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对乳腺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初步研究其抑制乳腺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机制。方法悬浮培养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MDA-MB-231、MCF-7和SKBR3,用不同浓度曲古菌素A处理悬浮培养乳腺癌细胞7 d,用0.1%DMSO作对照;用次级细胞球形成率和乳腺癌细胞初级细胞球细胞中肿瘤干细胞即CD44+/CD24-细胞群的百分比评价曲古菌素A对乳腺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乳腺癌细胞初级细胞球细胞中CD44+/CD24-细胞群的百分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百分比用Annexin-V法在流式细胞仪检测,Nanog、Sox2和Oct4 mRNA的表达用定量PCR法检测。结果100 nmol/L和500 nmol/L曲古菌素A均能部分抑制4个乳腺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但10 nmol/L不行;500 nmol/L曲古菌素A诱导乳腺癌细胞初级细胞球细胞凋亡;曲古菌素A能下调乳腺癌细胞初级细胞球细胞Nanog和Sox2 mRNA的表达。结论曲古菌素A能部分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其机制与其能下调乳腺癌初级细胞球细胞Nanog和Sox2表达相关联,提示临床可用低浓度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和其他抗癌药物联用以便获得较好的乳腺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抑制效果,胚胎干细胞核心转录因子Nanog和Sox2可能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雷公藤甲素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用雷公藤甲素按不同浓度处理24 h后提取细胞蛋白和RNA,用Western blot和RT-PCR来检测磷脂酶D1(PLD1)和c-Myc的表达.结果 雷公藤甲素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的增殖,并且在MDA-MB-231细胞中下调PLD1和c-Myc的表达.结论 雷公藤甲素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MCF-7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人VEGF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培养法获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测定其生长曲线和表面标志CD34,CD44,CD45及SH3,检测其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潜能后;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DNA3.1-hVEGF165导入MSCs,观察转染后细胞形态和生长状况,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ELISA鉴定VEGF在MSC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MSCs经检测为CD44和SH3阳性,CD45和CD34阴性,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经RT-PCR,Western和ELISA检测证实阳离子脂质体能成功地将hVEGF。转染至大鼠MSCs,并获得有效的表达。结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165在MSCs中获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4.
人乳腺癌原代细胞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人乳腺癌原代细胞以及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S中乳腺癌干细胞的含量和细胞表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人乳腺癌原代细胞以及MCF-7、MDA-MB-231S进行检测和分选,并测定不同细胞亚群在裸鼠体内重建肿瘤的能力。结果人乳腺癌原代细胞以及MCF-7、MDA-MB-231S细胞的CD44和CD24表达与分布不同;和人乳腺癌原代细胞相比,MCF-7、MDA-MB-231S细胞中乳腺癌干细胞的含量更高(P<0.01)。结论和人乳腺癌原代细胞相比,人乳腺癌细胞系中含有更高比例的乳腺癌干细胞,并且细胞表型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缺氧对人乳腺癌细胞微球体(mammospheres,MSs)培养效率及其化疗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常氧及缺氧条件下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观察记录MSs的生长速率及体积变化。MTT比色法检测各组人乳腺癌微球体细胞(mammospheres-derived cells,MSDCs)及MDA-MB-231细胞在不同浓度、不同药物作用下的存活率(survive rate,SR)。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法检测HIF-2α、ABCG2在各组MSDCs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ALDH1在各组MSDCs中的表达。Western blot及Real-time RT-PCR检测HIF-2α、ABCG2、P-gp及MDR1在各组MSDCs中的表达。结果缺氧组MSs生长速率及球体体积优于常氧组。缺氧组MSDCs在不同化疗药物作用下的SR高于常氧组MSDCs及MDA-MB-231细胞(P<0.05)。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检测发现HIF-2α及ABCG2在缺氧组MSDCs中的表达强于常氧组。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D44与ALDH1在缺氧组MSDCs中表达量高于常氧组。缺氧组MSDCs中HIF-2α、ABCG2及P-gP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在常氧组MSDCs及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P<0.05)。Real-time RT-PCR检测发现缺氧组MSDCs中HIF-2α、ABCG2及MDR1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常氧组MSDCs及MDA-MB-231细胞(P<0.05)。结论以HIF-2α为启动因子,ABCG2、MDR1及P-gP等为效应因子的生物化学反应可能是缺氧状态加快MSs的成球速度、提高其球体体积、增强其化疗耐药能力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沉默SMYD3基因后,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Wnt/β-catenin通路和c-Myc基因的变化,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SMYD3-microRNA真核表达质粒载体,脂质体法稳定转染MDA-MB-231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SMYD3、Wnt10b、β-catenin、c-Myc mRNA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检测转染效率达到95%以上,实验组SMYD3、Wnt10b、c-Myc mRN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β-catenin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沉默SMYD3基因可直接或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下调c-Myc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弱肿瘤细胞的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基因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转染聚磷脂酰肌醇4-磷酸酶Ⅱ(INPP4B)基因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转录PCR法、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检测INPP4B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使MDA-MB-231细胞表达INPP4B;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转病毒后MDA-MB-231细胞INPP4B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检测转病毒后MDA-MB-231细胞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 (p-AKT)以及INPP4B的蛋白表达。