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索血清胆汁酸谱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及湿热蕴结证中的辨识意义。方法临床招募3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包括肝肾阴虚证74例、湿热内蕴证281例,以355名配对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技术(UPLC-TQ-MS),定量检测血清胆汁酸谱,比较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湿热蕴结证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慢乙肝患者两种证型之间血清胆汁酸谱变化差异。结果与配对的健康人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蕴结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甘氨酸结合型胆汁酸、牛磺酸结合型胆汁酸及未结合型胆汁酸含量,血清初级胆汁酸鹅脱氧胆酸(CD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牛磺鹅脱氧胆酸(TCDCA)、胆酸(CA)、甘氨胆酸(GCA)、牛磺胆酸(TCA)含量,血清次级胆汁酸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牛磺熊脱氧胆酸(TUDCA)、脱氧胆酸(D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牛磺脱氧胆酸(TDCA)、石胆酸(LCA)、甘氨石胆酸(GLCA)、λ鼠胆酸(λ-MCA)、λ甘氨鼠胆酸(Gλ-MCA)、λ牛磺鼠胆酸(Tλ-MCA)、猪脱氧胆酸(HDCA)、甘氨猪脱氧胆酸(GHDCA)、3-酮胆酸(3-KCA)、7-酮脱氧胆酸(7-KDCA)、7-酮石胆酸(7-KLCA)含量显著升高(P0.05)。慢乙肝肝肾阴虚证患者的血清初级胆汁酸CDCA、GCDCA、TCDCA、CA、GCA、TCA及血清次级胆汁酸熊脱氧胆酸(UDCA)、GUDCA、TUDCA、λ-MCA、Tλ-MCA、HDCA、GHDCA、3-KCA、原胆酸(ACA)含量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患者(P0.05)。慢乙肝湿热蕴结证患者的血清次级胆汁酸GLCA、牛磺石胆酸(TLCA)含量显著高于肝肾阴虚证患者(P0.05)。结论血清胆汁酸谱有助于判识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及湿热蕴结证。慢乙肝肝肾阴虚证的胆汁酸代谢障碍较湿热蕴结证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酒精性肝硬化(AC)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3 例AC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证型不同分肝气郁结证组39 例、湿热蕴结证组54 例、瘀血阻络证组28 例、肝肾阴虚 证组27 例和脾肾阳虚证组15 例,比较各组肝功能特征和Child-Turcotte-Pugh(CTP) 分级。结果:AC 中医证 型分布中以湿热蕴结证为主。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 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 和CTP 分级在各证 型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湿热蕴结证组ALT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肝肾阴虚 证组,且AST 高于瘀血阻络证组、肝肾阴虚证组,且GGT 高于其他4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肝气郁结证组Alb 高于肝肾阴虚证组、脾肾阳虚证组,且CHE 显著高于湿热蕴结证组、脾肾阳虚证组,且PT 较湿热蕴结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和脾肾阳虚证组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蕴结证组的TBil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瘀血阻络证组、肝肾阴虚证,且TBA 高于肝气郁结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C 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CTP 分级存在相关性,其证型演变与CTP 分级递增一致,且湿热蕴 结证是本病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肾阴虚及肝胆湿热两种典型证候(同病异证)的血清差异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通路,探寻虚、实两种典型证候的内在物质基础,以期从代谢水平上为中医证候分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1例不同证候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胆湿热证40例,肝肾阴虚证41例,隐证(无证可辨)者30例)中医症状及体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发现两种不同证型的临床信息分布规律及证候特征;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技术对乙肝肝硬化患者,以及与之相匹配的60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经非监督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及监督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找出与乙肝肝硬化疾病本身及其两种典型证候相关的差异性物质;运用MetaboAnalyst 3.0数据库,寻找并解析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虚实两种证候间差异性物质的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1)肝胆湿热证中出现频率较高(50%以上)的症状为小便色黄,口干,口苦,口臭或有异味等。肝肾阴虚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为口干、腰酸、乏力、腿软等。两证共见症/征为口干、尿黄、易怒、舌红。(2)各组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健康组比较,隐证组中白蛋白(Albumin,ALB),肝胆湿热证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汁酸(Total Biliary Acid,TBA)及ALB,肝肾阴虚证TBil、ALP、GGT、TBA、ALB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隐证比较,肝胆湿热证TBil、DBil、AST、ALP、TBA、ALB,肝肾阴虚证TBA、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胆湿热证与肝肾阴虚证相比,TBil、D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代谢组学检测及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各组之间代谢谱均有良好的区分,并获得各组间的差异性物质。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两典型证的共同物质10个,去除疾病(隐证)的信息,则得到两证共同物质6个,涉及的代谢通路为甘氨酸、丝氨酸及苏氨酸代谢和苯丙氨酸代谢;同时,分别获得两证各自特异性的代谢物质各8个,分别涉及亚油酸代谢和甘氨酸、苏氨酸及丝氨酸代谢。