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分析合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被隔离医学观察人群发病情况,为科学合理地隔离密切接触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0年1月21日—2月29日合肥市本地报告的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按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制定合肥市本地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问卷,由专业调查员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面访问卷调查。结果 累计管理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3 293名,其中60名感染发病被诊断为确诊病例,罹患率为1.8%。与确诊病例接触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高于无症状感染者接触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2,P=0.005)。不同的接触方式发病情况不同,以同住的罹患率最高,达21.3%。不同接触频次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03,P<0.001),随着接触频次的下降,确诊率有下降的趋势(χ2=102.051,P<0.001)。结论 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影响因素与患者接触程度和频率有很大关系,存在家庭聚集性感染,目前对该病缺乏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控制和管理及尽早隔离关系密切的亲属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刘建  闫佳  黄琳  潘婷婷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9):1028-103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对疾病流行规律的认识。 方法 通过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获得139例确诊病例资料,对病例三间分布、发病确诊情况及聚集性疫情等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139例确诊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2岁,30~59岁年龄组占71.94%;男女性别比为1.53∶1;农民/工人占56.83%;普通型和轻型病例各占59.71%和30.21%。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各占66.19%和33.81%,两类病例发病时间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6.534,P<0.001),疫情由输入传播模式向输入与本地共同传播模式转变。23起聚集性疫情均为家庭性聚集。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涉及聚集性疫情的比例分别为33.70%和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846,P<0.001)。发病后报告时间、发病后确诊时间和首次就诊后确诊时间的M(P25, P75)分别为4(2,7)d、6(4,9)d和3(2,4)d。首次就诊在诊所和乡镇卫生院的病例报告时间和确诊时间均长于首次就诊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者。 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对新发急性传染病监测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下一步应对境外输入性疫情防控工作中,应对来自疫情高发国家的入境人员全部实施集中隔离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长沙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长沙市2020年1月1日—3月6日期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1月1日—3月6日期间长沙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242例,重症率15.70%;长沙市每日报告确诊病例数自2月3日以来整体呈下降趋势。209例出院病例的住院天数为5~37 d,平均住院天数为(16.91±7.32)d;发病以30~50岁年龄组为主(23.95%),50岁以上人群的重症率最高(26.26%, χ2=14.124,P=0.001),职业以家务及待业(16.53%)和离退人员(15.70%)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65.70%)、干咳(41.74%)和乏力(33.06%)。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数虽呈下降趋势,但随着人员流动的增加,需加强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湖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遏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月8日全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疫情覆盖全省76.9%的县市区,输入性病例为总体第一来源,占49.4%(χ2=701.61,P<0.01),但2020年2月份以来疫情明显下降,聚集性病例成为第一来源(Z=-2.10,P=0.04)。感染者中位年龄为确诊病例44岁、无症状感染者35岁,后者相对多发3~18岁人群(χ2=65.52,P<0.01)。发病至首次就诊平均间隔2.6 d,发病至诊断平均间隔为5.3 d,医院隔离至诊断平均间隔为2.1 d;随着时间后移,发病至首次就诊间隔、发病至诊断间隔明显缩短(前者Z=-5.74, P<0.01;后者Z=-7.72, P<0.01)。既往有疾病史的比例越高,病情越严重(Z=2.71, P<0.01)。 结论 湖南新冠肺炎疫情已由输入为主转变为以本地感染为主阶段,需坚持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和避免人群接触为主的防控策略,强化密切接触者的排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探讨广州市2003—2020年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结果,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查询广州市历年流感报告病例数,报告发病率;通过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系统收集广州市各哨点医院历年流感样病例监测信息;并对上述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使用分层资料的χ2检验分析不同年份和不同性别流感发病情况的差异。 结果 自2008年起广州市累计监测门(急)诊就诊总人数10 143万余人次,报告流感样病例503万余例,报告发病率自2015年以来持续增长(男性:χ2=371 894.146, P<0.001; 女性:χ2=366 740.254, P<0.001),且男性总体发病率高于女性(χ2=972.707, P<0.001)。流感样病例发病高峰期主要出现在1月、3—7月以及11—12月,各年份总体趋势大致相同;流感样病例主要年龄段为0~4岁组婴幼儿,5~14岁组儿童次之。流感报告病例主要集中于5~14组儿童,0~4岁组婴幼儿次之;流感报告病例男性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感病原学监测显示广州市主要流行毒株为A(H1N1)型(41.32%),A(H3N2)型次之(29.53%);不同年份优势毒株有所差异。 