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组合异种骨植骨的临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组合异种骨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方法 ①通过观察240例四肢长骨骨不连病例行自体骨及重组合异种骨(RBX)植骨术后的伤口渗液情况,对比不同植骨材料对伤口愈合的影响;②通过比较49例RBX植骨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2周、4周不同时间的外周血相关免疫学指标的变化,观察RBX体内植骨的免疫学反应.结果 自体骨与RBX植骨术后的伤口渗液情况无明显差异;RBX植骨术前与术后1周、2周、4周不同时间的外周血相关免疫学指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重组合异种骨无明显免疫原性,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BMP—2、bFGF与HA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对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以及在骨修复过程中bFGF和BMP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用羟基磷灰石(HA)作为载体,将一定量的BMP和/或bFGF与之复合,形成HA/MBP/bFGF,HA/BMP复合物,分别修复1.0cm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术后2、4、8、12周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新骨形成的定量分析。结果:新骨能长入植入材料孔道和覆盖植入材料,修复骨缺损,第2、4、8,12周时,植入HA/BMP/bFGF复合材料侧新骨形成量均多于HA/BMP侧。结论:BMP/bFGF复合后骨修复作用优于单一的BMP,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BMP和bFGF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虎  李明全  胡蕴玉 《医学争鸣》2003,24(9):813-815
目的:探讨在重组合异种骨(RBX)移植局部白细胞介素—8(IL-8)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规律.方法:将重组人骨形成蛋白(rhBMP2)复合于牛松质骨中制成RBX并植入小鼠股部肌肉内,于术后4,7,14和21d取材,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植骨局部IL-8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定位.标准对照组动物植入单纯牛松质骨,并另设空白对照.结果:术后4,7,14和21d,实验组和标难对照组动物植骨局部均可检测到IL—8mRNA及蛋白的表达.叫主要定位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以及部分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新生骨髓中部分骨髓细胞.结论:在RBX移植局部多种细胞表达IL—8,提示RBX可能通过新生骨中的多种细胞成分表达IL—8,参与异种骨移植的局部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泡沫状聚DL-乳酸(PDLLA)材料后产生骨诱导的可能性,以得到一种较好的可吸收骨构建材料。方法将PDLLA材料采用盐结晶颗粒沥滤法制成三维多孔材料(150~300 μm),45例1cm兔桡骨去骨膜缺损分为3组,分别植入PDLLA、PDLLA/bFGF材料和作空白对照,术后2、4、8和12周行X线、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骨生成状况,8、12周行生物力学测试(三点折弯强度)评价骨生成质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成骨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DLLA/ bFGF复合材料成骨数量和质量均优于纯PDLLA。结论PDLL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制成泡沫状具有较好的骨传导性能,该材料能成功承载bFGF,有效地发挥其诱导成骨的能力,增加了生成的骨量并能提高生成骨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对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以及在骨修复过程中bFGF和BMP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用羟基磷灰石(HA)作为载体,将一定量的BMP和/或bFGF与之复合,形成HA/BMP/bFGF、HA/BMP复合物,分别修复1.0cm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术后2、4、8、12周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新骨形成的定量分析。结果:新骨能长入植入材料孔道内和覆盖植入材料,修复骨缺损。第2、4、8、12周时,植入HA/BMP/bFGF复合材料侧新骨形成量均多于H-BMP侧。结论:BMP/bFGF复合后骨修复作用优于单一的BMP,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BMP和bFGF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骨不连接所需植骨材料,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活性诱导作用,促进骨修复.方法13例成人骨不连患者,选择4-10个月龄胎颅骨(FCB)作可吸收载体,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制备成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胎颅骨(bFGF/FCB),植入受骨区,以适当的内固定重新构建骨修复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骨性修复,且成骨效应明显.结论胎颅骨作为植骨材料既可以起到植骨作用,增大植骨面,增加骨再生诱发点,屏蔽了骨断面,也避免了自体植骨的手术创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诱导和促进骨修复,二者复合物是治疗骨不连接的一种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7.