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病毒后MDA-MB-231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分布。结果 INPP4B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低表达;慢病毒转染使MDA-MB-231细胞INPP4B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调,p-AKT蛋白的表达降低;转病毒后MDA-MB-231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并阻滞于G0/G1期。结论 INPP4B基因能明显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增殖,并可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URKA蛋白激酶在三阴乳腺癌干细胞形成血管拟态中的作用.方法: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从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离获得干细胞,RT-PCR检测干细胞转录因子c-myc、sox-2的表达状态;三维培养观察干细胞形成血管能力;Western blot检测AURKA蛋白激酶在干细胞和常规培养细胞的表达;利用干细胞进行三维培养并加入AURKA蛋白激酶抑制剂观察对成血管能力的影响.结果:(1)利用干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可获得MDA-MB-231干细胞,其干细胞转录因子c-myc、sox-2表达高于常规培养细胞.(2)AURKA蛋白激酶在乳腺癌干细胞球中较常规培养细胞表达升高.(3)干细胞三维培养可形成血管管道,加入AURKA蛋白激酶抑制剂后成血管能力减弱.结论:AURKA蛋白激酶可促进三阴乳腺癌干细胞形成血管拟态,抑制其表达能减弱形成血管拟态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是否存在乳腺癌起始细胞(CD44+/CD24-/low)亚群;并分析Hedgehog信号通路在CD44+/CD24-/low乳腺癌起始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方法检测与分选MCF-7和MDA-MB-231中的CD44+/CD24-/low细胞亚群和非CD44+/CD24-/low细胞亚群,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确认.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D44+/CD24-/low细胞亚群和非CD44+/CD24-/low细胞亚群中Hedgehog信号通路重要基因PTCH(human patched gene)、SHH(sonic Hedgehog)、Gii-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glog-1)和SMOH(smoothened homolog)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CD44+/CD24-/low亚群,比例分别为(1.70±1.43)%和(94.2±1.2)%.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的CD44+/CD24-/low亚群中Hedgehog信号通路处于明显活化状态,其中Hedgehog信号通路中重要下游信号分子Gii-1在MCF-7和MDA-MB-231细胞系CD44+/CD24-/low细胞亚群中的表达要明显高于非CD44+/CD24-/low细胞亚群(P分别为0.007和0.005).结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存在CD44+/CD24-/low干细胞标志细胞亚群,其中Hedgehog信号通路处于明显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R-34c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化学合成的miR-34c mimics转染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通过MTS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过表达miR-34c后细胞增值及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miR-34c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catenin及其下游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iR-34c过表达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过表达miR-34c诱导细胞G1期阻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miR-34c的MDA-MB-231细胞b-catenin及其下游靶蛋白Cyclin D1、Snail、MMP2和MMP7的表达明显下调。过表达b-catenin则逆转miR-34c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34c可能通过抑制b-catenin信号而抑制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miR-630在人体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iR-630是否通过下调Sox4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细胞的侵袭.方法 收集157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其中三阴性乳腺癌36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正常乳腺组、非三阴性乳腺癌组、三阴性乳腺癌组)组织中与乳腺癌相关的miR-630、miR-21、miR-195、miR-134、miR-200a、miR-381、miR-1228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3组标本中细胞侵袭相关蛋白COL1 A1、COL1A5、MMP-2、MMP-9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在细胞实验中,通过转染miR-630mimic或空质粒后,再转染过表达Sox4的质粒或空质粒至离体培养的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OL1A1、COL1A5、MMP-2、MMP-9、Sox4的表达情况,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观察细胞迁移侵袭情况,利用荧光素酶实验验证Sox4是miR-630的靶基因.结果 相比于正常乳腺组,miR-630、miR-21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P<0.01);miR-195、miR-134、miR-200a、miR-381、miR-1228的表达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正常乳腺组及非三阴性乳腺癌组,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COL1A1、COL1A5、MMP-2、MMP-9、Sox4的表达增多(P<0.05).在细胞实验中,相比于空质粒组,转染miR-630 mimic后,MDA-MB-231细胞中COL1 A1、COL1A5、MMP-2、MMP-9、Sox4的表达减少(P<0.05),MDA-MB-231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减弱(P<0.01);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miR-630能够显著降低Sox4-3’-UTR质粒的荧光素活性(P<0.05);相比于过表达miR-630+空质粒组,转染过表达miR-630+过表达Sox4组,MDA-MB-231细胞中COL1A1、COL1A5、MMP-2和MMP-9表达增加(P<0.05),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0.01).结论 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miR-630低表达;miR-630可以通过下调Sox4从而抑制MDA-MB-231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 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敲除后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阐明Rab7a相关基因在TNBC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ZR-75-30、MCF-7、T-47D、MDA-MB-231和HCC-1937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乳腺癌ZR-75-30、MCF-7、T-47D、MDA-MB-231和HCC-1937细胞中Rab7a蛋白表达水平。慢病毒敲除TNBC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Rab7a基因敲除组,根据敲除的4种不同Rab7a序列分为KD1组、KD2组、KD3组和KD4组。