结论 广州市2003—2020年流感样病例流行呈季节性,流行强度有逐渐增强的趋势,且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于流感防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常德市重点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2020年1月22日—2月25日,对常德市发热门诊报告的疑似病例以及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采集鼻咽拭子,开展核酸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发热门诊报告的413例疑似病例中,76例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18.4%,不同县市区疑似病例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1,P<0.001);2 130名密切接触者中,21例核酸检测阳性,感染率0.99%,不同县市区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1,P<0.005);不同性别感染者的年龄分布无差异(χ2=1.79,P>0.05);截至2月25日,97例感染者中82例发展为确诊病例,其中男女各41例;年龄分布22~81岁,主要为15~44岁的青年(36/82,43.9%)和45~64岁的中年(38/82,46.3%);重症病例10例,男女比9∶1,男女病例的重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P<0.01);轻症患者平均年龄(45.4±12.8)岁,重症患者平均年龄(57.7±14.5)岁, 两者年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P<0.01);聚集性病例43例、平均年龄(50.7±13.8)岁,散发病例39例、平均年龄(42.7±12.3)岁,两者年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P<0.01);有武汉或湖北旅居史的患者重症率12.2%(6/48),无武汉及湖北旅居史患者重症率11.8%(4/34),两者重症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1,P>0.05)。结论 常德市重点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确诊病例以中青年为主。随年龄增长,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越高。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易发展为重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长兴县2004—201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肾综合征出血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长兴县2004—201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数据及个案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HFRS流行特征。结果 长兴县2004—2018年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50 例,年平均发病率0.51/10万。发病呈明显季节性特征,5—7月和11月至次年2月是发病的2个高峰期。年龄集中在30~59岁,占82.00%,不同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P<0.05)。男性发病率0.72/10万,女性发病率 0.29/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8.58,P<0.05)。发病职业主要为农民占66.00%。结论 长兴县HFRS病例近几年有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应对重点地区加强灭鼠工作,对重点人群加强出血热健康教育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研究常德市8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呼吸道标本和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发现更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的特征和流行规律,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要求,收集常德市2020年1月24日—2月22日确诊的8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呼吸道标本和血液标本,进行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血液常规及抗体检测,分析比较不同标本不同方法的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82例确诊病例标本中,呼吸道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93.9%,流感病毒A/B核酸均为阴性,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中,大部分标本Ct值分布在较高区间,病毒载量较低,重症病例Ct值与普通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液标本新冠病毒IgM阳性率64.6%,IgG阳性率78.0%,阳性率明显低于核酸检测(χ2=24.059,P<0.001);血液标本中C反应蛋白普遍偏高,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165和χ2 =3.998,P均<0.05);血液标本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发病早期呼吸道标本病毒载量不高,容易漏检,重症和普通病例标本病毒载量无差异,将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和血液样本抗体检测及血常规分析等方法联合使用,可以相互补充,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和病例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云南省医疗机构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判明发病情况的真实性,为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选取高发地区医疗机构2018—2019年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开展回顾性调查,根据国家诊断标准判断其准确性。 结果 320例调查病例中,72例(22.5%)应排除诊断,89例(27.8%)应订正为其他诊断类型,共有159例诊断和分类均符合标准,诊断准确率49.7%。德宏州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玉溪市(χ2=20.191,P<0.001)。不同类别医疗机构诊断符合率和分类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407,P=0.001; χ2=18.257,P=0.001),妇幼专科医院诊断符合率最高,州市级综合医院分类符合率最高。医务人员其他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总体平均知晓率为55.5%,其他感染性腹泻定义只有5人(10.4%)掌握。调查的医疗机构,能开展轮状病毒检测的最多,占92.9%(13/14)。185例病例进行了粪便病原学检测,检出阳性病原149例,其中轮状病毒141例,占94.6%。 结论 云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诊断准确性低,病例报告疫情数据不真实。建议各级医疗机构建立适当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以明确病原诊断,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诊断标准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0.