RBX诱骨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柳  胡蕴玉  吕荣  颉强 《医学争鸣》2001,22(10):922-925
目的 重组合异种骨 (RBX)作为一种新型植骨材料在临床治疗骨缺损、骨不连等病例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需进一步研究重组合异种骨中诱骨活性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 .方法 采用肝素亲和层析技术纯化 RBX中诱骨活性蛋白即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 ,利用小鼠肌袋实验检测其骨诱导活性 ,再用聚丙烯酰胺电泳 (SDS- PAGE)测量 RBX中诱骨活性蛋白纯化后的相对分子质量 .结果 在纯化近 2 0倍后 ,获得 8.2 3m g高度纯化的蛋白质 ,组织学观察其活性发现植入小鼠股部第 10日 ,有大量软骨细胞及软骨岛的出现 ,在局部区域还可见到条索状骨小梁出现 ,SDS- PAGE电泳发现这种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5× 10 3,经还原后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2× 10 3.结论 重组合异种骨 (RBX)中 35× 10 3的蛋白质经还原后为 2 2× 10 3,其单独使用具有异位成骨活性 ,为 RBX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异体脱抗原松质骨(AACB)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兔桡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在制备rhBMP2/bFGF/AACB复合缓释载体的基础上,取培养第3代MSCs种植到材料上,体外培养4~7d,观察MSCs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的表达;将自体MSCs一材料复合培养后24h回植到骨损局部,同期观察复合材料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于4、8、12周,通过X线、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象术(SPECT)、及组织学方法评价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与单纯体外培养组比较,复合体在体外对MSCs具有成骨细胞诱导作用,而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与复合载体植入组比较,细胞料复合植入组,4周时成骨量明显增多(P0.05),且12周新骨塑型好。结论复合载体具有良的体内外诱导成骨作用,细胞载体复合植入对骨缺损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同化磷酸钙(CPC)复合A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异位成骨的可行性及其成骨效应。方法:取兔骨髓,分离骨髓基质细胞,选取松质骨粒型自骨化磷酸钙置于板孔内,A组复合BMSC(3m1)和bFGF(100μg/m1);B组仅复合BMSC(3m1);C组仅为CPC;置于培养箱中培养24h后植入兔骶棘肌内。分别于术后3天、4周、8周、12周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粒密度,光镜组织病理检测及图像分析并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12周时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术后8周A、B组骨粒的密度明显比C组高,12周时A、B两组也有显著性差异,光镜检测并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术后8周A、B组有大量成骨样细胞,12周时有大量的板层状骨形成;而C组仍有较多的空泡,仅有少量的骨样组织。术后4周时A、B、C组的成骨面积差异有显著性。术后12周扫描电镜观察到A组的表面空隙内有明显的骨样组织填充,同时有多量的钙颗粒的沉积;B组次之,C组最少。结论:bFGF可促进BMSC的增殖.BMSC能与自固化磷酸钙相容生长,自固化磷酸钙复合BMSC和bFGF可明显诱导新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化骨重组异种骨(RBX)联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疗效及受体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状况,作为移植诱骨效应的评价参考指标。方法: 27例骨缺损随机分为血管化骨RBX移植修复组(A组,9例);血管化骨移植修复组(B组,10例);RBX移植修复组(C组,8例)。临床评价以术后3、6、12个月随访的X线片来判断骨缺损是否修复成功、骨愈合时间长短、是否再吸收等。3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2周、4周、6周、8周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受体血清VEGF的表达。结果: 术后3个月A组8例、B组6例、C组3例骨愈合,6个月A组1例、B组3例、C组3例延迟骨愈合,12个月B组1例、C组2例发生骨移植区部分再吸收,3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术后第2、4周血清VEGF值均较术前升高(P<0.01),且A、B组均高于C组(P<0.01)。术后第6、8周3组的血清VEGF值术前后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管化骨RBX组的骨折愈合率明显优于单纯血管化骨移植和RBX移植。血管化骨RBX组和血管化骨组的血清VEGF的值均明显高于术前及单纯RBX移植组。移植早期受体血清VEGF表达明显增高,其对移植诱骨效应的评价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重组合异种骨(RBX)移植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RBX、牛BMP、经处理的同源松质骨粒、羟基磷灰石移植建立4组BALB/C小鼠股后肌袋模型.术后2、7、14、28、42天杀鼠取脾细胞.留取上清液.3H-TdR掺入法时体内植骨及体外同源抗原刺激后IL-2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RBX(BMP)移植后2天IL-2一过性升高;②术后7、14天IL-2水平显著降低;③体外抗原刺激各时间点3H-TdR掺入cpm值明显降低,且与抗原量呈剂量依赖关系.上述结果提示,RBX移植对T淋巴细胞和IL-2诱导CTLL增殖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可能对IL-2也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作者认为,本研究对用RBX移植后既能成骨及不发生明显免疫排异的机理是一种有意义的探讨,为临床使用提供了免疫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部分地区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调查吉林省地区部分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POP)的患病率,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客观的参考数据。方法按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原则,采用Lunar DPXL型号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180名调查对象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各年龄组骨密度、POP患病率,比较城乡POP患病率。