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描述中国藏族非吸烟人群被动吸烟暴露与失眠症状的分布特征,探究被动吸烟暴露与失眠症状的关联程度。  方法  基于“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项目2018年5月―2019年8月在拉萨市调查的7 737名藏族居民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逆概率加权法和边际结构模型分析被动吸烟暴露与失眠症状的关联,并比较该关联在不同年龄、性别、BMI、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组别之间的差异。  结果  调查人群中被动吸烟暴露率为22.50%,失眠检出率为33.67%。利用倾向性评分均衡潜在混杂因素后,被动吸烟暴露组发生失眠症状的风险为非被动吸烟暴露组的1.24倍(OR=1.24, 95% CI: 1.14~1.34);年龄≥50岁(OR=1.25, 95% CI: 1.01~1.54)、男性(OR=1.60, 95% CI: 1.17~2.18)、超重(OR=1.24, 95% CI: 1.05~1.47)、有过1次负性生活事件(OR=1.46, 95% CI: 1.01~2.10)和中等社会支持(OR=1.46, 95% CI: 1.12~1.92)人群被动吸烟暴露与失眠有显著关联。  结论  在藏族非吸烟人群中被动吸烟暴露是失眠的危险因素,应该采取相关降低被动吸烟暴露的干预措施去促进人群睡眠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小板(platelets, PLT)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性别、年龄间的交互作用。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1日―2018年11月30日58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ES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Kaplan-Meier法用于绘制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的危险系数(hazard ratios, HR)及其95% CI。  结果  PLT仅与性别存在交互作用(HR=2.417, 95% CI: 1.150~5.078, P=0.018)。分层分析显示,男性PLT增多组的死亡风险是PLT正常组的1.713倍(HR=1.713, 95% CI: 1.203~2.441, P=0.003);女性PLT增多组与PLT正常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590, 95% CI: 0.299~1.165, P=0.129)。  结论  PLT与性别对ESCC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存在交互作用,采用PLT预测患者预后时应注意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吉林省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对心血管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全省心血管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于2017―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定吉林省6个项目地区,以社区或村为单位开展筛查。心血管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回归方法采用进入法,效应值用OR值及其95% CI值来表示。  结果  2017―2018年吉林省心血管病高危检出率为24.3%,标化后高危检出率为21.6%。其中,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病高危检出风险(OR=1.16, 95% CI:1.029~1.306, P=0.015);55~岁年龄组高危检出风险是35~岁年龄组的3.237倍(95% CI: 2.760~3.797, P < 0.001);高中和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更易成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OR=1.499, 95% CI:1.283~1.753, P < 0.001; OR=1.539, 95% CI:1.240~1.910, P < 0.001);职业为行政人员者较农民更不易发展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OR=0.656, 95% CI:0.502~0.858, P=0.002);10 000~、25 000~元家庭年收入水平者较 < 10 000元收入水平者易成为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吸烟者、饮酒者心血管病高危检出风险是非吸烟者、非饮酒者的1.822、1.303倍(OR=1.822, 95% CI:1.617~2.053, P < 0.001; OR=1.303, 95% CI:1.090~1.559, P=0.004);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分级指数升高,心血管病的高危检出风险随之升高。  结论  应重点关注城市居民、高年龄组、文化程度较高者、中低等水平收入者、吸烟者、饮酒者、超重者、肥胖者,应重点加强对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所带来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柳州市辖区内的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确诊为D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常规体检、实验室检测及眼底检查。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调查DM患者3 017例,其中有898例患者诊断为DR,占比29.8%,其中736例为轻度非增生型DR、103例为中度非增生型DR、23例为重度非增生型DR、36例为增生型DR,占比分别为82.0%、11.5%、2.5%和4.0%。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小(OR=0.628, 95% CI: 0.531~0.744)、有全身疾病史(OR=0.812, 95% CI: 0.684~0.963)是DR的保护因素;有眼部手术史(OR=2.096, 95% CI: 1.632~2.693)、FPG较高(OR=1.103, 95% CI: 1.071~1.135)、尿白蛋白较高(OR=1.001, 95% CI: 1.000~1.001)、SBP较高(OR=1.011, 95% CI: 1.006~1.016)、心率较快(OR=1.009, 95% CI: 1.001~1.017)、职业为农民和自由职业(OR=1.207, 95% CI: 1.002~1.453)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DM患者DR患病率处于中等水平,主要以轻度非增生型DR为主。年龄、全身疾病史、眼部手术史、尿白蛋白、FPG、血压、心率、职业是DM患者发生DR的影响因素。