叶明  刘丹  程栋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6):740-743
目的 分析新乡市2013-2017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整理并分析新乡市2013-2017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汇编,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新乡市2013-2017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及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 2013-2017年间新乡市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随时间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225.567,P=0.000);甲肝、丙肝及未分型肝炎的报告发病率逐年降低,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1.209、268.194、21.723,P=0.001、0.000、0.000);乙肝的报告发病率随时间变化呈总体下降趋势(χ2趋势=3.913,P=0.048),戊肝的报告发病率报告发病率随时间变化呈总体下降趋势(χ2趋势=4.268,P=0.039)。自2013年以来,乙肝的构成比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113.182,P=0.000),丙肝及与未分型肝炎的构成比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 99.649、12.917,P=0.000、0.000)。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18:1。发病主要集中在20~64 岁人群,共 28 543例,占病例总数的 84.16%,其中25~29岁人群的构成比最高,占病例总数的13.41%。发病以农民为主(56.21%)。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郊区市县,累计报告病例数前3 位依次为延津县(21.57%)、卫辉市(13.88%)和封丘县(11.73%)。 结论 新乡市居民的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整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仍需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和预警,控制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降低其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质量,发现基层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意见。方法:收集2016—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系统中,发病人数≥10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按照相应标准对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共收集68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报告普遍存在条理性差、层次混乱不清,虽然书写了相应的指标但内容过于简单且不够规范的问题;报告还存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不够全面、深入,分析流行病学欠缺,食品卫生学调查不充分等问题;仅有50.00%(34/68)的调查查明了致病因子和污染食物,39.71%(27/68)的调查查明了污染原因,14.71%(10/68)的调查找出了完整证据链。结论:甘肃省基层工作人员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不够深入、细致,病因调查和推断较少,几乎未开展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依据不够充分;流行病学调查和调查报告书写质量均需要加强和提高;相关部门应基层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建设,对技术人员进行中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出院后家庭再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家庭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疫情相关人员基本信息、暴露史、发病情况和临床诊疗资料等,分析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来源和传播模式。  结果  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中,有3名病例和1人核酸检测阳性。感染来源最大可能来自医院暴露,后续家庭内传播。首发病例C出院时可能未“痊愈”,家庭内再现病例的发病时间可能远早于其报告的“发病”时间,未发现支持出院后传播的证据。  结论  建议强化流行病学调查,并综合临床、实验室等结果进行综合研判,落实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病人家庭终末消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内江市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聚集性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中的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通过查阅病历并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2月14日,内江市共发生聚集性疫情6起,报告确诊病例18例,暴露人数261人,平均罹患率6.90%。疫情集中发生在1月24日至2月11日,家庭聚集5起,公共场所(茶楼)聚集1起。3起聚集性疫情存在代际,病例潜伏期中位数7.5 d。首发症状发热占44.45%,干咳占44.45%;胸部CT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表现占88.89%。结论 内江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以家庭聚集为主,应做好自我防护和隔离,避免家庭聚集等社交活动,以降低发生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引发天津市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新冠病毒肺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流行病学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天津市共报告430名病例,409名符合纳入标准,70.90%(290/409)发生家庭聚集。家庭续发率为33.64%,12~17岁组首发病例家庭续发率(13.79%)明显低于18~49岁组(36.48%),OR值(95%CI)为0.378(0.170~0.840)。影响家庭聚集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发病例在封/管控区和居家隔离发现较集中隔离发现的OR值(95%CI)分别为2.951(1.322~6.586)和2.287(1.164~4.495),首发病例出现咽部不适较未出现咽部不适的OR值(95%CI)为3.003(1.576~5.720);家庭内全部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较未全部完成全程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OR值(95%CI)为0.268(0.132~0.552)。