结论男性各部位骨密度峰值均出现在20~29岁;女性腰椎L2—4骨峰值见于30~39岁,股骨近端骨峰值为20~29岁;女性骨量丢失速度50岁以后明显增加,POP患病率较男性明显增高;城乡中老年人POP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uPA-uPAR系统对骨巨细胞瘤细胞p44(MAPK)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uPA/uPAR系统对骨巨细胞瘤细胞MAPK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骨巨细胞瘤细胞,用免疫组化检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uPAR的表达水平,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外源激活或阻断uPA—uPAR对骨巨细胞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p44(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仅有单核基质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中长期生存;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uPAR主要表达在部分单核基质细胞和一些多核巨细胞的胞膜上;将uPA—ATF加入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后,细胞信号通路上的p44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用uPAR抗体处理后,细胞p44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说明uPA—ATF具有细胞信号转导活性,该活性受uPAR拮抗剂的影响。结论本实验检测到uPA—uPAR系统是通过p44(MAPK)信号转导通路转导信息,从而调节骨巨细胞瘤细胞增殖、分化及其他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绝经后妇女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与骨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60名绝经后妇 女,可排除影响骨、脂代谢疾病,按照脂蛋白(a)水平[高Lp(a)≥300 mg/L]分成高Lp(a)组(n=40,平均年龄 58.81±10.89岁)和对照组(平均年龄57.33±9.78岁),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tiometry, DEXA)对研究对象腰椎正侧位、股骨进行骨密度测定,运用ELISA法1对血骨钙素(osteocalcin,OT)、尿I型胶原交 联N端肽(cross-linked N-Telopeptide of I collagen,NTX)及肌苷进行检测。结果 高Lp(a)组血骨钙素值偏高(P< 0.05),股骨总骨密度值偏低(P<0.05),Lp(a)与股骨多个部位骨密度负相关。结论 Lp(a)是影响绝经后妇女骨 代谢的一个因素,Lp(a)可能通过影响骨转换而影响股骨骨量。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compare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between users of intramuscular depot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DMPA ) and nonhormonal control subjects.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68 women aged between 25 and 40 years using depot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for 24 months and 59 women aged between 25 and 40 years using nonhormonal contraception as control subjects. BMD of the lumbar spine and femoral neck were obtained using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Results At 24 months of treatment, as compared with baseline, the mean BMD in lumbar spine and femoral neck was decreased by 5.5% and 5.9%, respectively. Lumbar spine and femoral neck BMD in women who used DMPA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subjects in nonuser (P〈0.001).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how BMD declined during using DMPA in women aged 25 -40 years ol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 对骨关节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有针对的选择个体治疗计划。结果 100例骨关节炎治疗2~3个疗程后,60例痊愈,34例好转,6例无效。结论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骨关节炎通过补益肝肾、清热除湿、温阳散寒、活血化瘀、健脾和胃,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减少了西药毒副作用,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不适,可以使治疗持续不会因胃肠道不适而中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合异种骨(RBX)移植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OKT4,OKTS,OKT4/T8)的变化.方法:患者空腹采血,与莹光抗体反应,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RBX移植患者术后7d,14d,和28dT淋巴细胞亚群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O.05).RBX移植后备时间点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与自体骨移植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BX移植后患者无明显排斥反应,与临床观察相符.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次用抗骨形成蛋白单克隆抗体(BMP-McAb)研究了骨形成蛋白(BMP)在伴有骨化的纤维性牙龈瘤中的分布情况。ABC 染色结果表明:BMP主要定位在骨基质中、骨母细胞内和部分胶原纤维组织内。骨内含钙的多少与染色的阳性程度成反比,光镜下不含骨的龈瘤中,部分纤维组织呈弱阳性反应,提示此部位可能发生骨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亚洲人骨质疏松(osteporsis,OP)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OSTA)指数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并探讨跟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 测定BMD对中老年男性OP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93例45岁以上男性研究对象行QUS-BMD检查,记录跟骨QUS-BMD及QUS-T值,测量身高、体重,计算OSTA指数,其中255例研究对象同时行双能X线(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metry,DXA) BMD测定,按OSTA分层标准将受试者分为OP高、中、低风险组。比较各组间跟骨QUS BMD、QUS T以及各部位DXA BMD的差异,分析OSTA指数与髋部、腰椎DXA-BMD的相关性。根据WHO的OP诊断金标准(骨质疏松:T值≤-2.5,骨量减少:-2.50.05)。OP风险高、中、低危3组中OP患病例数分别为37例(48.7%)、17例(17.5%)和17例(20.7%),高危组中OP患病例数显著高于中、低危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示OSTA指数与股骨颈、全髋及全腰椎BMD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8、0.439和0.141。跟骨QUS BMD和QUS T值在不同OP风险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QUS T值诊断OP的曲线下面积为0.753,最佳截断值为-1.3,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和61.4%。结论   随着OSTA指数升高,OP风险降低,股骨颈、全髋及全腰椎的BMD升高,OSTA指数与各部位DXA-BMD成线性正相关。OSTA指数和跟骨QUS-T值对诊断中老年男性OP症筛查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