应对DM患者加强DR的宣传教育以及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学龄儿童身高、体重、血压的变化趋势及性别差异,探索超重肥胖与儿童高血压的关系,为降低儿童高血压发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来自2013—2018年深圳市10所小学学生连续体检监测数据,经个人信息匹配形成纵向数据,计算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变化。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关联。  结果  男女生体重、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均随年龄增长升高且有性别差异(t/Z=3.89~31.52,P值均 < 0.05)。女生身高增速在8~11岁高于男生,10岁达到身高增速高峰,男生则比女生晚2年,男、女生分别为7.68,7.42 cm。男、女生体重和血压增速相似。身高增速与血压增速有同步趋势,身高增速高峰阶段血压增速也为高峰。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总体肥胖OR值(95%CI)为1.62(1.48~1.81),超重OR值(95%CI)为2.01(1.75~2.30)(P值均 < 0.01)。  结论  儿童身高、体重、血压变化有性别差异,身高和血压的增速呈同步趋势,儿童超重和肥胖可增加血压偏高/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人群颈动脉硬化发生影响因素,为疾病针对性预防提供参考。  方法  对金昌队列人群按年龄分层随机抽样后进行随访,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不同性别人群颈动脉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下面积评价模型拟合优度。  结果  该随访人群颈动脉硬化标化发病率为12.32%,男性发病率(13.65%)高于女性(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 < 0.001)。年龄、文化程度、收缩压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男性和女性发病的共同危险因素,空腹血糖升高(OR=2.556,95% CI:1.618~4.038)和甘油三酯升高(OR=1.535,95% CI:1.058~2.227)仅与男性发病有关;腹型肥胖(OR=1.414,95% CI:1.013~1.974)仅与女性发病有关。男性和女性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95% CI:0.815~0.856)、0.809(95% CI:0.788~0.831),灵敏度分别为78.0%、78.9%,特异度分别为78.8%、73.1%,诊断一致率分别为91.3%、82.4%。  结论  影响男性和女性颈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同,应分性别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运用Logistic回归建立的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苏州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评价身高别血压筛查简表的效果,为制定儿童青少年血压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7-2018年抽取苏州市7~17岁学生6 972名,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其身高、体重和血压。依据《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WS/T 610-2018)》为“金标准”,评价根据金标准建立的身高别血压筛查简表筛查正常血压高值和血压偏高的效果。结果 根据金标准和身高别血压筛查简表,苏州7~17岁儿童青少年正常血压高值检出率分别为16.7%和16.6%,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2.7%和12.8%;配对χ2检验显示两标准评价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6,P=0.711)。与金标准相比,身高别血压筛查简表筛查正常血压高值,血压偏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筛查正常血压高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灵敏度、特异度和Kappa值分别为0.900(0.887~0.913)、83.2%、96.8%和0.803,对应的筛查血压偏高值分别为0.925(0.911~0.938)、86.9%、98.0%和0.848。结论 身高别血压筛查简表使用方便,筛查正常血压高值和血压偏高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宜昌市抑郁症与患带状疱疹风险的关系。  方法  根据中国宜昌市健康大数据,选取在2018年9月30日-2019年9月30日期间经临床医生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按年龄(组距为10岁)和性别进行1∶4匹配其他就诊者作为对照组。按就诊日期先确定抑郁症暴露,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抑郁症与患带状疱疹风险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5 370例病例,匹配21 480例对照,年龄为56(43, 67)岁,病例组男性2 533例,占47.17%,对照组中男性10 132例,占47.17%。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病例组抑郁症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是非抑郁症患者的1.697倍(OR=1.697, 95% CI: 1.089~2.643, P=0.019);在女性、就诊年龄 < 50岁和≥70岁人群中抑郁症与患带状疱疹有关联,OR值分别为1.983(95% CI: 1.124~3.498, P=0.018)、2.213(95% CI: 1.059~4.629, P=0.035)和2.738(95% CI: 1.264~5.929, P=0.011)。  结论  抑郁症会增加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尤其是女性以及年龄在50岁以下和70岁及以上人群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深圳市成年居民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8年在深圳市对常住居民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10 046名常住深圳市成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分析肥胖与向心性肥胖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结果  调查人群的肥胖率和向心性肥胖率分别为8.65%、38.04%,性别、年龄和吸烟均是影响肥胖率和向心性肥胖的主要因素(均有P<0.05),男性、中老年人和吸烟是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的危险因素(OR=1.411, 95% CI: 1.115~1.725, P=0.001; OR=1.155, 95% CI: 1.010~1.321, P=0.036),中强度职业性体力活动是向心性肥胖的保护因素(OR=0.856, 95% CI: 0.775~0.946, P=0.002)。  