结论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肝胆湿热及肝肾阴虚不同证之间既存在病的共同物质(同病),也存在证的差异物质(异证),从而在代谢层面上为中医证候分类的科学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翘荷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湿热蕴结证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68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外用阿达帕林凝胶,1次/d。对照组口服金花消痤丸,4 g/次,3次/d。观察组口服翘荷汤合泻黄散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综合痤疮分级系统(GAGS)评分、皮损计数、湿热蕴结证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8(IL-8),IL-10,IL-17和干扰素-γ(IFN-γ),游离睾酮(FT),雌二醇(E2)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GAGS,湿热蕴结证和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炎性皮损(丘疹、脓疱)数、非炎性皮损数和总皮损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8,IL-17和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E2和SHB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F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3.67%(74/79),高于对照组的81.82%(63/77)(χ2=5.121,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41%(73/79),高于对照组的79.22%(61/77)(χ2=5.595,P<0.05);本研究未发现与服用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翘荷汤合泻黄散加减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痤疮湿热蕴结证患者可减少皮损数目,减轻皮损严重程度,改善中医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并能调节痤疮炎症反应和性激素,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AC)患者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探析不同中医证型AC患者的病机特点。方法 回顾2008年至2018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AC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数据,运用Epidata和Excel整理和管理提取数据,对提取后的数据进行证型规范和中药规范后,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纳入有效病例数193例,平均年龄58.59 ± 10.95岁,平均每日饮酒量339.60 ± 205.05g,平均饮酒年限28.50 ± 11.75年,平均饮酒度数为45.43 ± 8.17%。193例AC患者中,不同证型间的白蛋白、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甲胎蛋白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不同证型间的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肝气郁结证AC患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者(P < 0.05),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方面则明显低于其他证型(P < 0.05),脾肾阳虚证和瘀血阻络证AC患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证型者(P < 0.05)。瘀血阻络证AC患者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 < 0.05)。而不同证型的AC患者肝细胞损害情况总体差异不大,但瘀血阻络证AC患者的谷草转氨酶中位数水平最高。本研究揭示AC早期病机多为肝郁气滞、湿热蕴结,晚期转化为瘀血、阳虚证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患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WD患者356例作为WD组,同时纳入10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所有入选的对象均行血清Hcy水平测定及性别、年龄分析。此外,所有WD组患者均采用总体评定量表(GAS)与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并分析GAS评分及BI评分与WD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WD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证型之间差异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证候顺位依次为湿热内蕴组、痰瘀互结组、肝肾阴亏组。相关性分析发现WD患者血清Hcy水平与GAS评分呈正相关(P<0.01),与BI评分呈负相关(P<0.01)。差异性分析显示WD组的性别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的总体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1);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Hcy水平与WD关系密切,在WD不同中医证型间有显著差别,其水平变化可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中医证候和临床病情情况。因此,检测Hcy水平可作为辨别WD中医证型类型、评估病情及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7例诊断为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并采用焦虑自我评估量表(GAD-7)和抑郁自我评估量表(PHQ-9)进行焦虑及抑郁评估。结果: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以痰瘀互结证(78例,占41.71%)及肝胆湿热证(47例,占25.13%)为主。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痰瘀互结证、肝胆湿热证患者焦虑人数明显高于抑郁人数(P均<0.05);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患者抑郁人数明显高于焦虑人数(P均<0.05)。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各中医证型的焦虑自我评估量表(GAD-7)评分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痰瘀互结证>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P<0.05);而抑郁症自我评估量表(PHQ-9)评分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P<0.05)。结论: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以痰瘀互结证、肝胆湿热证多见,痰瘀互结证及肝胆湿热证患者易合并焦虑,且痰瘀互结证患者焦虑程度最重,肝郁气滞证及肝郁脾虚证患者易患抑郁,且肝郁气滞证患者抑郁程度最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多因素复合的造模方法,先建立湿热模型,采用改良Coderre1法痛风造模,以复制痛风湿热蕴结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2,探明水通道蛋白-2(AQP2)、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痛风湿热蕴结证中表达的意义,为模型建立指标评估及临床药物疗效判定指标做进一步实验验证。