结论 本次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引发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高,首发病例在封/管控区和居家隔离发现以及首发病例出现咽部不适是发生家庭聚集的危险因素;家庭内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是发生新冠病毒肺炎家庭聚集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描述天津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境外输入疫情防控、人员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输入性感染者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年3月15日至2021年8月31日由天津市航空口岸入境的疫情输入信息,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报告,采用Excel 2010、SPSS 25.0和R软件进行整理与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0年3月15日至2021年8月31日,天津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606例,纳入分析552例,男女性别比例1.8:1,年龄3~77岁,以20~39岁为主(59.8%)。14 d内国际旅居史涉及欧洲地区(43.8%,242例)、非洲地区(25.2%,139例)、美洲地区(15.4%,85例)、亚洲地区(15.6%,86例)。秋、冬季确诊病例占比较高。观察期内,海关入境检疫排查发现感染者比例逐渐下降,个人健康申报、医学隔离监测比例升高。输入性感染者自入境至确诊的时间间隔有延长趋势。结论 天津市航空口岸入境的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入境首日被发现的比例下降,排查发现感染者的时间间隔有延长趋势,值得警惕和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藁城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本地病例、CDC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相关省份公开发布的疫情信息,描述该起疫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21年1月2日至2月14日,石家庄市共报告COVID-19病例1 033例,罹患率为9.36/10万;疫情分布在石家庄市14个县(市、区),并扩散到河北省在内的5个省份。藁城区病例占石家庄市的83.16%(859/1 033),该区增村镇的小果庄村(299例)、刘家佐村(107例)和南桥寨村(162例)占石家庄市的54.99%,罹患率依次为7 412.00/10万、10 348.16/10万、6 612.24/10万。病例的城乡比为1:15.53,男女性别比为1:1.34,平均年龄40.49岁。2个单日发病高峰分别为2021年1月3日(9.97%,103例,)和9日(9.10%,94例)。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场所307个,以家庭(74.27%,228户)与学校/托幼机构(15.64%,48所)为主。病例平均例数位居前2位的场所是教堂(82.67例/场所)和婚宴/满月宴举办场所(28.29例/场所)。疫情发现前,发病未就诊和在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就诊的病例占33.02%(313/948)。结论 石家庄市藁城区COVID-19疫情是一起典型的农村地区暴发疫情,导致疫情快速、隐匿传播的主要原因是早期病例未就诊或就诊于初级医疗机构、频繁参加大型聚集活动。  相似文献   

17.
詹隆文 《职业与健康》2010,26(3):326-327
目的通过分析一起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结果,为流感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根据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这是一起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共发病52例,罹患率4.41%(52/1179),无死亡病例。结论疫情接报后,及时调查处理是控制流感流行的关键。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保健医生对卫生防病知识、疫情报告的敏感性亟待加强;流感疫苗接种率有待提高;流感防治药物储备不足现象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怀宁县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分析传染来源。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患者接触活禽,发病潜伏期5d,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发现、转诊及时,患者经积极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痊愈。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日-2月18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并对COVID-19疑似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  结果  调查期间共有880例就诊患者,其中42例COVID-19疑似患者。就诊患者中以中青年为主,男女之比为1.61:1。COVID-19疑似患者与普通患者间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6,P < 0.001);COVID-19疑似患者与普通患者多数在1~7 d内就诊,临床症状均以低热为主。有32例(76.2%)COVID-19疑似患者出现了淋巴细胞计数降低,39例(92.9%)COVID-19疑似患者出现了C反应蛋白升高。  结论  根据就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做出综合预判,对COVID-19疑似患者进行严格的医疗隔离和观察,有助于疾病的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流行病学调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防控中的作用,进一步做好攻坚阶段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工作。方法总结新冠肺炎暴发疫情防控策略措施及实践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结果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角度探讨并提出新冠肺炎防控策略与措施,包括:如何认识流行病学调查,如何进行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何时开展暴发疫情控制工作,如何开展暴发疫情控制工作,关于传染性、暴发与流行的分析,疫情信息如何报告与管理,如何认识关于传染病可防可控问题。结论流行病学调查是新冠肺炎防控中重要的策略与措施,新冠肺炎是可防可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