结论  虽然深圳市成年居民肥胖、向心性肥胖率略有降低,但仍有改善空间,相关部门应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HIV/AIDS患者中的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 RHR)过快和血脂异常与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关联及其交互作用。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基于浙江省台州市2017―2019年“HIV与衰老相关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数据,纳入分析30岁以上的HIV/AIDS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HIV/AIDS患者患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用相乘模型探索RHR过快和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RHR过快定义为RHR>90次/min;血脂异常定义为TC、TG、LDL-C升高或HDL-C降低。  结果  共1 645例HIV/AIDS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42.8%和28.1%。15.8%(260/1 645)的研究对象的RHR过快,59.2%(974/1 645)存在血脂异常。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腰臀比和TC之后,TG升高和RHR过快是正常高值血压(aOR=1.56, 95% CI:1.14~2.13, P=0.005;aOR=1.60, 95% CI:1.06~2.43, P=0.026)和高血压(aOR=1.94, 95% CI:1.37~2.75, P < 0.001;aOR=1.95, 95% CI:1.20~3.18, P=0.007)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TG升高和RHR过快对正常高值血压(P=0.017)和高血压(P=0.032)均存在负向相乘交互作用。TC、LDL-C及HDL-C异常与RHR过快对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均未观察到交互作用。  结论  RHR过快和TG升高是HIV/AIDS患者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RHR过快和TG升高之间存在负向的相乘交互作用,提示RHR过快可能降低TG引起致高血压发生的阈值,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去阐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贝叶斯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存在错误分类时的影响因素,并与传统Logistic回归分析法相比较,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种结局指标存在错误分类时的研究方法。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糖尿病并发症监测点上的患者,以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为“金标准”给出问卷调查血糖稳定性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的专家先验,应用贝叶斯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回归模型的选择以偏差信息准则(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 DIC)或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小且参数最少为标准。  结果  调查对象共509人,年龄为(62.32±9.29)岁,贝叶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糖尿病病程短(OR=0.299,95% CI: 0.093~0.840)、文化程度高(OR=0.348,95% CI: 0.130~0.914)为血糖稳定性的保护因素,食用腌制食物的频率高(OR=4.310,95% CI: 1.369~22.131)、BMI异常(OR=2.912,95% CI: 1.196~9.865)为血糖稳定性的危险因素。传统Logistic回归分析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但每周食用腌制食物的频率和BMI的OR(95% CI)值被低估,分别为1.671(1.100~2.538)、1.650(1.115~2.440)。  结论  贝叶斯方法和传统Logistic回归分析法均得出病程、文化程度、食用腌制食物的频率以及BMI是影响血糖稳定性的因素,且贝叶斯方法可以校正因变量分类错误,得到的结果更可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原理,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眼底图像分级,构建DR辅助诊断模型,为人群中该类疾病筛查提供方便快捷的方法.方法 利用图像增强技术对图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并使用Focal Loss损失函数、余弦退火学习率、加权随机采样、图像高斯滤波混合加权方法优化深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中国6省18~75岁人群高钙尿症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高钙尿症及其引发的其他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国6省18~75岁2 693名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并收集24 h尿标本,检测24小时尿钙水平(24-hours urinary calcium, 24HUC)。  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2 637名研究对象,共检出高钙尿症者258名,高钙尿症检出率为9.78%,其中男性和女性高钙尿症检出率分别是8.47%和11.09%(χ2 =5.124, P=0.0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女性(OR=1.366, 95% CI: 1.051~1.778, P=0.020)、45~<60岁(OR=2.069, 95% CI: 1.404~3.049, P < 0.001)、超重(OR=1.661, 95% CI: 1.216~2.268, P=0.001)、肥胖(OR=2.623, 95% CI: 1.855~3.709, P < 0.001)及患糖尿病(OR=1.988, 95% CI: 1.292~3.060, P=0.002)与高钙尿症的发生相关。  