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组学联用在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改君  苗静  郭丽颖  贾建伟  崔换天 《中草药》2021,52(10):3112-3120
组学技术的运用主要基于高通量分析检测技术,包括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生物信息学的飞速发展,为探索中药治疗疾病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组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当中。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单一通路研究难以诠释中药"整体观念"的治疗思想,而多组学联用研究与这一观点不谋而合。查阅近年文献,对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16S rRNA测序等联用在中药治疗疾病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胁痛多由肝气郁滞,横逆犯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运化腐熟功能减弱所致,故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BV感染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共132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4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精准计数,比较4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方差不齐采用Welch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GamesHowell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及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检验。结果与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肝硬化组和肝癌组CD3^+、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肝癌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肝硬化组和肝癌组CD8^+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肝硬化组和肝癌组CD19^+B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和肝癌组CD16^+CD56^+NK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肝癌组CD16^+CD56^+NK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疾病进展与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16^+CD56^+NK细胞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4、-0.503、-0.269、-0.435、-0.402,P值均<0.01)。结论随着疾病的进展,慢性HBV感染患者免疫状态发生变化。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精准计数能够反应机体的免疫状态,可作为慢性HBV感染临床病情演变、治疗效果及疾病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具有病情进展迅速、变症多、病势重、死亡率高、治疗棘手的特点。中医学因其黄疸为突出表现,将本病归属于中医"黄疸"范畴。治疗上多尊崇仲景之法,方以《伤寒论.236条》茵陈蒿汤加减。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从"胃气"理论源流出发,概括了胃气的两方面涵义:一是胃气为元气根本,二是指脾胃运化功能,阐述了"胃气"理论在肝衰竭中的重要地位。在肝衰竭中,胃气盛衰能反应患者的营养状态,是病情演变的转折点,可评估疾病的预后。因此肝衰竭的治疗需早期顾护胃气,本着"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原则,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PHBC)的中医证素特点和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回顾性收集PHBC患者572例,使用自拟《PHBC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进行中医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的四诊信息采集,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PHBC的中医证素特点和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收集调查表的83个症状条目因子分析,KMO统计量为0.843,Bartlett球型检验P<0.001,共提取出16个公因子,筛选出具有意义的症状66项,主要涉及病位证素为肝、脾、肾,病性证素为血瘀、气虚、气滞、阴虚、阳虚、湿热、水湿、水停.根据病性、病位证素归纳出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脾气虚、肝气郁结、水湿内阻共7类中医证候.采用聚类分析探讨本病的证候分布,依次为瘀血阻络(26.92%)、湿热蕴结(16.96%)、水湿内阻(14.86%)、脾肾阳虚(12.41%)、肝肾阴虚(11.71%)、肝气郁结(10.66%)、脾气虚(6.47%).结论 PHBC的基本中医证候可分为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脾气虚、肝气郁结、水湿内阻,从证候分布规律和病机特点来看,瘀血阻络证是PHBC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鲜生地冻干粉,并对其主要成分与鲜生地汁进行对比分析,为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方法:采用抽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鲜生地冻干粉,并将其与鲜生地汁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鲜生地冻干粉经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后,其主要成分与鲜生地汁相同。结论:鲜生地冻干粉制备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9.
适应性反应是指机体在各种刺激的作用下,通过多种适应性表现来提升组织抗损伤的能力,维持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态。适应性反应在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疾病的适应性反应表现也不同。研究适应性反应能更好地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有效依据,是当代世界医学领域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文章参考近几年文献,对疾病的适应性反应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病(慢乙肝)患者的血清HBsAg定量水平与肝脏储备功能、肝硬度的关系.方法 132例慢乙肝患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组)39例、肝硬化Child-pugh A级(LCA组)54例、肝硬化Child-pughB级(LCB组)39例,分别行血清HBsAg定量、肝脏储备功能ICG R15及肝脏瞬时弹性FibroScan(FS)检测.结果 血清HBsAg定量在CHB组、LCA组、LCB组的中位数分别为3 110.00、488.19、382.72 IU/mL,三组相比,P均<0.01.ICG R15及FS在CHB组、LCA组、LCB组的中位数分别为36.10%及41.00kPa、15.20%及21.10 kPa、9.30%及14.30 kPa,三组相比,P均<0.01.LCB组血清HBsAg定量水平与ICG R15、FS呈负相关(r分别为-0.444、-0.440,P均<0.01).结论 HBsAg定量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慢乙肝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及肝脏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