采用qPCR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敲除效率,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Rab7a基因敲除效率最高组(KD2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基因,一体化通路分析(IPA)软件分析Rab7a基因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结果:在TNBCMDA-MB-231细胞中可见Rab7a蛋白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KD2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敲除效率最高(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KD2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有634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数均增多(P<0.01);差异基因分析,Rab7a基因敲除与癌症、细胞存活、细胞周期和细胞生长及转移等有密切联系;Rab7a的IPA网络图中eIF4F、IRS1和RPS6KB1表达下调,PRKAA1、IKBKE、VEGFA和转录因子ATF2表达上调。结论:Rab7a基因在TNBCMDA-MB-231细胞中以基因网络的形式发挥作用;Rab7a基因与多基因相互作用,参与癌细胞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富含精氨酸/丝氨酸卷曲螺旋2(RSRC2)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RSRC2过表达、降表达和空载体质粒通过慢病毒包装转染至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果,通过Transwell 迁移实验、侵袭实验、划痕实验检测RSRC2对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SRC2对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SRC2过表达和降表达质粒成功转染至MDA-MB-231细胞中,Transwell迁移实验、侵袭实验、划痕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显示,RSRC2过表达的MDA-MB-231细胞其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减弱,RSRC2降表达的MDA-MB-231细胞其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增强(均P<0.05)。结论:RSRC2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袁媛  ;张耀龙 《西部医学》2014,(5):606-607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挑选135例三阴性乳腺癌作为实验组,5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和5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VEGF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N-TNBC及癌旁组织(P<0.05).VEGF在TNBC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而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及临床分期有关.结论 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并为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成型激活信号转导激活剂3(STAT3)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作为TNBC病人靶向治疗的分子标志物的意义,探究TNBC的发病机制、指导治疗和临床预后。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TAT3基因在TNBC中的表达并解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构建STAT3-shRNA表达载体建立下调STAT3基因表达的TNBC细胞系(MDA-MB-231)。CCK-8和Transwell实验验证转染前后MDA-MB-231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差异。结果STAT3蛋白在TNBC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乳腺(P < 0.01),且在TNBC中STAT3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体积、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 < 0.05~P < 0.01)。MDA-MB-231细胞转染后实验组STAT3蛋白表达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 < 0.01)。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缓慢下降(P < 0.01)。实验组细胞穿过基底膜的数量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 < 0.01)。结论STAT3-shRNA表达载体通过RNA干扰有效下调STAT3基因在TNBC中的表达。靶向STAT3-shRNA可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及促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1,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用SATB1相关小干扰RNA(SATB1 relat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ATB1-siRNA)双链寡核糖核酸干扰MDA-MB-231细胞;pEGFP-N1 -SATB1-GFP真核表达质粒瞬时转染MCF7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SATB1对乳腺癌干细胞表型CD44+/CD24-表达的影响。结果  MCF7细胞转染SATB1后,表达CD44+/CD24-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MDA-MB-231细胞在SATB1-siRNA干扰后,表达CD44+/CD24-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  SATB1可能在形成并维持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特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姚舒洋  樊英  徐兵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042-2045
目的探讨顺铂(DDP)联合索拉非尼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单独及联合给药后采用MTT法测定多种TNBC细胞的增殖,采用Western blot观察MAPK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检测发现DDP单药和索拉非尼单药在体外对TNBC细胞株MDA-MB-231、MDA-MB-468、CAL-51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MDA-MB-468和CAL-51细胞对DDP更为敏感。通过中效原理,证实DDP和索拉非尼联合应用时,在各个细胞株中均为协同效应。DDP联合索拉非尼对各细胞株协同抑制的分子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MAPK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实现的,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各细胞株均表现为p-ERK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的下降以及p-JNK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 DDP联合索拉非尼在体外能协同抑制多种TNBC细胞株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iRNA抑制NBS1基因表达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NBS1干扰质粒和阴性空载质粒,并通过腺病毒载体感染MDA-MB-231细胞,Western印迹法明确NBS1基因受干扰情况;CCK-8法检测转染质粒后对MDA-MB-23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法检测感染后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MDA-MB-231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NBS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较阴性对照组凋亡率上升(P<0.05)。结论抑制NBS1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