结论  中国人群高钙尿症检出率较高,建议重点人群应开展24HUC的筛查工作,及早预防高钙尿症及其引发的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评估上海市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筛查项目实施前后CHD报告发生率和临床分型的变化。方法 基于上海市出生缺陷监测系统2014年1月―2017年12月的报告病例,以出生后42 d内诊断的CH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CHD筛查项目实施日期,将研究分为筛查实施前(2014年1月―2016年5月)和筛查实施后(2016年6月―2017年12月)两个阶段。采用中断时间序列(interrupt time series, ITS)方法分析该筛查项目对不同类型CHD报告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2014―2017年上海市共分娩849 981名活产儿,报告CHD患儿3 571例。筛查实施前,CHD的月均报告发生率为42.97/万(95%CI:41.19~44.82),筛查实施后为40.60/万(95%CI:38.51~42.78)。ITS结果显示,前后两阶段CHD报告发生率分别随时间呈上升趋势(RR=1.013,95%CI:1.005~1.021),但筛查的实施与CHD的报告率呈负相关(RR=0.706,95%CI:0.573~0.869)。按CH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南京市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ce tuberculosis, MDR-TB)的影响因素,为降低MDR-TB的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南京市2013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登记管理的6 649例MDR-TB可疑者进行筛查。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管理系统查询患者一般信息,通过电子病历和电话调查跟踪患者治疗管理情况。描述279例MDR-TB和6 370例非MDR-TB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1∶1匹配筛选出279例非MDR-TB。采用配对资料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MDR-TB的影响因素。  结果  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既往二线抗结核药物使用史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史是MDR-TB发生的危险因素(OR=2.39, 95% CI: 1.46~3.93, P < 0.001; OR=3.90, 95% CI: 2.45~6.21, P < 0.001),初治患者、规律服药是MDR-TB发生的保护因素(OR=1.55, 95% CI: 1.02~2.34, P=0.038; OR=2.63, 95% CI: 1.69~4.07, P < 0.001)。  结论  MDR-TB对患者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极大,临床医疗机构和CDC要加强协作,提高患者的早期发现率和规范治疗管理率,从而控制MDR-TB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国6省18~75岁人群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检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于2018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6个省12个县、区中抽取2 693名18~75岁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24 h尿液收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2 607名研究对象中,共检出234名MAU患者,MAU的检出率为8.98%(95% CI: 7.91%~10.14%)。男性、50岁及以上、吸烟、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的MAU检出率分别为10.48%、11.91%、10.94%、14.82%、16.85%和23.21%,高于相对应人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无高血压、无糖尿病和体重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OR=2.843, 95% CI: 2.093~3.862)、糖尿病患者(OR=2.453, 95% CI: 1.626~3.702)和肥胖人群(OR=1.941, 95% CI: 1.338~2.815)发生MAU的风险较高(均有P<0.001)。  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与MAU的发生有关,应重视这些人群的MAU早期筛查,以预防和延缓肾脏损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与比较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单项筛查方法的选择提供初步依据。  方法  收集2006年2月25日―2019年10月15日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妇科因体检进行TCT、HR-HPV和阴道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5 657名女性资料。细胞学阳性结果包括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及以上病变。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别分析HR-HPV感染、TCT阳性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及以上病变)的关系。  结果  HR-HPV阳性例数为3 857例,阳性率为68.18%。HR-HPV检查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CT(82.39% vs. 55.34%、51.80% vs. 47.35%、76.28% vs. 61.64%;均有P<0.001),但其特异度低于TCT(42.48% vs. 53.8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HR-HPV感染女性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风险(OR=3.42, 95% CI: 3.02~3.88, P < 0.001)高于TCT阳性女性(OR=1.48, 95% CI: 1.33~1.65, P < 0.001)。  结论  HR-HPV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高于T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