方法 实验对象为SPF级雄性SD大鼠,将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痛风模型组、湿热模型组、痛风湿热模型组,每组10只。对各组分别造模(方法详见正文造模部分),造模期间观察大鼠外观、精神状态、食饮量、体重变化等一般情况,测定受试踝关节炎症指数、造模72 h各组大鼠的步态情况、血尿酸、尿液AQP2、血浆HSP70等指标。结果 4组模型尿液AQP2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湿热模型组、痛风湿热模型组尿液AQP2明显升高(P < 0.05;P < 0.05);与痛风模型组对比,湿热模型组、痛风湿热模型组尿液AQP2明显升高(P < 0.05;P < 0.05)。四组模型尿液HSP70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湿热模型组、痛风湿热模型组血浆HSP70明显升高(P < 0.05;P < 0.05);与痛风模型组对比,湿热模型组、痛风湿热模型组血浆HSP70明显升高(P < 0.05;P < 0.05)。结论 通过多因素(饮食+气候环境+致病因子+局部用药+全身用药)复合造模方法可以复制出痛风湿热蕴结证病证结合模型,而且AQP2、HSP70两个指标在判断痛风湿热蕴结证型时有着重要作用,AQP2和HSP70含量变化可作为痛风湿热蕴结证模型建立成功与否的评价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肝癌)与大肠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探讨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和肿瘤指标等临床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候的关联。方法 运用《中医肝癌与大肠癌病例汇报表(CRF表)》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客观指标等,分析肝癌与大肠癌的证型分布及各证型在临床客观指标上的表现特点及“异病同证”的规律。结果 460例肝癌和759例大肠癌患者具有肝肾阴虚、脾虚、瘀血、湿热、实热、气虚、阴虚、隐证8种单证及各种兼证,其中脾虚证(27%)、肝肾阴虚证(12%)、隐证(11%)、湿热证(9%)、肝肾阴虚兼脾虚证(8%)为肝癌和大肠癌临床较为常见的五种中医证型。血常规HB、肝肾功能TBIL、ALB和GGT在五种证型间整体分布有显著差异(P < 0.05),AFP在肝癌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大肠癌证型间差异显著(P < 0.001)。但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在上述五种证型间整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兼脾虚证、隐证、湿热证是肝癌与大肠癌证候分布的前五位,其证候分布与HB、TBIL、ALB、GGT和AFP存在关联,提示这些临床实验室指标可能作为肝癌和大肠癌“异病同证”辩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姚璇  时晶  李婷  秦斌  肖卫忠  田金洲 《天津中医药》2021,38(10):1259-1262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疲劳症状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方法] 将83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帕金森疲劳量表(PFS-16)分数标准分为疲劳组(PFS-16≥3.3,32例),非疲劳组(PFS-16<3.3,51例),采用帕金森病证候要素量表(PD-PES-13)进行证候要素辨别,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要素积分和所占比例的差异以及复合证候要素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中医证候要素对帕金森病疲劳发病的危险性。[结果] 疲劳组脾虚证、血虚证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疲劳组(P<0.05或P<0.01),脾虚证、血虚证、气虚证积分显著高于非疲劳组(P<0.05或P<0.01)。疲劳组脾虚+髓减、脾虚+血虚、肾虚+阴虚复合证候要素比例显著高于非疲劳组(P<0.05或P<0.01)。脾虚、血虚证候要素对帕金森病疲劳发病具有危险性(OR=3.500,P=0.008;OR=2.678,P=0.038);脾虚+血虚、脾虚+髓减、肾虚+阴虚复合证候要素对帕金森病疲劳发病具有危险性(OR=6.000,P<0.001;OR=2.923,P=0.022;OR=2.679,P=0.034)。[结论] 脾虚、血虚和复合证候要素脾虚+血虚、脾虚+髓减、肾虚+阴虚在伴有疲劳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出现频率更高,且可能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复元活血汤对瘀血阻络型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动脉栓塞(PSE)术后综合征的干预效应。方法:选择86例瘀血阻络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PSE术后患者进行观察,其中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肝、抗病毒、术后预防性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于PSE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复元活血汤。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 d的疼痛程度评分、发热持续时间、腹胀便秘程度及生化指标改变。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PSE术后经治疗,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细胞(WBC)水平均明显升高(P 0. 05),白蛋白(ALB)均明显下降(P 0. 05);手术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平稳,无肝衰竭征象,ALT及AST无显著改变;观察组患者术后经口服复元活血汤治疗后,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而且发热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腹胀便秘缓解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 05),且整个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复元活血汤可通过减轻患者疼痛、缩短发热持续时间及缓解腹胀便秘程度而有效干预PSE术后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具有个体化的特性,但临床中对该病的诊断具有极大的主观性、模糊性、随意性、缺乏客观统一的诊断标准,其治疗的效果难以有统一标准。然而运用评价中医证候量表法分析,可以为中医临床诊治肝炎后肝硬化提供有效的、客观的工具,并以此推动中医证候量化与规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病因病机,证候特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汁瘀积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等)综述肝硬化中医证候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近30年来国内公开报道的肝硬化辨证分型文献,运用多组间χ2检验对总结出的各组病例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明确提出肝硬化辨证分型的有78篇,病例共5283例,肝硬化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血瘀证、湿热内蕴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脾肾阳虚证。