不寒,肾中之水若上至心,可涵养心阴,盖心阴充足,则心阳得以制约而不偏亢,心火与肾水相互协调、升降,彼此制约。由此保持着心阴与心阳、肾阴与肾阳、心火与肾水这三对矛盾的动态平衡。此即常言之心肾相交,又曰:水火相济。  相似文献   

11.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老年失眠症病位核心在肾,涉及心,肾精亏虚是其病机基础,肾虚血瘀为其基本病机,多兼夹心火内炽.肾精亏虚,则不能荣养和涵养心神;瘀血内阻,壅遏神机不能潜藏;心火内炽,扰动心神不得安宁.老年失眠症的治疗应以益肾活血为基本治法.辨治时应强调益肾填精以荣神涵神,活血祛瘀以畅达神机,清心、安神、重镇以安定心神.治疗时应采用益肾填精之品,配用活血祛瘀之品,酌加清心、安神、重镇之药,最终使阴阳相合、眠复如常.  相似文献   

12.
胡国华教授认为女子以肾气肾精为根,肝血为本,一旦出现元阴元阳亏虚,则导致脏腑、经脉、官窍失其滋养温煦,气机失畅。故绝经前后冲任虚衰、肾气阴精衰退、肝气郁滞是引发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根本原因。胡国华教授以肝肾为主,强调肾虚肝旺为本病主要病机,治以清肝益肾为主。故胡师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时主张"泻南""补北",即清肝火以疏肝解郁平心火,健脾胃培补后天以滋养先天之肾气肾精,同时滋补元阴以清肝心之热使心肾既济,脏腑功能协调,从而患者得以平稳度过围绝经期。更年清肝饮为胡师多年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行之有效的经验方,其可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女性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精神情志、心血管等方面诸症。  相似文献   

13.
在"形神合一"理论的指导下探讨糖尿病与抑郁症的关系;指出糖尿病伴发抑郁症的病机主要为禀赋不足,脏气虚弱,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出现瘀血、痰浊,肝火等。临床辨证分为肝气郁结,心肝火旺,肾虚肝郁,心脾两虚,痰气瘀阻五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虚型老年性痴呆中医证候的特征。方法:收集天津、上海、辽宁营口、河南开封四个地区7家三级医院的570例肾虚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中医证候信息,建立中医证候数据库,对肾虚型老年性痴呆中医四诊信息、脉象、舌象进行描述统计,删除指标构成比10%的变量。分析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证型、证候要素、主要的症状及舌脉的分布。结果:肾虚型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年老体衰、情志失调;证候要素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精亏、阳虚、阴虚、瘀、气虚、血虚、气滞、内火、内风;肾虚型老年性痴呆以肾精亏虚为最多,其次为肾阳虚、肾阴虚、阴阳两虚,兼夹证型主要是气滞血瘀、心脾两虚、痰浊阻窍、肝郁气滞、心肝火旺。结论:肾虚型老年性痴呆证候特点是除肾虚外,同时兼夹痰、瘀、火等致病要素,反应了老年性痴呆作为慢性老年性退化性疾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15.
黄连阿胶汤首见于《伤寒论》,是仲景经典方中的代表方剂,诚如:“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而心肾二者又属于少阴经,故黄连阿胶汤对于调整少阴之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心火亢盛或肾阴不足,水火共济失调,心肾不交,使得心火无法温肾,而肾阴不能濡心,阴阳失调则发为不寐; 肾阴不足,无以上行而制约心火,心肾不交,心之阳气过盛而阴气不足,心神失养入里无门,发为焦虑,且心火过旺更加耗伤肾阴伤津,恶性循环,焦虑更重; “命门火衰”则不能腐熟水谷,水谷精气无法上濡于肺胃等脏,发为消渴。诸病发病均为心肾不交所致,皆可应用黄连阿胶汤治疗,概述黄连阿胶汤治疗少阴病之失眠、焦虑症、糖尿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冠心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肾虚痰瘀互结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论述现代社会肾虚是冠心病的重要始动因素,肾虚导致痰浊瘀血内生,进而痰瘀互结,痹阻心脉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环节,在冠心病的治疗上提出在固护元气,培补肾精的基础上痰瘀并治的治疗方法,论述了临床使用补肾培元、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证明补肾化痰祛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肾的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职而致心之气血阴阳逆乱。标实证则以痰湿、浊毒、瘀血为主。肾元亏损、脾气衰败,气机升降失调,极易发生肾水不升、心火不降,肾精亏虚、心血及心神失养,甚则心肾阴阳亏虚、虚阳浮越等心肾不交之证。痰湿、浊毒、瘀血内生,痹阻心脉,从而产生"胸痹、心痛、心悸"等心系病证。痰湿、浊毒、瘀血又常相互影响,瘀血阻滞脉络,可致水液内停;痰湿亦可阻滞脉络,而使瘀血内生;浊毒耗伤正气,而致气虚水停;浊毒又常与瘀血、湿热并行,并行后若上窜入心入脑,易蒙蔽心窍,发为危候。故临床上化痰利湿、活血祛瘀、泄浊解毒常常相兼而用。另外,外感风、寒、湿等邪亦会加重病情。故治疗上当以心肾同治、补虚泄实为法。同时脾为中州,助力于心火与肾水之升降交济,且肾与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相互滋生,故治疗上亦需兼顾实脾。  相似文献   

18.
交通心肾涵盖了心肾之间所有的协调关系,是对心肾阴阳、水火精神、气血全面交感的高度概括。心肾不交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重要环节,交通心肾法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修心治疗两方面。药物治疗包括从心肾直接论治和畅通心肾交通道路。  相似文献   

19.
李成卫  王庆国 《世界中医药》2013,8(9):1039-1043,1048
将理论的起源追溯到《内经》是中医学学术史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本文以肝主疏泄与《内经》关系为例,采用知识考古学分析其研究方法,认为这种追溯实际上是一种历史虚构。故以金元社会文化、医学理论为背景,将朱震亨肝"司疏泄"理论要素拆分,分别讨论其来源及构建方法,结论认为,肝"司疏泄"不是一个独立理论,属于对于肾精"肾藏-肝疏-心控"理论的一个环节,是朱震亨采用程朱理学阴阳动静观、心性论、格致论的方法,在刘完素火热论、李东垣元气阴火论基础上,解决火热在杂病中的病机演变(伤阴)、治疗方法及生理基础等医学问题而提出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的一个具体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