结论:肝硬化病例的统计结果对确立该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究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指标与肝炎后肝硬化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组检测T3、T4、rT3、FT3、FT4及T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30例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脾肾阳虚组T3、巩降低及rT3升高较肝肾阴虚组、肝气郁结组、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脾肾阳虚组T4、FT4较肝肾阴虚组、肝气郁结组、对照组明显降低;5个证型的TSH之间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垂体甲状腺轴激素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消黄方对进展期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硬化的干预作用. 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24只).腹腔注射DMN 4周制备肝硬化模型.造模2周末取正常和模型大鼠各3只做药前观察,其余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消黄方组、三氯化钆组和模型对照组(各7只);消黄方组于继续造模同时每天给予消黄方煎出液灌胃2周;三氯化钆组予三氯化钆每周2次(7mg/kg)尾静脉注射.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大鼠的死亡情况,体重、肝脏大体形态、肝功能、肝脏及脾脏重量、肝脏组织学变化等.结果 DMN造模2周,大鼠肝脏呈现明显的纤维化,造模4周大鼠肝硬化形成.与正常组相比,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随造模时间呈梯形增加;而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随模型进展逐渐降低;4周时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消黄方组显著降低血清ALT、AST、ALP活性及TBiL含量(P<0.05或P<0.01),显著提高血清TP及ALB含量(P<0.01).消黄方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和胶原染色,三氯化钆无此显著作用.结论 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功用的消黄方显著干预DMN诱导大鼠肝硬化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的胆管结石ERCP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4例经ERCP治疗的合并肝硬化的胆管结石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适当的个体化治疗和精心的护理,34例患者中28例一次性取石成功,4例因结石过大,2次取石成功;2例因结石位置偏高,未能取石成功,放置越过结石的支架内引流。术中发生食管静脉曲张合并出血1例,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后出血3例,术后胰腺炎3例,一过性肝性脑病加重2例。结论适当的、个体化治疗和护理,以及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患者顺利手术和康复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率变异性(HRV)与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探索中医证的客观化。方法通过对87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与32例正常对照组HRV的频域分析,观察、分析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气阴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正常对照组HRV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三型之间TP、VLF、LF的差异显著,总的趋势从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气阴两虚型依次降低(P<0.05,P<0.01);气阴两虚型较其他两型TP、VLF、LF、HF、LF/HF比值、VLF/HF比值、SD、LFnorm降低,HF、HFnorm升高,差异显著(P<0.05,P<0.01);肝肾阴虚型与正常对照组间HRV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HRV的部分指标可能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有糖调节受损(IGR)的代谢综合征(MS)中医痰热互结证和气阴两虚证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项目调查的北京、山东、辽宁等地符合西医及中医证型诊断的并有IGR的MS 353例患者,收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ncumference,WC)、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总胆同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 hours plasma glucose,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主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痰热互结证型患者BMI,WC高于气阴两虚组(P<0.05);②痰热互结证的PBG高于气阴两虚组(P<0.05);③血压与并有IGR的MS中医辨证分型无相关性;④痰热互结证的LDL高于气阴两虚组(P<0.05).结论:BMI,WC,PBG,LDL是并有IGR的MS痰热互结证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要重视化痰清热法.  相似文献   

20.
吴宏凯 《河南中医》2016,(8):1368-1370
目的:观察软坚散结方治疗早期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肝硬变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软坚散结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有效率为92.86%,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LT、AST、TBil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lb、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A、LN、PCⅢ、Ⅳ-C及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坚散结方治疗早期肝硬变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及改善患者肝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